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出走(永不放弃的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毛瀚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近年来,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出走”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悲剧。今天的孩子,究竟缺失了什么?谁来给孩子精神扶贫?面对出走的孩子,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是推是拉?是放弃还是挽救?……本书作者毛瀚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在书中,他反映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一个他和他的同龄人共同经历“离家出走”的事实。

内容推荐

这个故事虽然不是完全真实的,但我过去也走过类似的路。今天我告别了过去,但还有更多的孩子仍在社会中漂泊着,也许在我告别过去的同时,别人正开始走上我过去经历的那条路吧。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误解

第二章 承诺

第三章 震惊

第四章 瞬间

第五章 愤怒

第六章 忍耐

第七章 亲人

第八章 朋友

第九章 信任

第十章 依靠

第十一章 追寻

尾声

试读章节

课上到一半,刘欣媛发现后门边上的一个女生趁她转身写板书的时候打开了门插销,一个男孩儿猫着腰迅速地钻进了教室。

“那是谁呀?站起来!”刘欣嫒有点儿生气,心想:“想蒙混过关?没戏!”

一个男孩儿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刘欣媛,平静地说:“报告。”

刘欣媛仔细打量了一下,那个男孩儿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在学生中个子算高的了,身体很结实,人长得也挺帅,穿着学校统一定制的运动服,洗得干干净净,显得很有气质,只不过有些高傲的样子。他就是林成。

这个班的学生非富即贵,要么就学习好,所以身上总是有股傲气,这也正常。

“都进来了还喊什么报告!怎么这么晚?”

“上厕所了。”

“下次早点儿,坐下。”

“……”林成一边坐下,一边嘀咕着什么,引起周围几个同学的窃笑。

刘欣媛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大声冲林成说道:“站起来,你刚才说什么?”

“……”

“你再说一遍?”

“我说早去也没用,厕所跟商场一样全是人,我都憋了两堂课了,总不能拉在裤子里吧!”话音一落。全班轰然大笑,有几个男生甚至用手在桌子上敲了起来,课堂一片大乱。

“你……你叫什么?”刘欣媛来的时间不长,一下带了4个班将近260多个孩子,名字还认不全。

“林成。”林成看了一眼刘欣媛。

“这是挑衅。”刘欣媛心里暗想,“今天如果不把这件事处理好,别人就会说自己差班带不了,好班不能带,那样岂不是很没面子?”想到这里便正色道:“林成,你在扰乱课堂秩序,我会向你们班主任汇报的。”

“……”林成又嘀咕了一句。

“你说什么,不服气是不是?既然不服就大声讲出来,不要嘀嘀咕咕的,像个女孩儿似的。”刘欣媛的话刚讲完,本已恢复平静的课堂又响起了一阵哄笑声,刘欣媛心里暗自有些得意。

林成显然被激怒了,脸涨得通红,生气地说:“你们老师总是拖堂,本来就只有10分钟的课间休息,你们就占了5分钟,下了课厕所里人挤得一个挨一个,这难道怨我吗?本来我从后门悄悄进来,就是不愿意打扰你上课,是你把我叫起来没完没了的说,还怪我……真是不讲道理!”

他这一长篇大论之后,课堂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空气几乎都凝固了,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刘欣媛,看她怎么处理。

刘欣媛很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在课堂上与学生正面冲突。虽然林成讲的不无道理,但是现在以这种口吻说出来,无疑是对自己的挑衅!但想到王老师的话,她于是定下神来一字一句地说:“你这样说话,眼里还有没有老师?”

“我眼里有的是道理。”

“难道我说的没道理吗?”刘欣媛气得声音有些颤抖。

“有理没理都让你说了。”

“你……你给我出去,现在就到政教处门口等我!”

林成头也不回地离开教室,临走时把门摔得很响。

课是没法上了,学生一见刘欣媛真的动气了,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刘欣媛心不在焉地安排了一些习题让学生们自习,随后拿起教案离开初二·一班直接向政教处走去。

P12-14

序言

谁来给孩子“精神扶贫”

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作者毛瀚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这是他写的第一本书。看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虽然他用的是文学的手法,写的是小说,然而反映的却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一个他和他的同龄人共同经历“离家出走”的事实。

近年来,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出走”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悲剧。

