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宇博士的这本书让人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提供了很多容易操作的方法,读者如果能将这些方法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将会受益匪浅。而且本书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一针见血,实在难能可贵。
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与幸福,往往取决于他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与人交往的能力,首先体现为识别人心的能力。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记载,曾国藩每次见人,都要静观默察,暗自评判对方的优劣,并记录下来,几乎从无差错。(“每对客,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见一面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目光如此犀利,怎么可能不位居众人之上?
古往今来,为了识别人心,人们做过种种尝试,如颅相学、体液说、血型说、笔迹学、心理分析学、身体语言学等……尽管这些方法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牵强附会,但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曾国藩有一个识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与现代心理学的某些成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心理学对于识别人心,有着更为清晰而且科学的研究。比如,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D·H·Moris)发现: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越能真实地反映出情绪和性格。脸部离大脑最近,最容易控制,也最容易作假,人们往往借助脸部表情来撒谎:手位于人体的中下部位,诚实度比脸高。但人们也或多或少地利用它来说谎;双脚远离大脑,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个部位,所以它比脸和手要诚实得多。莫里斯由此发现了“脚语”,专门通过脚部动作来分析人的心理。
又如,远在中国汉代,就有“字如其人,识人不如相字”的说法,但真正科学化的笔迹研究,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而笔迹学专著的产生,更要推迟到1872年的巴黎。目前,心理学家们已经达成共识:手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在很多国家,笔迹学早已成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人才学、刑事侦查学、公共关系等领域。在法国、德国、美国、瑞士、以色列等国家,许多企业都通过笔迹分析来参考选择雇员,进行人事安排。 不管是古代的经验总结,还是现代的心理科学,都在“识人”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参考,值得我们吸取。本书就是在大量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综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