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英雄传奇小说的优秀代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将传奇性和真实性、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在很高的层次上统一起来。《水浒传》里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譬如倒拔垂杨柳、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等。《水浒传》的语言富有个性,人物形象鲜明,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本书精心编选原著的精彩章节,以导读的形式串讲全书主干,批注精当,从文学欣赏、写作指导等角度勾勒原著精髓,将原著固有的魅力揭示出来,真正使学生理解原著、爱上原著,为其语文学习助力。
施耐庵,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曾在钱塘(今杭州)做官,因与当权者不和,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后来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英雄传奇小说的优秀代表,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它和
《三国演义》《西游记》
《红楼梦》一起,被称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
。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和人物大多有历史的根据
,而《水浒传》里的人物
,虽然也有一点儿历史的根据,但主要是靠虚构。
北宋末年,即宋徽宗在位的时候,确曾有过宋江等人的起义,但留下的记载非常少。宋江起义没有达到《水浒传》所描写的那种轰轰烈烈的规模。历史上的记载说,跟宋江一起造反的头领,也就36个人左右。宋江也没有梁山泊那么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而是流动作战,主要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活动
。历史上的宋江,勇猛彪悍,和《水浒传》里那个为人谦和、事事处处替他人着想的宋江也有很大的差别。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物难免离他的原型越来越远。
《水浒传》不是由一个
人写成的,也不是在某一个时间写成的。《水浒传
》的成书,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经历了二百多年
漫长的岁月。到了北宋末年,特别是南宋,宋江等人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悄悄地流传。大约到南宋的中期,宋江等人的故事逐渐
被文学家所注意,一直到元朝之末、明朝之初,才初步成书。一般认为,这个集大成者就是施耐庵。
在施耐庵以后,水浒的故事还在发展,还在不断地被修改,被补充,被完善
。
《水浒传》把传奇性和真实性、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在很高的层次上统一起来。《水浒传》里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譬如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风雪山神庙、三打祝家庄等等。每个故事都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能够与其他故事联系在一起
,成为整个梁山故事的组成部分。《水浒传》的文学成就,最集中地体现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林冲的忍辱负重、小心谨慎,
鲁智深的见义勇为、疾恶如仇,武松的精明强干、
恩怨分明,李逵的快人快语、粗犷鲁莽,吴用的指挥若定、足智多谋,宋的仁义随和、英明大度,
燕青的聪明灵巧、机警伶俐,以及西门庆的骄横,
毛太公的霸道,都栩栩如生。作者非常注意同类人物思想性格的细微差别,
避免了性格的雷同化。《
水浒传》的语言也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甚至可以由人物的语言看出人物的教养、身份、性格和当时的心理等,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称道。
《水浒传》给人的整体
感受是乱自上作、官逼民
反,它的社会效果是鼓励造反,是替造反者撑腰壮胆的。正是这个缘故,明清的统治者都把《水浒传
》列为禁书,企图禁止《
水浒传》在社会上流传,
以此消除它的影响。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部关于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家喻户晓,它所描述的是当时社会的重要问题,对后世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众说纷纭,争议不断。其正面影响在于积极引导了明清农民起义,对后人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