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流韵(石头记里的苏州)
分类
作者 朱子南//秦兆基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与婚姻悲剧为主要情节,并在众多人物的活动中,构建了一幅广阔的生活图景,揭示了那个正趋于“末世”,或可以说已处于“末世”的真实社会状貌。

本书采用夹叙夹议的通俗写法,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贯穿于活泼浅显的文字中,对《红楼梦》中关于苏州的有关古迹、工艺、文艺、饮食、人物等以前红学研究未曾涉及的一些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力求帮助人们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内涵,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

内容推荐

何以人们喜爱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人,而对薛宝钗、袭人等人颇多非议呢?《红楼梦》的问世、流行时期以至在以后的年代里,人们对个人权利的渴望已成为生活中相当多的人的一种共识,对民主主义的追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们厌恶一切虚伪的说教与反人性的桎梏。在《红楼梦》中,有的是正面表现了这一点,也有的是通过侧写来反映的,这又可以联系到书中所写与苏州有关的事与人。

本书对《红楼梦》中关于苏州的有关古迹、工艺、文艺、饮食、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力求帮助人们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内涵。

目录

◎古迹

 闾门/零零贰

 七里山塘/零零伍

 虎丘/零零捌

 玄墓山/零壹壹

 园林/零壹肆

 石文化与园石/零壹玖

 苏州民居/零贰叁

 织造署/零贰伍

◎工艺

 丝绸衣料种种/零叁零

 纱罗/零叁伍

 慧绣/零叁捌

 刻丝/零肆壹

 雀毛裘与晴雯织补/零肆肆

 乐器行头/零肆柒

 钟表/零伍零

 扇子/零伍叁

 文房四宝/零伍柒

 笺纸/零陆壹

 杂耍/零陆叁

 捏像/零陆捌

◎文艺

 好了歌/零柒贰

 吴门画派/零柒肆

 《海棠春睡图》与唐寅/零柒柒

 米襄阳《烟雨图》/零捌壹

 张僧繇画一乘寺/零捌肆

 《汉宫春晓图》与仇英/零捌陆

 昆曲/零捌玖

 戏班子/零玖贰

 牡丹亭/零玖陆

◎饮食

 苏式糕点/壹壹零

 菱、藕和鸡头/壹零肆

 玫瑰露桂花露/壹零柒

 别开生面的螃蟹宴/壹零玖

 鹌鹑的烹饪法/壹壹叁

 芳官的食盒/壹壹伍

 椒油莼齑酱/壹壹捌

◎人物

 甄士隐贾雨村/壹贰贰

 妙玉/壹贰伍

 英莲/壹贰柒

 娇杏/壹贰玖

 林黛玉林如海/壹叁壹

 山子野/壹叁伍

 教习/壹叁捌

 芳官/壹肆壹

 驾娘/壹肆叁

 韦应物/壹肆陆

 女先儿/壹肆玖

 邢岫烟/壹伍贰

◎杂俎

 吴语/壹伍陆

 医学/壹伍捌

 接驾/壹陆壹

 花灯社火/壹陆伍

 苏州最早的红学家/壹陆玖

 红学大家俞平伯/壹柒贰

 琵琶百年咏红楼/壹柒柒

试读章节

园林

“一梦红楼二百秋,大观园址费寻求。”找寻大观园的原型,一直是诱引着红学家们探究而又使他们感到苦恼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有商业头脑的文化企业家们,“复原”“打造”大观园,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上海青浦淀山湖和北京宣武区的两座了。红学家们争论了好一番,金陵乎,北京乎,苏州乎?随园说,江宁织造府署西花园说,北京什刹海说,恭王府花园说,清漪园说,自怡园说,林林总总,但是谁也不能说服谁。“复原”和“打造”的,看来看去,总觉得和《红楼梦》中写的不那么像,似乎真应上了文物的不可再生性。

先从园林的类型上看,我国古典园林,一般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和公共园林等数种。其中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发展得最为成熟,且具有个性特征。大观园是荣、宁二府的后花园,属于私家园林,但是它又是为元春省亲而特地建造起来的,沾上了宫廷之气。因而它兼具北方皇家园林的富丽宏阔和南方园林典雅幽深乃至寺观园林脱俗超凡、静谧安详的特点。如元春省亲行宫顾恩思义殿“琳宫绰约,桂殿巍峨”;以“怡红快绿”为中心的“怡红院”,浓朱重彩,富丽堂皇;游廊曲折,翠竹掩映的潇湘馆;假山玲珑,洁净清幽的蘅芜苑;白雪红梅,古佛青灯的栊翠庵,可以说应了元春所题的联语“天上人间诸景备”。

再从大观园的规模上看,《红楼梦》第十六回,言及大观园“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至北边,一共丈量三里半大”,有人认为,这里说的“三里半”指的是周长,折算下来大观园的面积约为二百三十多亩;有人认为“三里半”是指东西的长度,计算出大观园的面积约为一千五百亩。以苏州现存的最大园林——拙政园来说,一共才有五点二公顷,折合为七十八市亩,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比,相去甚远。据云按照《红楼梦》中大体规范营建起来的北京大观园的面积也只有十三公顷,折合为市制,约为一百九十五亩,游人在赏玩之际,总不免有捉襟见肘,施展不开的感觉。

