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该遗忘的胡先彇/背影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胡宗刚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胡先骕——“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本书以大量历史档案材料和120多张历史照片,为胡先骕先生和生物、植物学事业的开拓者留下珍贵的纪念。

内容推荐

毛泽东称为“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的胡先骕(1894-1968),江西新建人,出身世家,自幼聪颖,读京师大学堂后两度留学美国,获加州伯克利大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教于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北大、北师大、清华等高校,为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领导和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学生物系、第一个生物研究所,推动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创建和发展以及植物学教材、图谱、专著的编撰和出版。他是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和中国植物学会第一任会长。1948年与郑万钧联合发布“活化石”水杉新种,轰动国际。  在新文化思潮的激荡中,胡先骤坚守传统理念,作为《学衡》主将,与胡适展开论战。平生广结文友,能诗擅词,获大师专家高度评价。《忏庵诗稿》由钱钟书代为编订,《水杉歌》长韵得陈毅推荐发表。  胡先骗率真执拗,放言无忌。1949年以后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批判,为坚持真理、反对李森科伪科学而作的著作横遭禁毁。中科院两次评选学部委员均被拒之门外。“文革”中复遭批斗、查抄,1968年猝死。  本书以大量历史档案材料和120多张历史照片,为胡先骕先生和生物、植物学事业的开拓者留下珍贵的纪念。

