一部关于20世纪华尔街最伟大的导师和启蒙者——朱利安·罗伯森的成败史!
在本书中你将会看到罗伯森如何运用他的决断能力、财务技巧和远见卓识让只管理着800万美元基金的老虎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壮大成一个管理着超过200亿美元资产的基金混合体,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组织之一的掌舵者;了解到罗伯森在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商品市场里发现机会并执行交易的才能;发现他怎样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动荡的市场里坚守期铜和约的仓位,并最终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你还会看到他的一些决策失误和市场不正常波动导致其黯然关闭公司的过程,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丹尼尔·A.斯特奇曼引人入胜地追寻着朱利安·罗伯森从北卡罗莱纳州到华尔街的足迹,探究了他的个性化的世界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投资界的一段传奇的交易策略和投资风格。
在本书中你将会看到罗伯森如何运用他的决断能力、财务技巧和远见卓识让只管理着800万美元基金的老虎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壮大成一个管理着超过200亿美元资产的基金混合体,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组织之一的掌舵者;了解到罗伯森在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商品市场里发现机会并执行交易的才能;发现他怎样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动荡的市场里坚守期铜和约的仓位,并最终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你还会看到他的一些决策失误和市场不正常波动导致其黯然关闭公司的过程,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当你通过本书了解了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在发展对冲基金和使之得到普及所发挥的作用的同时,你还会知道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文化如何培养了另外一批成功的被称做“小老虎”的基金管理人,这些基金管理人继续在随后的很多年里影响着资产管理这个行业的管理和运作。尽管如此,没有一个基金管理人能够像罗伯森那样在资产管理领域具有如此广泛深入的影响。
一些基金经理也觉察到了市场有点缺少流动性。也就是说,市场中缺少足够多的现金来支持进一步大涨。进入市场的资金是从投机者那里来的,而不是来自养老基金和利润分享计划基金,这意味着这个反弹是不能持续的。在绝对低点由养老基金和利润分享计划基金做的投资通常可以使市场走势更加稳健。没有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这个行情就不怎么令人心里踏实。
罗伯森和他的投资团队寻找着在这种情况下的投资机会。他们需要找到能够使这些钱增值的好地方,有一个地方是他们所忽视的——小市值股票。这些股票来自一些小的、更加有投机色彩的公司,它们的交易量稀少,研究报告也少。它们是一些刚刚露出发展苗头的小公司,通常主流资金认为不值得在它们身上做大规模的投资。这些公司不在罗伯森或他的分析师们的视野之内,但是现在它们听起来的确更有前途。
为了在这个新的领域里发现投资机会,罗伯森给他的投资者打电话求助,向他们询问关于可投资的小公司的好点子。虽然这些公司是在他的研究范围之外,但只要值得放到投资组合里就行。在过去,许多成功的基金经理都用小市值公司的股票来提高投资组合的投资业绩,罗伯森相信现在又是利用这个机会的时候了。他想让投资者帮助他找到这些小公司。这是罗伯森第一次打电话给投资者,后来他又打过很多这样的电话。
在罗伯森看来,1985年不大会是个好年景,因为花儿都盛开了(离花儿凋谢的日子也不远了),所以老虎基金对投资采取了防守型的策略。数据显示市场不怎么健康。有两件事在他脑海里拉响了警报。第一件事是标准普尔500家公司的盈利率(市盈率的倒数)和标准普尔AA级公司债券的收益率的差距在短短的几周内扩大了超过175个基点。这使得债券比股票更有吸引力。这对一个股票基金经理来讲可不是什么好事。第二件事是美元经历了一次快速贬值。罗伯森相信这会对股票和债券市场都产生负面作用。他的研究显示,外国投资者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比如像墨西哥比索的贬值)所带来的损失,将贷款用美元形式固定下来。当比索从28比索兑换1美元贬值到200比索兑换1美元的时候,借人美元的人将遭受-损失,因为他们必须用更多的美元偿还贷款。当美元贬值的时候,借出美元的人遭受了损失。他相信在借出美元的人遭受损失时,他们会减少以美元记价的股票和债券的仓位。
尽管如此,老虎基金还是在股票市场里发现了极其巨大的投资机会,并且非常谨慎地发展着。罗伯森认为市场变化非常剧烈,他决定采用一种更加稳健的投资政策。总结起来,有三个原因使他实行这种投资策略:华尔街的看涨的乐观主义;在柜台市场和美国证券交易所里的高度投机行为,相比之下,更稳健的养老基金和企业利润分享计划投资基金所占的投资比例较低;不断贬值的美元。
虽然有这么多令人担忧的事情,但是在1985年3月,罗伯森仍然相信有一些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股票。他也从公司收购搅局者和公司收购专家那里找到了希望。有一大批股票准备被收购,罗伯森相信很容易了解这些要被收购的公司,因此他将这些股票放进了投资组合。
买入这些可能被收购的潜在公司的股票并不能减少老虎基金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老虎基金需要更多的投资机会。它需要将基金投资渗透到全球金融市场中去。在为投资组合挖掘和寻找可以投资的新公司的同时,他也关注于扩大基金总体投资策略的投资视野。基金的新投资策略是到全球的其他市场上去发掘利润。老虎基金已经精通这种买入和沽空的游戏了。但现在要寻找新的、更大的、更具有流动性的市场去获取利润。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全球宏观投资。
