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正德皇帝大传(插图本)/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洵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朝第十任皇帝。他以荒诞行为著称,不住皇宫而专住豹房,不亲近后妃而专宠歌伎倡优;他逞强好勇,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亲征西北、游历江南,好骑善射,乐此不疲;他重用宦官佞臣,杖责忠臣谏官,致使官场腐败,民不聊生。作为生活在明中期的帝王,他身上表现出的是贵族权相在没落的泥沼中的挣扎和自贱。最终,他被新掌权的贵族和朝臣推向“祭坛”,沦为皇权之下的牺牲品,在弧独和绝望中了却残生……

内容推荐

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丛书(插图版),汇集我国明史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所撰明朝皇帝大传十二种。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正德皇帝大传》,本书作者以正史为创作之本,所据严谨,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及所处时代的复杂生相。作为生活在明中期的帝王,他身上表现出的是贵族权相在没落的泥沼中的挣扎和自贱。最终,他被新掌权的贵族和朝臣推向“祭坛”,沦为皇权之下的牺牲品,在弧独和绝望中了却残生……

目录

第一讲 明代的中国——社会与皇朝的历史/1

第二讲 正德天子的诞生和生母之谜/11

 明代少见的嫡长子身份的皇太子/12

 朱厚照的生母之谜/17

第三讲 少年天子醉心于嬉戏生活,不料有两种势力在争夺他/27

 幼年的朱厚照感到最开心的事是无拘无束的嬉戏生活/28

 朱厚照要为做皇帝作准备——接受皇家的儒学传统教育/35

 朱厚照身边有三位顾命大臣和八位心腹宦官。在大臣与宦官一场激烈争夺之后,少年皇帝的政治天平倒向了宦官/39

第四讲 朱厚照离开乾清宫住进豹房。他在搞独特的豹房政/57

 什么是豹房?朱厚照住进豹房的缘故/58

 豹房中的权力结构/62

第五讲 朱厚照的西北“远征”,同蒙古人打了一仗/79

 朱厚照的“家里”——宣府镇,这里是他通向大西北的第一站。他在那里建立起“第二豹房”/80

 蒙古势力由河套向东进犯,大同、宣府乃至京师都感到了威胁。朱厚照决定远征西北/86

 朱厚照在山西应州附近同蒙古人打了一次硬仗/91

 把出征与巡幸混淆起来,状元舒芬以天理与人欲的关系分析朱厚照的思想/102

第六讲 朱厚照宠信宦官,但他又杀了最大的宦官刘瑾/105

 明代的宦官和内阁是支撑皇权的两个轮子,但两者常常失衡,皇权偏向宦官/106

 宦官刘瑾由窃权到专权。他的权势急速膨胀,最后成为“立地皇帝”/110

 朱厚照杀死刘瑾,但仍然重用宦官/121

第七讲 “宸濠之变”,朱厚照借机下江南/135

 朱厚照从西巡归来后,马上想下江南并周游天下。为了谏止南巡而惹起的一场朝臣大请愿/136

 怀有夺位野心的宁王朱宸濠发动一次反朱厚照的叛乱/146

 朱宸濠叛乱平息之后,朱厚照才乘机搞个假亲征。但他在江南的游玩并不开心/159

第八讲 正德朝的起义者/177

 明代社会发生流民运动。流民的出路太狭窄了,所以社会动荡持续了一个世纪还多/178

 流民没有出路的出路:起义。15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境内的起义基本上都是流民起义。正德朝的江西、四川和刘六、刘七的北方起义/183

第九讲 朱厚照之死/197

 南巡归途中,朱厚照有点强打精神。他在途中表演了一次“龙戏水”之后,病势已成,死期将至/198

 在通州“行在”大会群臣,处理朱宸濠及其党羽。虽然举行了盛大的献俘礼,但是朱厚照内心的焦虑,仍然难于排遣/202

 郊祀大典未成,朱厚照呕血扑地不起。他在豹房只有两名太监陪伴下,悄然死去/206

第十讲 朱厚照与明代贵族大地主阶缈217

 明代贵族的、政治的、经济的历史/218

 朱厚照是明代贵族阶级的代表人物/227

 对朱厚照一生的评论:他不过是明代贵族祭坛上的牺牲品/239

附录 正德皇帝大事年表/251

试读章节

距今635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大地上,又兴起了一个封建皇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朝。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特点的皇朝。它建立在元末人民大起义之后,因而皇朝要标榜自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原正统皇朝的继承者,以驱逐蒙古贵族残暴统治的救世主自居。并以此形成一个集聚社会力量实现全国统一的局面。同时也使蒙古贵族恢复在中原统治的企图破灭。从此明皇朝得到稳定与发展,统治中国有276年之久。

明朝的奠基人是太祖朱元璋,他出身贫民。同我国历史上那些出身微贱的皇帝一样,首先是把自己变成贵族。而且要使这个朱氏贵族成为皇朝的政治中心。皇帝是这个政治中心的中心,他的权力应当是绝对的,既要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也要集中央权力于自身。这种被集中起来的权力就是皇朝的至高无上的皇权。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这种皇权就已形成,并得到加强。在朱元璋的主持下废各地行中书省而设地方三司,废中央的中书省丞相制,六部归皇帝直接领导。

在朱元璋之后是他的孙子朱允■继位,但不几年就被他的叔父朱棣夺去皇位。朱棣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一生做了几样对明朝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一是把废除丞相制后所带来的政治结构上不完善的地方,加以完善,初步形成内阁,结构成皇帝、内阁、六部这种政权形式。而且这种政权的基本形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初年。二是把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但仍保留南京作留都。从此实施由北方控制南方的格局。实际上是北京、南京两点成一线,以达到南面控制东南财赋之区,北面防御严重边患的目的。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明朝灭亡。三是他改变了洪武时期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封闭关系,而采取了欢迎各国人民到中国来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往来的政策,其中包括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航海壮举,对加强与周边国家关系采取了主动的精神。但这种远航,由于超过了当时国力的负担条件,不得不在他的子孙做皇帝后采取紧缩政策时,停止下来。