大观园只能是园林建筑中的艺术形象,是梦中的园林,只能存留在书卷上,让人们以想象得之。

还是俞平伯先生说得好,关于大观园的构思,“有三大因素,一回忆、二理想、三现实……以回忆论,可以在北京,亦可以在南京……以理想而论,空中楼阁,亦即无所谓南北……以现实而论,曹家回京以后,还过了一段相当繁荣的时期,则他们的住宅有小小的庭园自属可能……这就是大观园的模型。”就“回忆”一点而言,曹氏所见到的,远不止这几地的园林,应该包含整个江南园林,特别是苏州园林;就“理想”一点而言,建园的想象的驰骋,要合乎章法,苏州明代园林建筑大师计成(1582~?)的《园冶》一书总结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对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园林的总体格局以及园林要素、园林艺术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且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虽云有清一代《园冶》一书不彰,但其建园的典式犹在,曹雪芹也许从造园前辈山子野那里得到真传。大观园是由宁国府的会芳园和荣国府东边的宅园共同组建而成的,相地、立基,《红楼梦》是置而不谈的,其余的是悉依苏州造园的法则的。就“现实”一点而言,恐怕不止曹家在京留存的崇文门蒜市口的十三间半旧宅的“小小的庭园”了,曹雪芹成年以后,也曾到过江南,所历甚广,当时正是造园盛时,借鉴必多。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借鉴于苏州园林的,首先是主题的确立。周汝昌先生认为:“大观园的全部主脉与‘灵魂’是一条宛若游龙的‘沁芳溪’。亭、桥、泉、闸,皆以此二字为名,可为明证。一切景观,以溪为境。

“然则此‘沁芳’二字何义?

“这是一个绝大的总象征:即《西厢记》里的‘花落成阵’、‘花落水流红’!  “这象征的是什么?

“就是书中群芳诸艳,众儿女的不幸命运的归宿……此即一部《红楼梦》的大主题、总点睛是也。试看第十七回“试才题对额”,所试所题,其实在于‘沁芳’两个大字上!”

他又说:“大观园的一切池、台、轩、馆、泉、石、林、塘,皆以沁芳溪为大脉络而盘旋布置。只要‘抓’住这一点,其他都是‘次要’与‘细节’了。”

周先生的论述,可谓直指心源。苏州园林中以一溪贯穿突现主题的,当推沧浪亭,该园碧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完美地表现了宋代文人苏舜钦所要表达的主题——人生寄托:找寻幽静之地,使自己精神放松,得以从宦海沉溺中解脱出来。不过,沧浪亭溪水是在园外。然而这也说明了曹雪芹是袭其神而非拘于其形的。

自然在规模、造型方面,也有直接取鉴于苏州园林的地方,比如蘅芜苑之于苏州的狮子林的假山,潇湘馆之于沧浪亭的翠玲珑,漏窗、借景手法之于苏州诸园。综合这两点,曹氏纸上造园,可谓胸中丘壑,描出苏州园林的风神。

P14-18

序言

《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与婚姻悲剧为主要情节,并在众多人物的活动中,构建了一幅广阔的生活图景,揭示了那个正趋于“末世”,或可以说已处于“末世”的真实社会状貌。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所说贾家宁荣两府已经“萧疏”了,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已。冷子兴也叙说了这“衰败”的缘由,“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这在冷子兴看来,“还是小事”,而“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却“更是一件大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借冷子兴之口,说出了这社会趋于“末世”的必然性。

《红楼梦》也着力表现了那个社会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初步的个性解放与追求自由幸福的要求及其无奈的结局。从他们与那个社会无法平等和谐相处的矛盾中,可以体察到美的人性与人权平等的憧憬是如何被扼杀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个性张扬,透露出那个社会中的一线曙光,而黑暗的社会现实,也正说明了这社会的走向灭亡已是不可抗拒的了。曹雪芹借助于情节发展与场景的铺叙,也还有细节的勾描,可以使人认识到这一点;而在这细节勾描中,也有众多的与苏州有关联的内容。

