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沧海遗珠(牧惠遗作及悼念文章)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牧惠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他的杂文通过一种对历史的对照来关注现实,并蕴涵着古典文学的特殊韵味,这种形式的文体在整个中国杂文界都是非常特殊的。所以,牧惠的杂文读起来不仅能让我们对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特殊的历史纵深感,本书是牧惠反思苏联的文章,读来让人感动。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篇:反思“一边倒”,是已故杂文大家牧惠先生生前的惊世绝笔,首次在大陆公开集结出版。文中以详实的资料,独特的角度和成熟老辣的文笔,深刻反思了我国自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这个口号以来种种的教训,以及苏联革命的成败得失,读来令人震撼;下篇:悼念牧惠文章一组,收录了于光远、邵燕祥、蓝英年、章明、王春瑜、王学泰等几十位名家悼念牧惠先生的文学,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位呕心沥血、忧国忧民的真正知识分子,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激情与精神,读来让人感动。

目录

上篇:反思“一边倒”

 恢复真相/(3)

 面对历史的勇气/(7)

 斯大林现象/(10)

 也谈“粗暴”/(13)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17)

 谈谈“政变经”/(19)

 布哈林谈“豁免权”/(21)

 “布败斯胜”必然论/(23)

 不该忘掉的血泪/(25)

 和尚动得,阿Q动不得/(28)

 拉狄克的教训/(30)

 并不纯洁的“纯洁思想家”/(32)

 关于维辛斯基/(34)

 季玛舒克现象/(37)

 “干部决定一切”的背景/(39)

 谈农民/(41)

 关于土地国有化——向何满子先生请教/(43)

附:何满子先生答作者/(48)

 假话症/(50)

 排队送红包去毒气室/(52)

 谈谈替身/(54)

 读《摆脱克格勃》/(56)

 历史就是历史/(58)

 放电影也得“讲政治”/(60)

 还有一本《从苏联归来》/(62)

 《从苏联归来》之后的文章/(67)

 我读蓝英年/(73)

 利季娅的意义/(79)

 前程远大新艺术/(83)

 未必都是洪承畴/(85)

 尴尬的高尔基/(88)

 苏联也有“张志新”/(93)

 迷失的历史/(96)

 寂寞的《庄园》/(100)

 谁“荒谬之至”?/(102)

 西蒙诺夫的自我解剖/(104)

 幽默与身份/(106)

 大树底下/(108)

 回龙汤故事/(110)

 “身后是非谁管得”/(112)

 反面教材/(114)

 久违了,雅罗申柯/(117)

 “黑材料”/(119)

 官心雕龙/(121)

 读《莫洛托夫秘谈录》/(123)

 险哉弃权票/(127)

 形迹可疑的“内幕”/(130)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质疑/(132)

 初级阶段的“民主”——关于《小赫鲁晓夫写老赫鲁晓夫》/(134)

 谁是被猎者?/(137)

 带汁的勃老/(139)

 安德罗波夫之谜/(141)

 一招臭棋/(143)

 主要危险在哪?/(152)

 两种“大树特树”/(158)

 谁来管好她?/(161)

 两个叶利钦/(165)

 奇闻引出的奇闻/(168)

 一段趣闻/(170)

 不得不谈齐奥塞斯库/(172)

 用双脚投票/(176)

 灰皮书,曾记否? /(178)

 大开眼界的“复辟”/(181)

 反思“一边倒”/(183)

 德先生、赛先生与“以俄为师”/(186)

 苏事不忘,中事之师/(196)

 读《史事与回忆》手记/(198)

 对原子弹的阶级感情/(205)

 想到萧军的“反苏”/(207)

 推荐一本好书/(209)

 书缘/(212)

 李森科的幽灵/(215)

下篇:纪念牧惠文章一组

 怀念牧惠/方成(219)

 悼牧惠并琐忆二三事/何满子(221)

 他流下了眼泪/章 明(223)

 相见恨晚相别恨早/邵燕祥(225)

 芳草留人意不闲/舒展(229)

 牧惠兄,你走得太早了/蓝英年(231)

 沧海月明珠有泪/王春瑜(233)

 认真的牧惠/陈四益(236)

 平生风义师兼友/王学泰(239)

 牧惠大师兄的绝笔/王得后(242)

 “石头”还在那里/黄一龙(245)

 悼牧惠先生/胡其伟(247)

 深切悼念林文山同志/赖大让(249)

 悼牧惠先生/鄢烈山(251)

 行色匆匆/吴志实(252)

 开阔的空间/孙郁(256)

 牧惠与《思痛录》/丁东(258)

 那个勤勉的清洁工走了/徐怀谦(260)

 “有条件的”暴力/徐强(262)

 缅怀牧惠先生/江 源(265)

 深切的怀念/嵇钧生(270)

 又为斯民哭健儿/葛栋玉(274)

 最“真”是林公/盛大林(276)

 牧惠先生,我收到了/郭梅(278)

 那个玩枪的人,走了/张继合(280)

 牧惠还活着/闵良臣(283)

 一个人的离去/谢燕(285)

