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主要是由系统的演讲课程和其中所引用的具体实例整理而成,并以平实、生动而浅显的语言向各位朋友提供了中肯的意见。所以,无论是销售人员、公务员、企业总经理、农民、打工仔或者是刚迈入社会门槛的大学生,都会从本书中得到智慧的启迪。不仅如此,本书对未毕业的学生,也将是一本指导人生的心灵鸡汤。21世纪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快速充电是我们别无选择的选择。你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吗?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吗?或许它真的能帮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首脑升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潘其俊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由系统的演讲课程和其中所引用的具体实例整理而成,并以平实、生动而浅显的语言向各位朋友提供了中肯的意见。所以,无论是销售人员、公务员、企业总经理、农民、打工仔或者是刚迈入社会门槛的大学生,都会从本书中得到智慧的启迪。不仅如此,本书对未毕业的学生,也将是一本指导人生的心灵鸡汤。21世纪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快速充电是我们别无选择的选择。你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吗?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吗?或许它真的能帮你。 目录 第一部分 做人要有正确的思想 第1章 思想的本质 3 第2章 抱着石头过河 7 第3章 小人物也能成大器 12 第4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24 第5章 性格不等于命运 32 第6章 做自己要做的人 35 第7章 选择比做更重要 43 第8章 收入温度计 51 第9章 手机就是握在手上的机会 59 第10章 握手握的就是钱 66 第11章 人生的终极追求 69 第二部分 管理自己,改变习惯 第12章 习惯决定命运 77 第13章 小人物如何让人另眼相看 84 第14章 改变之门 90 第15章 努力工作 95 第16章 确立目标——成功的第一要素 10l 第17章 开创自己的事业 112 第18章 赢在创造力 122 第19章 三项修炼 127 第三部分 执行力决定成功力 第20章 梦自己所梦,想自己所想 14l 第21章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146 第22章 为自己搭建成功的平台 156 第23章 做一个优秀的营销员 161 第24章 不断学习,不断训练 173 第25章 讨好你自己 178 第26章 经营你自己 187 第四部分 兑现成功 第27章 幸福人生的奥秘 195 第28章 懂得回报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205 第29章 用心服务 211 第30章 快乐人生每一天 218 第3l章 兑现成功 229 后记 242 试读章节 一、严格地说,有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思想 始终有两样东西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一种是简单的意识,一种是真正的思想。 关于意识的问题,曾经有学者举例说,生物的意识往往就好像我们饿了的时候,肠胃会自觉地提醒我们说“很想吃饭”,或者就像吃饱穿暖了就会希望获得爱,进而希望一切会好上加好一样。 人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意识。正常人的大脑都具有相应的意识,而意识又有理性意识和非理性意识之分。“思想”是意识系统化的结果。 不过,思想有个人的思想和社会的思想,有唯心的思想和唯物的思想,只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社会思想占据了我们思想的绝对主导地位。 当然,如果朋友们一定要坚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那么,我认为这最多也只不过是“意识”而已。因为,要想获得真正的思想、正确的思想,不仅要相信世界是唯物的、具有社会性的,还要有智慧,最起码也要不断对自己进行大脑升级。 思想究竟是什么?我们很多人都讲不明白。于是,只能乱七八糟地说“至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见解”…… 其实,真的如此吗?不是的。 因为,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思想”可言,至少没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一定要坚持说有,那也不过是把想法、观点和理解思路混淆为思想罢了!而没有思想的人,通常只存在意识,即使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但是一旦真要认真地追究起来,恐怕根本就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那么,思想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思想是心境的产物,也有人说思想是一种信念,更有人说思想受情绪的控制……我看,抱有这些看法的人根本就没有搞懂思想的真正内涵所在。P3-4 序言 生命的意外 曾祥伍 前不久,六二回贵州,准备到贵阳演讲,当时他曾经回到丹寨老家,并希望我帮他写一点东西,说是对生命的某个片段进行一个总结,这使我感到意外。 其实,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了。虽然我一直不停地写作,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用他的这种方式来写作。真的! 我是他初中时的班主任,那时他仅仅10岁,我觉得他的写作水平也不是很稳定,看不出“大家风范”,加上他上了高中就辍学外出了,怎么还坚持写作?