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
分类
作者 刘凤芹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理论上阐述了产权和交易费用以及各种农地合约的选择问题。第二部分从我国实际出发,探讨了集体耕作制度失败的根本原因,论证了家庭承包制下的经济效率与合约选择,还研究了我国农业技术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一个产权和交易费用模型,并得出在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可以得到完全界定,因此各种农地合约具有同样的效率;在交易成本不为零时,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产权界定的费用不同,选择的农地合约也不同;第二部分论述我国农村1949—1999年农业经济组织内部的产权和交易费用的关系及组织和组织之间的产权和交易费用关系,在要素禀赋或相对价格的约束下,农地制度和技术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第一章构建了一个关于产权和交易费用的模型。其他各章严格地在这个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下展开分析,因此第一章是其他各章的总纲。为了便于研究,作者将产权和所有权区分开来,所有权仅指法律上的财产归属,而产权则指实际运用财产的权利。它包括不属于作者的财产(如租赁)但归作者支配的财产权利,产权也包括在交易中对产品和劳动的权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两个结论:1.产权及产权所属的不同权利是可分割的和可交易的;2.产权及产权所属的不同权利可同时归不同的人所有;产权的形式有三种类型:私有产权、公有产权和共有产权。当产权可交易时,就具有私有产权的性质。公有产权也具有可交易性,因此具有私产的性质,但共有产权不具有可交易性,因此共有产权的转让价值为零。由于产权的界定和保护需要费用,因此产权是不完整的。当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高于该产权带来的收益时,这部分产权就被放弃了。放弃的产权是共有产权,对共有产权利益的攫取诱致了各类组织的产生。当各类组织或者企业可以降低运用产权的成本时,共有产权利益就被成功地攫取,因此本书得出一个推论:在选择权和竞争受限制的一些组织或公有产权中,其经济效率是较低的。

通过对产权的可分割性和可交易性研究,给出一个命题:产权及其子权利的可分割性和可交易性,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合约安排。选择何种合约形式,取决于各种合约形式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合约选择和履行分别遵循选择定律和履行定律。这两个定律指出了合约和交易费用之间的关系,竞争和自由选择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条件。

第二章,在产权和交易费用的模型内,从理论上论述了各种农地合约的效率及其选择问题,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土地合约的四种形式:自耕农、地租合约、分成合约和工资合约具有同等的经济效率,并从理论上和数学上给予证明。当交易成本为正时,合约选择依赖于交易成本的大小。交易成本的变化依赖于物品的属性与合约的性质,而交易成本的改变将会影响合约的选择,中国和世界土地合约的历史经验地证明了这一结论。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到第五章的内容,它是在第一部分的理论框架内,论证我国自1949年到1999年农地制度和农业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率及其合约选择问题。第三章和第四章研究了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两个阶段:集体耕作制和家庭承包制度,重点论证了经济组织内部的产权残缺和交易费用及其由此引发的合约选择问题。第五章主要研究在我国农村既定的禀赋约束下,农业经济制度和技术发展的方向或选择问题,重点研究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论证了集体耕作制或人民公社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林毅夫教授是用没有退出权来解释集体耕作制失败的,这个解释并不完全。林教授所说的可退出权暗含了可选择权,其实有了退出权并不一定有选择权,因为有了退出权并不必然有要素转让权。在人民公社时期,由于禁止一切其他非集体组织的存在,因此即使农民可退出,也没有任何组织或企业可以重新雇佣他;由于退出只是单一劳动的退出而不包括携带任何生产资料的退出,这就阻止了农民退出后采用自耕农的生产形式。作者用不可选择合约解释集体耕作制的失败,如果要素所有者拥有全部或者部分的要素转让权,要素之间就会有交易,就会存在其他的合约安排可供选择。如果集体耕作制的效率低下,行为当事人就会选择其他的合约安排。但是在集体耕作之下,任何要素几乎是不能自由流动的,在唯一的经济组织中,农民为了获得个人利益最大,只能选择最大限度的偷懒。

只有存在备选合约,才可能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退出,如果只有一个合约或方案,那么,退出就不会对经济组织产生任何作用。而存在备选合约的前提是要素可以自由交易或有可转让权。对要素转让权的剥夺,才是集体耕作制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论证了家庭承包制下的制度效率和合约选择。作者通过将封闭的二元结构放松为可流动的市场自由选择模型,论证了当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业部门而在土地投入几乎不变的条件下,农业生产力得以迅速提高的命题,经验数据支持这一结论。

通过对家庭承包制的组织结构和产权界定与产权归属的研究,提出了解决集体和农民各种产权纠纷及降低税费负担的根本方法:明确农民的私有产权并保护农民的权利。指出了将部分权利界定给农民比界定给村集体不仅具有更大的效率,还会真正降低农民负担。该章还从私有产权的角度研究了2002年土地承包法案,指出了该法案所蕴含的私有产权性质,并预计私有产权会使得农村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第五章运用诱致性变迁理论,研究了我国农业制度和技术的选择和发展的方向,研究的结论验证了希克斯一速水一拉坦一宾斯旺格假说:一个经济中要素禀赋的相对丰裕不同,会导致技术变迁的有效路径不同。在我国地少人多的要素禀赋约束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组织或制度及农业技术选择都是朝着土地节约型的方向发展。当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制度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就会随之改变。当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农机械可以拆分、进行跨区作业时,垂直一体化就不是规模经济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农村要素市场的发展、要素跨区作业、农业机械化率的演变、不同农产品种植的成本和类型比较等研究,支持了上述结论。作者采用生存检验法研究了我国不同的农业经济组织的市场份额和发展趋势,得出小规模的个体农户的经营方式在可兼业的条件下,是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土地使用权的可转让性的松动,专业户、农业产业化和订单农业等经济组织将拥有更大的比例,从长期看,这些经济组织具有规模效率。

