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不同于严谨的学术理论,又不同于散漫的教育随笔的教育著作。它既追求日常教育叙事的丰富性、完整性与个体性,又追求教育思想的深邃、独特与创造。书中记录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14年的探索与追寻,交织着欢乐与喜悦,思索与迷惘,微微的悸动,细小的收获……都能在这些纯净而坦诚的文字里找到痕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牵到河边的马/新教育新理念 |
分类 | |
作者 | 闫学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不同于严谨的学术理论,又不同于散漫的教育随笔的教育著作。它既追求日常教育叙事的丰富性、完整性与个体性,又追求教育思想的深邃、独特与创造。书中记录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14年的探索与追寻,交织着欢乐与喜悦,思索与迷惘,微微的悸动,细小的收获……都能在这些纯净而坦诚的文字里找到痕迹。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14年的探索与追寻。欢乐与喜悦盈满,思索与迷惘交织。这里有阳光下纷飞的翅羽,有风中飞扬的白纱巾,有小草柔韧的舞姿,有蝴蝶花丛中的低吟。走进这本书,你可以看到信念的诠释,感受冬夜的温暖,望见歌鸟离巢飞去的身影,听见旷野中呼喊的回声……那些微微的悸动,细小的收获,朦胧的希冀,乃至那些无可言说的焦灼,都能在这些纯净而坦诚的文字里找到痕迹。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教育,源于语文。 目录 第一部分 牵到河边的马 纷飞的翅羽 ——由《小珊迪》一课谈文本的 多元解读 鲁肃忠厚老实吗 ——由《草船借箭》一课再谈 文本的多元解读 有发散,也有引领 ——由《小珊迪》一课三谈文本的 多元解读 窗外的梧桐树 ——小议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美丽的白纱巾 ——再议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他是一个负责的丈夫 语文课上的歌声 我把课文改一改 投入地读一次 小学生作文现象管窥 别让美流失 当蝴蝶飞进教室 ——谈教师的教学机智 一只鸡和一只鸭相加 何时看云雾 ——由《庐山云雾》一课 谈教学媒体的使用 认识一个苹果 ——浅谈课堂提问 悲怆的月光 被忽视的一篮水果 从一次评课说起 也说课堂气氛 我的眼里只有你 谁之错 公开课:别样的人生选择 在虚空与茫然之间 我看“那一代” 牵到河边的马 ——古诗文诵读指导实践 第二部分 诠释心中的语文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诠释心中的语文 ——兼谈《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 一堂激越我、湿润我的课 ——我看闰学教《秋天的怀念》 《匆匆》课堂实录 试图这样教语文 ——谈《匆匆》一课的设计理念 在“匆匆”里陶醉 ——我看闫学教《匆匆》 这也是我心中的语文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部分 离巢飞去的歌鸟 最美的人与最美的气息 ——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教育,有时很简单 ——读黑柳彻子《窗边的 小豆豆》 离巢飞去的歌鸟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聆听孔子 ——读《论语》 我的遥远的撒哈拉 书缘 第四部分 会跳舞的小草 拒绝淡漠 约定 轻握你的手 温暖的冬夜 甜甜的杨梅 爱的瞬间 爱的梦魇 卖饮料的孩子 那只可爱的小白鼠 邮箱里的贺卡 刀刻的名字 初次见面 蜗牛事件 蝴蝶比黄莺大 早春二月 让你的心灵充满芳香 心灵的对话 花语 是船,就要远航 在旷野中呼喊 会跳舞的小草 营造一个“场” ——漫淡青年教师的成长 教育随笔写作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附录为什么是闫学 代后记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试读章节 鲁肃忠厚老实吗 ——由《草船借箭》一课再谈文本的多元解读 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我开始请学生对诸葛亮、周瑜、曹操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探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学生对这几个人物的兴趣甚至超过了对情节本身的兴趣,因此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我比较得意的地方。