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年的历史古城,为抵抗日军侵略,不惜玉石俱焚。
近十万军民,身陷孤城却坚守四十七日之久,战斗之猛烈,为抗战以来所未有。
它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如果用一句话来慨括,那就是:她是最落后的!但她是最努力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寸血山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廖光明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千年的历史古城,为抵抗日军侵略,不惜玉石俱焚。 近十万军民,身陷孤城却坚守四十七日之久,战斗之猛烈,为抗战以来所未有。 它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如果用一句话来慨括,那就是:她是最落后的!但她是最努力的! 内容推荐 衡阳保卫战,因战役曲折复杂,曾一度被历史遗忘。 但衡阳之事,绝不可看成衡阳一地之事,我们可以对发生在衡阳的这一场战役视而不见,但是,我们无法向那些从战争中活过来的几万万百姓交待,我们也无法向那些在中国抗战中牺牲的那几千万死难者交待。历史是什么?历史要我们记住什么?如果说衡阳战役只是一位蹩脚导演导的一场戏也就算了,可这是关于一个千年古城和这个古城五十多万百姓命运的事,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将过去的那段历史,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那不仅是对这一座城市的侮辱,也是对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亵渎,因为,很多我们曾经经历的那些恶梦般的事情,如果真的被我们自己给忘了,那么,离这段往事重演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目录 序:一首荡气回肠的历史悲歌 引子、公元1944年夏、古城末日/1 第一章 绿城、家园 一、远逝的歌/8 二、吴佩孚/16 三、幸福时光/20 四、重庆/24 五、暖阳的轻抚下/30 第二章 黄城、沙场 一、大战如弓在弦/38 二、一山二虎/47 三、献金运动/51 四、黄土、黄衫/59 五、凭什么跟日本人打/67 第三章 灰城、等待 一、雨、好大的雨/74 二、中心转移/83 三、疏散/92 四、长衡公路/102 五、延绵的工事/107 第四章 红城、血土 一、衡阳、衡阳,衡阳/124 二、孤城/130 三、这是衡阳的一块土、这是中国的一块土/142 四、圣城依然屹立/147 第五章 黑城、死亡 一、火、火、火/158 二、援军/171 三、衡山/176 四、金色池塘/187 五、弃卒/191 六、黑暗的日子/203 第六章 白城、白殇 一、旗正飘飘/212 二、所罗门预言/221 三、无语的青山/225 四、最后一电/23l 五、血祭盛典/241 试读章节 公元1996年,在湘江中游的一个中等城市衡阳,发生了一起让这个城市百姓都无比兴奋的事情。 这件事发生在古城南边那条房屋密集、店铺栉比鳞次的黄茶岭正街上,那天,一位省城来的园林专家见到这正街上的两株古樟树后说,这树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哇!一千多年。”对这个城的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事,大家纷纷前来争相目睹,随着看的人不断增多,说法也自然多了起来。 “好大的两棵树啊!可这千多年的古树,怎么全市就留下了硕果仅存的两株呢?” “对、对,你看树的那边,明显的有大火烧过的痕迹,这火,又是什么时间烧的呢?” 事情闹大了,当地媒体也开始介入讨论,其中有一个叫易鸣的报社要闻部记者,对此事产生了兴趣。 根据专家的提示,能解开这个谜底的办法,一个是本身的物证,一个是地方志。 一天,易鸣找来了一本《衡阳市志》,发现了古樟树的最早记录,是唐僖宗六年(879)冬十月,黄巢率军路过衡州,曾以古樟树拴马,并在后山扎营。 此地也因故得名黄巢岭,后官府忌讳黄巢,就改作黄茶岭,按书中所说这么一算,老樟树的树龄至少也该在一千二百年以上。可易鸣再往下看,一个更大的疑虑产生了。 在那本清乾隆二十八年,由衡州府知事饶俭修订的《衡州府志》里,一个文化渊源博大精深的古城,像有一股灵气一般,扑面而来:衡州巨镇,实擅地利,其水衔三湘,峰联七二,为它地罕见,在这里,蔡伦耒阳发明造纸,怀让南岳开山立派,王夫之船山书院著书立说,积淀了非常厚实的文化底蕴。 这个战国时从酃县,转为魏晋的郡,再由唐朝的州,升格为明清的府,历经十几个朝代,跨越两千多年,几度成为湘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城,其文人异士追求“天人合一”的绝代风物,不胜枚举。 如《衡州府志》里记载:衡阳四大佛教丛林之一的花药山光孝报恩寺,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传说东晋时有黄、葛二仙在山上炼丹,寺庙庄严雄伟、清幽雅静,寺内有口井,名春溪井,水清澄碧,能倒映寺梁上的镀金雕龙,龙形在水波荡漾中时隐时现,被时人誉为“花药春溪龙现爪”。 石鼓书院,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阳郡人李士真创建,后朱熹在此讲学,与当时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福建武夷山的应天书院、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可如今,往日的遗迹已经不在。 