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名师手中,这门艺术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著作往往呈现出严肃的面孔,给人的感觉经常是严峻的、冰冷的,因此,学术著作总是很难理想地实现自身的接受过程,学术的普及因之受到相当大的负而影响。
学术真的就只有人们意料的那副脸孔么?本书对此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您也许没有机会去聆听名师讲课,但有了这样的“讲课实录”在手,就相当于旁听名师讲课,应该是可以弥补一些遗憾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法治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谢晖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名师手中,这门艺术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著作往往呈现出严肃的面孔,给人的感觉经常是严峻的、冰冷的,因此,学术著作总是很难理想地实现自身的接受过程,学术的普及因之受到相当大的负而影响。 学术真的就只有人们意料的那副脸孔么?本书对此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您也许没有机会去聆听名师讲课,但有了这样的“讲课实录”在手,就相当于旁听名师讲课,应该是可以弥补一些遗憾的。 内容推荐 该书从基础课创新的角度,研究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法治的必要性,法律和道德、法律和全球化的关系,法治建设的资源选择,从而揭示了当下中国社会进行法治的重要意义和法治建设的路径。 全书理论联系实际。讲理论,通俗而富有创见;讲个案,生动而富有启迪。作者力求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上,在通俗生动的讲解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目录 第一讲 国家进入社会的方式 一、国家、社会两分:国家进入社会的理论前提 二、治理:类型与实现条件的分析 三、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国家进入社会的方式与根据 四、关于国家进入社会的几个问题的附论 第二讲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法治 一、法治和相关概念的关系 二、什么是法治——一个与人治相比较的说明 三、为什么要选择法治——从学说史的视角看 四、为什么要选择法治——从历史经验教训看 五、为什么要选择法治——从我们面临的现实社会关系看 第三讲 德性的法治 一、道德和法律的一般关系 二、道德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法律的关系 三、道德的不同层次与法律和法治的关系 四、法律和道德的冲突及其救济 第四讲 全球化与法治——全球化与中国法制模式的选择 一、对全球化的一般性理解 二、全球化的表现 三、全球化可能带来的中国社会结构之变化 四、全球化、社会转型和中国法制模式的选择 第五讲 法治建设的资源选取——中国法治的本土性与国际性 一、法律的本土性与国际性的人性基础及相关问题 二、对法治的本土性之界定 三、对法治的国际性之界定 四、法治本土性的成因、国际性之背景及对中国法治的可能影响 附录 一、我的学术兴趣与学术思想 二、代表作简介 三、主要作品目录 试读章节 4.对我国国家与社会状况的实践反思 由此所导致的问题必然是:国家是否可以随意进入社会?可以肯定,在国家和社会两分的背景下,国家不但不能随意进入社会,而且在社会和私人权利的空间内,盛行着一个基本的准则:“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一点,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要不要设立国土安全部的争论中,我们大致能够体味。 以此为标准回顾一下我国当代的情况,就不能不令人生出某种沉重来,因为在我国,国家权力几乎是越来越大。曾经发生在陕北的“黄碟案”就典型地表明了至今我国国家权力的无所不在、无孔不入。这里以国家机构改革为例,说明我国对国家权力扩张的无奈。我们知道,20世纪50年代,我们就搞过一个国家机构精简改革的举措,但其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接着,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类似的机构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其结果是形成了规律性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以至无穷”。甚至在精简中也可能真的减掉了一些有才华的人,而留下了一些平庸的人。因为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形下,往往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这是铁打不动的“潜规则”啊! 记得南方某杂志曾登载过这样一则消息:山西有一个地方政府要精简三分之一的公务员,在此之前,当地大批官员的亲属、朋友按三分之一被紧急安排到政府部门,然后把领导不喜欢的人再精简掉三分之一。其结果是:一方面,“精简”之后总数依然;另一方面,“精简”掉了有用的,暗中进了无用的。这种情况,居然在宁夏等地也有存在。甚至有报道说,个别中央国家机关一部分人被“精简”后,因不能离开他们的领导,又偷偷“借调”进来,待“精简”风一过,再正式调入。真可谓对上欺瞒有术,对下明火执仗!这说明了什么?它充分说明我国国家对社会的过分挤压;说明社会对国家权力监督的基本失灵;也说明政府还未掌握基本的遵循法律推进改革的方式,而是以领导人的意志和决心来推进改革…… 人员的膨胀导致政府行政管理层级太多,以至我们的基层扩展到了乡级。最近,我国许多学者在研究有无必要保留乡级政权的问题,有些省份也曾作过乡镇撤并计划。这实际上是政府从基层部分退出的措施,说明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从行政管理和建立法治的视角看,此类研究、此类改革实验都很有价值。这实际上是政府设法从乡镇渐渐退出的一个征兆。如果国家从乡级政权退出,让县级以下实行自治,既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也能够最终减少政府对社会的过度干预,其直接效果还可以减少大量冗员。总的来讲,这样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或至少是好处大于坏处。不过政府一旦撤出,如果没有相应的跟进措施,就可能会削弱对社会的控制。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只好交给地方的自治力量,让县级以下实行社会自治。这不仅可以减少政府冗员,减轻财政负担,减少国家干预,而且可以使政府腾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要事。