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不见的和谐(默观与责任文集)/第二轴心时代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印度)雷蒙·潘尼卡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当代杰出的原创哲学家、神学家、佛学家、印度学家、跨文化研究的倡导者和“宗教对话之父”——雷蒙.潘尼卡在该书中就默观、人权、真理、多元论、哲学与革命的关系、人的意识、宇宙性信心、文化间哲学等提出警世之洞见。希望该书能成为一部在你一生中最有启发的书本之一。

目录

总 序 

中文版序言 /王志成

导 论 /哈里.詹姆斯.卡格斯

第一章 默观态度:对现代性的一个挑战

 ○ 上头的天堂(此处对别处)

 ○ 前头的历史(现在对以后)

 ○ 劳动的情感(行动对结果) 

 ○ 大者的力量(内心对外表) 

 ○ 成功的渴望(满足对胜利)

第二章 行动与默观作为宗教理解的范畴 

 ○ 行动的优先性 

 ○ 默观的优先性 

 ○ 宗教理解

第三章 沉默的圣言:非二元的极性

第四章 多元论的神话:巴别塔

 ○ 引言

 ○ 多元论的问题

 ○ 通向多元论的进路 

 ○ 多元论的神话 

 ○ 跋

第五章 真理多元论

 ○ 我们人类的处境 

 ○ 多元论 

 ○ 真理多元论

第六章 哲学与革命:文本、语境和结构  

 ○ 文本

 ○ 语境

 ○ 结构 

第七章 人权概念是一个西方概念吗?  

 ○ 每一种人权的神话视域:我们时代的一个故事 

 ○ 人权概念

 ○ 探究的方法 

 ○ 这一西方概念的假设和蕴含 

 ○ 跨文化的反思 

 ○ 一种印度的思考 

 ○ 结论 

第八章 历史是人的尺度吗?人类意识的三个凯逻斯阶段

 ○ 前历史意识

 ○ 历史意识 

 ○ 超历史意识 

第九章 看不见的和谐:普遍的宗教理论还是对实在的宇宙性信心?

 ○ 引言 

 ○ 意图分析

 ○ 批评 

 ○ 对话的开放性

 ○ 结论

第十章 宗教多元论:形而上学的挑战

 ○ 登场人物

 ○ 一元论回答的不足 

 ○ 非二元论的假设 

第十一章 文化间哲学引论

 ○ 引言 

 ○ 哲学 

 ○ 文化

 ○ 难题 

潘尼卡部分著作的目录

试读章节

        上头的天堂(此处对别处)

如果你为了在天堂获得奖赏而行动,那么你可能会获得你所欲求,但这不是默观的行动——即爱的行动,它的整个关切就是正在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先入的思想,要获得完美或取得奖赏。默观者吃就是吃,睡就是睡,祈祷就是祈祷,就如大师们提醒我们的。他们行动“没有一个为什么的问题”(sunderwarumbe),如艾克哈特大师所说。默观者不会设想来一生意味着什么,好像现在所经历的生活不是生活,不是生命,不是事物本身似的。根据绝大多数传统,默观者正是在所履行的行动中,在所体验的处境中,在今世,体验到实在、上帝、天堂、梵、解脱、涅槃、开悟、觉悟、真理、存在或者虚无。默观的生活已经是一种天堂状态、最后的生活,如神秘主义者所言。叙利亚的圣艾萨克(St.Isaac Of Syria),这位东方基督教静修传统的沙漠修士,说到内在的心房就是天堂:“因为它们二者是同一的,进人其一即通达二者。”如果情况并非如此,如果还有别的向望,你还没有达到默观。

“老师啊,我已跟你三年:我得到了什么?”那位印度教古鲁回答道:“你丢失了什么吗?”基督教福音书上说:“腓力,谁看见我,就是看见了父。”无需其他的了。你不必去什么地方。涅槃即世间(轮回),世间即涅槃,大乘佛教如此肯定。”拉比亚.阿尔-阿达韦亚这位伟大的穆斯林妇女,从一名笛手转变为一名隐士,她唱道:“倘若我必须去地狱,这没有什么;天堂就是这地狱,就是你,就在这里。”

渴望什么,即便渴望不渴望,这也已经表明你缺乏默观精神,你没有达到那神圣的中立,这种中立为依纳爵传统的和吠檀多学派的灵性所强调,它超出了所有的差异,以至如《奥义书》所说的,默观者被视为“超善恶”了。“超善恶”一语应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果你做了你认为错误的事,那么你当然没有超出善恶。我们可能质疑说,尽管超出善恶是可能的,但一旦承认这一可能性,那么善恶的概念就不再适合于描述被认为已超出善恶的行动。“这两种想法(在觉悟者那里)不会出现:我行了恶,我行了善”,上面提到的《奥义书》明确说道。新的纯真不是可以被随意宣称的东西。

