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韩国演剧史/东方戏剧国别史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韩国)李杜铉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在韩国是第一部通史性的戏剧学著作。从古代到现代,从传统形式到进口的西方戏剧形式,此书一概包括在内,资料相当丰富。本书也是我们了解韩国戏剧,比较研究中韩戏剧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序论

一、韩国演剧的分类与时代区分.(1)

二、韩国演剧的起源(2)

 

第二章 古代的演剧

一、高句丽乐与西域乐(10)

二、百济乐与伎乐(17)

三、新罗乡乐与假面戏(22)

1.彩棚百戏(23)

2.剑舞(黄昌舞)戏(24)

3.无导戏(27)

4.处容歌舞戏(30)

5.五伎(41)

(1)金丸(45)

(2)月颠(45)

(3)大面(46)

(4)束毒(47)

(5)狻猊(47)

第三章 中世的演剧

一、山台杂剧(52)

1.燃灯会、八关会与百戏(52)

2.教坊歌舞戏(57)

二、傩戏(60)

三、调戏(62)

四、高丽的才人和广大(65)

第四章 近世的演剧

一、山台傩戏(74)

1.规式之戏与音乐(75)

2.笑谑之戏(80)

二、朝鲜朝的才人和广大(85)

三、板苏利(说唱)(91)

第五章 假面剧与木偶剧的传承

一、农耕仪礼与假面戏(98)

1.济州岛立春祭(98)

2.杨州牛祭(99)

二、珍岛丧家戏(103)

三、城隍祭假面戏(106)

1.河回别神祭假面戏(106)

2.江陵端午祭的官奴假面戏(113)

3.东海岸别神祭的假面戏(113)

四、山台都监系统剧(116)

1.山台都监系统剧的形成(116)

2.京畿地区的山台戏(121)

(1)杨州别山台戏(121)

(2)松坡山台戏(133)

3.海西地区的假面舞(135)

(1)凤山假面舞(135)

(2)康翎假面舞(141)

(3)殷栗假面舞(144)

4.岭南地区的五广大与野游(149)

(1)统营五广大(149)

(2)固城五广大(155)

(3)驾山五广大(157)

(4)水营野游(161)

(5)东莱野游(164)

5.木偶剧(167)

6.脚假面戏(170)

五、北青狮子戏(172)

1.历史上的由来(172)

2.特征(175)

第六章 现代的演剧

一、协律社与圆觉社(178)

1.协律社(178)

2.圆觉社(182)

(1)圆觉社的设置(182)

(2)圆觉社的演出(186)

二、新剧初期的演剧观(192)

三、革新团与文秀星(195)

1.新派和旧派一(195)

2.革新团前期的演出(196)

3.新派剧的《泪水》(204)

4.革新团后期的演出(207)

5.文秀星与唯一团(209)

(1)尹白南的文秀星(209)

(2)李基世的唯一团(211)

6.其他新派剧团(215)

四、土月会与其他剧团(218)

1.土月会创立之前(218)

(1)近代剧的胎动(218)

(2)最早的学生剧运动与金祐镇(227)

(3)艺术协会与民众剧团(235)

 2.土月会创立之后(238)

(1)土月会的前期(238)

(2)土月会的后期(244)

 3.其他剧团与学生剧(249)

五、剧艺术研究会与东洋剧场(252)

 1.剧艺术研究会(252)

(1)新剧的实验舞台(252)

(2)剧研座(267)

 2.商业剧团(269)

(1)东洋剧场设立之前(269)

(2)东洋剧场设立之后(273)

 3.倾向剧(279)

 4.学生剧(282)

六、朝鲜演剧文化协会(285)

 1.朝鲜演剧协会成立(285)

 2.所谓演剧新体制的强化(289)

(1)国民演剧(289)

(2)现代剧场(291)

 3.朝鲜演剧文化协会的活动(294)

(1)移动剧团及其他剧团(294)

(2)演剧比赛(297)

七、光复后的演剧(301)

1.光复期的新剧(301)

2.动乱与再建期的新剧(303)

韩国演剧史略年表(316)

重要参考文献(333)

审订后记(338)

试读章节

关于韩国演剧的分类,已有好几位学者提出了见仁见智的看法而依我看来,韩国的演剧,可分为如下六大类:

1.假面剧

2.木偶剧

3.板苏利(说唱)

4.唱剧

5.新派剧

6.新剧

至于艺术史的时代区分,当然不能像政治史那样划分得十分明确。而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想如同一般史那样,把我国的演剧史分为如下几个时代和时期:

1.古代(从三国以前到新罗末年)

2.中世(高丽时期,以服属元朝为中心,分为前期与后期)

3.近世(朝鲜时期,以壬辰之乱为中心,分为前期与后期)

4.现代(从1902年协律社成立之后到现在)P1

序言

拙著《韩国新剧史研究》和《韩国假面剧》先后出版于1966年和1969年之时,我曾决心以韩国演剧全史为研究课题,努力使之尽快梓行。今天,《韩国演剧史》作为其前导和先声终于与诸位读者见面了。

我国的戏剧,自近代以降也已演出了几百年,却长期连一座常设剧场也没有。综观整部演剧史,也是直至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才出版了金在喆《朝鲜演剧史》,可算是研究我国演剧的一大先驱性的业绩。 1945年8月解放之后,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一直被我国的文学艺术界所忽视和冷落。

按照惯例,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讲座,演剧与演剧文学均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我国文学史却缄口不论 述演剧与演剧文学。我国的文学教育,也是如此。所以,拙著的问世虽然为期已属太晚,我认为仍然不失为一大幸事。