本章还分析了单纯的大机械化农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具有规模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占全部农业经济组织的比例越来越小,主张发展大的机械化农场以提高农业生产率的观点是错误的。

目录

导 言 /1

一 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1

二 本书对研究对象的现实思考 /2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 /5

四 本书的创新 /6

五本书的结构 /8

第一章 产权与交易费用模型 /13

第一节 引言 /13

第二节 产权的性质 /15

 一 所有权与产权 /15

 二 产权的分割与交易 /20

 三 产权的界定困难 /22

 四 影响产权界定和保护的因素 /23

第三节 财产属性 /26

 一 私有产权 /28

 二 公有产权 /30

 三 共有产权 /32

第四节 交易成本 /36

 一 交易成本概念 /36

 二 交易成本衡量 /37

第五节 制度、组织与合约 /38

 一 有关概念 /38

 二 合约选择的多样性 /41

 三 合约选择的准则 /46

第六节 合约选择与合约履行定律 /48

 一 假设条件 /48

 二 履行定律 /50

 三 选择定律 /52

第七节 结语 /53

第二章 农地合约 /57

第一节 引言 /57

第二节 新古典生产函数模型的缺陷 /58

第三节农地合约形式 /61

 一 自耕农 /61

 二 固定工资合约 /63

 三 固定地租合约 /65

 四 分成租佃合约 /67

第四节 农地合约的选择 /71

 一 数学解 /71

 二 交易成本约束 /75

 三 补充性措施 /78

 四 关于风险问题 /81

第五节 前现代化时期历史经验 /86

 一 前现代化时期中国的农地合约 /86

 二 前现代化时期西方的农地合约 /91

 三 理论与现实的一致性 /95

第六节结语 /102

第三章 集体耕作制的失败:限制产权的代价 /104

第一节 引言 /104

第二节 集体耕作制下的经济组织 /107

 一 经济组织形式 /107

 二 经济组织内部的层级结构 /110

 三 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方式 /114

 四 制约经济组织的外部力量 /122

第三节 集体耕作制下的产权残缺 /126

 一 纵向组织之间的产权残缺:多级性 /126

 二 横向组织之间的产权残缺:不可交易性 /132

 三 组织内部的产权残缺:随意性 /134

第四节 集体耕作制的效率 /138

 一 土地利用效率 /138

 二 劳动利用效率 /141

 三 “不可选择性”假说:集体耕作制失败的原因 /146

第五节 经验研究 /150

 一 从土地改革到合作化 /150

 二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 /153

 三 数据 /157

第六节结语 /160

第四章 家庭承包制的兴起:产权释放与限制 /163

第一节 引言 /163

第二节 家庭承包制下的经济组织 /165

 一 经济组织形式 /165

 二 经济组织内部的层级结构 /168

 三 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方式 /172

 四 制约经济组织的外部力量 /175

第三节 家庭承包制下的产权残缺 /176

 一 模糊的土地收益权:租、税、费 /176

 二 模糊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中的违约行为 /181

 三 模糊的土地转让权:限制的权利 /187

第四节 家庭承包制下的效率 /192

 一 土地利用效率 /192

 二 劳动利用效率 /195

第五节 农村土地承包法案 /199

 一 土地承包与税费改革法案 /199

 二 土地承包法案的私有产权意蕴 /201

 三 私有产权与配置效率 /204

第六节经验研究 /207

 一 人民公社解体 /207

 二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 /209

 三 数据 /215

第七节结语 /217

第五章 土地规模与经济效率:产权和交易费用约束下的

  收益最大化 /220

第一节 引言 /220

第二节 农业生产规模与诱致性制度、技术变迁 /223

 一 土地经营的规模 /223

 二 生产函数的内生变量:制度与技术 /229

第三节 小规模农地经营:个体农户 /235

 一 农户的规模 /235

 二 农民的理性选择:兼业 /239

 三 农民的理性选择:弃耕 /243

第四节 其他农业经济组织 /246

 一 大规模农地经营:机械化农场 /246

 二 专业化经营:专业户 /250

 三 农业产业化:公司加农户 /254

 四 订单农业:产销合约 /259

第五节 资源约束下的农业制度与技术的选择 /262

 一 经济组织的选择 /262

 二 种植品种的选择 /265

 三 农业生产要素市场 /270

第六节经验研究 /275

 一 中国农业制度与技术变迁方向 /275

 二 外国农业制度与技术变迁方向 /280

 三 数据 /287

第七节结语 /292

主要参考文献 /29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