还有“岳屏秋碧”亭,为明末中书舍人张同敞所建,其书中云“每当雪后霁阳,鸟立亭檐,雀闹枝头,百鸟常鸣于山林,人称岳亭雪霁鸟喧哗。” 最奇怪的还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衡阳古城遗址,按史书记载,衡州城池,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年间,但这些绝佳景物,为什么直到现在,除了这刚发现的两株古树。和古籍中的文字的记载,就再也找不到其它任何的历史物证呢? 从史学的角度这看,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 易鸣想听听这街上张奶奶的说法,张奶奶今年八十有六,打小就在这古城长大,应该最了解古城的情况。 但张奶奶对古城以前的事情一点也说不清楚,只是对古樟树烧伤印象深刻,张奶奶说是日本鬼子来的那年给烧的。 “日本鬼子烧的,那古城,是不是被日本鬼子毁的呢?” 这个问题没有人知道,但它却成了易鸣心中一块心病,长久挥之不去,直到一个新世纪的来临,他遇到了两位老人,才算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那是2000年9月6日,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五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五周年,这天一大早,易鸣准备出门去采访古城的抗日老英雄,狼牙山五壮士最后的幸存者葛振林——葛老英雄。 就在他要出门的时候,接到了报社的通知,说是刚接到中国记协的一个电话,让报社安排人到雁城宾馆贵宾楼,去接待一位美国过来的同行。 易鸣虽有些不情愿,可社领导都在外地,他无法推辞。 在雁城宾馆贵宾楼。易鸣见到了他要接待的人:一位是全国政协文史室参事,中国第一届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赵君迈,一位是前美联社资深记者、美国华盛顿邮报前新闻部主任助理托尼·王。 这让易鸣肃然起敬,来时的那一丝不快转眼烟消云散。 两位老人想去找一个张家山抗日战争纪念碑的地方,可这地方易鸣根本没听说过,经过打听。那地方已变成了宽阔的马路。 “岳屏公园内倒是也有个抗日战争纪念碑,要不,我们到那去看一看。”易鸣想起了一个补救的办法。两位老人相互望了望。决定前往岳屏公园。 登上山顶,两位老人一见到了“衡阳抗战纪念塔”。神情立即肃穆起来,两人在“衡阳抗战纪念塔”前,凭吊了很久,谁也不说话,直到日将西沉,远方几只染红的白鹭飞过天空,那掠过的痕迹,给他们留下了一种带血的悲伤。 接下来的几天,老人照例让易鸣带着去了些地方,可都与老人说的相差太远,老人过几天就要走了。 这天,易鸣吃过简单的早餐后,又来到了两位老人的房间。房内,只托尼·王一人,无所事事般地右手拿着一个烟斗,在易鸣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没有说话,像满腹心事,面容显得有些沉重。 “是不舒服吗?”易鸣关切的问了一句。 “不,不,没有”。托尼·王在凝神注视着他嘴里刚吐出的青烟。 “能陪我喝上一杯吗?”托尼·王突然冒出了一句话。 “喝酒,现在吗?”易鸣有些意外。 “对,现在,就咱俩,”说完,托尼·王变魔术般地从身后拿出了一瓶红酒。 “看!1944年的法国波尔多红酒,”托尼·王像介绍一件新玩具一样,眼里透着几分兴奋。 “这是瓶好酒,”易鸣不怎么懂酒,但从外包装上显示的年份和产地上看,他感到了这酒的品质有些不俗。 易鸣赶紧去酒柜找两只干净的高脚杯,等易鸣将高脚杯找来的时候,听见酒瓶的栎木塞在托尼·王的手上发出了“嘣”的一声。 接下来的事情是倒酒,那红色的液体从瓶口中喷涌而出,在晶莹的杯底碰撞激荡,发出欢快的哗哗声,是那样美妙,易鸣以前还不曾这样近距离的观察过。 “喝吧,”酒倒进杯后,托尼·王端着酒杯先喝上了一口。 “真香啊!”他砸了咂嘴,小心地将杯子托在鼻子下边嗅了嗅,又喝上一口,闭上眼,在静静地体验着那股清凉液体在他的口中如玉液琼浆般的穿过牙缝,渗透到他的咽喉,显得很满足的样子,在那享受着。 “哎!生命这玩艺,就像件精美的瓷器,人们珍视它的时候,它是个宝贝,而人们不把它当回事的时候,它就不是个玩艺”。 易鸣猛抬起头,仔细地看了看托尼,王,不知他是在品评生命还是在品评酒,他没有冒然的说话,只是很好奇的看着托尼·王。 托尼·王表情很严肃,不,应该说是神圣,让易鸣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 易鸣给托尼·王的酒杯里加了些酒,托尼·王举起杯又喝了一大口,像是初解了点馋,将酒杯放下,敲了敲燃尽的烟斗,又添进了些新的烟丝,悠悠地点燃。 “听说过衡阳保卫战吗?” “衡阳保卫战?” “是的,衡阳保卫战。” 易鸣将大脑中的库存快速检索一遍后,瞪大着迷惑的眼睛看着托尼·王说: “没有。” 易鸣不知道托尼,·王说的是那个朝代的野史,但他说的事情,易鸣确实没有听说过。 “真是这样,这事已被人忘了!”托尼·王自言自语地小声说着,他把烟斗放在嘴边,像是在思考着一个艰难的问题。 “不知道没关系,历史与历史教科书,确实不能等同,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等于它们没有真实的发生过,就说衡阳之战,那是人类的灾难,这灾难跟古罗马的庞贝城一样,只不过庞贝城是天灾,我们遭受的是人祸。” 托尼·王嘴唇里的烟斗随着语气的情感节奏,或快、或慢,有时烟咀发出“吧、吧”的声音,像小火炉的风箱似的,将烟锅里红红的烟丝烧得滋滋作响。有时,烟斗就送在了嘴边,却忘记了去吸它。 