果然,学生们各抒己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阴险狡猾,曹操的谨慎多疑,学生们都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谈出各自的看法。相形之下,鲁肃是这篇课文中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人物,只有几个同学谈到了他。 “还有要说的吗?”我环视了一下所有的学生问道。 “我觉得鲁肃并不忠厚老实!”充满自信的声音从一个角落里发出来。 班里顿时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我也感到意外,多少年了,对鲁肃这个人物的看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没想到今天竟有人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循声望去,竟然是小伟。这孩子一向喜欢独出心裁,又生性顽皮,是班里有名的捣乱分子。我有些不满意,怀疑他又在故意捣乱,但又不好发作一~我不是一再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吗?可没想到被这小家伙钻了空子……我倒要看看他有何高论。 “请说下去。”我努力保持着微笑冲他点点头。 他显然受到了鼓励,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惊喜。毕竟是孩子,喜怒哀乐都是那么简单明了。 “鲁肃本是周瑜的大将,理应听从周瑜的安排。可他竟然瞒着周瑜偷偷地帮助诸葛亮,使得周瑜的计划最后落空。如果没有鲁肃的帮助,诸葛亮能借箭成功吗?鲁肃实际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东吴和周瑜来说,鲁肃并不忠厚老实!” 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个孩子站起来反驳: “难道鲁肃帮助周瑜陷害诸葛亮,最后将诸葛亮置于死地才算是忠厚老实吗?” “难道鲁肃让周瑜害人的计划实现了,让东吴和蜀国的关系闹僵才算是忠厚老实吗?” “鲁肃帮助诸葛亮恰恰是顾全大局的表现啊!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尊敬吗?” 小伟也不示弱:“一个人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怎么说也算不上什么好汉!” 争论还在继续。我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我不想下什么结论,虽然孩子们的观点各有偏颇,但他们思维的火花是那么闪亮,充满自信,否定哪一方于我都不忍。事实上,我真的有必要表明态度吗?人本身就是复杂的,古往今来,概莫能外。那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追寻答案吧。 于是,在讨论的最后,我说: “给大家一个建议,课余时间找来全本的《三国演义》读一读,把鲁肃这个人物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然后我们专门召开一次鲁肃专题研讨会,好吗?” 结果,我听到了孩子们齐刷刷的回答。回答中充满了跃跃欲试。 P3-4 序言 从大地深部涌出 窦桂梅 这是一套既不同于严谨的学术理论,又不同于散漫的教育随笔的教育著作。它介于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二者之间,既追求日常教育叙事的丰富性、完整性与个体性,又追求教育思想的深邃、独特与创造。它不是在云端舞蹈的教育梦想,也不是在教育地底混沌一片的琐碎叙述,它从大地深部涌出,却向着理想的天空升腾。 在以往的观念里,教育知识是一套在学院大楼里经过严密地推理和论证而演绎出来的话语体系。而教育实践,也就被定义为这套理论话语体系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这样的后果往往是被单一的理论视角所束缚,教育现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情境性、生成性以及个体的特殊性,在这种狭隘的偏见中荡然无存。历史事实证明,这是人类的又一种“致命的自负”,这样的教育实验,几乎没有不失败的。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更多的教育情境里,老师们其实已经摒弃了书本中空洞的教育话语,他们更多的是凭着经验在从事教育活动。但这种经验主义的弊端是往往将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问题混在一起,未能理清教育内部的复杂结构。 譬如,将语文的教育目的与语文性质混为一谈,将阅读与阅读教学混为一谈,将道德基本准则与美德混为一谈,将尊敬师长与听话顺从混为一谈,将课堂管理与教学策略混为一谈,将教材(课文)与教学内容混为一谈……这种混淆的结果是教育形同盲人摸象,其效果大多是事倍而功半——很多时候甚至是事倍而功无,严重的不仅没有功,而且往往留下不良的后果。 