如果它能成为向导,不仅有助于引起我国文学界有志于此道的新人们的瞩目,而且对逐渐增多的演剧界的新秀们有所裨益,那么,我作为它的作者当然会为这一效果深感欣慰。那些为它的出版做过鼓励与协助的人们,也一定会因而称幸不已。

作者谨识于1973年11月15日。是年,恰值土月会创立五十周年。

后记

从事中国戏剧研究已经有不少年月,从事韩中戏剧交流也已经十多年了。这是因为除韩文之外,我懂一点中文,可以学习、欣赏和研究有关中国戏剧的丰富资料。不过我认识的许多中国学者都没有这种便利,除了在中国发表的极少数短篇资料以外,他们无法接触有关韩国戏剧的资料,更不容易得到关于韩国戏剧的总体认识。为此,我早有翻译介绍韩国戏剧史著作的念头。偶尔得知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先生为教学需要而想编一部东方戏剧史的想法,并且知道他为了方便参考,已经请人做了日本戏剧史、韩国戏剧史代表著作的初步翻译,韩国方面选的是李杜铉先生的《韩国演剧史》(1976年)。后来由于经费问题,这件事搁下来若干岁月,没有下落。我觉得很可惜,于是从去年开始周旋,请韩国文学翻译院资助出版。考虑到这是第一部系统地介绍韩国戏剧历史的学术著作,有其重大意义,所以韩国文学翻译院给予了支持并落实了经费。我为此感到高兴,也松了一口气;不过,看了翻译初稿之后,却发现了若干问题,认为有重新审订的必要。就是说,虽然初稿译者煞费心血做了许多工作,功德无量,但此书的内容颇为专业,需要由懂得韩中两国戏剧的专业人士来审订。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此书又急切需要出版,因此不揣冒昧,硬着头皮承担起了这项工作。现在,此书即将付梓,我仍未能摆脱无法承重而战战兢兢的心情,因此拟就有关审订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在韩国,李杜铉的《韩国演剧史》是第一部通史性的戏剧学著作。从古代到现代,从传统形式到进口的西方戏剧形式,此书一概包括在内,资料相当丰富。而且,作者不仅重视历史文献的记录传统,也做了不少田野工作,调查了民间仪式戏剧,访问了民间艺人。因此,除资料翔实以外,他的戏剧史在观念方面也相当通融。为保证这些优点在翻译过程中不致失真,我从韩国戏剧史的脉络和韩中戏剧比较的角度谨慎地斟酌了各种术语译词,以便尽可能达到正确而通顺的翻译,提供一个较少差距地认识韩国戏剧的文本。

第一,因为翻译初稿以1976年版为底本,而著者后来在 1997年和2001年出版了两次修订本,因此和著者商量之后,按照新版中增订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如"南城观戏子"诗等有关假面戏的最近发现而被报告的资料、假面戏中的脚假面戏、现代戏剧中1976年以后的部分等。另外,在这次审订工作期间,著者又随时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如艺人的生卒年月等,我在审订之时也尽量补进去了。

第二,审订时在选择对应词方面费了不少脑筋。比如中国的"戏曲"、"戏剧"、"话剧"三个词,在翻译韩文著作时都不适用。"戏曲"一词在韩国指剧本文学,是与诗文小说并列的文学类别(genre),与韩文的"古典剧"、"传统剧","民俗剧" 等词涵义相近。"戏剧"一词在韩文中发音和"喜剧"一样,若不标出汉字,便会引起误解,故韩国人亦不采用,而用"演剧"一词称之。至于汉文中的"话剧",在韩国一般也称"演剧"。由此可见"演剧"在韩国是最普遍使用的词语,表示广义的戏剧,包括话剧,有时也包括戏曲。而且翻译时许多名词 (例如团体名)上的"演剧"都不能一概翻译成戏剧或者话剧,因此,我直接采用了"演剧"一名。也许一般中国读者会感到不熟悉,但这是长考之后的选择。至于各个具体剧种或者音乐节奏的名称,由于无法找出正确的对应词,也有若干用了韩文名字。如"板苏利(Pan-so-ri)"是一种韩国固有的说唱形式,从尊重固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内涵的角度考虑,我把它当作专有名词采用了音译。如"中模里"、"中中模里"等关于音乐节奏的名称,因不能直接用"原板"、"快板"等词来对译,因此也采用了音译名而加上了注解。

第三,韩文书现在很少用汉字,不仅人名地名用韩文,甚至引用古文献也都作了现代韩文的翻译。这样一来,为了重新找出许多固有名词的汉字和古籍原文,我在阅读古籍方面花了不少时间。特别是假面戏中的个别人名,由于民间人物根本没有汉文名字也需要重新取名。取名时虽用音译,但也尽量考虑了人物形象和取名习惯。韩国和中国对有些外国人名和剧目的翻译有差异。为方便中国读者阅读,我尽量寻找了中国既有的译词,只是在无法确认时采用了韩文译词。

在工作期间,我得到不少人的鼓励和帮助。如著者李杜铉先生不断提供补充资料,对我加以鼓励。我想这也许是他对我的一种催促,因为他对中文译本一直抱有期待。又如陆欣老师帮我找出了一些外国人名的中文译名,王小盾先生为我校订了古籍引文中的错误,还有麻国钧先生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关心着此书出版,并联系了中国戏剧出版社作为出版单位。中国戏剧出版社李鸣春先生也为此书的出版做了很大的努力。在此一并致谢。

希望通过这本《韩国演剧史》中文译本的出版,能有更多的人了解韩国戏剧,进而触发韩中戏剧的比较研究,加深人们对于东方戏剧的认识。

2004年10月30日

韩国汉阳大学中文系

吴秀卿谨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21: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