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知(附光盘)/一生爱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黎巴嫩)卡里·纪伯伦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先知》凝聚了纪伯伦的全部心血,是他创作的顶峰,引人瞩目。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位智者。他正准备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一位对他抱有诚信的女子来到殿前广场,向作别的智者表达最诚挚的祝愿,请他“讲说真理”。于是智者开始回答送行者的提问。这些问题涉及到“生和死中间的一切”,人生和社会的二十六个方面——爱与憎、美与丑、善与恶、罚与罪、工作与逸乐、理性与热情、法律与自由、婚姻与友谊、教育与宗教……他要把人类的“真我”披露给人们。

内容推荐

纪伯伦一生都是爱与美的使者,他的一切字句,都是从心思的筵席上散落下来的残屑。《先知》讲述了爱、婚姻、孩子、自由、痛苦与欢乐等每个人都需面对的重要例命题,字字句句,打在眼里,落在心中。本书配有30幅作者的亲笔画作,大多为人体画,在那些神秘的形体背后,可悟见生命初始的灵性,体味人类永恒的精神之美。身在俗世,我们亦能在本书的字、画中修炼心灵,达到幸福的人生彼岸。

目录

船来了 The Coming of The Ship

爱 On Love

婚姻 On Marriage

孩子 On Children

施与 On Giving

饮食 On Eating and drinking

工作 On Work

欢乐与忧伤 On Joy and Sorrow

房子 On houses

衣裳 On Clothes

买卖 On Buying and Selling

罪与罚 On Crime and punishment

法律 On Laws

自由 On Freedom

理性与热情 On Reason And Passion

痛苦 On Pain

自知 On Sailf-Knowledge

教育 On Teaching

友谊 On Friendship

谈话 On Talking

时间 On Time

善与恶 On Good And Evil

祈祷 On Prayer

快乐 On Pleasure

美 On Beauty

宗教 On Religion

死亡 On Death

归去 The Farewell

创作让生命发光

自然之子

记忆童年

异乡寻梦

回国深造

魂断波士顿

希望的天使

叛逆的灵魂

试读章节

记忆童年

他虽然可以在空旷的高山上喊出自己的理想,在清幽的小路旁描绘自己的未来,然而,纪伯伦的童年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轻松、快乐。他的童年是在贫穷和困苦中度过的。纪伯伦的母亲名叫卡米拉,是天主教马龙派乡间牧师扈利的女儿,同时她也是位虔诚的教徒,人长得漂亮,心地也非常善良,但她的婚姻生活十分不幸。她第一次婚姻,丈夫名叫哈纳.阿卜杜萨拉姆.拉赫曼,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曾带她到巴西,两个人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婚后两人生下一子,就是纪伯伦同母异父的哥哥布特罗斯,三口之家更是温馨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丈夫不久便客死他乡。卡米拉带着悲痛的心情不得不回到黎巴嫩,不久改嫁给第二个丈夫,不想不到一个月也去世了。第三次婚姻她嫁给了纪伯伦的父亲哈利勒,生下了纪伯伦,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妹叫玛尔雅娜,比他小两岁,小妹妹叫苏日丹娜,比他小四岁。加上妈妈带过来的比他大六岁的哥哥布特罗斯,全家共六口人。纪伯伦的父亲哈利勒是一个旷达、本分的山民,负责统计整个山村的牲畜。他为人不错,对工作也恪尽职责,但因为无法逃避生活带来的重压,为排解心中的郁闷他经常喝醉酒,养成了嗜酒的恶习,既不会“创业”,又不懂“守成”,以至于一家人的生活日益艰难窘迫。