中国古代教育家王阳明曾经提倡“知行合一”,而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将“知行合一”改进为“行知合一”,或者说“行——知——行”这样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的关系。可以这么说,这套丛书,正是“知行合一”的体现,它们都是从实践中结晶出来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的实践性话语,而不是试图以此来创造出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理论体系。 这样说,并非说这套丛书是技术性的。恰恰相反,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既拥有着高超教育机智与优良教学技术的一线教师,同时也是学识渊博的饱读之士,是目前在教育刊物上频频亮相、在教育网络上攻营拔寨的思想者。 这些书里,不仅凝结了来自教育活动的经验与智慧,而且还凝结了来自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当然也有最新的教育学与课程学的思想,不同的是这些思想在这些书里是化在实践中的,是实践性话语,而不是剪辑在文章里的理论术语。 这些书里也有许多质朴的原创性教育思想或者说第二原创(将他人创造的理论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二度创造)的教育思想。 《步入诗意的丛林》是周益民向往美好、渴盼温情、恋慕感动的人性恒远的追求,也应该是语文的应有之义。有学者评价他的语文教学理想充满古典情怀与宗教色彩。我听过他的课,很感动于这样的价值判断,但同时又实在无法知晓这到底是自发的产物还是自觉的诉求。他喜欢被文字打动的感觉,因此朴素地希望孩子们也能获得这样的体验,以此获得生命力量的不断壮大。 闫学的《牵到河边的马》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14年的探索与追寻。欢乐与喜悦盈满,思索与迷惘交织。这里有阳光下纷飞的翅羽,有风中飞扬的白纱巾,有小草柔韧的舞姿,有蝴蝶花丛中的低吟。走进这本书,你可以看到信念的诠释,感受冬夜的温暖,望见歌鸟离巢飞去的身影,听见旷野中呼喊的回声……那些微微的悸动,细小的收获,朦胧的希冀,乃至那些无可言说的焦灼,都能在这些纯净而坦诚的文字里找到痕迹。 陈惠芳的《触摸教育的风景》一书由五大板块组成:一、案例解读。二、学科频道。三、校园故事。四、教学杂谈。五、课题研究。作者并不醉心于形式逻辑意义上的严密性,而是以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普通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而干国祥老师的《破译教育的密码》一书,正如书名所示,是用一种现象解释学的方法来对教育进行深度思考。他从神话、寓言、电影和自身历史中汲取了许多意蕴深刻、故事生动的素材,从教育学的维度,作了前所未有的独到分析。其中像《重新演绎“龟兔赛跑”》、《斑羚飞渡》课堂实录,以及破解《鹬蚌相争》的千古悬案等案例分析,都是引起了极大反响的教育现象学写作成果。而干老师将这些成果化在语文课堂上,则成了一种可以冠名为“深度语文”的风格,体现了“经由思抵达诗”的哲学追求。这些思想,大多是结合着具体的案例,结合着作者自身的经验,而且是用比较平易与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的——这些文字是可亲可近的,是既追求文学语言的流畅生动,也追求理论语言的精确细致的。 中学教师吴礼明的《建筑生命的课堂》以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为主线,以四个板块衍化抽象的课程理念——“课堂现场”展示了课堂新空间;“课堂评场”是对课堂现象的及时评思;“课堂网语”搭建网络教研的新平台;“课堂凝思”则着重讨论语文课堂的一些深层问题,相当一部分思考具有突破性。总之,该书将课堂衍化为一个个看得见的样式,以鲜明的风格建筑起一条“新课堂”语言教学探索之路。 当然,从另外的角度讲,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还刚刚起步,这一切,还只是万里长征起始时的小小几步。因此,这些思想肯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也许时间会让这些不足一一显现出来,而这些将思考的脚印深扎于教育实践中的探索者们,也将从中获得有益的反思。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从大地的深处,将会涌出更多珍贵的矿石。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期待。 后记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5月,正是杭州最美的季节,她以一种醉人的姿态向我敞开了胸怀。而我,离开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故土,踏上了这座有着天堂之称的美丽城市。 2004年4月19日,我拖着重重的行李箱登上了火车。