何以人们喜爱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人,而对薛宝钗、袭人等人颇多非议呢?《红楼梦》的问世、流行时期以至在以后的年代里,人们对个人权利的渴望已成为生活中相当多的人的一种共识,对民主主义的追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们厌恶一切虚伪的说教与反人性的桎梏。在《红楼梦》中,有的是正面表现了这一点,也有的是通过侧写来反映的,这又可以联系到书中所写与苏州有关的事与人。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据通行的说法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其曾祖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曾为康熙玄烨的乳母。祖父曹寅,极得康熙宠信,曾为玄烨的伴读与御前侍卫,后外放为苏州织造,又改任江宁织造。曹寅去世后,其子曹颐、曹频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之职。在雍正初年,因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曹频被革职、抄家,下狱一年有余。曹家由此败落。其时,曹雪芹在江宁生活十年左右之后,也随全家迂往北京居住。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喜好结交文士,于诗词也颇有研习,有《楝亭诗钞》存世。诗礼传家加上江宁的秦淮风月,养育了曹雪芹的钟秀灵气;由钟鸣鼎食之家而式微败落,在这巨大落差的生活境遇中,曹雪芹感叹于世态炎凉,也因之更深切地体察到了社会状貌的种种变化。他曾有过被呵护得无微不至的富贵生活,也经受了“举家食粥”的艰难岁月。他移居北京西郊黄叶村时,在贫困如洗的生活中,开始了《红楼梦》“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在他去世时,也未完稿。于今存世的仅八十回,后四十回虽已有部分初稿,却已迷失,现一百二十回本中的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写。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生于清乾隆三年(1738)前后,嘉庆二十年(1815)卒。为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乾隆六十年(1795)中进士,历官内阁侍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江南道御史、刑科给事中等。

曹雪芹的生平事迹,于今虽有红学家考证,但是否到过苏州,迄今无定论。在他少年时代,他舅祖李煦任苏州织造,有人认为,曹雪芹生于苏州,也有人认为他在童年时来过苏州,但均无事实确证。不过,从《红楼梦》中写到的有关苏州的景、物、事来看,是可以推定他在成年后由北京南下江宁在尹继善幕中任职时是到过苏州的。否则,很难设想他笔下有关苏州的细节叙写能如此符合苏州的地理与生活实际。作为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他笔下写到的苏州,几乎都可以得到实在的印证,而又是相当确切。比如,《红楼梦》中写到的虎丘所制造的各种耍货,以及捏像、泥人儿,阊门至虎丘七里山塘(书中化名为“十里街”),此处民居“多用竹篱木壁”的描写,如无实地观察,恐难以凭空作此想象。因之,从《红楼梦》中所涉及的有关苏州的种种作考察,可以得出结论,曹雪芹是在游过苏州后,对苏州留下了深刻印象的。

《红楼梦》最早以抄本流传于世,现存抄本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北京大学藏本,脂京本或称庚辰本,七十八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大兴刘铨福藏本,脂铨本或称甲戌本,共十六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清怡王府藏抄本,脂怡本或称己卯本,共四十一回)、《红楼梦稿》(一百二十回)等。其时,北京庙市中常有人以抄本出售,每部可售得数十两。《红楼梦》以之传世,抄书者与有功焉。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有程伟元、高鹗经萃文书屋排印的活字本问世,题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程甲本一百二十回)。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经程伟元、高鹗对程甲本修订再行由萃文书屋活字排印出版(程乙本,一百二十回)。清道光十二年(1832),由王希廉作评刻印出版(护花主人本,一百二十回)。此后,铅印本陆续问世,《红楼梦》更为广泛流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以校本出版。1974年,经袁水拍建议,拟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京今,或称庚辰本)为基础,参考《红楼梦》各版本重行校订。这一建议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同意,决定成立校注组进行校注。校注组由袁水拍任组长,冯其庸、李希凡任副组长,以叶圣陶、吴世昌、吴恩裕、吴组缃、周汝昌为顾问,又选调一批研究人员从事这一工作。历时一年有余,于1975年12月印行了《红楼梦》新校本一至一。回(征求意见稿)。之后,每十回印一单册,至1979年5月,印出一一一回至一二○回,征求意见稿至此全部出齐,人民文学出版社据此于1982年出版新校注本《红楼梦》。本书内所引《红楼梦》之文字,即依据此校注本。

从上述《红楼梦》的各评本、校注本来看,有的也与苏州有关联。托名护花主人为《红楼梦》作评的王希廉,即为苏州人。在1975年建议重行校注《红楼梦》的袁水拍与作为校注组顾问的叶圣陶,均为苏州人。

护花主人王希廉,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其后的俞平伯,于1923年出版了《红楼梦辨》,那是较早出现的一本研究《红楼梦》的专著,之后又长期从事《红楼梦》的研究。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庆祝俞平伯从事文学创作六十五周年时,对他的《红楼梦》研究作了肯定,认为他在对《红楼梦》内蕴的探索,审美批评和考证、辑佚方面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俞平伯祖籍浙江德清而生于苏州,是从苏州走出去的红学家。

从各个方面来认定,都可以说红楼流韵之于苏州,是值得介绍的。考虑及此,我们于1979年曾以《红楼梦中的苏州》为总题,在《苏州报》连载了十余篇,颇得好评;后因故停止刊出。1984年,在报社总编薛良材同志的盛情邀约下,又刊出了八篇。谨此对《苏州报》的有关编辑表示谢意。时至2004年10月,又蒙古吴轩出版社对此选题的青眯,因而又写了三十余篇,并对旧作二十余篇作了修正。是否得当,尚请方家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