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梁银峰先生的博士论文,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绪论、泛动补结构形态——先秦(含秦)、动补结构的酝酿期——两汉、动补结构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期——隋至宋金、动补结构的成熟期——元明清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梁银峰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梁银峰先生的博士论文,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绪论、泛动补结构形态——先秦(含秦)、动补结构的酝酿期——两汉、动补结构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期——隋至宋金、动补结构的成熟期——元明清等。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定义及性质 1.1.1汉语动补结构的定义 1.1.2动补结构的性质及分类 1.2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语义类别 1.2.1传统的语义分类 1.2.2当前语义分类的进一步完善 1.2.3动补结构的三大语义类别 1.3本专题研究的回顾 1.3.1先秦说 1.3.2汉代说 1.3.3六朝说 l.3.4唐代说 1.4本书关于动补结构的判别标准 第2章 泛动补结构形态——先秦(含秦) 2.1商西周时期动词的使动用法 2.1.0引言 2.1.1关于使动用法的两点说明 2.1.2商西周时期动词的使动用法 2.2春秋战国秦时期的连动结构 2.2.1春秋战国时期动词的使动用法 2.2.2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动结构“Vtl+X+Vt2/Vit2+O” 2.2.3春秋战国时期一的连动结构“Vtl+Vt2/Vi-t2+0” 2.2.4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动结构“Vt/Vi+X+Vi” 2.2.5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动结构“V1不V2” 2.3春秋战国秦时期的新兼语式 2.3.1导言 2.3.2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兼语式 2.3.3新兼语式的出现与准动补结构的产生 2.4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产生 第3章 动补结构的酝酿期——两汉 3.1两汉时期的连动结构 3.1.1两汉的连动结构“V1+V2+O” 3.1.2连动结构Vt/Vi+Vi 3.2两汉时期新兼语式的发展 3.2.1Vtl+NP+Vi2 3.2.2Vtl+N/NP+X+Vi2 3.2.3Vtl+NP+Vi—t2+O 3.24Vtl+NP+Vi2+Vi3+n 3.3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发展 3.3.1“V1+0+Vw2”格式 3.3.2V1+Vw2格式 3.3.3其他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萌芽与发展 第4章 动补结构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 4.1使成式动补结构的萌芽 4.1.O引言 4.1.1使动用法衰落的有限性 4.1.2新兼语式不是诱发使成式动补结构产生的直接因素 4.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完成貌句式 4.2隋唐以前的受事主语句“sp+Vt+Vi”格式 4.2.0引言 4.2.1隋唐以前的受事主语句“Sp+Vt+Vi” 4.2.2结论 4.3六朝时期“vtl+Vt—i2+O”式动补结构的发展 4.3.1“Vt+得+O” 4.3.2“Vt+见+O” 4.3.3“Vt+著+O” 4.3.4“Vt+杀+O” 第5章 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期——隋至宋金 5.1动补结构形式标志的产生 5.1.1“VtlC+N+vi2”格式 5.1.2“Vt+纯粹的Vi+0”格式 5.1.3“Vt+Vw+0”格式 5.1.4“Vt+了+0”格式 5.1.5使动用法的基本衰落 5.1.6双音词词汇系统的建立 5.2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 5.2.0引言 5.2.1隋代的使成式动补结构 5.2.2唐五代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 5.2.3宋金时期使成式动补结构的发展 5.2.4隋至宋时期新兼语式和“Vtl+使役动词+ Vi2”格式的继续存在 5.3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迅速发展 5.3.1语义指动型动补结构 5.3.2语义指施型动补结构 5.4广义动补结构的发展 5.4.1广义的粘合式动补结构 5.4.2广义的组合式动补结构 第6章 动补结构的成熟期——元明清 6.1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成熟 6.1.1元代的使成式动补结构 6.1.2明代的使成式动补结构 6.1.3清代的使成式动补结构 6.1.4新兼语式的最终消亡 6.2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成熟 6.2.1语义指动型动补结构 6.2.2语义指施型动补结构 6.3广义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 6.3.1广义的粘合式动补结构 6.3.2组合式动补结构 第7章 结束语 7.1各小类动补结构的产生年代 7.2使成式动补结构产生与演变过程述略 7.2.1使成式动补结构的产生过程 7.2.2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演变过程 7.3研究视角与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调查及引书目录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