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解释--重演和实践推断/历史哲学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作者 (美)雷克斯·马丁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处理的是历史哲学中两个常见的问题。本书作者提出了一种中间的立场:一个历史学家们“可接受的反思共识观念”,即“通过参照行动者的意图、动机、背景、手段/目的信念等等来说明一个特定行为的解释是可接受的”。这是一本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著作。

内容推荐

《历史解释:重演和实践推断》处理的是历史哲学中两个常见的问题。其一是柯林伍德的主张,即历史学家通过“重思”或者在思想中重演的过程来解释过去:其二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许多人的见解,即力图通过对从行动者的处境到其行动的实践推断过程的重构,以获得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人类行动的解释。马丁关注的不仅是重演的本质,而且是要尽可能地使实践推断清楚明晰。他提出了一种中间的立场:一个历史学家们“可接受的反思共识观念”,即“通过参照行动者的意图、动机、背景、手段/目的信念等等来说明一个特定行为的解释是可接受的”。

目录

鸣谢/1

第一章 导言/1

第二章 作为人性的科学的历史学/18

第三章 重演/41

第四章 行动解释的图式/60

第五章 历史学中的解释和理解/80

第六章 一般规律和行动的原则/99

第七章 规则性普遍化的作用/125

第八章 关于重演解释的逻辑/154

第九章 基本图式:地位问题/168

第十章 实践推断/200

第十一章 其他时期和其他文化/235

第十二章 结论/265

译名对照/279

文献索引/285

译后记/298

序言

多年来,我对历史哲学研究有着持久的兴趣。在研究过程中,深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学和哲学的交叉学科,而且对哲学和历史学(特别是史学理论)都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虽然哲学的历史(history of philosophy)得到了详尽的研究,但是历史的哲学(philosophy 0f history)的研究却仍然比较薄弱。为了历史哲学研究的深入,我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愿望:组织翻译出版一批欧美有关历史哲学的重要著作。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相信,这套译丛的翻译和出版,会对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展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历史哲学,翻译介绍西方的著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并没有停留在相互之间对差异的惊叹上,而是成为社会形成的相互塑造的力量。可以说,对目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而言,“他者”不只是相互比较中认识论上的必要参照视角,而且实际上已经成为各自本体论生成的现实的力量。换言之,我们不仅通过他者发现自己的特性,而且在自身之内就存在着他者的因素。

在欧洲,成系统的历史哲学是近代的产物。历史哲学兴起于18世纪,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变了旧有的社会结构,人类的活动能力大大提高,这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社会发展使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视野都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从而形成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观念。

就时间而言,往日自然经济随季节律动而循环的时间观,被大机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线形时间观所取代。如果说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在一生“漫长”的岁月中经历的多是重复的活动,很难感知人类社会的变迁,那么近代以来社会变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社会的结构性改变往往使许多人的生活经验发生断裂。乡村小道上慢行的牛车,为风驰电掣的火车取代;飞奔的快马纵使再加鞭,与今天的超音速的飞机相比,也只能望“空”兴叹。社会加快了变化的速度,昨天的“新”东西还未等成型,到今天也许就成为明日黄花了。代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人们只能哀叹“现在是各领风骚数几天”。年龄和资历已经不是能力的表征,前辈的经验已经失去了重要性,许多年长者在新的技术产品面前显得无所适从,不得不向自己的子孙求教。如果说自然经济给人的印象是“天不变,道亦不变”,那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却印证了“一切皆流,无物长驻”。历史变化已经不是哲学家的思考,而是日常生活的现实经验。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当历史断裂的缝隙比较明显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历史“连续性”问题。

就空间而言,新大陆的发现和资本主义贸易的结合,使人类真正获得了世界意义上的联系。而且,人们不再像父辈那样依附于土地,而是根据工作的需要变换居住地。目益细化的社会分工,为人们的职业选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年复一年重复耕种的农民,变成了不受季节和天气影响的产业工人和白领阶层。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推动经济联系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挺进,全球化已经不只是一个口号,它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总而言之,人们对全人类的联系和共同命运有了确实的感受,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历史进步有了切身的体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人们才形成了世界历史的观念。

历史的变化使人们更容易看到社会发展断层及其连接点,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让人们可以在差异中思考人类的认同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描述特殊性和个别事件的历史学与思考普遍性和共同观念的哲学找到契合点。系统的历史哲学理论产生了。

