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朴实,诗意,形象,激情——我们追求这样的教育实践,也追求这样的教育表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走新教育/教育随笔系列/教育在线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朱永新//张菊荣 |
出版社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朴实,诗意,形象,激情——我们追求这样的教育实践,也追求这样的教育表达。 目录 同是追梦人 梦想与反思:新教育实验的缘起/朱永新002 探索与领悟:新教育实验面面观/朱永新006 呼唤上天入地的教育科研/朱永新013 “今天最好”/朱永新018 世界上没有不能弹奏的曲子/朱永新020 半杯水的启示/朱永新022 梦圆新教育实验/张菊荣024 理想唤起智慧/张菊荣034 高品质的行动/张菊荣037 理想,永远的理想/张菊荣039 叩问新教育实验的“新”/张菊荣041 漫说新生代教师/张菊荣044 新课改三思/张菊荣047 班主任随想录/张菊荣052 教育,该留下故事/张菊荣056 生命,从此刻开始/张菊荣059 气人的长官意识/张菊荣062 累人的考核评比/张菊荣065 沉重的规章制度/张菊荣069 校长的政绩/张菊荣073 漂亮的布置/张菊荣076 丢失的体育/张菊荣079 消失的灵气/张菊荣082 用心创造办公室文化/张菊荣085 都是你的教师/张菊荣087 如金的健康/张菊荣090 可贵的闲暇/张菊荣093 珍贵的爱好/张菊荣096 书香伴人生 营造书香校园——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一/朱永新099 由外国校长舔肥猪想到的/朱永新101 从牛津乞丐读书说起/朱永新103 畅想中小学图书室/张菊荣105 夫人的苹果/张菊荣108 让孩子走进书店/张菊荣110 快乐读书人/张菊荣112 忆昔读书时/张菊荣115 随处买书/张菊荣118 走进书店/张菊荣121 营造书香家庭,可以这样做/张菊荣123 简简单单教语文/张菊荣128 辩证的诗意/张菊荣131 语文课:向主题班会学习/张菊荣135 鲜活的语文课堂/张菊荣139 笔墨写春秋 同写教育笔记——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二/朱永新145 时间正翻卷着书页/朱永新147 日记阳光教育/朱永新151 为快乐喝彩/朱永新153 撰写教育笔记,享受教育幸福/张菊荣156 文章写人/张菊荣163 创造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张菊荣166 教科教研本一家/张菊荣169 窗外看风景 聆听窗外声音——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三/朱永新173 强化双语运用——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四/朱永新175 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五/朱永新178 我们一起走过/朱永新181 教育沙龙漫议/张菊荣184 享受双休时光/张菊荣187 信息时代金手指/张菊荣191 计算机教学:何不潇洒走一回/张菊荣194 从随意到执著——我的网路历程/张菊荣197 创设特色学校——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六/朱永新202 办学特色:穿梭在矛盾之中/张菊荣205 画出心中的梦/张菊荣211 情系新教育 感动与展望:新教育实验梦辉煌/朱永新215 在追寻理想中超越自我——新教育实验在吴江/张菊荣221 不愿长大的李镇西/朱永新227 热肠丹心的储昌楼/朱永新231 日知日行的张菊荣/朱永新234 憨厚大度的冯卫东/朱永新238 善于“煽情”的袁卫星/朱永新241 才艺出众的焦晓骏/朱永新247 一个给学校灵魂的人——《给你一所学校》序/朱永新252 一个钟爱阳光和花的校长——《心花烂漫》序/朱永新256 激情费建妹——为费建妹老师随笔集而作/张菊荣259 五十岁的她——记张秋瑛老师/张菊荣262 走进新教育——为金家坝中心小学校刊而作/张菊荣265 燃烧激情与智慧——黎里镇中心小学教师日记读后感/张菊荣268 往事如歌/张菊荣271 我是一个行者/张菊荣275 写在后面/张菊荣283 试读章节 奥斯勒先生不仅是美国的著名内科医学家,也是一位善于养生的寿星,活到98岁高龄才辞世。有人向他请教长寿的经验,他的结论是:“经常说:今天最好!” 为什么只有今天才是最好的呢?奥斯勒比较了昨天、今天和明天对于个人的意义以后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过去曾发生过那么多烦恼的事,既然这样,除非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我们应该把死亡的昨天彻底埋葬。我们也不要为明天忧虑,这当然不是指不要计划明天,而是不要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忧虑。今天,只有今天,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我们决不能让对昨天和明天的忧虑破坏今天宁静的生活。”