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业评论》(以下称《评论》)是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而诞生的。《评论》自2003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年。从第一卷到第三卷,《评论》以自己的忠诚记录下了这三来年学界深入探索的艰辛和努力,记录下了这三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学术界在建构中国文化产业理论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所作的开创性的工作,以及已经取得的成果。内地学者的研究受到了香港同仁的关注,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瞩目。自《评论》第二、第三卷连续刊发了香港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收到了来自英国和美国学者通过电子邮件投来的稿件 。这将是第四卷《评论》的一个特点。同国际同行展开学术交流,使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能够进入国际学术界的视野,这是《评论》追求的一个国际化目标。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发展与互动是两岸学界和产业界的共同愿望。2005年10月“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评论》第四卷特辟专辑发表的就是论坛最有代表性的一些论文。
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专辑
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
共同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发挥“五缘”优势,加快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与发展
关于建立海峡两岸共同文化市场的构想
携手打造统一的两岸文化产业链
转化与再造
——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互动与发展的二重奏
让台湾地区出版资源 振兴华语音乐产业
理论与政策
新文化变革: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走向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有效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文化产业的资本形态与创新体系
——非特质经济与文化生产力研究导论
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与策略
体验经济与文化产业
身体的时尚消费
——文化消费主义研究之三
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趋势
中国文休产业化背景下的文化经纪人
2005年文化产业理研究综述
文化资源与文化管理
整合文化资源 寻求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特色县试点的价值
中国当代文化市场准入制度的生成轨迹
——社会场域的结构性张力和政府文化管理的制度性调整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评述与展望
文化产业与区域发展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理论、特征和路径
对加快实现南京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转变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要素分析与空间布局
数字港 数字市场 数字文化创意孵化器
——创意产业园区的高端融合
南京市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优势及对策研究
国际文化产业观照
西方文化产业理论述要
电影审查、分级制度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从联邦最高法院判例透视美国电影制度
创意输出:把文化产业引进圣彼得堡
全球新的研究领域
——创意产业能走多远?
日本内容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国家政策
约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