丈夫已经先我一步去了杭州,他是跟着一辆从济南返回杭州的长途货车走的,车上装满了我们自认为重要的一小部分家当。这样我们的电脑、空调等一些比较娇贵的东西就不会遭到意外的损坏,而且因为司机与我的一个亲戚有着长期的业务联系,因此这趟长途运输的价格我们还可以接受。我们的电脑、冰箱、空调、被褥被亲友们分别用大个的纸箱装好,井然有序地排列在车厢里。丈夫跟车走的时候是在18日晚上十点多钟,同行的还有他的弟弟和两个司机。这辆车将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后于第二天下午到达杭州。我望着货车很快消失在小城昏暗的夜色中,路灯下前来送行的姑姑和婆婆都落了泪。我也涌上了一丝酸楚,我知道,从此以后,我们将开始一段全新而未知的人生旅程了。而我,还要在这里再停留一天,去办几件必须处理妥当的事情。 那一夜,我独自睡在这个我们生活了7年的家里。女儿在我辞职之后就被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前来帮忙搬家的婆婆则去了姑姑家暂住。所有前来帮忙的亲友和同事都陆续地离开了,我把门一道道地锁好,静静地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儿。房间里一片狼藉,许多零碎的东西都没有带。给朋友们打了几个电话,我的声音依然是活泼的,但那种无比的苍凉感一阵阵地袭上心头。我心里默默地想,明天这个电话就将拆掉了,也就是说,今晚的这几个电话将是我留在山东的最后的信息。 19日上午,手机的铃声把我从梦中叫醒。是学校会计打来的电话,她简单问候了几句,然后告诉我,这个月的水电费已经算好,希望我马上缴上。我放下电话,起床梳洗。冰箱运走了,家里没有一点可吃的东西。我抓起背包下了楼。走到宿舍大院的门口时,传达室的老太太叫住了我,说刚刚接到学校的电话,要她看见我出门时提醒我缴上水电费。 我意识到我真的不能再做更多的停留了。 学校离家很近,但我还是骑上了自行车。会计看见我,她的脸上掠过一丝尴尬。我们彼此寒暄了一阵,账目很快结清,我笑着向她和旁边的出纳员告别,然后大步走出了这幢大楼。 这位出纳前两天也曾经找过我,他受学校之命,希望我把房产证留给学校。所有住在教职工宿舍楼的老师的房产证都是放在学校里统一保管的。尽管我们住的房子都是自己花的钱,而且都已经参加了房改,房产证上也都明明白白写着我们的名字,但大家一直没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房产证。我曾经听人说,这样做主要是怕教师不经学校允许就私自处理了当年统一集资盖起来的房子。我的房产证之所以在我个人手中,原因是前些日子我要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时候,银行要求出具房产证,我才经学校同意临时将自己的房产证拿了回来。出纳找到我的时候,我没有答应交回去,后来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又找到了我,再次提出要追回房产证,我再一次拒绝了。我想既然已经辞职离开了这里,我就不再是学校的教职工,可以不去遵守这种规定,而且我也没有卖房子的打算;另外我们已经参加了房改,学校还欠着我们一万多块钱的房款没有归还,那么写着我名字的房产证理应归我个人保管。 会计室就在楼门旁边,使我可以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打开车锁的时候,楼里走出几个年轻同事,这会儿他们碰巧都没有上课,从窗子里看见了我。我停下来和他们聊了几句。这个时候我能说什么呢?我当教导主任的时候,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多大的帮助,我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去尝试,而我又常常因为自身的懒惰疏于给他们提供更具体的指导。这些年,我和他们一起工作在这个学校,共同经历了很多,我们一起加班加点,一起为失败而忧伤,为成功而喜悦。现在,我要走了,而他们还要留在这里,一切还会继续。 与他们分别之后,我开始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小城之中。先去车站购买了今晚的火车票,然后去幼儿园把女儿的被褥带回来,顺便将她这学期剩下的生活费结算清楚。车站和幼儿园相距比较远,足有五里多路,在迎面射来的阳光下,我的手心里渗出了汗水。 小城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多车辆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几个进城卖菜的农民吃力地拖着装满青菜的木板车,东张西望的,怕警察看见。也有路过问价钱的,我隐隐听见了几句,但接着就想到,这样的乡音乡语,恐怕听到的机会不多了。 到了电信局,把手机换成了充值卡,这样充值卡用完后就可以自动停机了。然后来到隔壁的一间办公室,申请把家里的电话拆掉。细心地填写了一张表格,缴过了200元钱押金之后手续才算完毕。我问何时拆机,营业员小姐头也不抬地告诉我:很快就停。 要办的事情终于全部办完了。我走出电信局的营业大厅,重新回到了街上。看看手表,已近中午。不能多想,回到家里开始收拾行李。