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最有希望文艺青年无名氏的《〈无名书〉精粹》、《花的恐怖》,为“潜在写作文丛”的一大看点。无名氏谱名卜宝南,后改卜乃夫。《无名书》被称作“生命大书”,也是无名氏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该书的写作花了15年时间,跨越了两个时代。而《无名书》的精粹则是其精选本。精选本基本反映了《无名书》的精髓,给读者展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华丽的文采、浪漫主义风格和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该书所有的内容都属在大陆首次公开出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花的恐怖/潜在写作文丛 |
分类 | |
作者 | 无名氏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被誉为最有希望文艺青年无名氏的《〈无名书〉精粹》、《花的恐怖》,为“潜在写作文丛”的一大看点。无名氏谱名卜宝南,后改卜乃夫。《无名书》被称作“生命大书”,也是无名氏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该书的写作花了15年时间,跨越了两个时代。而《无名书》的精粹则是其精选本。精选本基本反映了《无名书》的精髓,给读者展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华丽的文采、浪漫主义风格和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该书所有的内容都属在大陆首次公开出版。 内容推荐 本书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潜在写作”文丛中的一册,“潜在写作”文丛将被“文革”时期喧嚣所淹没的个人性、独立性之声整理出版,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主编,内容包括20世纪50-70年代大量作家,如阿垅、张中晓、无名氏、彭燕郊、胡风、绿原等人创作的非虚构性作品。这些作品在形成和创作的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发掘问世。陈思和认为,虽然那是一个精神生活浮躁嚣张的时代,但仍有作家在严肃地思考和写作。不过作家们身处不同的社会处境,他们思考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那些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的声音,恰恰具有可贵的个人性和独立性。如果还原到这些作品酝酿和形成的年代的背景下来阅读和理解它们,并将之与同时期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其热辣辣的艺术感染力就马上凸现出来…… 目录 总序(陈思和) 散文卷 电光小集 无声 潇湘情调 她静静睡了——记赵无华之死 灵与肉 中年—一四十有感断序 抒情记忆 说爱情——《绿色的回声》断片(一) 抒情小曲——《绿色的回声》断片(二) 情语——《绿色的回声》断片(三) 求婚之语一《绿色的回声》断片(四) 咏紫菊花 丝丝缕缕 谜 说金钱 一本好书 说虔诚 豹笼大师 死 自 白 偶感 夕阳语片 莫干山风情画——一封给友人的信 水夜 钟摆湖——西域异闻掇拾 断章 诗歌卷 楔子 静中乱——奉献给华 琴——奉献给华 奇妙的一夜 抒情 世界 海葵 哲学世界 无题 镜与脸 赠吉娜 咏华山古岩石 斯宾诺莎——被逐出教会那一刻 素描(其一) 素描(其二) 素描(其三) 蛇色的老妇 新鲜的死者 诗语 蒙脸的现实 他 密邻 入狱周年之献 异音——写狱中人与人的关系 缪斯 窗子 奇异的宴会 鞭尸展览 罗丹 每一秒 侮辱 坚硬 灼热专割稻归来有感 巨幅史前午夜 伽利略 短篇小说卷 花的恐怖 契阔 一根铅丝火钩 一型 拈花——三女性素描 书简卷 情书篇 致女友信 致赵无华书 一封寄给天堂的信 致TAMARA书 给妲尼娅的辞行信 一封未寄的情书 家书篇 _九五0年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三年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0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六年 一九六八年 一九六九年 一九七0年 一九七一年 一九七二年 一九七三年 一九七四年 一九七五年 一九七六年 附:无名氏小传 代后记:痛苦的雨滴——20世纪50至70年代无名氏的散文、诗歌和小说(刘志荣) 试读章节 肉体遍生青苔的日子 有些人,日子过得那样空闲,每一天像一个世纪,一个无法摆脱的巨大负担,简直不知道怎样度过才好。在历史上,几千年时间中,总有这种类型的时间。总有那么一些人,口袋里充满时间,像塞满太多的钱,简直不知道怎么花掉才好。在赌桌上,在舞场中,在妓院里,在钓竿边,在游艇上,他们大把大把地挥霍着。他们几乎找不到一种合理的挥霍方法,他们常常为口袋内这份累赘痛苦着。那些闲得教肉体遍生青苔的日子,如一座又一座硕大而空虚的深渊,永远无法填满。于是,突然,有那么一天到来,你忽然紧张起来,觉得口袋里所有时间都不够用了,你恨不得再借这么两口袋三口袋的。你开始苦笑,你以前怎么搞的?竟会那样一口袋又一口袋地徒然掷到流水里?事情是这样简单,又这样复杂。仅仅一个决心、一个观念,有时则由于一种意外的命运,你整个生活法则完全变了。仿佛穹空海洋中,那些海岛式的星球不再按牛顿万有引力相互牵引和自动旋转了。 “究竟,这样一个改变,是不是可喜呢?” “对某些人说,这是必然的。对另一些人说,这是可怕的。对别一些人说,这是真正的幸福。” “说到究竟,到底,曾经有一个时候,世界竟是那么伟大,大得能容纳这三种不同的人,甚至是三十种不同的人,三十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事情倒不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是生活舞台本然的可能面积。