除了外交、国防、财政、公共安全、司法、税收、国民教育、环境卫生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以外(因为社会自治无法解决这些大事),其他的事情尽可以交给社会自治组织依法处理。这样一来,乡级政权组织有无存在的必要,就很值得讨论。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存在的必要不大,应该把更多的自治权交给社会,交给乡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政府权力过分膨胀的倾向。这其实就含有国家和社会相分的意思。P.12-13 序言 游走在声音与象形之间 本书的内容,是根据我给山东大学在职法律硕士的讲课录音整理出来的,基本上是一本“说”出来的书。事先只有一份讲课提纲,没专门写什么教案,就把平日里的想法漫谈式地讲解给了受众。不过读书人总是有点敝帚自珍,因为有录音笔这么好的现代工具,也就把平时讲课的内容录了下来。有时讲到兴奋的地方,电池没了,录音也就中断了,所以,留下来的录音往往是“断章”、“碎片”。 可以说,自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的精神活动就主要纠缠于声音(语言)和象形(文字)之间。牧人的“信天游”是声音,他们刻在岩石上的图画是象形;面对面的互诉衷肠是声音,鸿雁传书的形式是象形;优美的歌声是声音,醉人的舞蹈是象形,而那典雅的戏曲却是两者的美妙结合;电话是声音,电报是象形;广播是声音,早期的电视是象形。如今,电视已经实现了声音与象形间完美的立体结合,而互联网则更完美地、立体地结合了声音与象形……完全可以这样说,当今世界的诸多竞争,乃是人类的这两种必不可少的交往符号——语言与文字——之间的竞争。然而,学院派的学者却大都关注文字,忽视甚至轻视语言;重视象形,忽视甚至轻视声音。这从我们时下各高校、各研究机构评定职称时只看重那文字堆砌的“文章”,而不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种种举措中不难发现。 对这种情形,那些语音中心主义的学者也许并不以为然。最著名的莫过于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就特别强调语音的价值。甚至在有些人看来,“西方中心主义”就是语音中心主义。确实,在西方文明的轴心期,我们就能听到一位理想主义者如下的声音: 思想一旦变成文字这种外在的标记,就会失去与言说的联系,造成误解和歪曲,迷惑和变乱人心。文字非但不是有助于记忆的工具,而且会在灵魂中助长遗忘。 是啊,柏拉图的见解确实是超群的!在没有外在的文字工具的时候,我们必须将声音、将意义烂熟于心,嵌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而一旦有了文字,我们就有了一个可以在心灵深处放逐记忆和意义的托词:忘了没事,查查书吧! 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贬低文字和书写的柏拉图,最后还是下了那么大的决心、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把师徒之间的声音(对话)记录成了文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那位愤世嫉俗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却给后人留下了那部并非无为之作的伟大作品——《庄子》。今天,有信徒早已将它奉为经典——《南华经》啊!所以,文字尽管“变乱”了人心,但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摆脱它的纠缠。于是,作为一位学人,作为一位教师,我就只能纠缠于或游走在语言和文字之间、声音与象形之间、叙说与书写之间…… 这部书也是,今天它呈现在列位读者面前,显然也是文字符号的堆砌。虽然人类因为有了录音、录像技术和设施,对文字的依赖已经明显降低,但录音与录像的粗疏,仍然不能满足人们对精致的追求。于是,人们仍然怀念通过精致的文字来表达见识、突出意义。读书人、识字人仍然是这个号称知识时代的核心、中坚、精英。我曾看到不少学者的讲课录像,原汁原昧讲出来的太少,拿着高头讲章念出来的居多。所以,我们还无法摆脱文字、象形的“形式理性”,尽管它束缚了我们的自由。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素不相识、至今也未谋面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赵明节先生来信向我约稿,说那里准备出版一套“大学名师讲课实录”丛书的时候,我不觉就动了心,很快把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有关法治问题的讲课录音托博士研究生魏治勋、周赟、李川,硕士研究生马德华、秦强、王斐整理了出来。原本整理了十讲,但考虑到政党制度、议会制度、政府制度、司法制度以及法律观念等的改革,浅了不关痛痒,深了公开出版不是时候,所以,这些讲课记录,在这次出版的内容中全被我去掉,待时机成熟,再出版不迟。 须作交代的是,按原合同规定,本书应当在今年二三月份交稿,没想到家人的手术容不得我有半点心思静下心来,润饰学生们整理的稿件。现在,终于随着家人病情的稍微稳定,我也可以稍稍安下心来,润饰完这份书稿,付清这笔文债!稿子是润饰完了,但仍要说明的是,只要声音变成了文字,就不可能再现讲课时的激情、演说时的风采,就只能给人这种机械、干巴的印象。不过,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乐意将演讲时声音的激情转换成这笔底下象形的理性…… 屈指算来,从大学毕业走上讲坛,至今已经整整20年。这篇文字写完后,乘“十一”黄金周,我也将参加近400位大学同学毕业20周年的纪念聚会。回想起来,在这么多同学当中,有些人选择了行动的职业(法官、商人),有些人选择了言说的职业(律师、主持人),有些人选择了文字的职业(编辑、职业研究人员),而我却选择了教师——这个天然只能游走于声音和象形之间的职业。 在这过程中,人们都在谈贡献,都在谈自己的社会地位。回想起来,我感到汗颜:没当高官,也无厚禄,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能畜妻女。内心愧疚,实难言表!听说小学老师揶揄我说:他干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老师!曾有人醉醺醺地跟我说:厅……厅长今天请你客了,你面子不小啊!也曾有人这样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谢老师,人家是校长,你们俩合作的书,怎么能把你的名字署在前面……是啊,这官本位的惯性常让人在比较中相形见绌!但另一方面,我也感到自豪——经常游走于这声音和象形之间,游走于人类精神活动中最美好的两种符号之间,粗茶淡饭,安贫乐道;仰察天文,俯视地理……这种惬意,这种舒心,多少人梦寐以求啊!但并非人人都能得到。今天我得到了,或许还是敝帚自珍:我得倍加珍惜! ——我热爱这游走于声音与象形间的生活! 谢晖 2005年9月28日于济南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