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休闲产业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对休闲进行学术研究的兴趣也不断高涨,并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对其展开研究。本书对休闲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富有实质性内容和综合性的概论。
本书应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休闲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概念和理论系统框架。该书内容由相互关联的两个部分组成,即休闲现象和休闲供给。
其主要特色有:
对休闲研究进行综合性的介绍;
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研究者撰写;
为方便理解,对一些关键概念通过最新的案例研究进行解释;
每章之后的问题可以强化学习内容并可对理解程度进行测试;
力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理论进行阐述;
内容丰富,涉及休闲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空间意义,最后一章预测了休闲发展的未来。
《休闲研究引论》一书适合于学习休闲的高等院校的学生,也同样适用于对这一学科感兴趣的研究生。
休闲是一个比旅游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休闲所反映的内涵涉及到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其所表达的是人类生活更为深刻的本质和旨趣。在显性层面上,休闲活动及其发展,对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休闲的社会属性、心理意义、经济价值、政治关联性、产业效应等都吸引着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者的兴趣,对休闲问题的研究也显示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性质,近几年学术界对休闲研究兴趣的不断高涨也反映出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大。《休闲研究引论》一书共分为两个部分13章:第一部分休闲现象,主要探讨了休闲的历史发展、休闲的性质、休闲需求、休闲生活方式及性别和家庭、弱势群体的休闲、休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第二部分休闲供给,主要探讨了休闲地、休闲供给的政策框架、休闲与地方政府、商业性休闲部门、休闲与非盈利性机构、休闲与教育、休闲的展望。该书从全貌角度阐述了休闲现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我国近年来关于休闲研究翻译介绍成果中较为系统的休闲研究精品成果,对于推动我国休闲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全面认识休闲的社会、经济、政治价值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工业革命以前的休闲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是英国发生深刻经济变革的时期,当时,英国从农业社会演变为一个有着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的工业化国家。正如下文所述,这对休闲有着巨大影响,结果是在此之前已有的休闲活动变得面目全非。其变化的强度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都说现代的休闲概念是“19世纪工业化的产物”(Myerscough,1974年)。
尽管当时休闲的性质和准确含义有可能与今天的休闲概念有所不同,但是毫无疑问,娱乐与玩耍也是工业化以前人们生活中的明显特征。在16和17世纪,当清教徒的影响力不时地变得很强大时大众化娱乐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抑制,好在这些时期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到1660年恢复了君主制,这些限制因素就被消除了。当然,在18世纪的大多数时候似乎也有很多的休闲活动(M。l。。lm。。。.1973年)。事实上,临近工业革命前夕的那段时问有时被称作“快乐英格兰”。
应该通过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背景来考查当时人们所享受的休闲活动。那时,大多数人直接从事食品生产或服务于农业。虽然已经有制造业,但规模都很小,一般是以家庭为基础,在家里生产商品,有时更是在于完农活之后才进行。大多数人散落地居住在农村,少有任何达到一定规模的城镇。尽管在1700年伦敦的人口已有60万,但诺里奇、约克郡、布里斯托尔、纽卡斯尔和爱克塞特等居于第二的城市的人口也不超过2万人,按今天的标准来看只能算是小城镇。所以,当时主要是农业和传统的经济和社会,其休闲娱乐也带有这一特点。工作和玩耍交织在一起,两者均与季节更替、农业周期以及教会历法相关。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工作并非是连续不断的,当时的主要节庆与农业耕种和收获等重要农事活动有关,人们通过酒宴和狂欢活动来消除劳作的疲劳;娱乐活动也与受洗、婚嫁、丧葬等家族和家庭活动相关。然而,这是否算是真正的娱乐活动还存有争议,因为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些活动是一种义务,此外几乎别无选择。
除了这些非正式的休闲活动外,也有一些具体的休闲方式。例如,酒馆(tavern)就是当时英国的一种主要休闲设施,它反映了工作与休闲相互纠葛这一特点。正如今天的酒吧(pub)一样,酒馆(tavern)是当时一个重要的休闲场所,它提供一系列的休闲活动。除了饮酒这种普遍的活动外,酒馆(tavem)还提供一些在家里无法获得的消遣,比如信息、取暖、烹饪设施、家具、报刊、社交活动、嫖妓、赌博和血腥消遣等活动的场所。在工业化以前的时期,玩耍动物特别流行,酒馆(tavern)很明显是一个提供斗狗、用诱饵戏牛和斗鸡等玩耍活动的场所。除了休闲活动外,酒馆(tavern)也是一个商业交易的场所,在这里可以谈生意、雇佣农民工以及结算周工资等。
