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附光盘No.2)/电子政务蓝皮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王长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我国电子政务蓬勃发展和全面推进的重要历史阶段,本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收集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件和重要实践,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探讨,相信对关心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和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干部、专家和技术人员均有所俾益,使电子政务真正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党政能力服务。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可靠,分析和预测问题客观公正,有理有据,总结问题全面深入。

序言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在走向深入发展、重视效益和产出的阶段。从2004年我国中央与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开展的情况来看,大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一个问题是正确把握电子政务与信息化的关系,将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发展整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考虑。从国家层面考虑,国家信息化并不仅仅是解决企业或者政府的信息化问题。我国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建立支撑我国信息化的新的产业体系,催生新兴的产业部门;掌握信息化的核心科学与技术,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普及信息化应用,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推动国家和民族走向信息社会。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首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包括农业、制造业、采掘业、运输业、金融业、建筑业、商业、旅游业等,无不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但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或者说应赋予“优先级”的,是制造业和金融业。

建立支撑信息化的新的产业体系极为重要。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不可能通过国外采购来实现,我们不可能“买一个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当代信息革命的驱动力。对于没有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的中国,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可以说仍然薄弱。因此,能否建立我国自己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是关系我国能否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战略方针的关键。

掌握信息化的核心科学技术是我国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结果,使得我国可能拥有为数不少的现代化的、先进的制造企业。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我们的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其实,信息化的很多核心科学技术并不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在信息时代,不掌握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信息社会的世界强国的。

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普及信息化应用为各行各业的改造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除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之外,政治上,信息化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军事上,信息化是建立国家信息优势,保卫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要素;文化上,信息化成为社会主义数字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利用信息化改变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是推动国家和民族走向信息社会的一个基本战略。

由上述的国家信息化必须实现的四个目标可以看出,电子政务不是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的全部内涵,而只是国家或地区信息化总体目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其目的在于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换言之,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落实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上。因此,准确、恰当地定义电子政务在国家和地区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制订正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策略的基本前提。而且,电子政务必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

因此,发展电子政务,不是国外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对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如有可能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推动其解决,我们就应该下功夫切实加以推动。”这是发展电子政务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为解决国家或地区治理中,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服务。这正是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的重要特征之一。

显然,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根据部门或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限目标”的策略。信息技术肯定对各个政府部门都有帮助;但是,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要做的事情很多,电子政务只能“有限目标,逐步推进”,不可能各部门、各地区一起上,齐头并进。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中,有“雪中送炭”的,有“锦上添花”的,必须加以区分,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显然,“紧迫必须”的项目要先上。

目前,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都在抓电子政务,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重视,这是好事。但是,地方政府怎么抓电子政务,其中仍有很多策略问题。早抓有早抓的好处,晚上也有晚上的得益,宜酌情而定。早抓,抓得好,可以早得益。但是,从头开始,成本高;没有经验,风险大。发达地区也许比较能够承担这种成本和风险。晚一点上,可以利用其他地区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将已经开发成功的系统,包括业务流的改造和组织管理体系,一起移植,成本低,风险小。这种做法可能比较适合于欠发达地区。

第二个问题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政府的核心业务流为主线来展开。为了避免固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有利于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政府重构,电子政务系统工程不宜以部门为单位进行,而应以政府的核心业务流为主线来展开。这样推进,可以将纵向的以“条条’’为主的系统横向贯通起来,而且,还可以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政府的核心业务流往往带有不变性,即不随政府机构调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税收管理、财政管理、通(海)关管理、社会安全管理、土地管理、人口管理、企业管理、房屋管理、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管理等等,这些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世界各国政府皆有,与体制的关系不大,实际上具有不变性。事实上,很多政府的核心业务都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例如,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必须有工商和银行等部门的参与;土地管理涉及规划、建设、土地、房屋等部门;人口的管理涉及公安、计生、人事、社保、劳保等部门。

