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徐滇庆先生在世界各地游历、讲学过程中的记闻,以反映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其间穿插了一些基于作者个人角度的经济学思考。全书文字优雅流畅,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察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以经济学的智慧启迪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徐滇庆游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滇庆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徐滇庆先生在世界各地游历、讲学过程中的记闻,以反映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其间穿插了一些基于作者个人角度的经济学思考。全书文字优雅流畅,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察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以经济学的智慧启迪读者。 内容推荐 本书是徐滇庆先生在世界各地游历、讲学过程中的记闻,以反映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其间穿插了一些基于作者个人角度的经济学思考,察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以经济学的,智慧启迪读者。文字优雅流畅、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启智娱人。 目录 平遥记行 (一)平遥不大,名气不小/2 (二)经济开发与遗迹保护的矛盾/4 (三)平遥三宝/5 (四)穷乡僻壤何以富甲天下?/6 (五)从军需起家/8 (六)与时俱进,转向多元化贸易/8 (七)敢于创新,开办中国第一家票号/9 (八)令人叹服的“现代企业制度”/11 五台山记行 (一)朝拜佛国/18 (二)文殊道场,菩萨法身 (三)为什么三大士都是女性打扮?/21 (四)五台山的朝圣者/23 (五)佛和菩萨的专业分工/26 (六)文殊菩萨与五台山/27 (七)世俗化的五爷/29 (八)宽容的五台/32 (九)十八罗汉的来历/35 (十)商业气息罩五台/37 敦煌记行 (一)来到莫高窟/40 (二)王老道和藏经洞/43 (三)敦煌城/45 (四)夜光杯/46 (五)阳关、楼兰和敦煌古墓/47 (六)民族英雄张议朝/49 (七)鸣沙山,月牙泉/51 拉萨记闻 (一)从成都飞往拉萨/54 (二)高原反应/55 (三)拉萨河谷/56 (四)布达拉宫/57 (五)大昭寺和八廓街/60 (六)拉萨街头/63 (七)在拉萨的汉人/64 汉城记行 (一)汉城导游/68 (二)韩国的民族性/71 加利波利记行 (一)一战造就的加利波利/76 (二)难兄难弟/77 (三)守卫土耳其的要塞/78 (四)登陆战役/80 (五)战争遗迹博物馆/82 (六)全师而退/84 (七)凯末尔和丘吉尔的命运/84 泰国记行 (一)佛之国度/90 (二)曼谷三多/92 (三)金融危机的余孽/94 (四)海滨,水果,鳄鱼汤/97 伊斯坦布尔记闻 (一)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102 (二)土耳其的衣食住行/103 (三)君士坦丁迁都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来历/108 (四)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沧桑变迁/110 (五)奥斯曼皇宫/114 中亚记闻 (一)被遗忘的中亚/120 (二)热情好客的哈萨克/121 (三)从阿拉木图到比斯凯克/124 (四)官员和学生们/127 (五)农贸市场、饭店老板和警察/128 (六)独立和经济改革/130 俄乡记闻 (一)到莫斯科去/136 (二)要命不要钱/137 (三)大学生伏伦泰/138 (四)老太太依里娜/141 (五)博士谢尔盖/143 (六)恶性通货膨胀/146 (七)莫斯科人的衣食住行/147 (八)阴影下的艺术/150 (九)动荡中的俄罗斯/152 (十)在莫斯科的中国人/153 (十一)叶尔钦的私有化能成功吗/155 (十二)再见,俄罗斯!