永乐朝之后是仁宗的洪熙朝和宣宗的宣德朝。仁宗、宣宗父子已是明朝创业者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了。这个在15世纪初年的亚洲第一大国——明皇朝,却从第四代之后,开始出现危机,而步入衰微。

明初社会是在经济遭到战争的破坏之后,生产显示萎缩,经济活动呆滞。但是恢复经济,并使之走向发展,则又具备几个很好的条件。一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战事已经停止,社会趋于安定。不久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使这种安定局面得到巩固。这是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得到恢复与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二是元末战争造成大量无主荒田的存在,同时也造成大量流亡的劳动力的存在。流亡者渴望得到土地,而土地又等待人去开垦。这是当时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最有利的条件。三是明初的封建专制政府运用它手中掌握的大量无主田地和最为强制的权力,实施一些有利于加快经济恢复进程的政策。比如奖励垦荒的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公开号召百姓可以尽力气开荒,而且能开多少就开多少。开荒田土还受到政府的优惠,宣布谁开的荒就是谁的产业,可以优免三年赋税,甚至宣布永不起科。与此同时政府还实行强制移民,移“狭乡”众多人口到缺乏劳动力的“宽乡”去开垦土地。这是一种劳动力的调配工作,是使劳动力固着于土地上的有效办法。接着就是政府为了巩固上述各项政策成果,确立了严密的户口制度,规定军、民、匠、灶等户籍,各种户籍的人之间,不容变换,也不准随意移徙,违禁逃徙者,罪至充军。这一法令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稳定并加强封建制社会结构的大法。随后又制定了户口黄册和鱼鳞册,目的就在于从人口和土地的封建关系上巩固明初建立起的封建秩序,并给予国家立法的保障。但是这种新的秩序,从建立之日起,就不是新的事物,也不是发展了的事物,而是从8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封建制步入后期的社会结构在新形势下的继续而已。明皇朝的统治者经历三四代人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七十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对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它应当属于宋、元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范畴。中国封建制社会还未真正进入它的晚期阶段。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发生新的也是重大的变化大约在15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变化是伴随着明皇朝的衰弱开始的。

15世纪中叶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封建制小农业经济和小生产者的地位是比较稳定的。在经历七十多年后,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但这种小农经济与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了。大约在宣德末年显示出一种危机。贵族大地主扩展和地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急速进行。从北方的贫困地区到南方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兼并狂潮,有如洪水猛兽吞噬着各地的小农业经济,驱赶着大批小农从土地上流亡。大批官田、屯田成为皇官庄田,大批民田沦为大地主豪强的田产。被从土地上排挤出来的流民,估计全国有几百万之多。他们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内、同一个地域范围内,被一股兼并狂潮从土地上驱走,往往形成有成千上万男女老幼的几大股流民群团,四处流移,寻求活命。北直隶、山西的流民先流向河南,会合河南的流民,南下湖广的荆襄地区。江南、江西的流民也西去荆、襄地区。四川和西北地区的流民则向陕南、汉中地区集中。沿海地方如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流民,一部分流向内地,一部分出海谋生。于是出现了三个流民集聚点:一个在荆、襄山区,那里聚集了上百万的流民,在那里垦荒或租佃土地,或经营小商业为生。他们暂时摆脱了土地兼并的威胁和官府催逼赋役。另一个流民聚集点是汉中地区,情况和荆、襄地区差不多。最后一个是东部沿海和近海范围。流民一部分进人几个周边国家或地区,如日本、吕宋(菲律宾)、爪哇(印尼)、满刺加、暹罗(泰国)、安南(越南南部)等地或更远的地方,后来成为华侨。而更多的沿海流民则受雇或在强迫的情况下加入了中国沿海的海盗集团。促使农民从土地上流亡,除了土地兼并之外,还有苛重的赋役,无尽的陪纳追征。“土木之变”以后,蒙古势力的不断侵害,加上15世纪中叶,中国大陆的反常气候影响,北方久旱,南方洪涝,农业显著减产,形成大面积饥饿区。种种原因促成了从宣德末年开始经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等朝历时百多年的大流民运动。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之前的一种阵痛。

由于15世纪中叶以后持续百多年大流民运动影响所及,使明初比较稳定的社会,开始动荡不安。长期动荡的结果,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内部结构发生某些变化。原来的结构要适应这些变化,也就必须调整某些机制。P2-4

序言

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丛书(插图版),汇集我国明史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所撰明朝皇帝大传十二种。作者以正史为创作之本,所据严谨,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明朝皇帝及所处时代的复杂生相。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从洪武元年(1368)建立,到崇祯十七年(1644)灭亡,共跨时276年。其盛世之态、激昂江山,其纵横壮举、鸿猷远略,足以令后世感慨万千。但相对于清史研究,明史是建国后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丛书的出版,除了可以起到推动明史研究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给喜爱阅读帝王传的读者还原一个个曾经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起到或开拓、或中兴、或傀儡作用的帝王影像。帝王不同于平民百姓,他们的活动是和整个时代、皇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帝王的活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帝王都是人,同样有人的特性,只是社会环境和某些遗传因素使帝王成为不同常人的人,使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演出了许多生动而丰富的人生戏剧。书中配有反映传主生活及所处环境的大量图片,力求给读者展现一个波诡云谲、气势非凡的大明皇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