旅行交易会是当时另一个比较流行的休闲场所,它集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于一身。除了各种各样的售货摊、木偶和杂耍玩耍以及暴力玩耍外,像酒馆(tavern)一样,这里经常也是雇佣劳工的地方(正如托马斯·哈代在其小说《远离尘嚣》中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劳务市场)。在旅行交易会上还可能有用诱饵戏熊的动物玩耍,这多少增加了一些在酒馆(tavern)动物玩耍中难以见到的异国情趣。旅行交易会在一年当中的某个时候举办的特别多,特别是在圣灵降临周,它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比如,麦尔考姆逊(Malcolmson,1973年)就引用了很多18世纪编年史家的记载,其中有一项记载表明,在圣灵降临周前后的两周之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就举办了314场交易会,在耶稣升天节举办了79场,在圣灵降临周的周一和周二举办了113场。
在工业化以前,旅行交易会与另一个休闲制度“守夜”有关。守夜起源于宗教,因为人们通过守夜来纪念耶稣的诞辰,所以地方教堂也是按照耶稣的名字来命名的。宗教与休闲如同工作与休闲一样,它们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事实上,节日(holiday)一词来源于圣日(holy day),在工业化以前的时期,这样的圣日(holy day)和圣徒纪念日(saints’day)是很多的。根据麦恩斯考夫(Myerscough,1974年)的研究,在中世纪,由于圣日(hobr day)和圣徒纪念日(saints’day)众多,结果有些工人每隔三天就有一天假日。甚至到了1800年时,在英格兰银行工作的职员一年还能有44天的假期。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圣日(holy day)原来的宗教含义逐渐减少,守夜也逐渐变成了狂欢的理由。时间也超出了一天,甚至延长到了一周,活动的内容也很多,比如有舞蹈、摔跤、斗棍比赛、赛跑、动物玩耍、音乐等等,正如麦尔考姆逊(Malcolmson,1973年)所描述的“非宗教的寻欢作乐的气氛”。这在英格兰北部特别流行,在很多城镇至今每年还有这样的节日,时间与古老的守夜周一致。 尽管这些活动主要都由男性参与,女性极有可能很少去光顾酒馆(tavern)(除非是妓女),但上文的论述所涉及的内容主要还是普通人们所追求的大众休闲。然而,在结束本部分之前,也有必要说明一下上层社会所追求的明显不同的休闲方式。在16、17和18世纪,贵族、绅士阶级、商人和知识分子阶层逐渐摈弃了流行文化,以获得新的爱好、追求新的活动(Towner,1996年)。上流社会的大部分休闲活动都以智力和艺术追求为中心或以款待亲朋好友为目的,特别是在乡村休养地或豪华住宅里进行——要么是乡间漫步,要么是种类繁多的其他城市的消遣活动。与欧洲其他的首都城市一样,伦敦成为时尚消费的一个重要地方(Towner,1996年)。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有钱人和时髦人士,他们在这里炫耀着他们的财富与地位。就是在这里,他们在自己时尚的家中款待朋友、在花园里休闲漫步或去戏院以及宴会厅小聚。从17世纪起,有温泉浴场的地方也发展成为城镇(参见后面的案例),在这里休闲活动也大同小异。事实上,上流社会在伦敦市区、乡村别墅以及温泉浴场度过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人们可以在简.奥斯汀的小说中读到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描述。P2-4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举行的一次休闲研讨会上,一开幕克拉克(Clarke)和克瑞彻(critcher)就预测了英国社会已经发生的或有可能会很快发生的“休闲化”程度,探讨了这种“更加轻松、更富创造性、更加愉悦的社会”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和福祉的种种好处。很明显,休闲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极为重要,何况工作的组织化、生产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人们所持有的全新态度等等,都对人的“解放”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当然,两位作者完全有理由对这种美好前景的“即刻实现”有所怀疑,主要是因为社会上对工作和休闲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态度所致,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一美好前景的思考本身就表明了休闲的重要性。
20年以后,人们更加认识到了休闲的重要性。如1999年英国国家统计署在其《家庭消费调查报告》中披露,英国的家庭首次在休闲上的消费支出超过了在食物、住房或交通上的支出。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休闲社会”终于到来,然而它确实表明了休闲在当代英国的重要性。对很多人而言,休闲不再仅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边缘活动,只能在满足了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后才能进行。现在,休闲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休闲的机会被看成现代生活的一项必要权利,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人们能够在家里家外更大程度地参与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况且,休闲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巨大,提供了超过200万个直接的就业岗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术界对休闲研究的兴趣不断高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休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增加。