易鸣的心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住了,他的思绪被这烟雾牵引着,忽而悠远、静谧,忽而激昂,让他不由自主跟着这声音,或悲、或喜,或泪流满面。 他就那么静静地听着,感觉这真有些像乐曲,即便托尼,王长时间地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时间就那么被往事凝固了,杯中的红酒,像一幅静止的风景画,无声的簇立在那,两滴晶莹的红色液体,顺着杯壁流下,像两行带血的眼泪,在空气中缓缓地风干,印着清晰的痕迹,挂在了杯壁上。 几颗黄黑的牙,忽隐忽现,一幅幅黄黄的、跳动着无数生命和鲜血的历史画卷,在易鸣的眼前慢慢地展开——战争、鲜血、焦土、生命。“那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中国何以在八年的抗战中能独自坚守而欲久弥坚,中国何以能从一个准殖民地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强,是因为中国有衡阳保卫战中这样英勇的城市与军民……”托尼,王越说越激动,小小的斗室飘动的几团烟雾,转眼扩散开去,把整个房间给彻底笼罩了,一连串让易鸣内心世界极度震撼的往事,通过托尼·王那略带悲凉的嗓音,缓缓地飘出。 多年来被时间屏蔽了的古城之谜,慢慢地浮出水面……。 序言 其实,关于中国八年的抗日战争,关于二战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本来我们有很多的话要说,很多的事值得去做。但因为长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使我们本该要说的很多话没说,很多应该去做的事没做,很多该刻骨铭心的往事没有记住,很多可以给人类以智慧启迪的历史经验没有总结。 当这本讲述衡阳保卫战的书稿交到出版社编辑部的时候,我还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中国亲历过二战的老人一个个默默地辞别人世,他们在孤独中带走的,已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辱与辛酸,同样,也带走了中华民族在上个世纪所创造的一段艰辛历史,当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渐渐消失,当那一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牺牲的老人都黯然离场,他们留下的历史真空,将会给我们的后人带来怎样的遗憾。 人们会很难理解过去,这个曾饱尝凌辱的落后的半殖民国家,何以成为了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四强,人们也无法明白今天,在联合国现在一百多个成员国中,中国为何被推举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当我们的后代子孙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场场庆典活动盛况,望着眼前那一位位身着盛装的盟军战士,心中除了无限的羡慕,就是一种自卑的失落,功绩与欢乐都是别人的,我们什么也没有。 一个偶然机会我在图书室看到了一段1944年8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的一段话后,引起了我对衡阳保卫战的关注,这篇社论用很长的篇幅高度赞扬了“衡阳守城的军民是英勇的”,接着,我又找到了一幅衡阳保卫战的照片,那一刻,我深深地震惊了,无论是从战争胜利来之不易的角度,还是从战争给无辜百姓造成的严重创伤与磨难角度,都让我备感心情沉重,在衡阳保卫战中,究竟有多少官兵和无辜百姓丧命其中,我们已无从考究,但他们当中的每一具尸骨,都曾经是一条活活的生命,每一条生命的后面,都曾经有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却是不让人有丝毫怀疑的事实。当衡阳保卫战中那一具具死者的尸骨,随着时间消失在了战后这满目疮痍的城市下面时,他们什么也没有留下,甚至他们的名字。 我想起德国美因茨中学的历史教师创造的“路石调查行动”,老师在学生走进教室的路上,错落地摆放了很多石块,每个石块上都清晰地写着一位在二战期间被德国法西斯分子杀害的犹太人的名字,他要求每一个学生自己选择一块石子,记下上面的名字。然后在课外去调查这位死者的历史和被法西斯杀害的经过,在“路石调查行动”中,学生通过亲身调查,而成了历史真相的探寻者,这也使得历史的厚重感浸入到每一个学生心里。 “路石调查行动”这种对历史、对生命的尊重态度,令我由衷地钦佩,我决定从那一幅照片起,写一本关于衡阳保卫战的书,虽然,在我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我脑中对那段历史是一片空白。 寻找衡阳保卫战的资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时间的跨度,因事件本身背景的复杂,能找到的资料非常之少,但即便是这样。在有限的资料里面,因个人立场与观点的因素,即使是亲历者的说法,也不可能就代表是一种绝对的真实,我是在对同一问题的各种不同介绍中,不断地参照、印证各种说法的准确性后,才渐渐地发现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衡阳保卫战。 关于衡阳保卫战,关于衡阳保卫战的意义,现在的人们已很难理解,但这个问题要放在六十多年前,那可是家喻户晓,举世皆知的大事件,按当时媒体评述所说: “中国何以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能独自坚守而欲久弥坚? 