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油画家陈丹青为何辞去清华大学的教职?一个麻风病老师又是如何撑起一个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大营盘小学的?在病人去世后两天,胸腹水的化验费用依然出现在收费单上,这奇怪的现象又暴露了怎样让人瞠目结舌的天价医疗费?“风沙两千年,不埋月牙泉”的这眼圣泉在历经几十年的人为改变,已日见干涸,那么它仅仅是一个正在消失的自然景观吗?……本书是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标志性节目《新闻调查》这几年来在法制建设、公共卫生、“三农”问题、教育、环境保护这些方面的重大新闻背后的细微再现,是对社会进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我们社会人灵魂的震撼。
如果说现实生活是平面的,那么本书则是从横切面上再现生活的细节,纵深而立体,具有思想的爆发力,震撼力,值得一读。
是什么让正义来得如此艰难与沉重?在法律的明文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潜规则?“行政权力在某些时候比法还大”,事发地的公安局长笑着回答。——迟来的正义又付出怎样的巨大代价?
我们不禁担忧: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举报人、这样的法官,《中国改革》杂志社现在还存在吗?我们是否需要一部媒体法律,才能不再如此担忧?——为什么杂志社被起诉?
其实一个教授的去留本身也许并不那么重要,我们关注的是他所提出的问题,那就是一个标准化的招生和培养模式是否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因为毕竟张扬的个性、原创的精神才是任何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保持终身的品格。——陈丹青为何出走?
……本书是对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新闻调查》这几年来重大热点新闻的文字记录与反思,旨在为人们探寻事实真相。全书分为法制建设、公共卫生、“三农”问题、教育、环境保护这五部分,调查深入、分析入理、抽丝剥茧,为人们全方位揭开事实发生全过程及事后感想,个中现象、令人深思。
四、“妈妈,早点回来”——悲剧还在延续
然而,对这些妇女来说,悲剧并没有结束。她们杀死丈夫之后,随即被判重刑入狱,家里同时失去了两个人,只留下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变得十分艰难。
豆晓花的父亲七十多岁了,在砖厂给人上班。她的母亲帮着父亲干活,两个人挣一份工钱,供养孩子上学。当我们来到豆晓花家时,她父亲因为过度操劳,已经卧病在床一个多月,无法接受采访。豆晓花的女儿今年13岁,她告诉我们,她最想念的就是妈妈。
这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女孩已经想不起妈妈的模样了,她告诉记者家里连妈妈的照片也没有。看着孩子秀气的面庞,记者对她说她长得和妈妈很像。孩子听了,便低头用衣角抹泪。旁边豆晓花的母亲哭着说:“是啊,跟她一模一样。俺这孩子冤啊。”她拉起孩子的手给记者看:“手裂的,你看手冻的,俺孩子这个手冻得都流血,不能拿出来。我啥也不要求,我就要求她早点回来,管她孩子,到我死的时候能给我跟前陪个灵,能给我送份礼就行了。中了,我旁的啥也不要求。”老人说罢,仍握着记者的手,不停颤抖着,心中似有一口气吐不出来。
来到河北新乐市西田村安瑞花家中,我们得知,安瑞花出事以后,家里的一个老人因为想不开,已于去年秋天自杀身亡。原来成绩很好的女儿小英为了让妹妹小梅安心上学,辍学在家,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
在采访时,小英一直搂着白发苍苍的奶奶。记者问她:“你也刚刚18岁,你自己的未来怎么办呢?”“供我妹妹上学,不能让我妹妹弃学。为了我妹妹,我可以放弃。”记者看到小英的小学毕业照还端端正正地摆放在桌上,问她想念学校吗?小英低声答了一个字“想”。屋顶挂着一串色彩鲜艳的风铃,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墙上还贴着几张明星的照片。18岁,是追求美的年龄。把自己裹在黑色外套里,始终没有笑容的小英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据说安瑞花还有一个大儿子,但我们在村里采访了几天始终没有见到他。“一出了事儿,脑袋瓜子也受了点刺激。前几天,走了一天没回来。”安瑞花的婆婆告诉我们,他现在有严重的抑郁症状,几乎不跟任何人说话。记者问小英什么时候能见到他,小英说:“不知道。有时候回来,有时候呆一天,又好几天不回来。”
安瑞花在狱中最不放心的也就是大儿子,她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儿子,你要挺住,面对现实,做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你是妈妈的精神支柱。”
我们托安瑞花的姐姐把信带给安瑞花的儿子小建,两天之后,我们在村里见到了他。小建始终不肯抬头,记者发现他的衣服很单薄,问他:“你穿毛衣了吗?就这一件啊?你晚上过夜就穿的这个衣服啊?”“嗯。”问他经常这么不回家吗?小建还是把头放在膝盖上,“嗯”一声表示回答。记者又问:“为什么不回去呢?”小建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回去我想俺妈。你叫俺妈早点回来啊。”
当天,小英和小建来到石家庄监狱女子监区探视他们的母亲安瑞花;母子三人泪流满面,按照探视规定,他们只能隔着透明挡板,用对讲机通话。小英哭喊着对妈妈说:“妈,我们听你话,你早点回来啊。”“我知道,我知道你哥哥挺内向,什么事也不敢说,不敢做的。”小英知道妈妈担心小建,她告诉妈妈:“你早点回来帮助他。他说俺天天想你,他整夜睡不着觉,他说俺出去找你去,他说俺找你,他说俺想你。”安瑞花再也控制不了自己,心疼地痛哭起来:“傻孩子啊,你上哪儿找妈妈啊。我知道妈妈需要你,你也需要妈妈。”小建哭着安慰妈妈:“妈,你不要哭了。”安瑞花嘱咐儿子:“你早点回去。不管咱再苦再难,咱要坚持下去,熬下去,听见了没?”小建擦干眼泪,回答妈妈:“听见了。” P25-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