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六章。在第一章中,作者运用诉讼方法论来探讨两大法系民事判决对象,并结合我国立法、理论与实践,对应如何认识我国民事判决的对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在第二章中对审判现象作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分析,并构建了我国民事判决正当性设置的理想审判模式。在第三章中,通过透视西方国家以及我国民事判决事实认定标准,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本书第四章通过比较研究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民事判决表现形式,借鉴各国及地区民事判决不同风格之长处,针对我国民事判决之弊端,提出了重构的建议,其中不少观点有可取之处。在本书的第五章,作者阐明了民事判决效力理论是关于民事判决结果正当之终结点的理论。在考证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历史渊源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作者运用诉讼方法论,从比较法的角度,参考各国立法对我国民事判决的既判力理论之运用及在实践中所遇的难题提出了对策和解决办法。本书的第六章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考略了西方法治国家的经验,描绘了我国民事判决权利实现的前景。
引论——民事判决理论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民事判决的对象
一、大陆法系民事判决的对象
(一)旧实体法诉讼标的学说对判决的影响
(二)新诉讼标的理论学说对判决的影响
(三)新实体法说对判决的影响
二、英美法系民事判决的对象
三、我国民事判决的对象
第二章 民事判决的形成过程——以程序保障为中心
一、民事判决与审判样式的选择
(一)法律适用样式
(二)参加样式
(三)审判样式优化之选择
二、审判样式的定位与法官自由裁量的判决空间
(一)参加样式与英美法系国家法官自由裁量的判决空间
(二)法律适用样式与大陆法系国家法官自由裁量的判决空间
(三)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判决空间
三、民事判决的正当性判断标准
对审判样式转换的重构
(一)民事判决的法律正义基础
(二)民事判决程序保障的确立
第三章 民事判决的根据
一、民事判决的事实判断
(一)民事判决中事实认定标准的再认识
(二)民事判决中事实真伪不明现象的法律判定
(三)民事判决中审判上知悉事实的判定
二、民事判决的法律根据
(一)民事判决的法律适用依据
(二)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
(三)法律的解释与判决的稳定性
第四章 民事判决的表现形式
一、中外民事判决形式的一般考察
(一)英美法系民事判决的形式构造模式
(二)大陆法系民事判决的形式构造模式
(三)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民事判决形式构造模式
二、我国民事判决传统表现形式的剖析
(一)形式与风格
(二)民事判决书内容的法理分析
三、我国民事判决表现形式之重构
(一)问题的存在
(二)期待与建议
第五章 民事判决的效力
一、民事判决的成立
二、民事判决的形式效力
三、民事判决的既判力
(一)民事判决既判力的概念及本质
(二)民事判决既判力历史渊源及其影响
(三)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四)民事判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五)我国民事判决的既判力及司法实践
第六章 民事判决的实现
一、英美法系国家民事判决实现的经验考略
二、大陆法系国家民事判决实现的经验考略
三、我国民事判决的实现
(一)我国民事判决权利实现考略
(二)判决实现程序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