20世纪,人类又经历了许多事变。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第一次意识到,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历史进步。十月革命的炮声曾经被亿万人民当作新社会出现的春雷,它也的确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是,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探索性实践既有挫折,也有教训,但是仍然给人民以希望。冷战结束了,但冷战思维并没有消失,因此随之而来的并不是人类历史的“黄金时代”,而是相互猜疑的“冷和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图用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做标准,完成对世界和历史的构建,使历史终结于此。可是,一方面,政治意识形态的对立转变成为文化意识形态的对立,“9·11”事件使“文化冲突”从观念成为现实,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战后的繁荣与发展,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因此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社会主义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即使我们找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保证其运行效率的模式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社会主义实践就应该是一个历史探索的过程。在目前复杂的形势下,历史怎么样发展,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历史演进的趋势和方向,仍然是一个没有明确定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不同。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与人类的意识和活动无关。可是,历史是有目的、有欲望和有意志的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结果,人类历史的规律是活动规律。历史规律也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的意志在塑造历史的过程中确实在起作用。因为负有个人意图的人类活动本身就是构成历史过程的因素,没有人类的追求和实践活动,历史规律不可能自动展现。人类历史是活动规律,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呈现出规律性;没有人类追求种种目的的活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的历史,也就谈不上有客观的历史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认识,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活动。因为这种认识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改变社会历史过程白14内在因素。西方学者对当代历史问题,不厌其烦地进行研究,其中就有以他们的利益和价值观塑造历史的意图和效应。美国的亨廷顿提出“文化冲突论”,实际上就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分化的一种塑造力量。而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公开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重构世界的格局。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我们应该通过研究,批判西方的意识形态,提出我们塑造世界历史的意识形态,争夺表达历史的话语权。  再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历史和国家史必须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中才能得到深切的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当前的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不可能躲避这种联系,而只能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参与这种联系与进程。如果我们脱离全球化联系,其结果将是自我封闭、故步自封和停滞不前。不出海,就打不到鱼;要吃鱼就必须勇敢地驾船出航,问题是我们应该在航海中学习航海技术。西方是工业革命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源地,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借鉴西方的经验。我们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善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的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就是西方社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从中汲取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西方学者对历史问题进行的哲学思考,不乏对西方社会发展状况和深层问题的感受和直觉,我们通过这种渠道,可以加深对西方的了解和认识。要超过对手,就必须把对手的招数学到手。而且,了解西方学者对历史问题的哲学反思,是建立全球视野所必需的视阈。研究西方历史哲学,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走向世界。

鉴于我国对历史哲学的研究还相对薄弱,通过对西方历史哲学的批判与借鉴,有助于我们的学科建设。因此,研究西方历史哲学,特别是翻译和介绍西方历史哲学理论,是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我们准备把历史哲学名著的翻译,作为一个持久而连续的工作进行下去。鉴于我国目前历史哲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在选取译介对象方面依据的是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注意不同历史哲学理论或流派的平衡。20世纪以来,西方历史哲学有很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理论学说和体系。如“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哲学”、“新黑格尔主义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新叙述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哲学”等等。对西方历史哲学进行系统的翻译、介绍,对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注意不同研究领域的平衡。在选择研究领域方面,我们涉及历史理解、历史叙述、历史表现、历史想象、历史隐喻、历史方法、历史写作等方面的著作,尽可能给读者一个有关西方历史哲学发展最新动态的简化了的全景图。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全面地认识西方的历史观念,并保持与他们进行对话的能力。

第三,注重作者的学术影响和著作本身的学术价值。可以说,我们是选择名家的名著。奥克肖特、克罗齐、海登·怀特、安克施密特、加登纳、凯尔纳、奥拉夫森等,都是历史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人物,他们的论著塑造了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的图景。对他们的著作的翻译和介绍,有助于我们尽快地接触并领悟西方有关研究的最高理论水平。

本丛书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突破,还表现在对“历史哲学”概念本身的认识上。我们认为,“历史性”不仅是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历史哲学的一个概念,而且是哲学观念生成的本体概念,它对于理解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本质的意义。因为人类社会及其意义不是先天概念外化,而是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生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哲学的研究反过来将有助于一般哲学问题的解决和深化。另一个突破是建立在前一个突破基础之上的,由于扩大了历史性概念的适用空间,我们就把历史视野扩大到了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等领域,为今后历史哲学研究的深入奠定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限于学识和水平,译丛的选材和翻译的内容肯定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推进我国历史哲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韩 震

  2004年12月2日

 于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后记

接此书稿之际,正值“非典”肆虐。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伴随着本书的译程。本书的翻译,得到了师兄黄裕生的悉心关心和帮助,他一直关注着本书的进程并对一些译法提出修改意见。王齐女士亲自为本书的一些译法查找资料、提出建议。此外,本书的翻译也得到了诸位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支持,责任编辑对译稿提出了十分细致的建议。所有这些艰辛劳动的付出,才使得本书的翻译出版得以顺利地完成。在此,衷心地感谢他们。译事无尽,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译者

2004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