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居、古城到器皿、服饰,从出生仪式到节日庆典,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无不显示其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但这些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却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本书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出版的。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民俗礼仪文化,正仿佛一根长长的丝线,把人的肉体生命、观念(文化)生命的各个阶段连串起来,从而“使我们中华民族之所成为伟大的民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民俗艺术大全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马银文 |
出版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民居、古城到器皿、服饰,从出生仪式到节日庆典,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无不显示其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但这些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却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本书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出版的。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民俗礼仪文化,正仿佛一根长长的丝线,把人的肉体生命、观念(文化)生命的各个阶段连串起来,从而“使我们中华民族之所成为伟大的民族。 内容推荐 我们身边的民俗文化从来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值得我们“氏俗文化”工作者关注和研究。 民俗是一个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在不同时期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憧憬,中华民俗文化经过千百年来一代代的演绎和发展,日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如果你想了解各地各民族风土民情的细微末节,您可以浏览本书。这里将是民俗文化的大千世界,览奇探胜,兴味无穷。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的民族信仰与民俗 第一节 各民族对十二生肖的信仰 一、生肖的由来 二、汉民族对生肖的选择与排列 三、中国人的生肖信仰 四、各民族的十二生肖排列与信仰 第二节 麒麟——中华民族生活中永远的吉祥物 一、麒麟的创造与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二、麒麟的传承与儒家思想 三、麒麟的吉祥意义与人类的趋利心性 四、麒麟的造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节 民间传统的财神信仰 一、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 二、刘海蟾—撒钱济贫的准财神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民俗信仰 一、京族的民间信仰 二、达斡尔族的民间信仰 三、西藏天神信仰 四、侗族的傩祭文化 五、僳僳族的万物有灵信仰和图腾崇拜 六、纳西族的东巴教信仰 七、明溪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 八、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特色 九、蛙图腾是壮民族历史的烙印 十、台湾民间对神明的信仰 十一、满族人对关羽的崇拜 十二、黎家人崇拜的植物 第二章 体现华夏文明的传统节日 第一节 中国人伦孝悌的体现——清明节 一、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二、清明节有趣的习俗 三、清明诗词欣赏 第二节 为了逝去的永久怀念——端午节 一、端午节简介 二、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三、端午节的习俗 四、端午节诗词欣赏 第三节 千古传颂的浪漫传奇——七夕节 一、七夕节的简介 二、七夕的由来与传说1 三、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1 四、乞巧七夕的习俗 五、七夕节诗词欣赏 第四节 盼团圆共赏月——中秋节 一、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二、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三、中秋节诗词欣赏 第五节 丹桂飘香敬老日——重阳节 一、重阳节简介 二、重阳节的起源 三、重阳节的习俗 四、风格不同的各地重阳节风俗 五、重阳诗词欣赏 第六节 “冬至大如年”——冬至节 一、冬至节简介 二、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三、冬至传说 四、冬至节的风俗 五、有关冬至的诗词欣赏 第七节 吃元宵逛花灯的情人节——元宵节 一、元宵节简介 二、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三、元宵节习俗 四、元宵节诗词欣赏 第三章 说民俗话春节 第一节 春节的魅力 第二节 春节的传说 一、年守岁的传说 二、万年创建历法传说 三、贴春联和门神的传说 第三节 春节的习俗 一、扫尘 二、贴门画 三、贴春联 四、放爆竹 五、拜年 第四节 独特的春节食俗 一、腊八粥 二、蒸年糕 三、吃饺子 四、闹元宵 五、做春饼 第五节 全国各民族春节的风俗 第六节 少数民族的春节食俗 第七节 古代诗人对春节的赞誉 第四章 展现皇家风范的北京民俗 第一节 皇城根儿下的独特韵味 一、老北京人过春节 二、老北京的“女儿节”——端午节习俗 三、北京钟楼与“铸钟娘娘” 四、北京的五大“镇物” 五、胡同里的皇都遗韵——北京四合院 六、“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北京四周都有实物相对应 七、北京究竟有多少公主坟 八、老北京的涮羊肉 九、昔日京城的烤鸭 第二节 北京天天有庙会 一、北京庙会的性质 二、北京几个典型庙会 三、庙会的复苏 第三节 北京民俗文化的精髓——东岳庙会 一、东岳庙的创建 二、东岳庙的建筑 三、东岳庙的碑刻 四、东岳庙的楹联 五、东岳庙会 六、东岳庙会习俗 七、东岳庙的趣闻传说 第五章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色 第二节 春节吃饺子的饮食文化 第三节 北京烤鸭探源 第四节 中国各地的饮食习俗 一、西安的风味小吃 二、风味独特的川菜味型 三、莜面知多少 四、中国民间传统的15种零食 五、几个有趣的宫廷小吃典故 六、汉民族的饮食习惯 七、中国酒文化集锦 八、国宴 第五节 全国各地美食趣谈 一、中秋节与月饼 二、中秋节吃芋头 三、豆腐的发明者 四、“歪打正着”的臭豆腐 五、苏东坡为环饼作广告诗 六、广州人吃蛇 七、百年前满汉全席中的奇品 八、西施与美食 九、过生日为何吃寿面史话 第六章 华夏民族的服饰文化 第一节 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 第二节 各族人民独具特色的服饰 一、彝族服饰 二、江南水乡服饰 三、福州妇女发式的演变 四、汉族衣冠源远流长 五、柯尔克孜族的服饰 六、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 七、中国传统服饰——旗袍 八、身披羊皮的门巴族 九、不露发的俄罗斯妇女 十、人生礼仪与鞋的缘源 第七章 话民俗谈历法 第一节 历法小常识 一、何谓朔望月、上弦、下弦 二、农历月份的别称5 三、历法、民俗说“盲年” 四、三九、三伏、九九歌谣 第二节 漫谈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第三节 细说民间黄历 一、黄历择日宜忌事项 二、传统老黄历用语解释 三、解读老黄历中的月日时令 四、解读老黄历——节气年神 第四节 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 