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的基础与实践》是作者房思钊从事合唱艺术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晶,其内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讲述了合唱指挥的理论及方法。
《合唱指挥的基础与实践》从合唱指挥的基础入手,力求使学习者能结合自身的实践充分体会和逐步提高指挥综合能力。
《合唱指挥的基础与实践》对手势运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歌唱的基础常识及灵活运用、指挥的主动意识等问题做了深刻讲解与探究。正文后附教学参考作品31首,非常适合作为合唱指挥入门的学习教材。为方便广大读者学习,特采用简谱记谱。
合唱艺术的普及与提高,离不开合唱指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和基础性的普及工作,都离不开众多业余指挥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参与,因为专业指挥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培养业余合唱指挥是普及和提高群众合唱水平的□佳途径。
众所周知,指挥并不是一般视觉上的打拍子,它是用肢体语言来传达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做到用手势说话、用手势传情只能说是掌握了指挥工作的一部分,而更深层次的工作是要揭示作品的内涵,把作品所赋予的精神形象通过内心的情感反应,用手势表达出来。它涉及到诸多因素,从文学到音乐、从形象到情感、从设想到实际等等方面,都是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步提高的。
从事合唱艺术教育工作多年以来,一直想总结一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通俗教材,能为合唱指挥始学者基础入门所用,这便是本书萌生与构划的初衷。由于指挥艺术的特殊性,因此在时间、情感、形象的综合表述与手势表达的完美结合上,是一项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工程。单纯用语言或理论去揭示作品的内涵与手势上的表现感觉,是难以达到零距离的,如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学习,必将事半功倍。本书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力求从读者的现实出发,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尽可能地用朴素而生动的语言,用形象而直观的比拟进行表述,从合唱指挥的基础人手,使学习者能得到启迪和借鉴,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逐步得到提高。本书在此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如第二部分“关于作品的处理”,主要围绕着音乐的强弱、快慢、连断的对比、音乐重音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简述,这是学习者提高指挥综合艺术能力的基础。在手势的基础方面,强调手势运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指出“指挥的主动意识”,是有别于一般打拍子的根本所在。辨别合唱音响的关键是要树立良好而准确的音响理念。本书从歌唱的基础常识到因作品而灵活的运用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究,愿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希望本书能为从事合唱指挥工作的音乐爱好者、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个参考、交流的平台,并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学习、实践的指导和便利。
鉴于作者的学识和实践尚有不足之处,许多问题还处在探究之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同行、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