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减灾系列丛书之一。
作为一个抢险救灾的志愿者,必须先牢牢掌握相关知识,如抢险救灾志愿者的资格和任务,各种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抢险措施,以及初级卫生知识等等。本书就是针对上述这几个方面着手编写的。语言简单,通俗易懂。不仅适合抢险救灾志愿者阅读,也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抢险救灾志愿者常识/应急减灾系列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任洪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应急减灾系列丛书之一。 作为一个抢险救灾的志愿者,必须先牢牢掌握相关知识,如抢险救灾志愿者的资格和任务,各种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抢险措施,以及初级卫生知识等等。本书就是针对上述这几个方面着手编写的。语言简单,通俗易懂。不仅适合抢险救灾志愿者阅读,也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作为一个抢险救灾的志愿者,必须先牢牢掌握相关知识,如抢险救灾志愿者的资格和任务,各种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抢险措施,以及初级卫生知识等等。本书就是针对上述这几个方面着手编写的。语言简单,通俗易懂。不仅适合抢险救灾志愿者阅读,也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抢险救灾志愿者的资格和任务 二、抢险救灾志愿者的资格及参加原则 四、抢险救灾志愿者培训演练的必要性 六、对抢险救灾志愿者的要求 第二章 抢险救灾志愿者的培训课程 一、各种灾难及危险源的基本知识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 (三)危险源的种类及防范 二、台风灾害的知识及抢险措施 (一)台风的特点 (二)台风灾害的危害 (三)风暴潮的危害 (四)台风的抢险措施 三、龙卷风灾害的知识及抢险措施 (一)什么是龙卷风 (二)龙卷风的特点及危害 (三)龙卷风的抢险措施 (四)正确指导公众避灾自救 四、火灾的知识及抢险措施 (一)火灾的分类 (二)火灾的隐患在哪里? (三)大型建筑物和公共场所的防火设施 (四)火灾的抢险措施 (五)正确指导公众避灾自救 (六)火灾的自救设备 (七)消防的基本知识 五、洪涝灾害的知识及抢险措施 (一)洪涝灾害 (二)洪涝灾害的种类 (三)洪水灾害的抢险措施 (四)正确指导公众避灾自救重建 六、地震灾害的知识及抢险措施 (一)地震的危害与特点 (二)地震灾害的抢险措施 (三)正确指导公众避灾自救 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知识及抢险措施 (一)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抢险 (三)什么是有毒化学品?老百姓会接触到吗? (四)几种主要化学物中毒表现及急救治疗 (五)储存危险化学品有何要求? (六)汽车在运输危险物时应注意什么? (七)常用化学事故应急装备器材 (八)化学事故的防护方法 八、交通事故的危害与抢险措施 (一)现场抢救的基本顺序是什么? (二)车祸的伤害及抢救方法 (三)交通事故急救管理 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和发布情况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与特征 (三)传染病防治常识 (四)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五)怎样预防传染病 (六)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抢救 (七)药品群体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 (八)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九)燃气中毒事件的预防措施 十、建筑工程事故的危害及抢险措施 (一)建筑工程事故原因 (二)关注建筑施工危险源, 随时准备参与抢险工作 (三)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四)工程建设事故的抢险 十一、森林火灾的抢险措施 十二、初级卫生知识 (一)搬运器械的制作 (二)怎样包扎止血 (三)怎样用绷带包扎伤口 (四)三角巾包扎法 (五)如何现场止血 (六)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 (七)伤员复苏的方法 (八)口对口人工呼吸 (九)开放性骨折的抢救 (十)肩关节脱位的抢救 (十一)闭合性骨折的抢救 (十二)脊柱损伤者怎样搬运 (十三)骨折时如何固定 (十四)交通事故现场抢救 (十五)高空坠落伤抢救 (十六)肋骨骨折的抢救 (十七)腹部外伤的抢救 (十八)眼睛外伤的抢救 (十九)酸、碱溅入眼内的抢救 试读章节 四、火灾的知识及抢险措施 (一)火灾的分类 根据引起火灾的可燃物质的不同性质,可以将火灾分为: 1.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毛、棉、纸张火灾等; 2.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甲醇、沥青、乙醇火灾等; 3.气体火灾,如煤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天然气火灾等; 4.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二)火灾的隐患在哪里? 1.取暖、炊事用火不当。 2.吸烟。 3.小孩玩火。 4.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5.上坟烧纸及其它祭祀活动。 6.电气设备的故障及安装不合理、线路老化造成的短路。 7.煤气、液化石油气的安装、存放和使用不当等等。 (三)大型建筑物和公共场所的防火设施 通过对建筑的防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及报警等各方面来保障建筑的消防安全。 1.防火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它是设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等具有一定耐火性的防火分隔物。