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20世纪30年代的海派文化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深深浸润着上海城市的精神风貌。本书用文献、旧照片和漫画这种新颖富有创意的形式打开了旧上海职场丽人的风雨历程。这座城市里的女性,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在传统与现代、约束与自由间徘徊、跳跃,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经过历练后脱胎换骨,成为与男性并驾齐驱的一代职业女性,她们和大上海独具魅力的海派风情相映成辉,成为老上海风情永远的印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职场丽人/城市记忆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吴红婧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20世纪30年代的海派文化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深深浸润着上海城市的精神风貌。本书用文献、旧照片和漫画这种新颖富有创意的形式打开了旧上海职场丽人的风雨历程。这座城市里的女性,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在传统与现代、约束与自由间徘徊、跳跃,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经过历练后脱胎换骨,成为与男性并驾齐驱的一代职业女性,她们和大上海独具魅力的海派风情相映成辉,成为老上海风情永远的印记。 内容推荐 唯有档案——文献、照片、声像材料等,才能留下上海人走过的足迹,才能留下这座城市的记忆,化作我们回味过去、认知现在、憧憬将来的财富和动力。 档案,城市的记忆,上海的见证。 目录 序 吴辰/3 1.关于职业女性/6 2.美丽空姐/8 3.巾帼飞行员/12 4.康克令小姐/16 5.电话接线员/22 6.电台播音员/28 7.女理发师/34 8.白衣天使/38 9.女教师/42 10.饭店女老板/48 11.银行女精英/54 12.报界女杰/60 13.文坛才女/66 14.海上女画家/74 15.摩登影星/82 16.歌坛金嗓子/90 17.纺织女工/96 18.上海娘姨/102 19.咖啡馆女侍/106 20.伴舞女郎/112 21.公寓丽人/120 试读章节 中国女性在很漫长的岁月里都是依附在男人的羽翼下,一生衣食的来源,由所靠男人的地位而定,女性这种经济上的不独立意味着不可避免地要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从前的女性不知职业为何,她们的一生都是与家庭捆绑在一起,直到清末民初,在妇女解放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中,就业的大门终于向女性敞开。 一个半世纪以前,位于东西方经济交汇最前沿的上海,逐渐跃升为中国经济最繁华的地方,这座城市里的女性,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在传统与现代、约束与自由间徘徊、跳跃,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经过历练后脱胎换骨,成为最早的现代女性。开放的上海在融聚新事物的同时,也为女性走出家门步入社会提供了可能,由此产生了一代“职业女性”。 在男女平等的口号下,大批受过教育的上海女性走上了银行职员、教师、护士、店员、接线员、理发师等岗位。在男性占据明显强势的职场,女性的坚韧和自强令人吃惊,她们有的凭借知识和才学在文坛、画坛、报界崭露头角,有的教书育人颇有建树,有的在商界苦苦打拼出一片天地,有的借助银幕歌坛红遍上海滩:她们中更多的人从事的是普通的职业,用辛勤的付出养活自己、贴补家用。就业,使女性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或部分独立。她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自信过,当仁不让地和男性在同一天空下奋斗,而且业绩不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居然已经有女性加入了警察队伍,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担任巡逻守望、调查户口、维持风纪、追踪犯人等重任,生活完全军人化。 不过,那一代女性在社会上谋生,要承受冷眼和嘲讽,遭遇挑战和挫折,彷徨者、困惑者、步入歧途者大有人在。当时职业女性被戏称为“花瓶”,意指女职员是柜台里或写字间里一只供人观赏的花瓶,只能点缀场面罢了。也有不少的商家为迎合顾客心理,雇请女职员时不重技能,只重姿色,更有甚者在店堂门外高挂起“女招待”的牌子,将女职员当作了活招牌。至于女职员的男同事们,把她们视作点缀品者有,当面高谈不堪入耳秽语者有,调戏揩油者有。上世纪30年代的妇女畅销杂志《玲珑》上,不少职业女性比如女店员、女教师、银行女职员都撰文评说自己的职业生涯,批驳社会上对她们的不实之词,看看这些文章的标题——《花市里的白蔷薇》、《洗去花瓶的耻辱》、《女招待》、《活招牌》、《入商界后的失望》——便可知女职员遭受到的羞辱和不公正待遇,故职业女性被如此提醒:“虽然说世、司职业是不能因性质之不同而别其贵贱,但是有时许多职业是不免逾了它的定义,而致成了不道德或背了高尚精神的东西,所以对于职业的选择,必须谨慎,我们不要做花瓶给男子玩弄”。 然而,虽经努力,女性职业发展始终迟缓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有外界原因也有女性自身的因素。就女性自身而言,不少女性把职业当作暂时栖身的事情,因为婚后一般都会辞职回家,便对待遇不十分重视,这种不积极会影响到他人利益;重要职位男性占据,女性升职不易,使她们对事业的热心和追求大打折扣;女性不靠工作而生存,待遇低也泰然处之,使其工作价值被低估;女性因为工资低于男性而工作不十分努力;已婚女性受家庭拖累无法集中全部精力工作故而也不积极。所以,和男性同等地位并非说说而已,女性任何的忽视和不经意都会将职业发展拖入误区。 上海的职业女性是摩登时尚的,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她们能够大胆地追求美,随心所欲打扮自己,繁华的上海街头是她们表演的舞台,她们也成为这座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不再拘泥于家庭、拥有职业本身就是件摩登的事,职业女性以其自信自立自尊又赋予了摩登一词新的含义,说她们是那个时代的摩登女性一点不为过。 无数女性带着梦想从他乡来到上海,为生存奔走、奋斗,经百折而不屈后渐渐成熟,最终成长为与男性并驾齐驱的一代职业女性,她们和大上海独具魅力的海派风情相映成辉,成为老上海风情永远的印记。 P6-7 序言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20世纪30年代的海派文化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直到现在还有巨大的影响,深深浸润着上海城市的精神风貌,养育着上海人的精神特质,这也就不难理解上海为何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成为文人骚客笔下的无尽传奇。 上海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同步发展,很难想象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城市,会没有相应发达的城市文化。上海市档案馆既是上海文化事业建设的一个标志,又是传播上海义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多年以来,上海市档案馆一直以开发档案史料为己任,对馆藏档案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不同种类的档案文化产品,包括档案史料汇编、研究专著等学术性的成果。现在我们的研究人员,又编辑出版了这套《城市记忆》系列图书,我翻阅之下,感到耳目一新,不仅内容好,形式也新,看得出策划者和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丛书现为五册,它们是有着浓郁上海情结的《石库门前》,红绿灯下的《车影行踪》,书声琅琅的《学堂春秋》,“万国建筑博览会”之后的《外滩传奇》,赋予了摩登新含义的《职场丽人》。在老上海题材中,这些选题的角度较有新意,又能充分反映上海的特点。编写者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笔法写作,在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以城市、生活和人为主线贯穿全书,决不自同于冰冷的建筑或车子本身。在编写形式上,也力求有所创新,图文并茂,文字生动耐读,老照片之外,更大量采用当时的漫画,极富趣味,另外在空白处加上小贴士、表格等,使全书总体上叙述到位,又在细节上补充具体知识点。这样富有新意、雅俗共赏的编排处理,是否能获得渎者的青睐呢?相信会的! 我希望它成为一个系列,更希望它成为一个品牌,能够不断延续下去,与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城市记忆》主题展一样,吸引更多的人走近档案。 2005年7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