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蹄下的南京(日本侵华的佐证民族屈辱的记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国庆//薛冰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京城破了,破得如此轰然,如此惨烈,又如此悲壮……  

书中收录的二百余张图片,是秦风先生从十年来所搜集到的两万多幅南京老照片中筛选出来的,大量照片是首次披露,极有价值。这些图片的拍摄者,多为日本军人、记者或其他日方人物,其中一些照片曾刊登在战时日本的刊物上,所以对于今天的很多中国读者来说,这些照片可能是前所未见的。记录了无数普通民众在南京沦陷时期的生存与苦难,沉沦与挣扎,屈辱与抗争,同时也留下了大量日伪活动的翔实记录以及市井生活的细节。

内容推荐

本书辑录的两百余幅历史图片,多从日本军方刊布的画册中辑选而来。尽管这些图片原始的目的是宣传与美化日军的侵略,但仍于不经意间披露了其侵略罪行,记录了无数普通民众在南京沦陷时期的生存与苦难,沉沦与挣扎,屈辱与抗争,同时也留下了大量日伪活动的翔实记录以及市井生活的细节。其中不少历史图片,是读者前所未见的。

目录

序一 整编历史图文的新尝试 (秦 风)

序二 和平之旗飘扬在古城墙的时候…… (杨国庆)

序三 南京沦陷史的补白 (薛 冰)

日军分兵进攻南京

破城的悲歌

日本对南京的军事统治

南京最初的伪政权

铁蹄下的黎民

苦闷的岁月

汪精卫的汉奸活动

庆祝“还都”的闹剧

光复与审判

试读章节

2005年9月6日上午,在南京解放门城墙下,中日两国友好协会共同筹办的“为了和平,相聚南京”主题活动隆重举行,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日合作修复南京城墙十周年”。就我个人而言,目睹这类活动已有多次了,但这次显然内心的感受较之以前大不一样。受秦风先生之邀参与编撰这本《铁蹄下的南京》后,一帧帧六十多年前的旧照片,老是在眼前晃动,与现实的情景不断交替、重叠。历史与现实强烈相撞,使我不仅对眼前的情景有了更多感悟,也对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在认识上有了一定升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出于研究南京城墙变迁的兴趣,我比较关注的是日军对南京城墙造成破坏这个层面上,诸如研究日军轰炸南京城墙,是用地面的火炮,还是飞机;炸毁了南京城墙哪些地段和城门,等等。对于中国守军在城墙上的奋勇抵抗,日军为攻占城墙所付出的代价,南京沦陷后日军为何重视光华门地段城墙等方面,却关注不够,甚至出于不知道何时形成的思维习惯,对有些历史的史实还采取了回避态度。这一方面是由于手头掌握资料不足,“心虚”使然,另一方面是对当时中国抗日正面战场认识上的偏差所致。因此,过去在撰写南京城墙的有关文章中,尽管也把侵华日军对南京城墙造成的破坏进行记述和揭露,但总觉得力度不够。2005年8月底,待我看了秦风先生耗数年之久的心力和财力购来收藏的这批照片后,除了对秦风先生内心涌动的爱国情愫尤感敬佩外,我还不得不重新面对当年城墙上中国军人为保卫南京城最后一道防线时,为国、为民、为城池身当矢石的悲壮抵抗;重新认识日军在攻占南京城之后,为何将南京光华门及其东南角的城墙作为“纪念地”,为何上自日本皇族成员,下至日军士卒纷纷前往参观、“凭吊”……

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最后阶段——南京城墙保卫战,中日双方无论是从武器装备、兵力和后继增援条件等方面综合来看,悬殊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在战斗打响前胜负就已经有了端倪。然而,在日军飞机、大炮、坦克和迫击炮等重武器轰击下,在没有纵深、几乎无以藏身的城墙阵地上,守城的中国官兵在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之前,面对强敌并未惧怕,更没从城墙上退缩,在大批同胞被日军弹片、爆炸掀起的碎砖击中而伤亡剧增的危急关头,官兵们全仗着中华儿女的热血和拼死抵抗的决心,坚守着南京城墙这最后一道防线。在光华门、通济门、中山门和中华门等城门附近,鏖战尤烈。 P3-4

