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收录了对港澳台地区现当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家的作品的评析和解读,是伴随着课堂教学与研究的渐进、深化过程而陆续写出来的。收录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学术型,偏重于研究探讨,如关于余光中、白先勇、刘以鬯、高阳、赵淑侠、澳门文学等方面的论文,多为参加学术研讨会或科研项目而写;一类为讲稿型,偏重于描述解读,是根据课堂教学的讲稿整理而成。另有几篇重要学术研讨会的综述及访问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台港澳文学论稿 |
分类 | |
作者 | 江少川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文集收录了对港澳台地区现当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家的作品的评析和解读,是伴随着课堂教学与研究的渐进、深化过程而陆续写出来的。收录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学术型,偏重于研究探讨,如关于余光中、白先勇、刘以鬯、高阳、赵淑侠、澳门文学等方面的论文,多为参加学术研讨会或科研项目而写;一类为讲稿型,偏重于描述解读,是根据课堂教学的讲稿整理而成。另有几篇重要学术研讨会的综述及访问记。 目录 第一辑 台湾文学篇…………………………………………………1 当代台湾小说的流派与嬗变……………………………………3 乡愁母题诗美建构及超越………………………………………8 ——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情结” 世纪性的文化乡愁………………………………………………24 ——读余光中《登楼赋》 白先勇小说诗学初探……………………………………………29 杜鹃啼血魂系故土………………………………………………43 ——评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台湾诗坛三驾车…………………………………………………47 ——读纪弦、郑愁予、痖弦的诗 台湾乡土小人物的代言人………………………………………54 ——黄春明小说漫评 转型期新生代小说家姿态………………………………………61 ——黄凡、吴锦发、张大春小说论 才华“可怕”的小说家王幼华…………………………………73 耕耘在乡土文学的原野…………………………………………77 ——评洪醒夫与宋泽莱的小说 女性文学的先行风景……………………………………………85 ——郭良蕙小说简评 勇闯“性”禁区的女作家………………………………………89 ——评李昂的小说创作 展现平凡女性的生存写真………………………………………95 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98 高阳历史小说品格三题…………………………………………115 古龙武侠小说的艺术世界………………………………………124 清官疑案的历史诠释……………………………………………131 ——评《乾隆韵事》 青楼奇女的历史再现……………………………………………142 千古侠士的慷慨悲歌……………………………………………155 隔海的情思风采…………………………………………………165 ——评张放的散文近作 第二辑 香港文学篇…………………………………………………171 当代香港本土小说的流变………………………………………173 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第一人……………………………………180 ——论刘以鬯的《酒徒》及《寺内》 香港作家刘以鬯访谈录…………………………………………193 香港乡土作家的先驱者…………………………………………198 ——侣伦与舒巷城的小说 香港本土诗人剪影………………………………………………203 香港社会的都市百相……………………………………………208 ——评东瑞的小说创作 微型评论三则……………………………………………………212 ——简评刘以鬯、东瑞的微型作品 以现代的视角挖掘人性…………………………………………216 ——评陶然的小说 世纪末香港都市交响曲…………………………………………219 ——香港新生代小说家的都市书写 锐意创新的探索者——西西……………………………………228 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伤…………………………………………23l ——韦娅作品简论 异军突起的专栏才子——陶杰…………………………………236 黄维棵:学者和作家的两栖……………………………………240 第三辑 澳门文学篇…………………………………………………243 世纪沧桑中的澳门文学回眸……………………………………245 魔幻写实与志怪传奇:当代港澳社会写真……………………257 ——评陶里《百慕她的诱惑》 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缘……………………………………………265 ——陶里传略 “后设”、“聚焦”与生活原生态……………………………273 ——初读寂然 澳门儿童文学述略………………………………………………282 第四辑 海外华文文学及其他………………………………………289 赵淑侠短篇小说论………………………………………………29l 北美网络作家少君访谈录………………………………………302 边缘女生存悲剧的现代叙事……………………………………308 ——评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 走近大洋彼岸的缪斯……………………………………………316 ——旅美作家严歌苓访谈录 在交错的彼岸中追寻精神家园…………………………………323 ——旅加女作家张翎访谈录 香港文学批评研究的新突破……………………………………328 ——评古远清《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 研究高阳的学术力作……………………………………………332 ——评吴秀明、夏烈《隔海的缪斯》 文学女人的欧洲驿站……………………………………………336 ——首届“赵淑侠作品国际研讨会”述要 首届“全国高阳学术研讨会”概述……………………………342 两岸三地的文学盛会……………………………………………349 ——“余光中暨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356 试读章节 平凡女性的生存写真 曾心仪,原名曾台生,原籍江西永丰,1948年生于台湾省台南市。