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季表演相声精品集/相声名家表演精品丛书
分类
作者 王文章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马季,他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新局面。本书收录了马季的几十个相声表演精品,看后一定让你捧腹大笑。

目录

序王文章l

"宇宙"香烟l

英雄小八路4

找舅舅14

登山英雄赞27

画像40

三比052

友谊颂65

海燕77

舞台风雷85

新桃花源记97

成语新篇107

彬彬有礼12l

看电视134

儿女赞146

幸福村157

百吹图169

特种病180

四字歌189

卖表203

无名者212

劳动号子222

女队长234

找堂会246

美264

打电话276

妙语惊人28l

装小嘴290

王金龙与祝英台299

高原彩虹307

哭的功能317

诗情画意328

老马家339

哥儿俩好343

广东话359

多层饭店364

跟谁结婚377

好啊!好386

逐步升级397

请医生403

游击小英雄413

报捷会423

北京之最432

老少乐443

新地理图453

山村小景459

招聘465

人浮于事477

对春联483

约会488

营业员之歌499

行业术语513

打篮球517

都不怨我525

穆桂英挂帅532

送别545

白骨精显形记550

风格赞561

名人的烦恼568

拿大奖580

慈禧逛北京59l

扒马褂601

传谣629

训徒637

一仆二主654

五官争功666

编后记670

试读章节

有一次福建地区连着下了二十多天倾盆大雨,把通往前沿的公路冲坏了好几处,运输炮弹的汽车通不过去了。乙 那对作战有影响啊!甲 是呀,小八发现之后,马上报告小连长:"前沿公路,被水冲坏,运输汽车,就要到来,若不抢修,恐出意外,任务紧急,请速安排。"连长一听,说:"好,你的报告,时机正好,马上出动,把路修好,你去排水,我来扛锹,你去堆土,他来抡镐。"乙 嘿,他们唱快板哪。甲 一支精神抖擞的筑路队伍出发了,从早一直干到晚,整整翻修了四次,才基本上把路面修平了。乙 真不容易。甲 你再看这几个小鬼,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是黄土泥的。乙 好嘛,成泥人啦!甲 来的时候六男二女,回去的时候都分不出哪是男哪是女了。乙 噢,全一样了。甲 他们还说哪,这样倒好,省得叫解放军叔叔发现了,再把我们送回来。乙 那也得发现。甲 发现不了。瞧有人一来,小连长喊:"就地卧倒!"只要往地下一趴,你就分不出哪块是黄土,哪块是人了。乙跟土一样了。甲 就这样最后还是被发现了。乙 怎么?甲 他们看到运输炮弹的汽车顺利通过这条公路,大家都乐了。乙 这是高兴啊。甲 可是,这一乐被人发现了。乙 噢,乐出声儿来了。甲 不,把一嘴的白牙全露出来了。乙 得,暴露目标了。甲 司机同志一刹车,往这边走来了。乙 这回要完。甲 小连长一看时机不妙,马上喊:"就地卧倒!"全趴下了。乙 啊。甲 两个解放军同志开玩笑,这个说:"哟,怎么这儿又冒出来几堆黄土呀?"那个说:"这不是黄土,这是人,你看,还出气儿哪!"这时小八沉不住气了,站起来一个立正:"报告叔叔,我不是人,我是黄土!"乙 黄土还说话呀!P12

序言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它的表演要求语言精练流畅,活泼犀利而又幽默含蓄。它的语言是艺术化的口语,又是生活化的文学语言。相声是一种让人发笑的艺术,但不是引发人们肤浅无奈的笑。它是一种深沉的幽默,使人听来有捧腹之乐,并且回味无穷。现在相声表演用的是普通话,人人听得懂。所以,还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拥有像相声这样广泛的观众群。

但是,今天相声的观众群正在消解。许多观众在离相声而去的时候,却仍有一种深深的期待,多么盼望像曾经听过的那些脍炙人口、意味隽永的优秀相声段子一样的优秀作品能够继续涌现。目前,优秀的相声作品确实寥若晨星。人们从创作主体和受众及创作环境 等方面寻找着形成这种状况的诸多原因,但这种状况依然难以改变。倒是由此而引发的人们对相声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创作相映照,形成了一个热潮。也许,这种探讨对今后相声创作的重新崛起,会是一种铺垫。不管怎么说,这种现象,表明了社会对相声摆脱目前发展弱势的一种美切.

人们需要相声,人们不会忘记相声。今年初,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侯宝林表演相声精品集》,首印6000册,很快销售一空。侯宝林先生是我国一代杰出的相声艺术大师,他创作表演的相声独具艺术风范,以其广博的知识性和幽默智慧、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 为观众所喜闻乐见。他表演的相声作品出版,读者喜爱是自然的。他以继承、改革、创新的不懈探索,特别是对相声语言的提炼与净化,使相声这种旧时代艺人在地摊、坊问混饭吃的玩意儿,脱胎革面,以新的品格和韵味,走进了艺术的境界,从而为各个社会阶层、各种文化层次、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所喜爱,真正是雅俗共赏。侯宝林先生整理、创作、表演的《关公战秦琼》、《改行》、《婚姻与迷信》、《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卖布头》、《醉酒》、《夜行记》等上百个相声段子,都使人百听不厌。当然,侯宝林先生作为我国相声艺术的代表人物,其艺术创造是作为一个时代的集体成就被社会被群众肯定的。相声艺术宝库琳琅满目,是侯宝林和他之前及同时代以及他之后的众多相声艺术家共同创造的结晶。像清末民初的 马麻子、朱绍文(艺名"穷不怕")和继起的李德锡(艺名"万人迷")、焦德海、张寿臣、马三立,以及近三十年来涌现的许多受到观众欢迎的相声演员,都以自己的创作、表演,为观众奉献了一大批优秀相声作品。《侯宝林表演相声精品集》的选编远不能把许多优秀的相声作品奉献给读者。因此,文化艺术出版社总编辑丁亚平提出,希望我在《侯宝林表演相声精品集》的基础上,主编一套当代相声名家的表演精品。这也正是我的想法。因此,便有了这一套当代相声名家表演精品丛书。