全球宏观投资策略从它简单的定义上看就是跨越国家的界线、经济的差异和政治环境的不同,去寻找投资回报。这是一种在全球任何地点寻找投资机会并利用它获得利润的投资方式。大多数全球宏观投资的做法是,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和政府的政策情况,利用一些投资机会,看是否可以通过投资当地的货币、当地的固定收益证券和当地的上市公司获得利润。一些基金经理凭借针对某些国家的专门研究来进行决策,这意味着他们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只观察一个国家并按照这个国家的多种影响因素做出投资决策。另外,一些基金经理则是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投资。
在进行全球宏观投资时,基金经理建立投资组合主要是基于从上至下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并考虑以下这些因素:利率、经济政策、通货膨胀、政府的稳定性和其他一些变量。基金经理从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考虑个别的股票或债券的表现如何。这个想法是基金经理想从整个资产的价值变动中赚钱。比如,基金经理持有看涨的美元和日本股票指数的仓位,同时沽空欧元和美国国债。实际上,一个全球宏观投资的基金经理可以到任何地方、在全球的任何证券市场、用各种方式获取利润,这样他/她可以利用基本上无限的资源来寻找机会并将这些机会转化为利润。在这类交易中,投资回报往往非常巨大,但是投资失误带来的损失也可能是灾难性的。关键是不能将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孤注一掷地投资。尽管许多人害怕发生潜在的巨额亏损,但是潜在的巨额利润还是吸引着人们使用这种投资策略。基金经理进入到这个投资领域是因为在交易中他们可以投入巨额的资金而不用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P42-44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一位对冲基金经理生平和投资经历的书。由于本人从事资金管理十几年,因此对资金管理界一些大师级人物(如乔治·索罗斯、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的个性和生平都极感兴趣。我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曾有幸和朱利安·罗伯森这位叱咤风云的著名对冲基金经理做过对手盘。由于有关朱利安·罗伯森的资料很少,所以我非常乐意来承担这本书的翻译工作。
本书不仅仅讲述了这位大师级基金经理的基金运作细节,更重要的是,告诉读者一个在20年里赚取近170倍利润的基金经理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冲基金在美国的发展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天时、地利和人和。对冲基金即将在中国获得法律地位,本书的出版将帮助那些有志于对冲基金事业和资金管理行业的人们进一步了解朱利安·罗伯森这位投资大师的投资秘诀。正如罗伯森所说的那样“和投资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对冲基金一定比追求规模、旱涝保收的共同基金更有前途”。当然,对冲基金也有它的弱点,就是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投资业绩一定会下降。这点无论在美国的对冲基金界,还是在中国共同基金界中都是显露无遗的。
从事投资的人都是聪明人,可是上帝从不为难傻子。聪明人的烦恼不断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加聪明。从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美国投资界的聪明人朱利安·罗伯森是怎样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和日本股市碰到麻烦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对冲基金的致命伤,看来这对将来中国的对冲基金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书用于分析公司和市场的方法和思路对中国股市也很有实践价值,我亲自用其中的方法小试了几次,果然有效果。看来投资应是一项实验性的科学工作。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这里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在翻译中的问题和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将这部译作送给我刚刚出生的儿子——未来的资本家李松泽。
李炜
“当许多和朱利安·罗伯森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们称他是一个十足的‘骄傲自大、自私小气’、‘脾气败坏、一意孤行’的人的时候,他们近乎一致地认为他是一个有着老到的投资经验并且是个令人敬畏和仰慕的基金管理人。他的朋友和同事们都一致公认他是这个时代最重量级的基金管理人之一。罗伯森和他的‘小老虎们’已经永久性地改变了对冲基金的资金管理方式和全球投资者的投资方式。”
——丹尼尔·A.斯特奇曼
“朱利安·罗伯森对基金经理们来讲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人物了,丹尼尔·斯特奇曼在这本令人茅塞顿开的书里充分展示了罗伯森在基金管理行业里的影响。这是一本对如何真正管理资金感兴趣的读者所需要的极其重要的读物。”
——迈克尔·卡卡切(Michael Cacace)
《财富》杂志高级编辑
该书向读者展示了这位特立独行的基金管理者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告诉读者他是如何在过去的50年里使对冲基金这个行业逐步发展起来的。”
——杰克·甘尼(Jack Gaine)
美国管理基金协会会长
“这是一本对美国最聪明的、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的素描——当这个投资市场开始疯狂的时候,这个人预见到了并有勇气离开。好好拜读一下吧!”
——克里斯多夫·戴维斯(Christopher L.Davis)
美国基金管理学会(The Money Management Institute)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