 从《名家》里认识牧惠/张瑾(288)

 三峡坛子山顶留影/清江(290)

 我所认识的牧惠先生/吴子长(292)

 读牧惠,感觉杂文有点冷/五谷(299)

 牧惠先生的最后时刻/朱铁志(301)

 活在人心便永生/朱铁志(304)

 檄文长在,泽备后人/朱铁志(307)

 仲夏夜的噩梦/王春瑜(3lO)

 一个大好人/于光远(313)

 怀念牧惠/杨资元(315)

 牧惠作别人间之后/李汝伦(317)

 鹧鸪天·悼念牧惠/梁友贤(324)

 痛悼林文山同志/陆贞勤(325)

 江城子·悼林文山战友/冯超林(326)

 挽牧惠同志联/陈立(327)

编后絮语/赛妮亚(328)

附录:牧惠先生已出版书目/(330)

试读章节

前苏联宣布中、小学的历史课停课并免予考试。这个大举动,当然不是为了减轻学生功课的负担,而是为了让青少年不再被歪曲的历史蒙骗下去。

这一手十分明智。从可以接触到的中文书刊看,我们过去虔敬地诵读的《联共(布)党史》,可以说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伪史。被歌颂为斯大林丰功伟绩的,要不是把别人的成就往他脸上贴金,就往往是颠倒黑白的谎言。包括布哈林在内的一批老布尔什维克被加上种种可怕的罪名或根本不需要任何罪名而被杀害了;大量军官被说成是间谍、叛徒被处决了;用放逐的办法强迫实行的集体化引起了严重的饥荒和死亡……至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专横霸道,虽惊心动魄却已是小巫见大巫。被颠倒了的历史必须颠倒过来。这是铁的法则,对谁也不能例外。

随着这一股潮流的涌现,不少前苏联乃至前苏联以外的历史也被翻腾出来了:大到1939年德苏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还有那些秘密协定、斯摩梭斯克森林中4000名波兰军官的被杀害,以及如何评价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这类问题;小到对一个人、一个作品的评价,都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有一天几个人在一起闲聊,对于这股潮流,忧心忡忡者亦有:“把斯大林否定了,最后就会否定自己!”

这句话挺耳熟。回忆一下,大约是对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的做法而言的,意思是砍掉斯大林这面旗子,就会有反革命把它捡起来利用。于是果然出现了波匈事件。赫鲁晓夫的功过三言两语讲不清,但是,他敢于揭露斯大林,可谓大勇。只有像拉科西这样的统治者才感到害怕。匈牙利事件不是在重新评价了吗?不是被肯定为人民起义了吗?在双百方针提出30周年的时候,我重读了一次“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从中感到,双百方针的夭折,同这两篇文章对匈牙利“反革命”知识分子的错误估价有密切的联系。“文化大革命”前夕,不是又重提裴多菲俱乐部了吗?“最后否定自己”云云,显然仍按着这种惯性在思维着。

当然,对历史的重新评价也难免有误,难免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在这一点上,林彪、江青之流可谓是“天才”。在他们称王称霸的年代,革命元勋被诬陷成了“军阀”、“土匪”,在艰苦条件下付出巨大牺牲的白区党组织不是“特务”就是“国民党”,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的竟是林彪,指挥保卫延安战役的是江青。时至今日,又还有王力之流在伪造“文化大革命”史。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开性,就是百家争鸣。同样是谈“文化大革命”、谈自己,纪登奎就同王力完全不一样。发表在《嘹望》上的《纪登奎与我的一次谈话》,记录了纪登奎逝世前半年关于自己、关于“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我不敢说也不想要求他所说都完全准确和正确,但是他的态度诚恳和严肃,看不出文过饰非和瞎吹。如果有关的人都以这种态度来谈和写自己熟悉的那段历史,当会给后人留下很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同前苏联一样,咱们也有一个如何写历史的问题。远的先不说,“文化大革命”史应当是一个重头题目。我很同意王元化的意见,亟需开放对“文化大革命”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希望那些亲身经历“文化大革命”的老同志写出有关史料。我想补充的是,像王力这样的人,也可以写,但是,也应当让那些了解王力底细的、包括在他指挥下犯过错误的人写,把那些被王力歪曲了的事实真相揭示出来。封闭,其实是封而不闭。现在街上小书摊不是照样摆着《江青和她的机要秘书》之类大部头“秘史”在招徕读者吗?据熟悉内情的人说,这类书,虽不是小说,却不乏虚构甚至是构成人身攻击的捏造。让这种人来“研究”“文化大革命”,倒不如说让他们采制造混乱,继续愚弄群众。  “隐瞒是不能持久的”。前苏联的做法,还有德国对达豪集中营的做法都值得效法,它使人民聪明,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精神素质。而竹下登等日本人老想给侵略历史打马虎眼,除了一次又一次陷入被动之外,另一个后果就是培养愚民,纵容无知。日本已经有人指出,这样下去,会有再出现“错误的民族主义”的危险。咱们中国人可经受不起“七八年再来一次”了。敢于面对历史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P7-9)