少年时代因家境贫寒,求学时常间断,曾当过百货店员、美容师,广告公司的秘书,1975年考入私立中国文化学院夜间部大众传播系,中途退学。她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已经出版小说集《我爱博士》,《彩凤的心愿》、《那群青春的女孩》、《等》等。短篇《我爱博士》曾获《联合报》小说征文奖,《彩凤的心愿》曾获《书评书目》征文小说一等奖,并被改编为话剧,参加1978年大专院校的世界剧展。 曾心仪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女作家。她出身于台湾下层社会,了解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她开始创作之时,正值台湾乡土文学蓬勃兴旺,她一登上文坛,就把目光投向了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地,她在《我的写作过程》一文中有这样的自白:“我对文学的认识,它不再是装饰生活,不再是消遣,而是一种使命,为人们说话,说出痛苦,说出愿望,说出方法。它是一把利刃,划破虚伪的面具,看出它们的病症,它是我们的力量。” 这段话是指导她文学创作的宣言。曾心仪的小说关注社会,贴近现实,大都以女性生活为题材,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第一类,描写现代都市社会劳动妇女苦难的生活遭遇,揭露台湾工商界的种种丑恶现象。《彩凤的心愿》是此类作品的代表。彩风是一位出身贫苦的青年女子,她当了七、八年的女店员,工作劳累、紧张、待遇差。她代表公司参加竞选歌后,亲眼目睹了上层人士奢侈腐化的生活,而且受到来自工商界有权势的男人的威胁。他们想占有彩风,娶她作小。彩风幻想通过竞选当一名歌星,以摆脱生活的窘困,抚养父母,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当多丽餐厅的老板请她去驻唱,她对未来曾有过美好的希望,谁知第一天上班,就被老板引到饭店去陪伴日本人过夜;彩风愤怒之极,眼前浮现出当年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情景。小说深刻揭露了台湾工商界虚伪、欺骗的本质,同时对城市下层劳动妇女的卑微地位、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社会的不合理表现出不满和愤慨。 《美丽小姐》通过“瑰丽”化妆品公司的一场所谓“美丽小姐发布会”,揭露了工商界老板惟利是图、剥削劳工、花样翻新地欺骗顾客的种种伎俩,展示了台湾工商界的畸形发展现象。随着台湾社会的经济转型,工商界的劳资冲突日益尖锐、突出,“瑰丽”公司的杨经理挖空心思盘剥、克扣职工,把雇员当机器人一样看待,赚得钱财供自己去挥霍、享受,而职工们的生活境况仍然贫困,得不到改善。小说还揭露了在外国资本不断入侵的境况下,工商界的恶商用走私、偷税的商品,冒充舶来品的高昂价格,利用小姐做活体广告欺骗顾客的卑劣手腕。 第二类,描写青少年女子沦落风尘的悲惨生活命运。这类作品有《从大溪来的少女》、《乌来的公主》、《阁楼里的女人》、《一个十九岁少女的故事》等。《一个十九岁少女的故事》中的少女黎翠华,曾有过纯真的童年、美丽的憧憬,后来由于弟妹多,房屋狭窄,生活困难,迫使她无法继续念书,她只得退学到舞厅当了舞女。这种风尘生活,使她感到每根知觉都是屈辱,她被人看不起。翠华忍受不了阔佬绅士的污辱、玩弄,憎恶寻欢的男子,下决心跳出苦海,重新做人。她要回到学校念书,可是校方以她曾当过舞女为由,拒她于校门之外。她终于找到了工作,并且和所爱的人结婚了,丈夫也原谅了她过去的一段经历。谁知她怀孕以后,她的这段历史被公公婆婆知道了,婆婆开始厌恶她,认为她耽误了儿子的前程,胆小的丈夫不敢违背父母之命,竟欲抛弃她,翠华又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社会对青少年女子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像翠华这样的风尘女子一旦觉醒回头,社会仍然不能容纳,翠华从黑暗中回来,可是“光明”、“正面”的社会又轻视、排挤她们。小说通过翠华的命运告诉人们:经济再贫困,青少年女子也不能走翠华这条路。曾心仪基于作家的责任感呼吁道:“我坚定地认为:她们的牺牲是一个残忍的悲剧,只能救一时之急,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她们的牺牲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大到令我说:不值得!我绝对反对为经济问题作这样的抉择。” 第三类,批判、嘲讽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获奖小说《我爱博士》为此类代表作。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即常博士和“ 我”。前者是典型的洋奴,后者是洋奴的俘虏。“归国学人”常博士,以治学严谨的面孔出现于学术界,他以博士头衔作标榜,骗得一些知识青年的崇拜。