除具有普通门的作用外,有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的特殊功能。防火门正常情况下应处于常闭状态,不得用其他杂物挡住防火门,人员疏散后应及时关闭防火门。 2.防火分区——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空间单元),即用防火设施隔开的区域。 3.自动报警系统。使用最普遍的有光电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当被保护的区域内产生一定量的烟雾或火焰温度达到或超过探测器的报警范围,探测器便能发出警报。同样面临上述情况时,区域网络监控器通过系统就能报警,如卷帘门自动降落、水喷淋动作、防排烟信号、电梯迫降运行等。人们将区域网络监控器通称为“楼层监控器”。 (四)火灾的抢险措施 1.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救。 2.不要盲目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3.除使用灭火器灭火外,还可就地使用沙土、毛毯、棉被等物品覆盖火焰灭火,将火情控制在初始阶段,防止火势蔓延。 4.及时、准确报告火警,说明可燃物的性质及火灾范围。 5.及时切断火场的气源、电源。 6.清理巷道杂物,保证消防车的畅通,并为其提供水源。 7.尽陕引导被困人员从火场疏散。 8.帮助使用各种高层逃生设备自救的人员摆脱险境,保证他们安全落地。 9.转移救护烧伤的病人,协助其做简单的包扎。 1O.快速疏散近火物资和易燃易爆物品。 11.及时发现高楼阳台、窗户及角落里的求救者将信息准确提供给消防队员。 (五)正确指导公众避灾自救 1.在浓烟中逃生,要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弯腰行走或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2.身上着火,千万不可奔跑,应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 3.如果逃生路线被火封锁,应立即退回室内,关闭门窗,用毛毯、棉被浸湿后覆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人,同时可充分利用室内设施自救,如用毛巾塞紧门缝,打开水龙头把水泼在地上降温,躲进放满水的浴缸内。 4.高层楼房发生火灾后,切勿使用电梯,应沿防火安全楼梯向底楼撤离。 5.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撞。当火势不大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逃到天台、阳台处。 6.高层可以利用缓降器逃生,滑绳自救。高层住宅、写字楼的市民可备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离开危险楼层。 (六)火灾的自救设备 1.缓降器。缓降器由挂钩(或吊环)、吊带、绳索及速度控制器等组成,是一种供人靠自重缓慢滑降的安全救生装置,它可以由专用安装器具安装在建筑窗口、阳台或平屋顶等处,营救高层建筑的单个被困人员。常见的有往返式和自救式两种,其救生高度不低于20米。 2.救生袋。救生袋是一种两端开口,供逃生者从高处进入其内部缓慢滑降的长条形袋状物。被困人员进入袋内后,依靠自身的重量和不同的姿势来控制降落速度,缓慢降落至地面而脱险,其长度也不少于20米。 3.自救绳。如用专用绳自救最好,若没有绳子,在紧急情况下可灵活使用现场的一些物品代替。 4.利用建筑物本身的疏散设施进行自救。如室内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救生滑梯、消防电梯等。 5.利用自然条件进行自救逃生。在建筑物内无任何设施可用作自救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建筑外的一些自然条件进行自救,如阳台、窗台、屋顶顺水管、避雷针引下线以及任何靠近建筑物的物体(女口树木、电线杆等)。 (七)消防的基本知识 常用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 (1)灭火器。它是一种可由人力移动的轻便灭火器具。 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主要有手提式和推车式灭火器。手提式灭火器按其内装灭火剂种类可分为化学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装置。能够尽快将发生火灾的信号(如高温、烟雾、气体、辐射光)等转变成电信号输入火灾报警控制器而发生报警,并指示火灾发生的部位和时间。 (3)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若发生火灾,会自动喷水灭火。喷水同时还发出火灾警报。 (4)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系统主要由水泵、管网、消火栓、水龙头、喷水栓、报警按钮及报警电话等组成。当发生火灾时,通过击碎玻璃报警,消防中心接到报警后会自动启动消防水泵,消防人员接上喷水栓,打开水龙头开关即可灭火。 (5)安全通道与消防电梯。当发生火灾时,人员可以通过安全通道(即防火楼梯)进行紧急疏散直达室外或其他安全处(如避难层、平台等)。消防电梯是供消防灭火、抢救伤员、运输消防器材的专用电梯。 P26-33 序言 建立抢险救灾志愿者队伍,目的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民间自主防灾和救援的作用,有组织地开展紧急救援组织的建设和训练,以此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抢险救灾志愿者队伍,除了满足大城市本身的救援需求外,还可以发挥大城市对周边地区及乡镇的辐射和支援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救援任务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对救援力量建立多层次教育与培训十分重要。各地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民间救援组织在其优势专业方面的作用。鼓励其参加救援行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成为时尚美德。 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