中国何以能从一个准殖民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强? 看吧!去看看衡阳保卫战,你会在那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这是六十多年前中国主要媒体对衡阳保卫战的评述,我在这儿以直接引用的方式把这几句话放在这里,也许,这更为准确的言词可以将读者的阅读情感,带到六十多年前那种特定的语境中去,可能那样一种特定的语境,能更真实地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在过去那段特定的环境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是的。在亚洲甚至世界很多远比我们富强的国家都放弃了抵抗的时候,中国这个封建落后的国家,独自默默地坚守了八年。 “基本上很多地方他们是三个士兵扛着一条枪,”在发黄的历史册页中,我见到了这样的描绘,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在中国考察时所见的真实境况,在欧洲的盟军士兵连香口胶、可口可乐都配备到了每一个士兵手中的时候,中国士兵却在为能不能拥有抵抗所必须拥有的枪弹和草鞋而苦恼,这是物质文明已高度发达的西方人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这又是那些自命清高的西方人不得不表示钦佩与敬意的事情。 在中国,很多年长一点的人都听说过一个这样的笑话: 一人拥有一支枪, 是不可能的。 两人拥有一支枪, 还是不可能的。 三人一支枪。 努力一下是勉强可以的。 但,是木头的。 这是抗战时期,年轻人相互间调侃,说得最多的一个笑话,这也是一个让现代人听后,眼睛会略有些潮湿的笑话。在这个笑话的后面,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群热血青年为得到一支枪,从睁大眼睛等待,到狂喜,再失落,再到心冷的生动写照。 是的,中国当时的物质条件是最落后的,但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充当着全球反法西斯战场的主力,在二战中的亚洲太平洋战场,他们用四万万同胞流着鲜血的躯体,搭建起来一条最坚固的防线。 八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很难想象中国的平民在这漫长八年岁月中经过了怎样的苦难,中华民族在自己的本土,牵制了装备精良的近百万日军八年的进攻。八年,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这短暂的一瞬间。却足以改变历史。 很难想象,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如果没有中国这八年有效的抵抗,结果将会怎样。但至少,当年苏德战场的局面将全面改写,因为,日军在我中国战区的六十多万关东军,如果可以腾出手来直插苏军腹地,当年本已濒临危境的苏联,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而如果没有苏德战争的大逆转,又怎么可能有后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新局面。 我们中国很多人都知道苏军援助过中国,这点,我们应报以感激之情,但在感激的同时我们也要问:苏联人知道中国对于苏联的贡献吗?世界人民知道中国对于二战的重要贡献吗?也许,他们不知道,但即使全世界都忘记了中国,我们自己一定不能让我们自己忘记,因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不仅仅只是一种荣誉,更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如果将这种精神用一句话来慨括,那就是: 她是最落后的! 但她是最努力的! 对于中国在二战中的这句评语,在当年的所有交战国中,无论是美、英,还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周边国家,都是不存在任何争议的,回眸二战那场人类的浩劫,中国在八年抗战中作出了怎样的牺牲,我们可以用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来回答。 在战后盟军的统计数字中,清晰地记录着这样一组数字:世界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而这组数据中仅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平民、军人达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5500万,一个多么让人惊讶的一个数字,但5500万的后面,是一个个像中国衡阳保卫战中这样,一条条具体的生命所组成。 战争,绝不是一个轻松的字眼,战争,也绝不仅仅是战斗英雄们胸前那闪着荣耀光环的军功章,战争有的,只是无尽的灾难,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打开那一道很深的伤口,重温那残留在我们记忆里的那一段无法磨灭的记忆! 也许,你认为这历史它离你很远!但也许,它却离你很近!近到你甚至可以嗅到那股淡淡的硝烟味,无论你认为它离你是远、是近,战争对所有的生命而言,都是末日的来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