将最重要的户口关系层层包好,放在随身的背包里。还记得前天丈夫带着杭州方面寄来的户口准迁证,一早赶去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时的情景。他去的时候,我叮嘱他办完之后马上给我电话。十几分钟后,电话那头传来了丈夫的声音。 他说,都办完了,我们原来的户口本已经被销毁,在这里我们什么也没有了。 我默默地挂断了电话,面对着计算机发呆。一种失重的感觉淹没了我。我终于意识到,经历了那么多翻来覆去的不眠之夜,经历了那么多患得患失的苦苦思量,这一次我是真的要走了。 才过了几天的工夫,这一切都成了一种回忆。 这样想着,一边收拾行李。一个行李箱,一个大大的旅行包,都被我塞得满满的。里面装满了女儿的衣服,她喜欢的玩具,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零碎物品。只有5岁的女儿就要跟着爸爸妈妈远走他乡,我希望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但我想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下子把那么多的改变推给她。所以我把她喜欢的玩具尽量塞进了箱子。倒是母亲送我的那把剪刀让我犹豫了好久——结婚10年了,这把剪刀也陪伴了我10年。我担心这样的东西可能通不过车站的安检,但最后我还是把刀尖层层包裹后装进了箱子。母亲曾经告诉我,现在已经很难再买到这么好的剪刀了。 我翻着抽屉,打开柜子,看看还有无遗漏的必需的东西。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回忆。我拿起来,又放下,思忖着去杭州之后又会拥有的新的一切。 这时,我的手机再次响起,是姑姑要我过去吃午饭。她告诉我,刚才打家里的电话,可是已经停机了。我半信半疑,抓起电话听了听,果然没有一丝动静了。但还是有点不明白,这么快就停机了? 就在前几天,这个电话开始从未有过的繁忙。4月14日下午下班时,我向校长递交了辞职报告。选择这一天辞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想安心地参加完9日在徐州举办的青年教师论坛,我将在论坛上做一次演讲,我不希望因为辞职一事而有可能辜负朋友的重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天是发工资的日子,我希望把这个月的工资领到。我毕竟承担着一个家庭,这些琐碎的事情我不得不考虑周到。辞职之后,我接到了好多电话,也打出了好多电话。最长的一次电话是在15日晚上十一点多钟。那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给我送行,我喝了两瓶啤酒。应该说这点酒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那天我却醉得厉害,上楼的时候一直是天旋地转。摸索着打开房门,丈夫和女儿已经睡了。 我在卫生间里洗着脸,泪水终于不可遏止地涌了出来。 远方有一座号称天堂的美丽城市在等待着我,等待着我们一家,可我为什么这么伤感?我真的不知道,那么,就让我的眼泪在这一刻静静地流个够吧! 不知过了多久,远在福建的姐姐打来了电话。她很少这么晚打电话的,但那天她却是一反常态打过来了。她一下子便听出我的声音完全嘶哑了。她问我是不是后悔了?可是我怎么会后悔呢,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我迟早会离开的! 放下电话,我想起了我的另外一个姐姐,尽管我们是通过朋友的介绍在网络上相识,但我们很快就发现对方是同类!这一切都是源于对教育、对读书、对写作共同的追求和热爱。又因为她比我大几岁,我在心里就认定了她是我的姐姐。 拨出号码,听到她声音的一刹那,我的眼泪再一次喷涌而出。我絮絮叨叨地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实际上,我的心中有多少酸甜苦辣,我又何尝能够说清楚?其实,连她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也记不清了。 那晚之后,连续3天,每到黄昏时分,我都会接到她的电话。当她确信我真的已经逐渐从那种失重的感觉中落回地面,她就放心地挂断了电话。 19日中午,一遍遍地检查了家里的煤气和自来水管道,看到所有的窗子都已经关好,才细心地锁上房门,提着重重的皮箱和旅行包下了楼。姑姑和婆婆早已准备好了一桌的饭菜,也准备好了满眼的泪水。我不停地安慰她们几句,逼迫自己吃一点东西。婆婆说,上车饺子下车面,你多吃点。 大约是下午三点多钟,我从姑姑家出来,直奔汽车站。我没有回头,我知道,在我的身后,是满眼的不舍和浓浓的亲情。而倔强如我,只有面对这样的亲情,才会软弱得不堪一击啊! 我必须首先赶往济南,然后从济南坐火车前往杭州。经过这一番辗转,我必须为自己留足去车站的时间。 进站安检的时候,我担心箱子里的剪刀。但竟然顺利地通过了。乘着电梯上楼的时候,我高兴地感到这是一个好征兆。我想,新的生活开始了,一切都会顺利的! 黄昏时分,列车缓缓地启动了,眼前的建筑开始越来越快地从窗外掠过,渐渐地,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沉寂在暮色中的苍茫的原野。 这是我的故乡啊! 