相声是产生于北京一带的"平民艺术",至今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它的艺术元素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的俳优,但形成"说、学、逗、唱"兼备的艺术形式,则是近代艺人的创造。它的以"说"为主要表现功能,以"抖包袱儿"为主要艺术手段的表演,是直接抓住观众的法宝。其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是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愿望,这就为表演抓住观众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我们读名家的表演精品,会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也正是因为相声艺术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相声演员在观众的直接反应中,不断加工锤炼观众喜爱的作品,才使之成为百听不厌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是支撑相声艺术延续发展和保持其审美特性的基础。今天,这些作品不仅仍然可以为观众带来愉悦,它也滋养着相声艺术不断延续的长河。只有重视优秀传统,才能使创新更醇厚、更鲜活。

我认为,相声艺术要有新的发展和它在发展中仍然得到观众的喜爱,从创作方面而言,坚持以下三个方面是重要的。一是重视继承借鉴相声艺术的宝贵遗产,坚持演出优秀的传统保留节目。一个优秀的演员,能够演出一百个传统的保留段子,应该是不算太高的要求;二是继续发掘、整理和改编菁芜并存的传统段子,正所谓 "一遍拆选一遍新",保留其表演的精萃,赋予其积极的思想意义;三是鼓励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相声作品,要扩展题材,走宽路子,切忌贫嘴和油滑。马季、姜昆、杨振华的有一些作品是成功的例证。今天社会发展的波澜壮阔,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为相声艺术充分展示其诙谐和讽刺的本质特征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生动素材。

当代相声名家表演精品丛书的编选出版,或可给喜欢相声的读者带来欢乐,也可为相声艺术创作的继承带来宝贵的借鉴。

2003年6月16日

后记

两年前,我度过了七十岁生日。对于一个在台上燃烧了五十年的老演员来说,这是一个不容易接受的年纪。它意味着我的舞台生涯即将告一段落,也意味着我将有时间,一点一点回想自己走过的路,一段一段回味写过、演过的节目,一笔一笔写下台前、幕后的感受。我把这些都叫做句号工程。心里话,我只是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并不甘心。

我自幼贫苦,却遗传了母亲身上的乐观和幽默感。上学时,在"启明茶社"蹭听,埋伏下对相声艺术的一段痴情。1956年,在新华书店业余说相声,参加全国调演,初次登台,表演的节目叫《都不怨我》。后进广播说唱团,师从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四位先生,算是登堂入室。

相声的沿袭一直是师徒之间口传心授,据我所知,最早系统地整理是六十年代,根据老艺人们的口述"记录"出来的"四大本"(说记录是因为按照当时的要求,不允许整理,只能保持原汁原味),那是多少代相声艺人舞台实践的结晶,千锤百炼,字字珠玑。因为内容有很多旧社会的痕迹,不允许公开出版,只铅印了六十本,封面上还有"内部资料,不许外传"的字样。它不仅滋养了一代相声演员,还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就连毛泽东都曾经派专人索要。我年轻时候学相声,那"四大本"就是我的"葵花宝典"。相声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虽有"段子"传世,终究不很严谨,更多的是程式和靠演员在场上的发挥。往往一段 相声千人千面,倒也成就了风格。

解放后,大量新作品出现,创作者既有专业作家(老舍先生就有相声段子见报),也有爱好者。但是,大多要经过演员在舞台上的二度创作。演员能够拿起笔杆,两条腿走路,一直是我所提倡和努力实践的。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是主旋律,创作的作品反映时代风貌,那是我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常常是白天采访,晚上动笔,第二天就上台试演,虽然难免粗糙,但是时效性强,反应热烈,久而久之,也有精品留下来。在这部作品集中,大家会看到那时的很多段子,年轻的读者对语言和语境会感到陌生,但是它记录了那个年代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年龄的增长使我更 加成熟,也是我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作品开始更多地干预生活和针砭时弊。《看电视》、《北京之最》引起过广泛的讨论;《特种 病》、《一仆二主》、《五官争功》等也是对生活观察的结晶。我很高兴看到一段相声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甚至争论,这就是文艺作品的价值。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往往是一段相声的开始,我在台上说过无数遍,但更多是在台下说的。这句话集中了我对相声的理解。诚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后的标准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但是相声作为中国幽默艺术的一个高峰,不可否认是以语言见长的。对我来说,它永远都是语言的艺术。

由此就更要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和责任编辑李恩祥先生,他们的执著和认真使我感动,也使我相信读者能够通过这个作品集,真实而准确地了解那些作品、那些年代。

马 季

  2005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