/159 后记:我的旅游观 试读章节 (一)来到莫高窟 刚刚走出机仓,迎面见到了独具一格的敦煌机场。土灰色的墙,小小的窗,活像一座堡垒,好像是在告诉人们,你们已经穿过了时光隧道,来到了汉唐时代。别看敦煌机场不大,但是和四周的民居相比,已经是羊群里面的骆驼,独领风骚了。当地老百姓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就像是缩小了的北京四合院一样。不过两侧的厢房挨得很近,厢房的山墙连起来,中间就是大门。院子比一间屋大不了多少。有的人家在院子里搭个葡萄架,把三问房连成一体。西北有的是地方,为什么盖房子还这么节省地面?司机回答说:风大,冬天冷。 从机场直接驱车前往莫高窟。刚出机场,司机说,大家抓紧扶手。我正在困惑之间,车子立刻就上下跳动起来。前面的柏油路像搓衣板一样,司机苦笑说,这段路是盐碱地,从底下冒浆,修好没几天,就又是这个样子。 好在盐碱地范围不大。告别了机场的白杨树之后,车子进入了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头,一条平坦的大路直通天边。 我问司机,戈壁滩上怎么没有砂子? 风大。刮起来,人站不住,砂子也站不住。 在戈壁滩上就是没有公路也一样可以开车。只不过有条路,没有石头,可以开快点。其实,就是闭上眼睛开车也没事,顶多就是开到戈壁滩上,让石头颠上几颠。刚出敦煌城就看到戈壁滩上插了一些小旗,几十辆军车在练车——这真是天下最好的练车场。 在戈壁滩上走啊走,除了在我们身后扬起的沙龙之外,什么也没有。大漠荒原,空灵虚幻。没有树木,没有房屋,没有起伏的丘陵、山岗,连路边的小草也没有。在这里,大自然板起严峻的面孔,单调、枯躁,连只蚊子都不见。 戈壁滩就像冷漠的杀手,说不上什么时候,挥起利剑,狂风大作,把来访的客人吹得无影无踪。 没有人喜欢荒漠,但是没有这样的杀手,靠谁来保护莫高窟? 车行之中,在天边隐约出现了一座山,司机说,那就是鸣沙山,莫高窟快到了。 在遥远的天边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高耸的山峰截断了九天云雨,化作雪山冰川。夏日消融,雪水汇成了两条河,党河孕育了阳关和敦煌,疏勒河滋润着玉门关。在带来几点绿洲之后,两条河消失在大漠边的最后一个村落。 鸣沙山以沙岩为主,按理说沙岩质地松软,并不适于雕塑,是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成全了莫高窟。若是在江南的沙岩地区开凿石窟,恐怕要不了几十年就崩塌消亡了。工匠们在鸣沙山的峭壁上开凿了一个个洞窟,在沙岩上刻出菩萨的基础和骨架。然后,再用粘土合上沙漠上的芨芨草,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佛祖、菩萨、金刚。最后,用祁连山出产的矿物颜料描绘上彩,顺便在洞窟的四壁也画满了佛经故事。莫高窟集雕刻、泥塑、彩绘三家艺术于一身,确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莫高窟的守护神除了荒漠之外,还有干燥的气候。在这里,一年的降雨量才40毫米,还抵不上江南一场春雨。扫不尽的流沙,是博物馆员工最主要的工作。 莫高窟的中心,从外面看是依山建筑的九层楼,进了山门,嗨,迎面而来的是一尊三十多米高的大佛。站在大佛面前,只见到两只脚;仰面朝上,才见到佛祖的下巴。 P40-41 后记 我的旅游观 1984年我刚到美国,心想,好不容易才出国,得抓紧机会,好好认识一下美国。尽管当时还是个穷学生,可是干劲十足。坐着“灰狗,,夜车,东南西北,把美国跑了个遍。我对美国地理的了解甚至超过了中国。简直不可理解。和朋友交换观感的时候才发现,大多数人几乎和我同样。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总想,慌什么,以后总有机会去的。今天拖明天,到了两鬓成霜,除了家门口,还没有去过几个好地方。 我不常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但是像“走进非洲”之类节目每逢必看。朋友们说余秋雨的游记好看,我几个晚上就把“千年一叹”看完了。真嫉妒坏了。什么时候我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坐着汽车横跨欧、亚、非大陆?我非常钦佩余秋雨的学问,读他的书,长见识。 2003年夏,我在北京大学讲学,由于“非典”还没有完全过去,不适宜外出。无意中见到一本书,“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位金石考证学家根据历史典籍考证出来余秋雨的游记中有上百处错误。我还没有看完此书,就迫不急待地跑到北大南门的“风入松”书店,点名要买余秋雨的游记。