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特点是每个案例都兼顾资料性、纪实性与故事性,既描述了参与并购的企业所面临的历史和行业的背景,又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详尽叙述了并购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最终结果,希望让读者了解到故事中行业巨头们的经营秘诀和智慧,感受它们发展历程中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并购(30个世界著名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干春晖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特点是每个案例都兼顾资料性、纪实性与故事性,既描述了参与并购的企业所面临的历史和行业的背景,又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详尽叙述了并购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最终结果,希望让读者了解到故事中行业巨头们的经营秘诀和智慧,感受它们发展历程中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楚。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的都是世界范围过去一百年内企业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并购事件,其中以发生在西方第三和第四次兼并浪潮中的案例居多。每个故事的主角,譬如洛克菲勒石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都是妇孺皆知的大企业,都拥有辉煌的历史,有的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激荡沉浮至今仍是全球企业界的翘楚。这里收录的并购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而成败得失、功过福祸也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得到了验证。 目录 序 标准石油的收购之路 洛克菲勒联姻花旗银行 摩根财团卡内基组建美国钢铁公司 通用汽车的并购潮 大众收购奥迪 八幡钢铁和富士钢铁并购案 香港置地收购牛奶公司 李嘉诚的“和黄收购战” 船王包玉刚收购九龙仓 杜邦公司收购大陆石油公司 可口可乐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皮肯斯对海湾石油公司的“失败”收购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绝地反击战 通用电气收购美国无线电公司 石油巨头优尼科的保卫战 潘特里收购露华浓 吉列反击恶意收购 固特异的反收购战 KKR公司恶意收购雷诺兹公司 时代公司收购华纳公司 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善美公司“蛇吞象”收购胜家集团 波音兼并麦道 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并购案 惠普康柏合并案 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 三菱集团系列并购案 美洲银行的成长之旅 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合并与分拆 微软并购启示录 试读章节 洛克菲勒从一个石油大客户的身份开始与铁路运输业打交道,以联盟合作等形式,通过不断的兼并收购,壮大自身实力,逐步建立起了标准石油公司在石油运输业尤其是铁路运输中的地位,最后基本上垄断了石油业的炼油和运输两部分。与此同时他还在扩大国内石油销售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已在石油精炼、运输和销售三大下游产业中占据绝对垄断优势的标准石油公司,下一步更大的垄断就是将其旗下所有关联企业联合起来,成立美国历史上第一家托拉斯——标准石油托拉斯。1882年1月2日,标准石油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托管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标志着标准石油托拉斯的正式成立。拥有资本7000万美元和40家附属公司的标准石油托拉斯,陆续在全国各地创设了许多带有标志名字的子公司。标准石油托拉斯基本控制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同时还垄断了大部分的石油贸易。 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原料,掌控着石油业下游产业的洛克菲勒开始蓄谋进入石油产业的上游开采业。19世纪80年代末,他就采取惯用的仗势压价的手段,低价购入了大量俄亥俄一印第安纳地下的石油资源(19世纪80年代中期,俄亥俄州发现大片油田,随后成为美国另一个主要的产油州)。这样洛克菲勒从原油的开采到成品油的销售,不仅实现了他独霸石油业的梦想,而且完成了整个石油产业链条的整合。庞大的标准石油托拉斯就是石油界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的结合体。托拉斯理论也很快波及到美国各地,这种企业联合形式不久就闻名于世,各行各业纷纷涌现出各自的托拉斯,如南方的棉花托拉斯、中西部的畜牧托拉斯、威士忌托拉斯等等。它的出现对美国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各行业的托拉斯占了美国总经济的90%,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垄断时代。 以标准石油公司为代表的托拉斯这一垄断组织形式,虽然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但是追求自由竞争的企业精神的美国政府和实业界是不会允许这种垄断形式的长期存在的。所以自标准石油托拉斯成立之后的二十多年,是洛克菲勒集团成为众矢之的而招致官司缠身的时期。1892年7月2日《谢尔曼反垄断法》的制订和颁布,导致了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的最终解体;1911年5月15日,华盛顿联邦最高法院又宣判标准石油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勒令公司解散,洛克菲勒一手建立的标准石油帝国自此被分解成38家独立的企业,结束了它一统美国石油业的局面。 P8-9 序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曾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兼并与收购是企业谋求自身发展和行业领导力的重要策略。可以说,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企业并购事件构成了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西方国家迄今已经历了五次兼并浪潮。