对于一个农民出身的打工仔,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意外。 当然,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我的爱人范秀黛也曾经在lO年前感慨地对小潘说,很多人其实真正缺乏的就是他的这种经历!没想到,多年后他的变化竟然有这么快,而且,成功味道十足。 我只是常常听说他隐约地把握住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以创新、大胆的思路介入了保健品、酒店管理、洗涤、电脑、广告、服饰、白酒、金银饰品、杂志社、食品、化妆品、电器以及管理咨询行业等等一系列的商战之中,以一个普普通通的内地少数民族青年的身份,在毫无背景的前提下,却在中国人才最拥挤的地方活动、成长,实现了从农民到作家、专家的跨越,成功地对大脑进行了升级。 看来,把人才放在特殊环境中去培养,确实不失为一种锻炼人才的办法。这些课程或许就是他这些年来纵横沙场的成长记录吧。 说实话,我2004年6月底收到他的那本《顶尖销售员培训实务》时,虽然听说那也是一本畅销书,但我以为畅销大概是因为书名取得好而已,所以没有看完,而让它变成我的那满满的书柜上的一个“门客”,我认为也只能这样了。而当这本《首脑升级》的文稿放在我的手中时,我有点惭愧,于是毫不思索地打开,没想到一看就有点爱不释手了。而看完本书的目录后,我认真地思考着这31章节的每一个题目,发现其中的很多题目竟然是自己从来都没有思考过的,而许多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没想到其内容却又是那么陌生,那么精彩…… 我感到极大的高兴,也很有一种成就感! 读完本书,我建议他在某些细节上进行润饰,或许能使本书的文稿更加流畅一些,这样对增加其可读性、影响力可能具有一定的帮助。我想,我目前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总体来看,全书充满着商战的创意与谋略、人生智慧与哲理,但是如果以一位学者的身份和普通人的视野去看,书中多处在人生舞台上展现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又体现出一个人成长的艰辛与魅力。其中既有内容详尽的生活案例,更有见仁见智的心灵思考。我对此没有太多的话要说了。因为很多地方确实道出了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成长的见识、知识与胆识,这对任何一位希望获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该书既有可操作性、可读性,又具有实用性。 最后,仅以此序表达我内心无尽的骄傲和欣慰,更希望真的能够对广大的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一点帮助。 (本文作者是作者的初中班主任,著名青年散文作家) 后记 路越走越宽 文章千古事。所以,我一直觉得“著书立说,应该是比较慎重的事情”。虽然我曾经参编、主编、合著和编著过多部书籍,但是,也正因为出版书籍是“千古事”,所以我要求我自己所出版的书籍一定要在系统把握社会趋势的基础上保证方向正确才出版,以免误人误己! 书中的内容,是我这10多年来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心得感悟,绝不是一些花拳绣腿所能表现出来的。 当然,因为没有上过正规的大学,加上许多东西都是靠自己思考、自修和不断地参加各种进修获得的,所以,写起文章来真有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特别是,当我把这些思想展开来,并且旁征博引般地议论了一通之后,便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功力不足,往往很难从概念上去对内容进行剖析,而这也是我在演讲中常常采用事实论据的原因。同时,虽然自己一直比较留心国内外的一些有用资讯,但是,直到真正引用起来时,方知道根本无法找到历史文献或与作者一一联系上,所以不少地方也只能凭借记忆中的东西来进行一个大概的引述,甚至会留下“用了人家的却不交租金或二贩子”的遗憾。不过,这些东西从学习、思考到今天的跃然纸上,都是经过我本人不断地“消化——加工——再研究”的“干货”,没有水分,而且相信有许多东西应该是人们不曾思考过的。这下子,我终于真正地理解著名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了:抄袭一个人的文章,叫剽窃;大面积地引用生活中的各种资讯,叫研究。 再说,不久前我到汕头与恩师许明亮先生谈及生化科技如何应用于中国农业的课题研究内容时,我们曾经在他的别墅里单独沟通了三天,最后就“中国农业的未来”和“企业管理与时代变迁”等等问题找到许多共识,所以,回到广州后我就很想做一件对中国人特别是希望成为一流人才的中国人真正有影响、有帮助的事,而且内容已经基本上确定为开一些关于如何对人们的大脑进行升级的报告会和写一些“快餐式的、自助餐的、有营养的书”。于是,我就开始认真写作本书。 不过,我那原本计划在2003年12月签约出版的拙著《顶尖销售员培训实务——献给营销精英的66堂课》曾经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给耽搁了,使得该书一直到2004年4月底才草草与读者诸君见面。但是,我没有放弃自己,我相信我终将会成功,至少是笑到最后。所以,即使我本人拿到样书已经是2004年5月的黄金周,但是,我依然坚信把时间投在哪里,成绩就会在哪里出现,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一切的愁苦与磨难都将会过去。当然,说实话,曾经我自己也感到内心很着急,主要是我很害怕恩师许明亮先生等得太久,因为我知道等待是需要耐心的,而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更何况许先生还帮我作了《序》。好在老先生没有说什么,只是样书送到他的手上以后,他也一味地说书写得真的很好,还说这说明我真的很用心。 2004年7月20日,我的几位朋友打电话给我,他们说我的书在《南方都市报》当天被通报为广州购书中心经营管理类畅销书,并在排行榜上与汪中求、王永庆、柯维等作者的名字排在一起。接着,《羊城晚报》财富沙龙的主持人杨黎虹小姐也发信息给我,希望我能够作为嘉宾参加他们那个周末举办的《路应该如何走》的“财富沙龙”。但是,我分身无术,只能不去。我也真的一直很忙,因为我已经习惯于提前一周以上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了。不过,路应该如何走,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不然,为什么有的人越走路越宽,而有的人却越走路越窄?