常博士崇尚西方的“性解放”,在学者外衣的掩护下,他打着“性解放” 的旗帜,俘获台湾年轻幼稚的女青年,玩弄女性。这是一个外表道貌岸然,内心肮脏丑恶的伪君子。而女青年“我”偏偏与他厮混在一块,同居而不结婚,特别是当“我”知道这位常博士同许多女人有性关系之后,还继续与他同居,且无后悔愤怒之意,可见她是甘愿堕落而不能自拔了。作家以辛辣的笔锋,批判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抨击了所谓全盘“西化”给社会带来的弊端与恶果。 20世纪80年代以后,曾心仪还涉足政治小说,创作了标题为“ 无名之x”的无名系列小说,这类小说或取材于骇人听闻的政治迫害事件,或揭露黑社会集团的罪恶活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曾心仪的小说朴实明快,她往往选取现实生活中平凡普通的事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娓娓述来,不故作险奇,不耍弄花样,如台湾评论家王津平所指出的:“曾心仪挟带浓烈情感来刻画这些人物的生活,抒发他们的心声,在处理手法上却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表现了刀笔般的明快利落。” 曾心仪还善于在作品中运用讽刺与对比的手法。她常在作品中,把美与丑、善与恶、正与邪加以鲜明对照,并对邪恶、丑陋的人物和事物予以无情的嘲讽。曾心仪早期的作品有“ 主题先行”的倾向,艺术上显得粗糙。进入80年代后,她的小说在艺术上日趋成熟。P95-97 后记 七月流火,夏蝉鸣唱。书稿整理完毕,动笔写后记之时,书桌上,白先勇的一本散文集《蓦然回首》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蓦然回首,这本不厚的书稿,它收录的文字,写作时间的跨度竞有12年之久。 12年前,我第一次在广东湛江讲授台港文学课。这以后一直给函授生、本科生、研究生上课,9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增设台港文学方向,我率先招收这个方向的硕士生。萌生讲授这门课,或者说做这方面的研究,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记得是1988年的秋天,我的一位表兄从台北返乡探亲,在机场出站口,看到两位阔别四十年、鬓发银白的老姐弟抱头痛哭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表兄回台后,给我寄来第一包台湾版的文学作品集。那时,长期在中文系讲基础课的我,正在文学的原野上寻找自己的耕地,台港澳的名家力作以独异的审美风貌、诱人的艺术魔力深深将我吸引。我开始在这块土地上耕耘,我知道,这个领域虽然是块新的原野,我也是个迟到者。但我还是跳到这片河海中游泳起来。比起那些才华横溢、文思泉涌的才俊来,我常常自惭形秽。学海无涯,我的一点文字只是一滴水珠,一朵浪花。“雪泥鸿爪”乃“渺沧海之一粟”也。记得台湾作家黄春明说:文学是棵大树,我只是一片树叶。套用这句话,我想说:我只是一片小树叶。把这些年写的一些文字汇集起来,也是对自己多年来教学与研究生涯的一次检阅与交代。 这本书稿的文章是伴随着课堂教学与研究的渐进、深化过程而陆续写出来的。收录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学术型,偏重于研究探讨,如关于余光中、白先勇、刘以鬯、高阳、赵淑侠、澳门文学等方面的论文,多为参加学术研讨会或科研项目而写;一类为讲稿型,偏重于描述解读,系根据课堂教学的讲稿整理而成。另有几篇重要学术研讨会的综述及访问记。 其实,我这本书稿,从某种意义上 讲,是学生催生,也是为学生而写的。本书的部分内容已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课堂讲授多年,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我要特别感谢听过我讲课的学生,正是他们的期待与支持,使我不断向前掘耕,使得我结集成书的愿望得以实现。自然,我也要特别感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正是这块沃土,才孕育、滋润、生长出这片庄稼。此前,由我选评的《台港澳文学作品选评》,与人合著的《台港文学教程》已列入高校文科教材,再版多次。十多年来,海内外的作家、诗人、学者给我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我是永远难以忘怀的。一长串的名字虽然没有一一列出,但却永远铭记在心中。没有他们,也不会有这本书稿。 拙稿除新写的一、两篇外,收录的文章都曾在国内及港澳期刊,如《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通俗文学评论》、《世界华文文学》、《台港文学选刊》、《海南师院学报》、《高师函授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澳门日报》、《联合日报》、《长江日报》、香港《文学村》、《青果》等十多家报刊发表或转载过。这次整理成书,只是稍作修订、润色,基本保持原貌。全书分为四辑:即台湾文学篇、香港文学篇、澳门文学篇、海外华文文学及其他。 本书得以出版,要由衷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感谢黄庆生主任、王登峰编辑,感谢詹卫东先生,还要感谢我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新闻系同仁的关心与支持,感谢我的家人的默默奉献。由于水平有限,疏漏错谬之处难免,恳请专家学者赐教匡正。 江少川 写于2004年7月30日2004年岁末修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