他意味深长地指出,“今天就是我每年最好的一天——我经常在早晨诵读这句话。它帮助我获得宁静的快乐。事实上,不是担心未来,便是难忘过去,使许多人背负着太重的人生负担,而成为他们患病和加重病情的原因。” 奥斯勒的告诫是有道理的。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实时空就是此时此地。有人说,过去是已经过期的支票,未来是没有到期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可以兑现的支票。因此,“今天最好”,就是要我们把握住今天,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辉煌的业绩。 “今天最好”,也是要我们走出昨天的阴影,摆脱过去的重负,既不为过去的辉煌而陶醉,也不为昨天的失误而懊丧,而是把今天作为人生的新的开始,把现在作为生活的新的开端。 “今天最好”,更是要我们用宁静的心态迎接明天。明天的情况如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今天的所为,今天的一切就是为明天所做的准备。因此,与其沉溺于对明天的幻想,不如用心对待每一天,让今天充实起来。 朋友们,让我们每一天对着镜子中的你、对着初升的太阳说一声:“今天最好!”(P18-19) 序言 有人说: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震荡性影响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而且这种“震荡”最终将达到何种程度,我们今天也很难预料——也许它是没有“最终”的。我同意这种观点。有时人们看到更多的是网络的负面影响:其实,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和信息源,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和优越性。它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信息爆炸、知识爆炸、观念爆炸!它消解了过去地域和时间带给我们的局限,节约了人类大量的劳动成本、资源成本和智力成本。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开发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毫无疑问,它改变了我们汲取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在这变革的时代,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在科技对人类自身的异化冲击中站稳脚跟,而不是一味地对新生事物所带来的部分弊端视如洪水猛兽。网络是工具,而工具本身的价值是中性的,其利害完全取决于工具使用者自己。因噎废食是断不可取的!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我和我的一批教育志同道合者创办了一个“教育在线(eduol.corn.cn)”网站。创建学习社区,净化网络文化,凝聚教育才俊,提升教育品质,最大限度地用好网络这个利器,这是我们的梦想! 我在“教育在线”的首页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理想的网络是平等的空间。没有话语的霸权,没有繁琐的俗套,只有真情的流露与思想的碰撞。 我理想的网络是学术的净土。严肃而不失幽默,通俗但绝不恶俗。网络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道德与法制的约束。 我理想的网络是温馨的家园,每一位会员与访客、每一位版主与嘉宾,都是这个家庭里愉快的成员。这儿没有家长,人人都是别人的服务生并且永远乐此不疲。 我理想的网络是教育家的摇篮。在这儿,智慧在研讨中充盈,理想在争论中升华。关注教育,关爱你周围的每位师生,捧一颗真心来交流,带满腔热情再努力。 “教育在线”自2002年6月16日开通以来,点击数一路攀升,一批批满怀热情的教育志士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最初的4个月里,注册会员达到了2300多人,论坛的发帖总数超过5万。自从上了网,我觉得生命中的每一天便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充实,多了一份冲动,多了一份童真,多了一份诗意!我与每一个会员一样感受着交流与碰撞的快乐。在网上,我们能更多地听到毫无拘束的真话。观点鲜明的帖子及毫无顾忌的评论,尤其是对教育现状的批评,让每一个真正关心教育的人多了一刻冷静、一点思索与一份压力,更多了一股改革的动力。众多有思想、有见地的教育媒体的编辑、记者的参与也使“教育在线”多了一份骄傲。大家相会在网上,无论约稿还是投稿,或者是征集点评,须臾之间即可完成。 我不敢说当初创办“教育在线”时的所有理想都已经实现,但至少有一点是令我特别欣慰的,那就是通过“教育在线”,我结识了原本素不相识的一批优秀教师:他们分布于天山之麓,南海之滨,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他们是网络精英,也是真正的教育英雄!正是这些教育英雄,在紧张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到网上进行教学方法交流、教育思想交锋、人生观点碰撞。