“知心姐姐,快救救我的孩子!我的女儿离家出走已经三天了。我们全家人都快疯了!我跪下来求你了……”一位母亲在电话里哭泣着。

“我的儿子离家出走三个月了,临走时留下一封信,让我们别去找他,他要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我找了半个京城,也没见到他的踪影。知心姐姐,你能帮帮我吗?”一位父亲坐在我对面,老泪纵横。

每当接到这样的求救信号,我的心就会紧紧地收在一起。

这些孩子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他们到哪儿去了?他们走出家门做了些什么?他们究竟缺失了什么?父母怎样才能把他们找回来?又怎样才能把他们的心留住?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我接触到一个有过离家出走经历的少年,我的疑问开始有了答案。

那是2005年夏季的一天。

8月19日,我在新疆乌鲁木齐机场候机,准备回北京。一个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儿子成了个“问题孩子”,多次离家出走,还学会了抽烟、喝酒……现在儿子回家了,很想见见他崇拜的“知心姐姐”。

我的心咯噔一下。我知道,这位老朋友很优秀,十几年前,我们相识时,他就是某市团市委少年部长,现在已经是该市的教育局长了。他的孩子怎么也出问题了?最后,我答应一下飞机就和他儿子见面。

晚上八点多,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

一走出候机大厅,我就见到了那位老朋友,身边站着一位帅气、沉稳的大男孩儿,手中还捧着一束黄色的鲜花。

“你好,谢谢你来接我!我认识你爸时,你刚出生。”听了我的话,他憨憨地笑了,笑得很美,令我一下子喜欢上他。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在汽车里我问他。

“毛瀚,毛泽东的毛,浩瀚的瀚。今年16岁。”毛瀚一字一句认真地回答。

“好伟大的名字!16岁!花季的年龄、做梦的年龄!你是不是特爱做梦?”我笑着问。

毛瀚又笑了,笑得那么憨厚,那么稚气,那么可爱!我的心放下了,问题再多,他也还是个孩子。

夜色已晚,我们在我家附近的肯德基店里谈了两个多小时。

当着孩子的面,老朋友讲了儿子毛毛(毛瀚的呢称)的情况:

“儿子从小就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大家围着他一个人转。小时候他很乖,可没想到我下基层挂职八年,毛毛正好进入了青春期,变得十分叛逆,多次离家出走,还学会了抽烟、喝酒……我们到处找他,这几年尽找孩子了。我真后悔,光顾工作忽略了孩子……”讲到这里,老朋友眼里闪动着泪花,看得出,这位四十多岁的四川汉子,心中充满了内疚。

毛毛静静地听着。他理解父亲的心情。

“毛毛,你出走多少次了?”我问他。

“N多次。多少次我也记不得了。”

“你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

“心里烦。”

“那你为什么又回来了?”我直截了当的问话让毛毛眼里放出了光芒。  “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放弃我。我爸说过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他是教育局局长,曾经说过,‘宁可不当局长,也要把儿子找回来!’”

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眼前这位正在仕途上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干部,竞把儿子的成长看得比官职都重要!

“我妈妈为了找我,还收集到了400多个与我有关的电话号码。我每次出走,她都能把我找回来,简直神了!好像她和我有心灵感应!”毛毛信服地说着,“我第一次看到这些电话号码时还很生气,认为她是在侵犯我的隐私。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母亲的心!”

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当一个孩子开始理解母亲时,证明他长大了。这时,我给毛瀚讲了一个我在中央电视台“六一”晚会上讲的故事:

在江苏省大丰市有位叫徐新华的妈妈,她的女儿陶艺,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儿。自从陶艺上初中以后,便经常通宵达旦地泡在网吧里。徐新华用黑点画出了一张全市网吧的分布地图,每天奔走在这些黑点之间。一个深夜,她骑着摩托车去寻找女儿,一不小心摔倒在了地上,险些丢了性命。但她心中始终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女儿找回来!

徐新华是一个作家,可她不会使用电脑。为了找女儿,她开始学习打字,并且通过女儿的同学申请了QQ号上网。一天,女儿躲到了郊区的网吧里,徐新华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给女儿发帖子,“女儿,妈妈为了找你,好不容易花了一个小时给你写下了一百多个字,可一不小心,又全删掉了……”

陶艺在网上看到了妈妈的留言,惊呆了:“天哪!妈妈什么时候学会打这么多字了!”那天夜里,她回到自己家的楼下,只见整个大楼黑压压的一片,只有自己家窗前的灯还亮着。她猛然记起妈妈说过的一句话:“家里的灯永远为你亮着,家里的门永远为你开着!”她的眼泪流了下来,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妈妈”!