至于上述那种突然改变,那是因为自从这个地球开始旋转起,还从没有过永恒不变的事物。而常常的,一向在某一个极端生活惯了的,迟早总会被扔到另一个极端,而后者常常倒是一种可怕的惩罚。” P8-9 白 纸 最后一次,他穿过这雨中的街,迎着烟雾迷蒙的远山。雨水似从山上滑落下来,他完全忘记雨水的重量。不管怎样,在这条湖边沥青路上,雨水并不是可怕的。假如在另外一些时间,另外一些空间,比如说,午夜崇山峻岭中,那么,雨水又是另一回事。他希望,这不是他最后一次穿过此街,眺望远山。但他又知道,事实上,这却是他最后一次。因为,即使下一次再来,一切可能完全变样。即使街与远山不变,他自己也变了。这些日子,人很难想像半个月或一个月以后的事。只今天下午三点二十五分,他这双脚还能安安全全地走在这片沥青街上,踏着这些潮湿脚印,这就算谢谢上帝了。自然,这些脚印,现在是看不见的,以后更永远看不见。 他走着,走在雨中,心里翻腾着无穷无尽的感觉。可一回到家,枯坐在灯光下,陷入烟篆缭绕中,一切感觉又几乎没有了。 真实的沙漠,其实并不单调,那里面,有成千累万极复杂的事会发生。然而,经历过另外一种奇异沙漠的,常常地,却觉得,一切真如字面上的“沙漠”一样,一切雨水都被阳光吸干,什么也不存,什么花也不开。成万成千个痛苦和惊奇,只化为一声叹息,一片沉默,或一句“没有什么!” 现在,我们才真明白,在历史上,有千千万万人,有成千成万可怕经历,为什么结果竟是一片白纸,连一个黑字也挤不出。P12 序言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的抽屉是空的》。她大概的意思是想说,优秀作家的写作是听从良知召唤的,即使环境不允许他发表作品,他也会写出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放在自己的抽屉里,静静等待命运再次对他发出召唤。——但是我们的文学史上却没有这样的作家。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那位朋友的想法,她把那种写出来准备放在抽屉里的文学作品币尔作为“抽屉文学”,我则币尔它们为“潜在写作”。两者意思有点相似,就是指那些写出来后没有及时发表的作品。如果从作家创作的角度来定义,也就是指作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进行的写作活动。但这两个定义还都有补充的必要:就作品而言,潜在写作虽然当时没有发表,但在若干年以后是已经发表了的,如果是始终没有发表的东西,那就无法进入文学史的研究视野;就作家而言,是以创作的时候即不考虑发表,或明知无法发表仍然写作的为限,如有些作品本来是为了发表而创作,只是因为客观环境的变故而没有发表的(如“文革”的爆发迫使许多进行中的写作不得不中断),这也不属于潜在写作的范围。作家的创作和作品的完成是一个互为证明的写作过程,我之所以币尔之为潜在写作,是因为这个词比起“幕幕文学”(如抽屉文学等)的命名更加强调了写作这一活动对文学的意义。 其实,当代文学史上并不缺乏潜在写作。这类写作含有多币中意思,第一种是属于非虚市勾性的文类,如书信、日记、读书眉批与札记、思想随笔等等币厶人性的文字档案。作者写作的最初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其“潜在”意义只是在于这些作品虽然不是文学创作,却具有幕币中潜在性的文学因素,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这样一些文字档案被当作文学作品公开发表出来,不仅成为幕种时代风气的见证,而且也包含了作者个人气质里的文学才能的被认可和被欣赏。第二币中是属于自觉的文学创作,或抒情言志,或虚构叙事,但由于某种原因作家在当时不可能发表这类创作,也就是我的朋友所说的放在抽屉里的,在若干年以后才能公开发表。对这类作品,过去文学史作者也曾注意到,但一般情况下是将这类作品放在它们公开发表的时代背景下讨论,这对于写作者本人是无关紧要的,可是一旦置于文学史背景中,意义就不一样了。现在提出“潜在创作”现象就是把这些作品还原到它们的创作年代来考察,尽管没有公开发表,因而也没有产生客观影响,但它们同样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严肃思考,是那个时代精神现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它们是已经存在的文学现象。在任何一个时代里,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统治者的思想永远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所以,研究者只有将被遮蔽在地底下的民间思想文化充分发掘出来,才能够打破“万马齐暗”的假象,真正展示时代精神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文学史著作研究潜在写作现象,也同样以还原某些特殊时代的文学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为目的。 另外,潜在写作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还有多币中类型可作进一步的讨论,比如对幕种通过非正式发表渠道来传播的创作,如幕些知识分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的旧怖诗词,当时虽然没有发表,可是在朋友熟人中间互相流传,直到诗人去世后才公开出版,那算不算潜在创作?还有,由于中国出版制度的特殊性,有些不是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但通过民问编刊物或自费印刷的方式问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直到若干年以后才陆续被正式出版物所刊登或转载,这样的创作算潜在写作还是公开写作?这些现象比较复杂,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和界定。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完全是出于编写当代文学史的需要。近十多年,我一直思考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史的编写问题,也相应做过一些理论上的探索。