序言

整编历史图文的新尝试

秦风

由于整理民国史资料,我与南京结下奇缘。2005年初春,我出版了《民国南京》一书,并在南京先锋书店举行同一主题的大型图片展,市民反应之热烈,远远超出我的预想,让我深受感动。从此,南京对我这个生长在台湾的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地理知识,那些城墙、街道、河流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萦绕在我的心头。

于是,我下决心努力去发掘新的历史图片,以期更完整地重现南京时空的面貌。然而我一向沉浸于宏观的感受,着意于通过历史图片呈现时代的漂流与感情,对细节的考据往往用力不多,因此我感到迫切需要一个共识高、情感近的工作团队一起来完成这项重要工作。刚好2005年出版《民国南京》时,我认识了两位南京的文史同好,一位是南京城墙专家杨国庆,另一位是文史作家薛冰。他们多年来致力于南京相关史料的收集与研究,出版过专著,也发表过许多专业文章,功底很深。于是我们相约合作完成这本《铁蹄下的南京》。

两位先进以其新颖的观点和隽永的文字为书中的照片作注,我则负责辑图,尽可能地去搜集新的图片,并确保最佳的画质。这本书所呈现的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的景况。南京是当时日本占领军总司令部与后来汪伪政权的所在地,属于日方严密控制的区域,因此其图像摄制者必然是日军本身或是其附属机构。尽管这些图片原始的目的是宣传与美化日军的侵略,但其中仍然包含大量日伪活动的翔实记录以及无意间留下的市井生活的细节,这些细节过去可能是我们所长期忽略的;换言之,我们可以从中日双方强调的重点的落差和对照中,产生新的史学上的认识,而这无疑是有价值的。

至于图片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战时《东京日日新闻》与《大阪日日新闻》联合发行的画报,这部分图片构成本书的主体;二是战后日本善心人士揭发的日军暴行所披露的照片;三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尤其在“光复与审判”一章中所用的那些照片。事实上,早在1997年我即在日本东京的文物市场收购到第一项的画报资料,但因阮囊羞涩,没有经费整理,多年来一直压在书柜下,直到2005年情况稍有改善,加上大环境趋于成熟,终于可以整理并展示出来。至于后两项,有些图片虽已反复披露过,考虑到本书的完整性,还是选用了一些。

这几年,我做了许多图片书,但这一本非常不同,是由我们几个同好,包括出版、文史、写作的好友,在同一时代情怀以及对优良工艺的一致追求上,合力促成。此外,所有的文字和图片也放在fotoe上,让全中国的媒体以及个人研究同好都能分享,如此必将有利于民族精神教育的推广,因此本书也等于是fotoe“秦风专区”中一则完整的目录。这种全方位运用历史图片推广教育研究以及交流的尝试,相信有一天会真正开花结果。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一向沉浸于宏观的感受,着意于通过历史图片呈现时代的漂流与感情。

这本书所呈现的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的景况。南京是当时日本占领军总司令部与后来汪伪政权的所在地,属于日方严密控制的区域,因此其图像摄制者必然是日军本身或是其所属机构……换言之,我们可以从中日双方强调的重点的落差和对照中,产生新的史学上的认识,而这无疑是有价值的。

——秦风《整编历史图文的新尝试》

在南京沦陷后的日军大屠杀六周之初,侵华日军在南京举行过两次大规模活动,其一是“入城式”,其二是“慰灵祭”。前者,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宣告武力占领南京;后者,是张扬“死而有灵”的“神道”,以宗教的形式激励士气。因此,日军这两次刻意安排的活动,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和深刻的意图,也是南京大屠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研究。

——杨国庆《和平之旗飘扬在古城墙的时候……》

南京大屠杀结束以后,南京民众的苦难并没有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长达数年的深重屈辱、无情折磨、极度贫困,因随时可能降临的人身迫害而导致的提心吊胆,不得不以参与违心的劳作或活动换取的苟延残喘,那种与虎狼共处暗室般的险境,那种良知与生存欲求的持久搏战,那种无从预料光复与胜利何时会到来的迷惘以至绝望,是要比引颈一割更为难耐的痛苦。

——薛冰《南京沦陷史的补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