有的人,也许并不缺少路走,但是,因为选择的机会太多,结果没有把握好自己的目标,终又无路可走;而有的人本来就无路可走了,但是思路多了,也就找到了出路,而且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 看来,不断地给人们的大脑进行升级才是未来出路的关键所在。于是,我又打开电脑,希望尽快让我的所谓关于帮助中国同胞们进行思想升级的培训课程被整理出来,并开始命名为《大脑升级》。 目标确定之后,我去了一趟江西赣州,主要是在会昌县和寻乌县一带考察那个地方的农业情况。接着,经梅州、揭阳再次到汕头,并在许董的别墅里呆了两天,再次接受恩师的洗礼。回到广州后,靓佰分的执行董事王云华先生也从上海到了广州,碰面之后,他邀请我到上海同济大学去,因为他早已在20多天前打过招呼,于是,我只好答应了。 2004年7月26日,我从广州去了湖北襄樊,匆匆忙忙地在南漳住了几天,本来应该去襄樊姑妈家看看的,但是,因为时间很紧急,于是我只好经武汉、杭州到上海,到上海时是2004年7月30号。 在上海,我有幸考察了同济大学,参观了同济大学科技园,也为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首脑”品牌把了一下脉。 可以说,生活是理论家成长的肥沃土壤,离开这块充满养分的土地,任何理论都是苍白的。因此,刚过而立之年的我也不敢骄傲,并深深感觉一个人的成长的确来之不易,于是就顿生几分责任感。这样,我就在想,我的“大脑升级”是否可以借用同济大学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首脑”加以升级?到底是用大脑好?还是用“首脑”更贴切?这样想过之后,就索性再努力一把,从“思想的本质”开始展开论述,最后发现首脑其实是一种资源,而且大脑升级的方向就是达到“首脑”的水平,并一直觉得意犹未尽。一是这样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二是这种高度更加标准,榜样更加明确。 难道这是巧合?或者是我们的生命中注定脱离不了这种充电旋风的侵袭?后来,为严肃起见,加上经不起朋友们的鼓励,我决定把《大脑升级》改名为《首脑升级》。 本来,在我到上海同济大学参观、学习和考察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之前,我计划三天后就赶回广州,没有想到因为更多的原因自己会在上海住了很久。不过,那些日子使我关于为人们进行“首脑升级”的许多想法更成熟,许多决定更快捷了。回到广州后,即使是我的生日,我也一个人躲在家里整理书稿,因为我马上又要出差江西了。不过,一切将因此释然。 就这样,虽然不断地忙着,却又忙里偷闲地不断地敲动电脑写作,而且对原有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反复的整理、提炼,终于让我们的《首脑升级》在2004年11月经过26遍检查和37位“先睹为快的读者”的试读,多位专家校稿并作序后,才结稿交给出版社。虽然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这可以说是我的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而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本人来说则更是一个活脱脱的神话,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一个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且又囊中羞涩的贵州农民出身的少数民族青年来说,出版一本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好就好在我曾经频繁地帮助众多企业和专家“操刀”进行营销培训、项目实战、品牌策划、创新服务,并且没有成为只会念“好经”的和尚或打手,而其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却使得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当然,要想得到超级的人生智慧和进行首脑式的升级,确实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这不是我个人能力所能够解决的,也不是这一本书中的几十个章节所能够解决的。但是,只要这些内容和方法能够对人们的成长起到那么一点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相信成功的方法都是通用的,关键是结合自己的实情去培养生活的环境。 其实,我在2004年9月初就已经整理完这本书,但是因为相信世界真有“神话”存在,比如我在三株服务时,亲眼看到三株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崛起,然而又在短短的几个月甚至是几天的时间里资产下跌了40亿元,我认为这个崛起和破灭的过程本身确实是一个“神话”。所以,我就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再对本书进行反复的整理、提炼,目的就是希望本书的精彩篇章能够为读者的未来谱写新的“佳话”,而我的那些因为无知造成的“童话”生活,大家在笑过之后,不要让它仅仅成为“笑话”,最好让它成为读者生活的“智慧”。 真的希望这本书能给读者诸君启迪和帮助! 总之,所有的读者朋友们,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理由去恨哪一位读者或埋怨我的任何一位朋友,我是真的很爱你们!也许有一天,或者在35年之后我将会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告别我热爱的世界,但是,在未来这有限的35年里,我可以为各位做3500次报告,而这本书,就将它作为我送给你们的一份最真诚的小礼物吧。 最后,仅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潘成伟,母亲胡顺英和养母颜泽英,已逝的养父王德炳,宝贝颜祖菊,小宝贝许冬阳、潘颜,哥哥王千涛、潘其远,贤弟王千东、潘其润,妹妹潘其芳,大嫂杨琴,内弟媳龚月红,侄女王燕妮、颜羽、潘美晨,恩师许明亮、史新北、陈安之、熊超群、潘成勇、曾祥伍、张锦贵、劳醒华、潘千里以及好友王云华、张明琴、徐文波、蒙慧、张锋等等所有关心我的人们。 愿幸运永远陪伴你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