教育论坛的每一份帖子,在线文库的每一篇文章,无不凝聚着网友们对教育的情感与思考,他们关注教育热点,关注新的教育理念与动态,他们感受与思考,使“教育在线”成了一方属于教师自己的精神家园。 依托“教育在线”独特的沟通方式,在大家对共同关心的教育话题充分思考、调研与探讨后,我们便有了这一套“教育在线文库”。 “教育在线文库”第一辑为六种,第二辑为五种,有淡描心灵之旅、倾诉教师情怀的“教育随笔系列”,有直面教育存在、倡导人文关怀的“教育报告系列”,有关注均衡发展、探寻教育未来的“教育话题系列”,更有触及观点内核、引发学生思考的“走进中学生系列”。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网络与传统媒介互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同时也为网络文化魅力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尽绵薄之力。 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有“教育在线”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还得到了四川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与希望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谨致谢忱! 后记 万籁俱寂,击键的声音是那样的清晰。 整理这样的一部书稿,我的心里不能平静。 此刻,当书稿基本编完的时候,我任思绪飞扬。 我想起了2002年的暑假——那是一个改变了我的禀性的暑假。无意间闯入了“教育在线”,真的是在无意之间呐,鼠标轻轻地一击,然而正是这轻轻一击,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说是精神的命运。我以前一直过着一种悠哉游哉的生活,我认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热爱写作与阅读,我也出版过两本小书,也发表了不少的小文章,我也很为这样的生活而自足,我说,我想度过的是一种“随意人生”。可是,进入“教育在线”以及以后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着着实实地改写了我的禀性!我终于从随意走向了执著,我想,我还会从执著走向智慧! 我想起了与朱永新老帅的一次次接触,那些快乐而紧张的聚会,那些激情洋溢而又踏实行走着的日子。记得在苏州会议巾心的“营香书香校园”沙龙上,一化教授说,他跟不上朱老帅的思想,许久小见,总是发现朱永新又有新的见解!我想说,这样的感受我们也有,所以,与朱老师在一起,在感受一种人格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受着巨大的思想活力。 我想起了关于“新教育实验”路上的一个个故事,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动与我们仍然创造着的感动。那是一群追梦人呐,昆山的难眠之夜,吴江的喜人成绩……我们一起度过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在网上,我们更是看到了它的魅力。挂牌,报告,研讨……当我们的实践逼近本真的时候,当我们的行动贴近心灵的时候,就会唤起人们的激情与智慧啊! 我想起了“新教育实验”大军的一位位教师,他们中有的早已功成名就,却仍是孜孜不倦地追寻理想;他们中更多的刚刚开始踏上征程,却是满怀信心勇往直前;他们中的很多年轻得让人羡慕,他们占据了很好的起点;他们中有的年岁已大,却焕发了第二次青春…… 我的思绪又回到“从前”,我在想我自己,如果在十年前就开始进入了这样的状态,我该收获多少的发展的喜悦啊…… 我的思绪又飞向未来,我在想,我们的事业刚刚开始,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关于新教育实验,我们实践着,我们行走着,朱老师常常将他的宏伟思考诉诸笔端,我也喜欢用义字记载我理解的“新教育实验”,我所理解的教育,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本册子。这本集子,正确一点说,不是写出来,是走出来的,这也是我们想把书名定为“行走新教育”的用意。朱老师是中国理想主义教育流派的领车人物,有人理解“理想主义”,以为都是些不着边际的幻想,可是,我们要告诉大家,真正的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必然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所有真正的教育,必须是行走着的教育;所有真正的追求,也必然是用生命来践行的! 集巾大致将文章分为五辑,第一辑“同是追梦人”,主要谈新教育理念;第二至第四辑,主要谈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而第五辑,是主要记述新教育实验的人物与学校。 在教育广阔的天地里,我们行走着,我们是快乐的行者! 在教育理想的引领下,我们追寻着,我们走过的路,就是我们生命与灵魂成长的轨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