一年多没有听女儿喊过妈妈的徐新华,听到这声呼唤,疯了一般地跑到楼下,把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六一”晚会上,母女俩共同读了一篇妈妈写的诗《妈妈窗前有盏灯》,2005年陶艺以高分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

听完故事后,毛瀚感慨地对我说:“这位母亲和我母亲一样,都是伟大的母亲。如果在我们出问题的时候,她们没有及时来寻找我们,今天可能我就不会坐在这里和您说话了。”

“太好了!你在长大!毛毛,你今天来见我,希望我帮你做什么?”我问毛毛。

“我正在写一本书,想让您帮我看看。”

“什么书呢?”

“一本小说。主要写一群离家出走的孩子,有大款的孩子、大官的孩子、父母离异的孩子、和家里闹翻了的孩子、不爱学习的孩子……当然也有我的过去作为原型,写他们为什么要出走,出走后都干了什么,父母又是怎么把他们找回来的。”

“太好了!社会正需要这样的书!书名叫什么呢?”

“我想叫《颤》,心颤的颤。”

“这名字虽然挺新鲜,不过有点儿像老人家写的。再想想好吗?你把稿子拿来让我看看,如果够标准,我帮你出书。”

我热情的态度让毛瀚很感动,他说他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几天后,毛瀚就把十几万字的手稿拿来了,书名已经改为《永不放弃的爱》。

我一口气读完书稿,内心涌动着一股力量。我佩服这个十六岁男孩儿写书的速度,也难以想像这个逃学厌学的中学生竟然有如此流畅的笔风。我立刻把书稿交给我社青年编辑部的同志,并建议把书名改为《出走》,这样更直白,引人注目。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几次和毛瀚当面交谈,又去了他的家乡和他父母长谈。从中,我又得到了许多启示。

我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今天的孩子,究竟缺失了什么?谁来给孩子精神扶贫?面对出走的孩子,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是推是拉?是放弃还是挽救?

……

后记

读完这本书后,你可以轻易地发现里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语言不优美,人物刻画不细腻等等。所以我想谈一谈关于这本书的故事。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虽然只有十几万字。但是她对我的意义让我内心无以言表。回想起这段历程,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和对自己未来的信心。

我是一个16岁的少年,曾经是那种被很多人称做“问题少年”中的一个。几年来,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离家出走,多少次面对着父母的眼泪和哀求,我一次次的彷徨使自己身陷困境之中……曾经一段时间,在我身上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当时周围有很多人都把我当做是一个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许多家长不让自己的孩子跟我一块玩儿,老师和同学都远离我,在我周围都是像我一样的孩子……但是,我的父母和家人一直都在默默地帮助着我。每次我离家出走的时候,父母和家人总是通宵达旦地寻找。直到有一次,我在家里无意识地看见了几页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三四百个我朋友的电话号码和住址,有许多朋友是我自己都忘记了的,但上面仍然清楚地记载着。当时我一下就哭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母亲为了找到我,花了多少心血和时间才查到的啊。

今天我终于走出来了,而且还写出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来。这期间,我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兴奋的状态,几乎用尽所有的时间来写作。因为我无时无刻不被周围人对我的关心所感动着。

在我人生处于最低谷的时候,我认识了两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一位是四川大学的陈智老师,一位是北京的陈勇老师。尤其是陈勇老师,他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心理咨询师。几次谈话让我感觉他跟很多师长不同,更亲切,更理解我,最终重要的是他很信任我。为了能够了解和帮助我,他毅然辞去了自己待遇丰厚的工作,整个暑假和我吃住在一起。他的举动让我的内心受到了震撼。书能够写到今天,其中饱含着他对我长时间以来的耐心帮助与指导,还有鼓励和信任。

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来了之后到底干什么,除了吃饭,我几乎天天都待在自己房间里看电视。而陈老师只是默默地观察,陪我一起聊天。当我逐步袒露自己思想的时候,他忽然对我说:“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想法写出来?这不但是对你过去的反思,也很有可能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那天我失眠了!写书?多少学习好的孩子都写不出来,我能行吗?

真正动笔,我才感受到写作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最早我打算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写。可当我写到几百字的时候,我就写不下去了。陈老师通过分析使我认识到:如果在我写的东西里除了暴力的场面就是一些不光彩的事迹,那么它虽然反映了生活,但却没有给人以启示。如果是这样,不就等于用自己不好的经历来教唆同龄的孩子们吗?