默观者无需上头的天堂,因为对默观者而言凡事都是神圣的:他们视“神圣的”东西为凡俗。他们吃禁吃的面饼,焚烧神像,把脚搁在林伽像上,不守安息日的具体规条。为什么?因为他们把一切凡俗的东西都视为神圣的。默观者的心,正如那位基督教沙漠修士肯定的,是一颗“为每一个生物,为人,为鸟,为动物,为魔鬼,为一切创造物燃烧的心”。“(神的旨意)行在天上如同行在地上”,这是一句古老的祷文。著名的苏非神秘主义者伊本.阿尔-阿拉比(Ibn Al-’Arbi)肯定,发现这一真理的人“已掌握了灵性道路的秘密”。大乘佛教传统说:“逢佛杀佛!”逢基督吃基督!这可以成为一句基督教的真言(mahavakya)。

默观并不为明天担忧;它不关心自己证得涅槃或赢得天堂。这就是为什么默观者不争论教义的缘由。神秘主义者会接受既定教义,但他的信仰不会完全依赖于它们。神秘主义者的信仰比一个信念体系的要求走得更远。教义是拐杖,或至多是渠道或眼镜,但并不包括隐含在这些传统隐喻中的行走、水和风景。教条是假设、“意见”(在该词的原初意义上),而不是真正的见(theoria)。正如库萨的尼古拉重复艾克哈特大师的话所说的,“真理只能为它自己所理解”;这观点也为拉罗摩.马哈夏和其他许多前前后后的人所重复)——他们是各自独立说出的,因为在每一个人那里它都是一种直接的发现。任何不是基于自身的断言都不可能绝对真实。默观者知道,“我的上帝,我不是为着你已许诺给我的天堂,因感动而爱你”(no me mueve,mi Dios,paraquererte/el cielo que me tienes prometido),如西班牙黄金时代的默观者常说的,他们奋力表明“寂静主义”②的积极面,再次展现《薄伽梵歌》和佛经在若干世纪前所说的:你应该既不淡漠(careless)也不关心(careful),因为你既不“缺”(1ess)也不“满”(full),而是自由的,无忧无虑的(carefree)。《弥曼差经》上说,为了去天堂而举行的献祭(svarge kamo Yajeta)是一件大事,但吠檀多补充道,你将获得解脱(moksa)的却不是这条道路。

现代人可以不信奖善惩恶的上帝,可以不那么关心上头的天堂,但现代人的绝大多数活动都是眼睛盯着种种玛门(Mammon)完成的,而玛门有赏有罚,而且不在上头,而是在“后头”。默观者对这类刺激物却无动于衷。他们已在心中发现,心灵虚空的人有福(makarioi)了。钱于默观者完全不是一种诱惑。他们并不是鄙视钱;他们只是毫不依附于它。他们并不是以与现代人一样的方式需要它。正因如此,为了生活而需要钱的文明是反默观的。P5-9

序言

雷蒙.潘尼卡是当代杰出的原创哲学家、神学家、佛学家、印度学家、跨文化研究的倡导者和“宗教对话之父”。他通晓十一种语言,其中包括梵文、巴利文、希腊文、拉丁文,用七种语言写作,至今已经出版五十余部著作。

《看不见的和谐——默观与责任文集》是一部论文集。潘尼卡的主要洞见都可见诸本书。在该书中就默观、人权、真理、多元论、哲学与革命的关系、人的意识、宇宙性信心、宗教多元论、文化间哲学等提出警世洞见。

他告诉我们,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迫使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关于人以及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观念。

我们感到该书关于东西方人权的思想、多元论思想、文化间哲学思想、对普遍理论的质疑等将会引起知识界的关注。因为它们对我们理解自己和世界、对于学术研究的某些倾向和方法将具有纠偏的作用。

感谢潘尼卡对我们一直来的关心和肯定,感谢他慷慨地将他的著作之中文版权免费转让给我们。我们希望他的这部书能够成为一部在你一生中最有启发的书之一。

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在这次再版中增加了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希望这增加的内容对我国宗教间对话、文化间对话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的翻译和出版得到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基地的支持,特此感谢。

                  王志成博士

                 二零零五年六月一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