一、阴阳五行说的含义 二、天干地支的含义 三、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 四、《六十花甲吉凶时辰》速查表 第八章 民俗史话探民风 ——全国各地的礼仪文化 第一节 中国特有的中华彩灯 一、中华彩灯的缘源 二、中国古代彩灯的辉煌史 第二节 全国各地的葬礼习俗 一、不同的丧葬风俗 二、丧葬中的禁忌避讳 三、祭奠礼仪 四、悼词、挽联 第三节 异彩纷繁的传统民俗 一、湘鄂边“骂俗”趣谈 二、旧俗商业禁忌 三、民间对农神的崇拜 四、“虎撑”——行医者的护身符 五、儿童的守护神——七娘妈、床母 六、血的迷信与习俗 七、中国各地的城隍神 八、合肥的“传袋” 九、天津泥人张:民族艺术的奇葩 十、陕西社火·华县皮影 十一、云南纸马 十二、纸与中国民俗 十三、中国的三寸金莲 十四、厦门岁次民俗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习俗种种 一、藏民族的雪域放生 二、珞巴族的纽布跳鬼 三、苗民族的奇特禁忌 四、藏区四大圣湖与母体崇拜 五、巴林蒙古族的独特占卜法 六、布农族射耳祭 七、潮州人的婴儿诞生习俗 八、花腰傣的葬礼 九、欢腾多情花瑶婚礼图 第九章 中国神秘的民俗文化 第一节 新搜神记之钟馗传奇 一、钟馗的传说种种 二、端午节的大红钟馗 三、钟馗小龛 四、民间传说中的钟馗 五、北宋街头的傩文化 六、萍乡钟馗庙 七、跳钟馗 第二节 嵩山·释源禅宗——少林寺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神仙都是怎么诞生的 一、神仙的产生 二、神仙图 第三节 民间有关风水的习俗 一、挂图的禁忌 二、新居家风水观 三、厨房之布置 四、卧室之布置 五、书房之布置 六、洞房禁忌 七、制造浪漫的居室 八、民间住家风水的鉴定 九、客厅风水篇 十、卧室讲究 试读章节 第三节 民间传统的财神信仰 一、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 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头、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的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天刚放亮,城乡各位都可听到一阵阵鞭炮声。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是初四晚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届时,主人手持香烛,分别到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堂接财神,五位财神接齐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拜罢,将财神纸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们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直吃到天亮开门营业,据说可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吴觎》中有生动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个个争早放头通鞭炮,以此祈盼发家致富。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P25-26 序言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民俗文化。又是我国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中,有关民俗的内容极其丰富,它包括历史上的岁时文化、汉民族习俗和少数民族风俗三大部分,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大凡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天文气象、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等。 作为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永恒伴生物,民俗应该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有人说它是“古老文化的遗留物”,而它又分明在现代生活中大量而又普遍地存在着,你看,搬进新式现代公寓的居民同样有相信“风水”和“照妖镜”之类的现象存在;有人说它是“文化较低的民族或保留于文明民族中的无学问阶级里的东西”,这也不符合事实,在文明程度相当高的美国,至今仍然存在着移民国家所固有的各式各样的民俗,连它的总统也未能免俗。大量事实证明,民俗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文化,它是创造雅文化(或者称经典文化)的前提。 “村茶未必逊醇酒”,“雅”正是由“俗”演变而来的。今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青铜器、玉器和瓷器,可以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然而,在他们诞生的当初,不正是民众手里使用的普通器具吗? 《诗经》今日被视为文学经典和史学珍品,然而其中许多篇目,在当初还不是凡夫俗子、村妇乡民们口头流传的民歌吗?没有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就没有伟大诗人屈原不朽的诗作《九歌》、《离骚))等作品的问世;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也就没有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和以后唐宋诗词的黄金时代。《三国演义》、《水浒》和《西游记》等文学名著,大体也经历过民间口头传说、说书艺人和戏曲家的综合发展,最后经过小说家再创作的三个过程。这样说来,也并不意味着民俗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无机拼凑物,是裸露在生活表层的现象。它是长期以来在不断地消化吸收人类各种文化因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过滤、筛选和沉淀,从而凝聚在民众的心理结构中的深层文化,它是创造雅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在当今时代,作为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应首先掌握和熟悉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其次,要鉴别这些民俗中的糟粕与精华,批判地继承旧的民俗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正面临消失,翔实记录、认真研究和批判地继承民俗文化,是当前民间民俗文化抢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正在中国升温,我们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更不能忘掉那些精彩的文化内容——这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著名评论家冯骥才说:“从民居、古城到器皿、服饰,从出生仪式到节日庆典,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无不显示其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但这些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却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我们编著的这本《中国民俗艺术大全》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出版的,因此,它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民俗礼仪文化,正仿佛一根长长的丝线,把人的肉体生命、观念(文化)生命的各个阶段连串起来,从而“使我们中华民族之所成为伟大的民族。”——这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主旨所在。 编者 2005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