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年中国电影精选(共8册)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陈景亮//邹建文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用文字呈现的百年中国电影档案,一部用影片展示的中国电影百年历程,一部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中国电影百科全书。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百年庆典重点项目,中国电影资料馆数十位电影专业人士倾力打造,中国电影家协会会长吴贻弓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收录近7000部影片,介绍1000部影片,1000位成就卓越的电影人。大量图片系电影资料馆珍藏,迄今首次面世。

内容推荐

《百年中国电影精选》这套丛书所选的影片,均分别以“故事梗概”、“背景及点评”、“本片人物”三栏加以介绍,评论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每部影片的特点,点到为止,突出影片的背景,并尽可能地寻找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以片读史,深入浅出地将百年电影动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极具学术价值。

目录

第一卷 早期中国电影

上册1905—1936年;下册1937—1949年

第二卷 新中国电影

上册1949一1959年;下册1960一1978年

第三卷 新时期中国电影

上册1979一1984年;下册1985—1989年

第四卷 跨世纪中国电影

上册1990—1996年;下册1997—2004年

试读章节

《难夫难妻》是中国人编导创作的第一部故事短片,由美国人布拉斯基创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布拉斯基1909年来到上海,像许多外国电影商人一样,先是办影院,经营放映业;然后开始尝试摄制影片。1912年布拉斯基把亚细亚影戏公司转让给了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依什尔和同为美国人的萨佛。依什尔和萨佛为了便于在中国摄制影片,聘请当时在美化洋行任职的张石川为顾问,请张帮忙。张石川后来回忆:“为了一点兴趣,一点好奇心理,差不多连电影都没有看过几张的我,却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允下来了。因为是拍影戏,自然很快地联想到中国固有的旧‘戏’上去。”“我的朋友郑正秋先生,全部兴趣正集中在戏剧上面,每天出入剧场,每天在报上发表‘丽丽所剧评’,并且和当时的名伶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毛韵珂、周凤文等人混得极熟。自然这是我最好的合作者了。”这样,张石川和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人组织新民公司,承包了亚细亚公司的编剧、导演、请演员等摄制影片的全部工作,亚细亚影戏公司只是供给资本和负责发行影片。张石川后来回忆说: “我和正秋所担任的工作,商量下来,是由他指挥演员的表情动作,由我指挥摄影机机位的变动。——这工作现在最没有常识的人也知道叫做导演,但当时却还无所谓‘导演’的名目……导演的技巧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摄影机的机位摆好了,就吩咐演员在镜头面前做戏,各种表情和动作,连续不断地表演下去,直到2百尺一盒的胶片拍完为止……”

《难夫难妻》大约在1913年八九月完成。首映是在上海新新舞台,时间是1913年9月底。这部影片是我国第一部有编剧、有导演、比较完整的故事短片(4本,在当时还是比较长的),并且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实生活,讥讽、抨击了封建的婚姻制度,有一定的民主倾向,这在民国初年是难能可贵的。

影片的主要创作人员郑正秋,1889年出生,原名芳泽,号伯常,广东潮阳人,自幼迁居上海。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受进步思潮的影响,1910年左右在《民立报》上开辟“丽丽所剧评”专栏,以郑正秋为笔名发表剧评,主张提倡新剧,改良旧剧,认为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1913年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编导影片《难夫难妻》后,为了一班演员的生活,郑正秋同新民公司的演员组织新剧社,专事新剧演出。他又编又导又演,擅长借角色之口,发表大段议论,故有所谓评“言派正生”之称。曾创作演出歌颂孙中山的《孙中山蒙难记》,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隐痛》,反对日本侵略的《太阳毒》。1922年,他和张石川、郑介诚、任矜苹、周剑云等共同创办明星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或独立编导或和张石川合作,创作了《孤儿救祖记》《玉梨魂》《最后之良心》《孤儿弱女》《二八佳人》等影片,确立了国产影片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使我国电影创作由最初的尝试阶段,走上了自觉地探索阶段,带动了20年代电影业的发展。30年代初,他受到左翼进步思想的影响,发表《如何走在前进之路》一文,提出了“反帝、反封建、反资”的口号,并编导了后期的代表作《姊妹花》,该片连映64天,创造了票房的空前纪录。

郑正秋一生编导影片四十余部,以情节曲折感人为特点。他是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第一卷上册P005-006)

序言

电影成为一门艺术,是在它发明以后很久的事。

电影发明之初,不过只是一桩依托于当时科技水平为基础的杂耍。然而,毕竟,电影的发明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凡手段。为此,尽管它从杂耍开始,但电影的发明依然成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电影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在最初那些伟大的实践者们为它注入了思想和技巧以后。于是,在嗣后的实践和传播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本,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演变,终于成就为一门独立于其他古老艺术的新兴学问。

中国电影的发轫,几乎和世界电影同步。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也即是电影发明的第二年,电影就从西方传人中国,迄今已百年有余。自1905年中国电影摄制了第一部戏曲片《定军山》以后,迄今更是适逢它的百年盛诞了。一百年来,电影大摇大摆地融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一同进步,渐成气候,且于世界电影之林中独树一帜,日益光大。期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之倾力,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痴迷观众为之倾倒。

据统计,中国电影以《定军山》为嚆矢,百年之间,摄制完成的故事片(含戏曲片)已达六千余部之众!这不啻是中国人文领域中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泱泱也,几乎包容百年之中各个时期中国社会人生的千姿百态和深邃内涵;其浩浩也,无不凸显百年之中历代中国影人的远见卓识和聪明才干。无疑,这正是中国电影值得骄傲的一页。