在纪伯伦的印象中,父亲常常是喝得醉醺醺的回到家中,喝醉酒的父亲脾气变得格外暴躁,有时甚至粗暴地打骂他们,对待母亲也十分粗暴。纪伯伦一生记忆最早的一件事就是2岁半时因追球玩而落水,后被人救了上来,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安抚这个受惊的孩子,反而非常严厉地斥责和打骂纪伯伦,这些都给有着向往和平、宁静、美与爱的天性的纪伯伦心中,留下一道深长而难以愈合的创伤,使得纪伯伦与父亲的关系也变得紧张。相反,纪伯伦对母亲的爱日益加深了,母亲温柔、善良,为一家的生计而苦苦操劳,没有一句怨言,这为纪伯伦所深深地敬佩与崇拜,母亲成了纪伯伦心目中爱与美的化身,而她对家人的这种爱,也正是纪伯伦最需要的。因此,母亲的爱成了纪伯伦心灵和情感的支柱。这也成为他以后的创作源泉,他认为诗人的职责就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1888年,纪伯伦5岁,进马龙教派的一所小学读书,学习叙利亚文和阿拉伯文。那时候的纪伯伦性格就很内向,不愿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而喜欢一个人宁静地独处。这种孤僻的性格使他在学校里没有伙伴,那时候的纪伯伦就是孤独的,其他孩子也经常嘲笑他的贫穷和寒酸,这给纪伯伦幼小的心灵留下极大的创伤。据纪伯伦回忆,有一次,他放学回家,满脸血迹,父亲哈利勒正在喝酒,见纪伯伦这个样子回来,便冲他大骂:“你这个蠢货,在外面干什么丢人的事?”纪伯伦看着满嘴酒气的父亲,没有说话,一头扎进屋里没有出来。母亲跟了进去,纪伯伦和母亲是最亲近的,因为母亲温柔的话语总能抚平他内心的很多创伤,外面传来父亲阵阵责骂声,不知是发脾气还是在耍酒疯。纪伯伦对母亲讲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在学校,一个比纪伯伦大的孩子嘲笑他是一个又穷又爱哭的孩子,骂他“爱哭坯”,结果,纪伯伦以重拳回击了他,两人打了起来。母亲心疼地把纪伯伦搂在怀里,母亲知道是家里的贫寒让纪伯伦遭受了委屈,母亲小心翼翼地为他擦拭脸上的血迹,并鼓励他说,做一个在功课上优秀的人。

纪伯伦深知母亲的辛劳,他也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于是,在功课上他狠下工夫,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终于不负母亲期望,成为全校学生中的佼佼者.

性格孤僻、内向的纪伯伦,常常在山野中静听风涛阵阵与流水潺潺。这种孤独感也时时流露在他后来的作品之中。但是,纪伯伦却是一个非常善良、善解人意的孩子,他崇拜敬仰善良的人。有一次,哥哥布特罗斯还有其他的一些孩子们,要到山上采集一些櫻草花,然后供奉在山顶的庙宇中,献给耶稣,纪伯伦听母亲讲过耶稣是上帝派其降世的救世主,净化人们的心灵,他也是纪伯伦心目中无比神圣的人物。于是,他便央求哥哥布特罗斯带上他一起为耶稣献花,然而,哥哥担心纪伯伦年纪小,会出什么意外,没有带纪伯伦一起去。那时候的纪伯伦只有5岁多,但是,倔强的性格已经突显出来了,于是,在没有他人带领的情况下,他一个人来到荒野中,仔细地寻找櫻草花,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折下来,攥在手中。但是,过了很久,他才有一小束樱草花,天色这时候已经渐晚,当他到山顶的庙宇时,那里已经关门了,无奈,他来到山后的一片墓地中找寻耶稣的坟墓,他猜想,“耶稣的坟墓应该是在这里的”,他一定要献花膜拜童年心目中的“先知”。当他回到家中,天已经黑了,父母及哥哥都在为他担忧,见纪伯伦回来了,父亲便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严厉斥责纪伯伦是个蠢货,此时纪伯伦的心里当然是很委屈,母亲把他搂在怀里,纪伯伦向母亲诉说了事情的经过,母亲感动得流下热泪。P180-184

序言

“纪伯伦那音韵曼妙且充满活力的感情所造就的言语,犹如圣经传道第一章的庄严节奏……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这本书,不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心中不欢唱着内心涌出的音乐,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这是《芝加哥邮报》对于《先知》一书推崇的评价。我想任何人初见这样的评价,都会对这本被人们称为“诗话的哲学,散文的圣经”的经典之作产生一种冲动——种强烈的拜读冲动。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所以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读《先知》,我们不仅能感悟到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能感受到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诗人把积年累月的生活感触清晰而真切地注入到字里行间,使我们能在点点滴滴中感受爱与睿智。也正是因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感悟,使其善于在乎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1931年冰心先生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打开了窗口,也使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知音。

《先知》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哲学家认为它是哲学,诗人称之为诗,青年人则说:“这里有一切蕴含在我心中的东西。”老年人说:“我曾不断追求,却不知追求为何。但在我垂暮之年,我在这本书中找到我的宝藏。”这就是先知,它向人们传达出入生的真理,让所有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从纪伯伦睿智的人生哲理中,得到慰藉和鼓舞!这也正是《先知》之所以历久弥新,让一代又一代读者受益匪浅的原因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