潜在写作的问题正是其中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的政治运动和其他各种原因,使许多作家失去了公开发表作品的可能性,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写作的努力,在各币中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依然用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渴望,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字,并开拓出一个丰富的潜在写作的空问。“文革”结束以后,这些作品大多数都已经公开发表,但是由于这些作品属于过去时代的文本,放到时过境迁的新的环境下,很难显现出它们原有的魅力,新时代有新的情绪与感情需要表达,所以,这些作品很快被更具有时代敏感性的话题所掩盖。但是,如果还原到这些作品酝酿和形成的年代的背景下来阅读和理解它们,并将之与同时期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其热辣辣的艺术感染力就马上凸现出来。过去编写的文学史著作,均以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文学作品作为其时代的代表作,而一般被忽视和被否定的作品很难写进文学史,更不要说没有公开发表的潜在写作。从表面上看这样研究文学史的方法没有什么大错,因为在一个精神生活浮躁嚣张的时代里,其代表性的作品只能是浮噪嚣张的作品。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一步把潜在写作的现象考虑进去,情况就不一样了。在那个时代里仍然有作家在严肃地思考和写作。不过作家们身处不同的社会处境,他们思考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那些被时代的喧嚣之声所淹没的声音,恰恰具有可贵的个人性和独立性。如果把潜在写作纳入文学史的视野,那么,我们的当代文学史的内容会非常丰富和精彩。 根据这样的想法,我于1999年撰写了《我们的抽屉——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一1976)的潜在写作》一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杂志上,并且根据潜在写作的理论视角去重新整合当代文学史,由我主编的复旦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直接怖现了这一探索性的实践。潜在写作的观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围绕了这一问题有李扬、李润霞、王光东、刘志莆等学者先后发表文章进行探讨,证明了它具有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不断充实的理论生命力。尤其是刘志荣先生最近完成的近四十万字的《潜在写作:1949—1976》专著,这个问题在文学史理论创新意义上得以比较全面的论述。 本来,我以为潜在写作的现象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特例。但最近阅读了前苏联女作家莉季娅·丘币斗夫斯卡娅的《阿赫玛托娃札记》,这个观念有所变化。莉季娅留下的文学创作很少;但留下大量的书信和日记。《阿赫玛托娃札记》三卷本是她的代表作,她与女诗人阿赫玛托娃成为忘年交。阿氏在最圃难时期也不放弃创作诗歌,她的大量诗歌都是潜在写作的产物,通过秘密的背诵保存下来。而莉季娅就是参与保存这些不朽诗歌的秘密背诵者之一。她与阿氏有深厚的友谊也有矛盾冲突,甚至一度绝交。但从1938年到1965年,她几乎是编年式地记录了她与阿氏的交往、交谈和交流文学见解的内容,保留了阿氏的大量诗歌。据说她对阿氏诗歌的创作情况比诗人本人还了解。从阿赫玛托娃、莉季娅等人的创作和文学实践来看,前苏联文学史上的潜在写作的现象更为酷烈,令人可歌可泣。索尔仁尼琴的回忆录里有《地下作家》一节,也记载了自己在流放中的潜在写作:“我(在狱中)摆脱了无谓的幻想。代之而来的是一币中信忿:我的工作不会是徒劳的,我的作品矛头所向的那些人终于会垮下去;我的作品如肉眼见不到的潜流奉献给另一些人,而这些人终将会觉醒。我以一种永世的沉默屈姒于命运的摆布,我永远不可能让双腿摆脱地球的引力。我写完了一部又一部作品,有的写于劳改营,有的写于流放中,有的又是在恢复名誉之后创作的;开始写诗,后来写剧本,最后又写散文作品。我只有一个希望:怎样保住这些作品不被发现,与此同时也就会保全了我自己。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劳改营里我不得不把诗背诵下来——有几万行之多。为此我想像着诗的格律音步,在押解途中把火柴市干折断弄碎练习着摆来摆去。劳改期届满时,我相信记忆的力量,开始写下散文中的对话并把它们背熟,后来竟能写下并记住整个一篇散文。记忆力还真不坏!进展顺利。我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把每个月背诵下来的东西重复一遍,一周可以记住一个月的东西。”这种靠记忆来保存潜在写作的形式是最为经典的形式,中国诗人胡风、绿原、曾卓等在狱中创作大量诗词也正是同样的方法保存下来的。 要了解我们的抽屉里究竟还有些什么,目前还难以列出详细的清单。潜在写作是一片尚待开发的研究领域,许多遮掩在传统文学史观忿与话语之下的作家作品正在逐步被重视,许多发表了的作品的意义正在被重新认识,研究潜在写作的过程也正是开掘这一项课题的过程,因此许多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目前我们所整理出版的《潜在写作文丛》只是一个努力的开端,存在的问题肯定不少。希望通过我们的学术实践和探索,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术加入这件有意义的工作,共同来开发和分享这一领域中被长期遮蔽的丰富与肥硕的果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