研究中央或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纵向模型,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同一个委(办、局)可能会在电子政务参考模型中出现两次或三次。例如,公安局(涉及人口管理)、工商局(涉及企业管理)、房地局(涉及土地管理)同时出现在基础层和行业层。同一委(办、局)兼有基础层和行业层职能的这种现象,导致了基础要素信息(土地、人口与法人信息等)的“自采、自用、自成体系”的“三自”现象,并因而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出现,形成了信息资源利用和共享的巨大障碍。如果电子政务以部门为单位进行,这种“三自”现象将被进一步强化,更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政府核心业务流为主线将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府的核心业务流往往将与此业务流有关的多个政府部门串联或并联在一起,为了业务流的平滑运行,部门之间就必须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随之实现。事实上,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在业务发生关联的过程中实现的,不是强迫命令或思想教育的结果。

以政府的核心业务流为主线来展开电子政务的建设,势必要求改变电子政务工程的领导方式。因为,政府的核心业务流往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以政府的核心业务流为主线的电子政务工程需要组成跨部门的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的第一把手或主管领导出面,才能进行跨部门的协调。这种协调既包括业务的协调,更包括利益的协调。难度虽然很大,但正是可以出成果,可以有所作为、有所创新之处。电子政务的挑战,电子政务之“美”也正在这里。因此,参与电子政务工作的同志要敢于“迎难而上”。

第三个问题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政府业务流程的改造和优化为重点。任何电子政务工程项目都应该以审视、研究、评估现有的业务流程为起点,以改造和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为重点。电子政务系统成功的关键就在这里。

应该注意,电子政务不是政府的办公自动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政府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实现办公自动化,都需要有诸如局域网或专网之类的信息基础设施。但是,这些都不是电子政务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网上办公、视频会议等也绝非电子政务的要点。电子政务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政府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其业务活动,履行其职责,实现其法定功能。换言之,电子政务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开发、实现各种支持政府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因此,在资源短缺、条件并不具备的地方,应该以各种政府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建设来带动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而不是相反。

电子政务不应该是政府现有的业务活动的计算机化。电子政务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政府的业务活动,其中,更重要的是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必要和可能的信息化改造。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简单地将政府业务活动计算机化,表面上看起来省事,回避了政府业务流重构的许多矛盾,实质上却背离了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是少慢差费的不智之举。

上海市土地交易系统是一个坚持以政府业务流程的改造和优化为重点的很好的例子。2003年6月,上海市决定建设一个覆盖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要覆盖上海市、区两级政府的土地交易活动,要能够对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对土地交易过程的监督。在系统建设之前,上海的19个区县各有自己的土地交易规定,各有自己的土地交易流程,各有自己的土地交易管理办法。显然,上海市不需要,也不可能建设19个互不兼容的土地交易系统。因此,要建设一个一体化的系统,首先必须将19个区县土地交易的业务流程规范化。

项目组首先对上海市19个区县现有的土地交易业务流程进行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随后,研究了规范土地交易业务流程的方法,提出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优化的业务流程方案。在广泛地征求了市、区两级土地主管部门对业务流程优化的意见之后,在市房地局局长的主导下,形成了统一意见。经市领导批准,形成了包含15个节点的、上海市19个区县一致的、规范化的土地交易流程。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为土地交易“业务流分布进行,信息流集中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规范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公开化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数据标准化是明确规范化了的每一个交易流程的每一个节点必须准备的文件和每一份文件中必须“沉淀”的数据和信息项目,严格定义每一个数据和信息项目的内涵和采集方案,在可能的地方形成标准化的文件范本。信息公开化则是按照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明确土地交易流程中的哪些数据和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为企业和居民查询提供服务。

最后,则是通过适当的立法和行政手续使上述业务流程规范化、数据标准化、信息公开化等各项结果合法化,从而巩固电子政务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事实上,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化是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中最困难、最有意义、最耗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土地交易系统的开发情况来看,这部分所花的时间要占到全部系统开发时间的一半。但是,所花的这些时间是特别值得的。

每年出版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电子政务蓝皮书》)收集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件和重要实践,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探讨,相信对关心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和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均会有所俾益,使电子政务真正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