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唯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街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素材不仅仅是一则则小故事,它还是心灵一次次的颤栗;素材不仅仅是一句句名人名言,它还是眼中一道道的光芒……它是全部的生活,包括你的内心世界,你的家庭与社会,你所赖以存在的传统与未来。请记住:生活就是素材,有生活就有素材。本书是素材背囊丛书之一,可作为中学生作文素质教育及作文考试指导方案。
考察历史变幻,我们感受沧海桑田,天翻地覆;走向自然世界,我们看到草长云飞,莺歌燕舞;体察内心情感,我们体验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句话,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是好素材,把这些通通写下来,就成了一篇篇好文章。
本书内容包括:爱国、爱心、博学、诚信、创新、淡泊、讽刺、奉献、改过、刚直、革新、果敢、好学、环保、积累、机智、坚强、荐贤、节俭、精彩、敬业、克制、宽容、理解、礼貌、廉洁、妙语、气节、谦虚、勤奋、事亲、惜时、心态、严谨。
1.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官至左徒、三间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屈原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一群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流放到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而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旌旗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铸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来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辱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3.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文武双全,但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过他并不因此消沉,他曾经写过《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4.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第一次大革命(1924—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6—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因此宋庆龄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心,宋庆龄能70年如一日地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P1-2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秀才持笔枯坐,自晨及暮,犹有燃烛待旦之势。其妻不禁笑问:难道你们写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吗?秀才苦笑说:是啊,你们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有,我写文章是肚子里没有啊!
身为秀才却写不出文章,很让人怀疑他这个头衔的正当性。肚子里没有,其实就是思想枯竭,素材匮乏。古代有很多读书人是读死书,死读书;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他基本上什么都不懂。还要代圣人立言:圣人泉下有知,定要骂他们不肖。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知行合一,甚至更加注重后一方面。像秀才这种人,则是只管前者了。不是读书无用,问题是他们读书脱离了生活。知与行脱节,读书就不会有什么切身体会,也就不能明白先贤的道理。因此,这些秀才生活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书则空疏浮泛,不知所云。肚子里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写不出文章也就理所当然了,自然不能从秀才高中举人了。
那么,如何才能下笔如有神助呢?
答案是——关注生活,知行合一。
有些同学一听又笑了:这是一句套话啊!是的,这话经常听人说起,可是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要把这句“套话”落实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并非易事,它要求我们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体会,把读书与生活结合起来,把作文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无处不是素材,无处不可以倾泻于笔端。生活加深了我们对书本的理解,读书又拓展了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考察历史变幻,我们感受沧海桑田,天翻地覆;走向自然世界,我们看到草长云飞,莺歌燕舞;体察内心情感,我们体验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句话,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是好素材,把这些通通写下来,就成了一篇篇好文章。
素材就这样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这样去体验生活、发掘素材,怎么会觉得腹中空空呢?怎么会觉得没话可说呢?其实,我们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和心灵,缺乏一种全新的素材理念。素材不在别处,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对同学或老师说许多自己的想法、发现和体验,其实这就是素材。我们回到家里,对爸爸妈妈说了许多有关学校的事情,这也是素材。素材不仅仅是一则则小故事,它还是心灵一次次的颤栗;素材不仅仅是一句句名人名言,它还是眼中一道道的光芒……它是全部的生活,包括你的内心世界,你的家庭与社会,你所赖以存在的传统与未来。请记住:生活就是素材,有生活就有素材。
遵从这一条启示,你会觉得眼界立即开阔不少,生活广大无边,素材随处都是;万物奔流心间,下笔不能自休。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你会体验到作文时众多素材齐来效力,供你自由驱使的乐趣。作文不再如生育般痛苦,而是在生活普照下的自由流泻。在这种启示下。你可以善意地嘲笑一下那位秀才:作文真的比生孩子还难吗?
生活是一口钟,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让我们从现在起,走向生活,发现素材!
编 者
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