休闲的发展,休闲对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休闲的经济价值和与政治的关联性,休闲对空间和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无不吸引着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研究者和地理学家的兴趣,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涉及到有关休闲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对休闲问题提供了一个多学科研究的基础,这又使休闲研究能够在多层面上展开。
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希望它能有助于人们,特别是本科专业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休闲。本书力图维持理论与实践之问的平衡;在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多学科对休闲研究的成果的同时,围绕着休闲活动主题而不是休闲学科主题来组织构架。所以,本书没有设置有关休闲经济学或休闲社会学的专门章节,而是在各个章节适当的地方介绍相关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例如,经济概念在如下的章节都会有所介绍:休闲需求、休闲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性、休闲地和休闲土地资源以及其他有关休闲供给等章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本书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
当然,一直以来休闲都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含义众多。正是由于我们各自的体会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对休闲的理解和概念也就不同,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考证这些不同的含义及其后果。休闲可以被看成是工作之余的空闲,是一些具体活动的集合(包括体育、玩耍休养、旅游、艺术与娱乐),或仅仅是一种心态;总之,对它的各种定义取决于人们的不同理解。这样的话,我们无须在本书的开篇之际就给休闲下一个无所不包的定义。
为方便起见,本书分为相互联系的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休闲现象的内容,主要关注休闲的概念以及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作用、各种相关理论及对休闲的性质和对我们如何理解休闲产生的直接影响,本部分还涉及到倡导现代社会人们如何参与休闲活动以及休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等内容。第二部分为休闲供应,主要关注休闲资源和休闲的社会环境,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人们用于休闲的地方和设施、涉及休闲供给的有关机构和组织等。
第一部分的前两章涉及休闲的性质和发展,很难决定孰先孰后。虽然用开头的第1章来论述休闲的概念似乎顺理成章,并且很多文献都采用了这一模式,但是考虑到只有在考查了休闲的近代历史发展之后才能全面理解休闲的概念,于是,本书采用这一历史维度来开篇。所以,第1章是休闲的历史发展,阐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等对今天的休闲模式的影响。第2章是休闲的性质,不仅给出了休闲的各种定义,而且研究了休闲与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第3、4、5章涵盖了人们从事休闲活动的方式或有可能阻碍人们休闲的因素。其中,第3章是休闲需求,主要从经济的角度讲述人们如何参与休闲活动,主要通过时间、价格和收入等有关因素来反映需求,同时也考虑到了动机、需要、愿望、情趣和偏好等心理因素。第4章是休闲生活方式与性别及家庭,以家庭为单位来分析休闲、休闲的可能性和对休闲的妨碍。本章还讲述了性别对休闲的影响以及男性和女性休闲活动模式的差异,对家庭生命周期的考查印证了这种模式差异的存在。第5章是休闲的获得与弱势阶层,评价了那些阻碍某些社会阶层(特别是老年人、少数民族和残疾人)参与休闲活动的各种各样的障碍。第6章是休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是本书第一部分的结尾,从提供收入和就业的角度评价了休闲对地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分析政府为了实现自身的各种目标应该如何看待和利用休闲。
本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休闲供给的性质。第7章休闲地,着眼于研究人们用于休闲活动的各种各样的空间和环境,描述了各种各样的物理和社会的影响因素。第8、9、10和11章着眼于剖析各种各样的休闲设施的供给者。第8章休闲供给的政策框架,讲述了中央政府在制定休闲产业政策方面的作用;第9章休闲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讲述了其发展过程和权限,尤其是在20世纪末期其角色的变化;第10章商业性休闲,关注商业部门的性质和行为以及对商业部门有吸引力的休闲形式;第11章休闲与非盈利性机构,阐述了民间组织单独以及与其他组织或部门一起在休闲产业中所起的作用。第12章休闲供给和教育,不仅从双重功用和联合供给设施的角度,而且从成人教育供给的具体角度研究了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一系列休闲产品的方法。第13章未来休闲的展望,是本书的结论部分,展望了休闲在将来的发展,比如工作制度的改变、休闲方式的发展、休闲的不断商业化和商品化、在休闲供给模式上可能发生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