目录

1.从终点又回到起点 /1

中国植物界老祖宗传统文化的守护神 /1

蓦地黑风吹海去,世间原未有斯人 /4

2.巨变中的神童少年 /8

代代都有立下功名的人 /8

四岁启蒙,五岁课对,七岁作诗 /10

改读新式中学,对生物开始发生兴趣 /12

“太学十君”有胡先脯大名 /15

“不能为太子尽忠”,大哭一场 /16

3.“乞得种树术,将以疗国贫” /18

赴美国留学,迈入植物学殿堂 /18

牛刀小试,为《说文解字》中的植物正名 /20

以词描花,受到胡适讥笑 /22

与柳亚子冲突,引发南社内讧 /27

4.几个“第一”的开创者  /31

事业并不顺利,诗力却大有长进/31

任教南高,开创中国植物学教育事业/33

中国大学第一个生物系  /37

中国第一个生物研究所/40

大举采集标本,建立研究基础  /47

5.古老传统的守护者 /51

保守主义也有可爱的地方 /51

“《学衡》派”重镇 /54

与宿儒遗老交游 /61

6.新的充实和关注 /64

再度赴美留学,哈佛成就分类学研究 /64

导师引导他把目光放远 /67

一场论争,让胡适很难收场 /69

《闲谈》再起风波,任鸿隽出面帮忙  /74

推崇知识分子从政,着眼于实业建设 /77

7.多头并进。如日中天 /79

尼丹来华推动,范静生鼎力支持 /79

一个享誉国际的学术机构一静生生物调查所诞生/86

名家携手修志,庐山益添光彩 /89

按世界一流标准,建造庐山植物园 /92

云南,全世界植物学家向往的地方 /99

到昆明创建农林植物研究所 /101

与钱耐、杨钟健合作,开拓古植物研究 /105

《南征》诗的庙堂气给朱自清看了出来 /106

“活化石”水杉——轰动国际的发现 /107

关注植物地理和经济植物 /111

宏大的《中国森林树木图志》 /112

调查滇南赣北森林植物资源 /114

为战后恢复重建四处奔走 /115

寄希望于政府,只不过得到一纸空文 /119

8.几重角色,几番尴尬 /121

由批评到产生好感 /121

出任中正大学校长 /125

“难道还要伺候人家的儿子吗?” /128

幻想为国民党政府补台  /131

鼓动胡适竞选总统 /132

《中国的出路》被用作宣传单 /135

9.顿成历史的记忆 /137

为事业留在了大陆  /137

静生生物调查所被接管 /138

一次重要的回顾性发言 /142

静生所实力历历在目  /147

10.“老祖宗”走不到老 /151

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  /151

似乎突然消失了  /153

低下高傲的头颅 /155

落选学部委员,不是他个人的耻辱 /159

批驳李森科伪科学理论,

《植物分类学简编》被禁毁 /164

毛泽东说,“他是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 /166

一连写了29个“我不满意” /168

处境一度有所改善 /170

从《经济植物手册》到“梯园诗社” /171

大气磅礴的《水杉歌》,经陈毅推荐才得以发表/173

心系吕碧城,反对文化的粗鄙化 /176

一生诗歌的总结:钱钟书代订《忏庵诗稿》 / 180

终于解脱:在屈辱中猝死 /183

儿子给他两块生前爱吃的巧克力  /186

11.名园盛会,仰止万方 /187

文采院士的深情回忆 /187

钱仲联大师的高度评价 /190

后记 /195

胡先骕年表  /197

试读章节

作为文人,胡先骕的功底与一些出入文史的国学大家相比也无须多让。他自幼继承深厚的家学渊源,读史通经,尤擅诗词,为古文化所浸淫,亦为古文化所拖累,年轻时即以保存传统文化为己任,与吴宓、梅光迪等同为守旧派阵地《学衡》的重镇,向提倡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胡适大开笔战,共同写下了二十世纪文化史上省略不了的一页。他的古体诗词师从著名学者和诗人沈曾植,被陈寅恪之父陈三立评价为“意、理、气、格俱胜”。国学大师钱仲联的《近百年诗坛点将录》、《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南社吟坛点将录》中,都有胡氏一席之地,评价也相当高。直至晚年,胡先辅为了纪念水杉的发现而作的科学诗——《水杉歌》,还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所激赏,转呈毛泽东阅后写下读后记,认为:“胡老此诗,介绍中国科学上的新发现,证明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主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诗末结以‘东风伫看压西风’,正足以大张吾军。此诗富典实、美歌咏,乃其余事,值得讽诵”。后《水杉歌》和陈毅的“读后记”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一时引起轰动,不但使水杉这一重大发现为普通民众所知晓,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还改善了胡先辅的政治待遇。P2

后记

胡先骕先生开辟中国生物学研究事业,其功绩当彪炳史册;他还是近代中国的一位名人,国学精湛,著述丰厚,也足以传世。然而在历史的演变之中,他却被湮没不彰,令人唏嘘不已。笔者有感于此,不顾学识谫陋,四处搜讨材料,苦心撰写,几易其稿,终于完成本书,并得以出版,良足欣慰。

在前后8年的工作中,先后得到许多胡先骕先生敬仰者的帮助和支持,让人永存感激。1997年春,首先得庐山植物园前主任王永高先生的同意,令笔者前往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相关档案,由此开始我研究近现代生物学史的历程。此前已有不少这方面的著述,但很少使用档案材料,于是我决心在这方面潜心发掘。2000年夏,更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韩兴国、副所长傅得志的鼎力支持,他们不仅给予经费上的资助,还援以道义之手,使此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几年来,我先后往云南、四川、重庆、江西、上海等省市档案馆查阅资料,收益良多。材料搜齐后,现任庐山植物园主任郑翔及各位领导充分理解此项工作的意义,给予时间的保障。这几方面的力量为本书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在外出寻访材料的日子里,还得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国林科院等机构的协助。戴蕃瑨先生、钱仲联先生、吴征镒院士、王文采院士、卞孝萱先生、樊洪业先生、傅立国先生、程巢父先生、胡启明先生等前辈先贤以及胡先骕先生的哲嗣胡昭静女士、胡德琨先生给予许多指导和帮助,胡先生家人还提供了部分照片。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本书是难以完成的。稿成后,谢泳先生向刘硕良先生推荐笔者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和刘硕良先生愿将拙著纳入“背影丛书”,由李黎明等做了大量加工工作,刘先生和他的助手又在“五一”长假中对书稿进行了修改,使书稿得以现在的面貌问世。在此谨对各位表示深深的谢意!

笔者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仅是好沉浸于故纸堆中,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颇感著述艰辛,殊为不易。胡先骗先生的事业文章,是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因学力有限,所掌握的史料仍有不足,对书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尚祈博雅之士不吝教正。

胡宗刚

2005年5月9日于庐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