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不仅在古史地、古文字上是一代大师,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上也卓有贡献,本书即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中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但却因以往学者的轻视而晦暗不显。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在这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它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文学的成就等带根本性的问题,使元曲这一瑰宝重放异彩,并为今后的戏剧史研究指明了道路。
他是真正苦读的大学者,他在世纪之交暮气沉沉的中国学术界,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开一代学风。他不是硕士,不是博士,也不是博士后,他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而做出“前无古人”的成就。他秉持“发扬光大”祖国学术文化的热忱,既有哲学的高度,又兼史学家之缜密与文学家之才华于一身……他被视为“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本书完成于1913年1月,1913年4月至1914年3月连载于《东方杂志》,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单行本。此前近5年间,作者曾展开全面而深刻的前期研究,撰成《曲录》、《戏曲考原》、《唐宋大曲考》、《优语录》、《录鬼簿校注》、《古剧角色考》以及《录曲余谈》、《曲调源流表》等著述。最后以三个月之短期,完成此《宋元戏曲史》郭沫若将此书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并举,称为“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认为“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梁启超 称此书为“空前创作”,认为虽体例尚有可议处,“然为史界增重既无量矣”。此书又被视为“划时代的学术名著”、“研究中国古代戏剧的里程碑式菱”、“第一部科学的完整的戏曲史专著”“文学专史中的名作”、“一部前无古人的各朝代戏曲的分析研究”、“学术介公认的经典之作”、“戏曲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中国戏曲学这门学科创立的标志”、“古典文学研究中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代表性著作”……
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楚语》:“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中略)如此,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中略)及少嗥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然则巫觋之兴,在少嗥之前,盖此事与文化俱古矣。巫之事神,必用歌舞。《说文解字》(五):“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衰舞形,与工同意。”故《商书》言:“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汉书·地理志》言:“陈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日:“坎其击鼓,宛邱之下,无冬无夏,治其鹭羽。”又日:“东门之扮,宛邱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郑氏《诗谱》亦云。是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商人好鬼,故伊尹独有巫风之戒。及周公制礼,礼秩百神,而定其祀典。官有常职。礼有常数,乐有常节,古之巫风稍杀。然其余习。犹有存者:方相氏之驱疫也,大蜡之索万物也,皆是物也。故子贡观于蜡,而日一国之人皆若狂。孔子告以张而不弛,文武不能。后人以八蜡为三代之戏礼(《东坡志林》)。非过言也。P1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余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者。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沈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辄思究其渊源,明其变化之迹,以为非求诸唐宋辽金之文学。弗能得也;乃成《曲录》六卷, 《戏曲考原》一卷, 《宋大曲考》一卷,《优语录》二卷, 《古剧脚色考》一卷, 《曲调源流表》一卷。从事既久,续有所得,颇觉昔人之说,与自己之书,罅漏日多,而手所疏记,与心所领会者,亦日有增益。壬子岁莫,旅居多暇,乃以三月之力,写为此书。凡诸材料,皆余所搜集;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所创获也。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多。非吾辈才力过于古人,实以古人未尝为此学故也。写定有日,辄记其缘起。其有匡正补益,则俟诸异日云。海宁王国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