我的手机接到了朋友的短信:你永远地走了,我听见了车轮声。 朋友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山东汉子,我尊称他为“大哥”。我曾经对人说过,提起他,我的心中就会涌出一丝温暖。在徐州参加青年教师论坛的时候,当他执意把房间的钥匙,把来回的车票,把退掉房间押金后剩下的钱,一一交到我的手里;当他一再地嘱咐我,把车票拿好,我一直在追问自己:我何其有幸承受这样的一份兄长般的关怀?而我,不久之后,就要离开山东,离开他所工作生活的济南,远走他乡,去追寻那棵梦中的橄榄树!我不知道他能否原谅我,这样的一份关怀,我配吗? 知道我今天将要离开山东,他曾经问过我:“你就不能不走?离开山东到杭州去,杭州就缺你一个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又能说什么呢?我自己何尝不是在心里千万遍地追问过自己啊! 他那种率真的性格,那种出自对教育、对朋友的炽热情怀,使他在很多时候表现得不被人理解。面对手机屏幕上出现的这短短的一句话,我感到了他的伤感,我回了一句:别难过,过几天我就回来了。大哥给我准备好吃的! 他马上回信:会的。 我一遍遍地看着这些短信,我知道,他已经原谅我了。 窗外的夜色已经浓成一片,除了偶尔闪过的几点灯火,我终于再也看不到什么了。一阵阵倦意袭来,我躺在卧铺上,枕着列车的节奏睡着了。 那一夜我睡得真好。但我却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已经悄悄地来临了。 直到今天,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心依然在痛。 来到杭州后,我和丈夫开始了一个新家的建设。我已经说过,除了几件大宗的电器,我们需要重新置办的东西太多了。那几天,我们花钱如流水,家里嘈乱如战场。就在我们的新家一点一点开始像样的时候,我开始不断接到全国各地朋友们的电话。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关于我的出走,在网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我的离开,引发了来自我原单位的激烈反应。不断的有“马甲”注册发帖,言辞越来越下流,辱骂越来越肆无忌惮。我没能看到这一切,但我还是从朋友们的电话中知道了只言片语。后来家里装上了宽带,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看那些有关我出走的帖子。尽管很多帖子已经被删除或者锁定,但我还是可以感到其中浓浓的火药味。现在去看这些帖子,我的心情出乎意料地平静一我忽然产生了一种错觉,感到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这里曾经有过的硝烟和战火都与我无关。 将这些文字一一地复制、粘贴,保存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这个文件夹,我给它命名: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我注定要流浪远方。 流浪,就要忍受一切,包括风雨,包括孤独。但是,难道我们没有同时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没有享受到雨露的润泽? 4月23日夜,我又独自登上了回济南的列车,去赴一场早已商定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同时把女儿从母亲家里带回杭州。 那天的课上得比较成功。24日晚上,朋友们就在茶吧相聚。大家谈论的话题都是教育、教师。后来,话题还是转到了我出走这件事上,转到了近期在网络上发生的风波。网友“春夜喜雨”为我唱起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曲唱罢,满座肃然,我早已是情不能已。这些日子积在心头的重压,都化作热流汩汩而落。 这些日子,我不断接到朋友们的问候和安慰的电话。这些电话给了我许多温暖和力量。有朋友建议我可以控告对方侵权,并替我保留了很多资料。我不断地反问自己:我真地可以吗? 想象着那些藏在阴暗之处的面孔,那些我曾经无比亲爱的面孔,我能够把手中的剑朝他们挥去吗?当他们把利刃插向我的胸口,他们能看见我充满迷惑与惊愕的目光吗? 爱与恨,真的那么界限分明? 善与恶,谁又能分得清楚? 那么,就让我来默默地承担一切吧! 很多话我不能再说,有些话只能埋在心底。很多事也不宜再提,有些事惟有时间能够求解。我只能这样告诉那些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如今的我已经没有怨也没有恨,有的只是对上苍的感激,对命运的坦然与欣然地接纳。 我的心里真地充满了感谢,这种感谢波及全部—— 5月4日,我和丈夫、女儿一起漫步在西湖边。青山绿水,游人如织。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歌舞升平。漫步在苏堤之上,于繁花似锦之中,惟有千万次地感谢上苍——这份参与的快乐是那么美好!所有的怨与恨,终将随风而去。 2004年5月8日于杭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