序言

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这个口号以后,我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或多或少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着。在全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又明确地肯定必须向苏联“一边倒”,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更进一步地“以俄为师”。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使我们大吃一惊——原来我们的“老师”竟发生过那么多严重的问题。随着有关这方面的书籍陆续出版,事情的真相一次又一次地被揭露,我们认识,我们思考。反“凡是”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苏东波”的发生,更促使我们进一步地反思。在“以俄为师”中,在“一边倒”中,我们在哪些方面做得对,在哪些方面做错了?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们应当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教训?如此等等。

收集在这本书里的文章,是我对这些问题探索而写下来的成果。

我没有把俄文学到手,用以作根据的,仅限于翻译成中文的材料。这类书近年出版了不少,光是我购买回来的,就占有一米宽的书架两格有余。但是,毕竟有限。反思得如何?读者是最有权的裁判者,同时欢迎专家提出批评。

牧 惠

2004年3月12日晨

后记

我同牧惠先生接触不多,共通过两次信、见过一次面。第一次大约是2000年左右,牧惠先生给我写来一封长信,希望我能够帮助出版《松仔岭事件》一书,可惜的是,我当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能为力;2004年4月19日的时候,牧惠先生第Z-次给我来信,希望我能帮助他出版《反思“一边倒”》一书,这次的信不长,信是用宣纸竖写,很有古贤士遗风,目录则是用稿纸写的,一字一格,非常工整,我立刻肃然起敬,马上打电话给牧老先生,请快些将此文稿寄来;读完来稿后,我非常激动,不愧为大杂文家,值得我为之奔走呼号。逝者如斯夫,一下子就到了夏天,我于2004年6月5日下午组织了在京的专家召开了一次“青少年人性教育读本”出版座谈会,王学泰、丁东、黎鸣、何光沪、雷颐、章诒和、徐友渔、蓝英年等先生纷纷到会,牧惠和王春瑜先生也应邀前来,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二位先生见面,一下子就被牧先生的气质和风度惊呆了,简直像一位大艺术家。牧先生的发言更有特色,像黎鸣先生一样激情四射,他说:“我是一个穷孩子出身的大学生,我8岁父亲就去世了,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终于把我们三个人都供到高中毕业,有两个人读了大学。那是什么时候?是蒋介石统治的时候。我们穷到什么程度?我们家里没有一分田是收租的,没有房子,房子还是租的。我妈妈就靠做布鞋、靠打毛衣来维持我们一家几口的生活。当时的当权者骂我们这些大学生造他的反,给你钱读书你还不好好读书,我们是公费生,没有公费的话我读不了大学的。公费生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一点节余,可以买牙膏、买邮票。也没有收房钱,也没有收饭钱,也没有收学费,你不好好读书,就反了。我们觉得我们反的很有道理,但是听了前面几位发言以后我就感到在这个问题上现状不尽如人意。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我们这个教育不仅是失败的,而且是很没有道理失败的。

至于人性教育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包袱相当沉重,任务非常严峻。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些负面的东西。鲁迅不是说《二十四史》看来看去就两个字——“吃人”,从来不把人当人的。长期以来阶级斗争被扩大化和绝对化,我们缺少一种人道主义的传统。刚刚浦志强先生说到知识分子有义务,应该深刻地检讨我们自己,确实是的。解放以后这些知识分子从小资产阶级变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一次次的运动里完全失去了自我,人家要我们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我们就信什么了。说谎有时不一定是说谎,文革时低头认罪我确实是认为我有罪。当然我的检讨里有一些假话,但确实也是心里话,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人。在以往的政治运动中我们再现过一些不人道的东西,但我们缺少认真的反思……。”座谈会开得很热烈,场面非常感人。我留诸位先生吃了一顿晚餐,夜幕降了很久,人们才慢慢散去。不知怎的,牧惠先生告别的时候,我看着他疲倦的神色和满头的白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我当时暗想,今后一定要和这位一辈子追求真理的真知识分子多加来往,多多拜读他的大著。北京有一大批这样的长者,无论是人品还是学养,都值得我们敬仰。我和牧先生的交往刚刚拉开序幕。

未曾想这竟成了永诀,牧先生那铿锵有力的发言,竟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于是,我内心便生出了一种深深的愧疚:为什么我早没能出版牧先生的大著呢?牧先生是累死的,他的死是否和急急忙忙来参加这次令人感动的座谈会有关呢?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是为编后絮语,谨以此文悼念这位可敬的长者。

赛妮亚

2005年盛夏于兰州黄河边

书评(媒体评论)

牧惠的杂文,不仅有思想锋芒,更有大量的信息,读了很有收获。

——王元化

他的文章,我觉得写得越来越好。可是这样一个大好人,却只活了76岁。上帝好像瞎了眼睛。

——于光远

牧惠兄是劳累太过而倒下的,我们真想看看他走前留在书案上的文稿,听听文稿上留下的声音。他走了,对我们这些远方的朋友,连个背影也不给看一眼。我们追思他的音容笑貌,文品和人品。我料他不会放下笔而宣布休战,地下有魔鬼,魔鬼们有他们的魔王。

——李汝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