然而中国电影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纵贯百年,充满悲欢、跌宕;惨淡经营,甚至大起大落。它曾创造过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几度辉煌,堪称殚精竭虑,至善至美;它也曾遭遇到抗日战乱、极“左”思潮乃至“文革”那样的厄运,可谓筚路蓝缕,愈挫愈坚。天地悠悠,逝者如斯。个中酸甜苦辣,甘涩炎凉,积攒起来,自然也就铸成了一部历史。

中国电影资料馆藉典藏之优势,又邀集一大批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耗时年余,从这六千多部故事片(含戏曲片)中选出800部左右,顺序罗列,各配以“故事梗概”、“背景点评”和“本片人物”等三栏文字以及相关图片予以介绍,辑成四卷,凡二百五十余万言,名日《百年中国电影精选》。其中,除各界公认的经典影片外,还选入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因此,它们当中有的是大家熟悉的故事,有的可能已是现下相对年轻的影迷读者比较陌生的传奇了。中国电影资料馆于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际将其隆重推出,一则是给广大影迷读者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再则也是向当今活跃在一线的影人表达一片崇高的敬意,同时,更是对那些早已远离我们的影坛前辈寄去一飨深情的怀念。

的确,百年中国电影的历程是可歌可泣的;百年中国影人的奉献也是可圈可点的。不过,我想,回顾中国电影的过去,要旨还是为了中国电影的现在,尤其是未来。在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际,我们的眼光和目标都应该瞄向下一个百年才是。为此,我祝福所有中国影人在潇洒送别即将过去的第一个电影百年的时候,一如既往,承上启下,再接再厉,重塑辉煌,用我们的虔诚和智慧,不遗余力地描绘出中国电影下一个百年更新更美的画卷。

敬缀微言,寥表心仪。不揣冒昧,谨以此为《百年中国电影精选》序。

2005年3月1日于北京

后记

几经磨砺,几经努力,终于在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前夕,中国电影资料馆编撰完成了大型丛书《百年中国电影精选》。借此,我们向百年来辛勤耕耘在电影这块园地上的广大电影工作者,向在不同历史时期关爱和支持中国电影事业的众多朋友和影迷,献上我们的一腔热忱和深深敬意。

说实话,从百年摄制的六千余部浩瀚的影片库中遴选精品,无疑是一件十分巨大而又繁复的工作。我们商定了这样的选片原则:除了那些公认的经典影片外,尽量涵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点、不同风格样式的代表性作品,如此计算下来已近千部。所选片目,皆经编委会一一推敲、斟酌再三,又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有关领导审阅。即使如此,面对百年电影的缤纷画卷,也难免遗珠。另外,由于资料和人力所限,此次我们编撰的仅限于百年来摄制的故事影片(含舞台艺术片),港台地区的影片也仅选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部分代表作品,在此恳请广大同行和读者谅解。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编辑为四卷,每卷分为上下两册。具体分卷如下:

第一卷早期中国电影

上册1905—1936年;下册1937—1949年

第二卷新中国电影

上册1949一1959年;下册1960一1978年

第三卷新时期中国电影

上册1979一1984年;下册1985—1989年

第四卷跨世纪中国电影

上册1990—1996年;下册1997—2004年

这套丛书所选的影片,均分别以“故事梗概”、“背景及点评”、“本片人物”三栏加以介绍,评论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每部影片的特点,点到为止,突出影片的背景,并尽可能地寻找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以片读史,深入浅出地将百年电影动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每部影片的成功,除了离不开导演和演员之外,摄影、美术、音乐、剪辑等行当缺一不可。本书的人物介绍范围界定在“本片”中的电影工作者,每部影片介绍的人物,除了导演或演员外,我们还兼顾了那些幕后英雄。而对于那些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我们尽量把他们放在其代表作品里介绍,因本书涉及的影片和人物太多了,为避免重复,有时实在调换不开,个别影片所选人物可能不是本片或本人最突出的或最具代表性的,还望读者与同行见谅。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信息与资讯十分发达的时代,为了方便广大同行及读者研究和鉴赏电影,本书特别加强了资料性与文献性,除了在每部影片前都冠以出品年代、出品单位、主创人员名单等常规项目外,还编撰了百年中国电影大事记、百年中国电影总目录以及百年中国电影在国内外获奖目录。由于时间跨度长,片目繁多,馆藏有限,遗漏之处,还望指正。

本书的撰稿者以本馆专业电影研究人员为主,另外还邀请了电影局、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的部分专家及研究人员,作者涉及老、中、青三代,他们看影片、查资料,每部影片的介绍都浸透了他们的心血。另外,由于他们都十分熟悉电影和电影工作者,由此便增强了影片介绍文字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可读性。编委会是一个务实的团队,筛选片目和把质量关都一丝不苟,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本书的图片绝大部分系馆藏,近年来的部分照片得到了一些专业电影机构和个人的大力支持,也让我们一并表示谢意。

这套丛书承蒙著名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作序,他的精彩序言洋溢着对电影的深情和精辟的见解,亦为本书增色不少。还特别应该提到的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于中国电影百年和编撰出版本套丛书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社长张树相先生、第一编辑室主任郭沂纹女士等,从始至终参与了本书的策划和运作,他们不仅给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更为本书的出版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没有他们,这套丛书是不可能顺利出版的。在此,让我们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及衷心的感谢。

让我们在回首中国电影第一个百年的时候,张开双臂,去迎接中国电影的下一个百年吧。

陈景亮 邹建文

2005年5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