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正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经济稳定发展时期;第三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战后资本主义“繁荣”时期;第四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五次兼并浪潮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今,这个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并购成为了企业并购的主旋律,企业交易的规模之大,金额之高达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的自主性极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来优化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许多产业也开始掀起了兼并重组的浪潮。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给予了巨大的关注,涌现了大量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直以来,我对企业并购充满浓厚的兴趣,始终致力于对并购理论和前沿问题的学习与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1995年,当并购还未像如今这样成为企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时,我已和刘祥生博士合作出版了《公司兼并与收购》一书。1998—1999年间,我有机会到美国雷鸟国际管理研究生院做访问研究,从而接触到大量有关企业并购的前沿理论,感受到汹涌的第五次全球企业并购浪潮。回国后,我对访问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将国际上的企业并购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出版了《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之后,我又将并购的真实案例与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出版了《企业并购:理论·实务·案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化了对并购问题的研究。2004年,我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一套企业并购研究著作“企业并购丛书”,包括《并购经济学》、《并购实务》和《并购案例》三部,整合了企业并购前沿理论、实务和案例三个方面,对企业并购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予了深入的论析,旨在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为中国企业如何开展并购活动提供有价值的运作技巧和手段借鉴。为了满足正在实施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家进行跨文化企业整合的理论、经验和技巧的需要,为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作出自己的贡献,2004年我还主持翻译了国际著名出版集团麦格劳一希尔(McGraw-Hill)的企业并购著作《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一直对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试图运用案例介绍的方法向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介绍中国各个行业最新发生的并购事件。2005年我又陆续出版了《并购案例解读》(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和《并购案例精粹》(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以介绍企业并购事件为主的图书,其中选取的都是近年来国内外各产业中发生的重大案例,从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的维度介绍了这些大企业兼并重组的前因后果以及留给世人的启示。 这一系列的并购案例成果为所有关心当前中国并购浪潮的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素材,但是与西方上百年的并购历史相比,中国企业的并购历程还很短暂,只是世界并购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而且近年来,我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为企业、政府、大学和各类研究机构作有关企业并购的专题演讲,并为一些大型企业的并购重组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或直接参与其并购决策,从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的企业家们对洞悉世界大型企业成长奥秘的渴望。因此也就有了这本《大并购:30个世界著名企业并购经典案例》的诞生。在这本书里收录的都是世界范围过去一百年内企业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并购事件,其中以发生在西方第三和第四次兼并浪潮中的案例居多。每个故事的主角,譬如洛克菲勒石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都是妇孺皆知的大企业,都拥有辉煌的历史,有的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激荡沉浮至今仍是全球企业界的翘楚。这里收录的并购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而成败得失、功过福祸也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得到了验证。本书的特点是每个案例都兼顾资料性、纪实性与故事性,既描述了参与并购的企业所面临的历史和行业的背景,又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详尽叙述了并购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最终结果,希望让读者了解到故事中行业巨头们的经营秘诀和智慧,感受它们发展历程中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楚。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在此特别说明并向有关作者致谢。由于水平有限,本书的不足和缺憾在所难免,而且企业并购的发展也会不断产生新现象、新问题,这些都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探索、充实和完善。希望这本《大并购:30个世界著名企业并购经典案例》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有所帮助,也恳请读者对本书作出批评和指正。 干春晖 2006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