于是我试图调整思路,以我们之间的谈话为基础又写了一个“问题少年”与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对话。当写到40000多字的时候,我又发现一个问题:谈话是要有基础的,但这种访谈记录很难从根本上教会人们怎样去反思自己的问题;而且我也不懂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于是我又写不下去了……

这时陈老师让我先停止写作,带着我看了很多部优秀影视作品,还去书店和图书馆查阅资料。起初,我并没有真正理会到老师的意图,后来他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去观察剧情当中的人物,逐个地给我讲解,使我最终理解到了其中含义。我必须从自己周围的人群中找到原形,让他们成为我作品中的人物,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故事要为人物服务,而人物要为思想服务,应该首先解决为什么写和写给谁看的问题。确定立意之后逐层展开,不但要认真构思,同时也要认真反思。这期间既有一天完成两万字的喜悦,也有由于苦于没有能力表达自己想法的痛苦,对于我来讲就像一次人生的蜕变。

我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家人也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起初,我告诉他们我开始写书了,他们都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进步会有这么快。但当我干妈来北京看我,发现了这些变化之后,他们不但相信我了,而且在初稿完成之后,父母专程赶过来看我。说实话,令我非常感动的是:我自己看稿子都要用两天才能看完,而他们拿到稿子以后,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就把它看完了。父亲在鼓励我的同时,也对我提出了一些意见,首先是这本书的思想性还不够,有些内容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并且还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母亲也向我提出,这本书写得像是一个剧本了,里面有很多细节没能充分刻画出来,希望我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父母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长信,信中饱含着他们的关爱和期待。

父母走了之后,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对我以前那样的情况,父母为什么还能够那么帮助我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是那份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直在支撑着他们。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还认识了两位非常和蔼可亲的人。

一位是已经年近古稀的胡永丰将军。以前我总是以为将军是很严厉的人,但是当我看到他的时候,我才发现他竟然是那么的平易近人、那么的热心。当我对他讲起我的想法时,他不但鼓励我而且提醒我应该多注意哪方面的描写。一天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将军就打来了电话,告诉我这本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并且问我多久可以把书稿交给他看看。我当时一下就被感动了,没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竟然被这么多人关注着。

另外一位就是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以前我只是在电视上和书上见到她,而8月19日的那天晚上,卢老师从新疆回到北京,我有幸在机场见到了她。刹那问,我发现她的形象竟是那么的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而且,她还将自己写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和《告诉世界,我能行!》这两本书亲笔签名送给了我。当时我感慨万分:卢老师这么忙,还关注我这样一个走过弯路的孩子,并且如此信任我。这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出来,不能辜负了这么多热心帮助我的人。坐在车上,我向卢老师表达了我的想法。卢老师不但认真地倾听,而且不顾旅途劳累,留我到她家楼下的肯德基快餐店里与她详细讨论了将近两个小时。当我阐明写书的目的之后,尽管她还没有看到书稿,但却立刻表示愿意为我这本书作序。其实我写这本书,最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写作来告别过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经历的一切,并不足以说明这些走在边缘孩子的历程。于是我选取了周边的一些人和事,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他们也需要帮助。

经历了这个阶段,我对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整个社会并不是我以前想的那样。我要告诉我的同龄人:只要你愿意接受帮助,愿意付出努力,总会有人来帮助你的。在我的周围不仅有亲人,还有很多我所读学校的老师以及像陈智老师、陈勇老师、胡永丰将军、卢勤老师那样的热心人在帮助我,是他们让我逐渐理解了人生的意义,终于挣脱了精神上的枷锁。在此我要再次由衷地感谢他们。现实生活中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有更多这样的人,那么那些处在边缘的孩子是可以重新回归社会的。

现在国家对经济贫困地区的孩子进行了很多帮助。但是我希望不要忽视了另外一个正在膨胀的群体,他们就是被常人称做的“问题孩子”。他们也许在经济和物质上都不贫困,但是他们的精神是贫困的。还有很多和我以前一样在社会上漂泊着的孩子们,他们正处在危险的边缘上,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注,需要有人去指引他们的方向,他们也同样渴望得到家庭、社会和国家对他们的宽容、理解和帮助。

经济需要扶贫,精神也需要扶贫。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吧,永远不要放弃对我们的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