人家问我要哪一本?我说不清楚,都要。两相参照,越看越有趣。朋友们见我蹲在“勺园”里面不出来,以为我在写什么大块头文章,岂不知我兴致勃勃地跟着余先生出了一趟远门。 其实,写游记的和看游记的何必那么认真。郦道元的“水经注”,徐霞客的“游记”,除了地理学家需要认真推敲,一般读者还不就是饭后茶余看个热闹?有人批评说金庸把明朝的事情搬到宋朝来了。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难道世界上还真的有什么“倚天剑”、“屠龙刀”不成?倘若较起真来,李白还敢说“白发三千丈”吗? 不过,余秋雨也有不是。文章写得好,但是总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别人指出文章中有错误,原本是件好事。何必动怒?譬如说开凿莫高窟的和尚究竟叫“乐樽”还是“乐傅”。金石学家说,樽代表酒器,和尚不喝酒,起名字一定避免用“樽”字。有理。我信。谢谢这位考证专家,我又长了见识。如果我是余秋雨的话,马上鞠躬道谢。今后如有再版,一定纠正。 看景的不如听景的。只要有人跟我大力推荐什么名胜古迹,我马上就动念头去看看。出门前首先要做好家庭作业:看看旅游杂志,或者问问去过的朋友,确认值得一游之后方才计划出征。近年来请我去讲学的大学不少,往往假公济私,讲完了课就在周围转转。除了几个固定要去的大学之外,其他讲学单位多数都和我的旅游计划有关。其实,这个私心根本就瞒不了别人。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副校长聪明得很,他请我去讲学,第一年安排参观东路的华清池、兵马俑,第二年参观西路的霍去病、武则天陵。第三年才爬华山。吊住胃口。他说,一次看一点,下次还会来。 写游记,兴之所在。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只要不是为了骗饭吃,何必那么认真。人生一大乐趣就是远行归来和三五好友大侃旅途见闻。讲得多了,不如写下来。我先学自动控制,后学经济学,很遗憾,没有学过文学和地理。在专业领域中有的时候说话比较冲,不知天高地厚,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有几分自知之明。只要有人指出我写的东西有失误之处,通常我在第一时间就承认。姑妄言之,请各位姑妄听之。我写的又不是地理学、历史学专著,别跟我较真。我写经济学论文可不是这个作风,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定律都要查明出处,一点不含糊。不过,一般人读这些东西就难免感到有些艰涩、枯燥了。 平时忙于教学研究,难得有空,既然出游就要玩得尽兴。如有可能,一定不要跟旅游团走。导游拿个小旗,边走边讲。你有兴趣的地方,她未必懂,多问几句就给你翻白眼。跟着一伙人,不好意思耽误别人,只好傻乎乎地跟在后面走。 我和太太一起去敦煌,请旅行社给安排一个导游、一辆汽车。我按图索骥,随意停留,玩得非常快活。临走时给司机和导游小费。导游小姐说,一路听你讲课,怎么还好意思收小费? 我登华山之前,西安交通大学要给我派个导游。我说,要派就派个“武二郎”,千万别派个“林黛玉”。在北京逛长城,北大派了个如花似玉的女学生当导游。半天走下来,还要我帮她拿东西。西安交大派出的导游柏杰(博士生)是当年大学生运动会三级跳远冠军。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自己肩上,依然谈笑风生。让我信心倍增,从山脚下经千尺幢、百丈崖、苍龙岭一直爬上南峰。快到镇岳宫时,见到一位道士,风骨飘逸,气度不凡。我向白石道人请教镇岳宫的来历,问他是全真道还是天师道?为什么天师道过不了黄河?老道欣然邀我进内饮茶。越谈兴致越高,不觉天色已晚。老道说,如不嫌弃,给你们下碗面条如何?我连连道谢。过不一会儿,老道过来点上煤油灯,他的徒弟端上来一个洗脸盆,里面起码有三斤面条。我、柏杰、老道和他的徒弟四个人居然就着咸菜、黄豆,把一脸盆面条打扫个千干净净。白石道人读了许多道经,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知识。他对有些道经的历史背景不很清楚,特别是对北魏和北齐时期的事情弄不太清楚。我们谈到半夜,老道留我在他的床上过夜,柏杰就睡在外间他徒弟的铺上。老道和他徒弟到大殿去和三清天尊作伴去了。熄灯之后,听着华山之颠的风啸松涛,梦入仙境,岂不是平生一大乐事?后来,柏杰说,这是他第一次在道观过夜,心里实在有几分紧张。他已经看好一根木棍,一旦有事,抄起来就可以保护我。我说,亏得有你在,否则我也有几分胆怯。 倘若参加旅游团,难道还会有这样精彩的经历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