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硬科幻作品之一!奠定了克莱蒙特在科幻史上崇高的地位。
故事发生在一颗叫做麦斯克林的行星上。这颗星球的奇异之处在于,它的重力远远超过地球。另外,它极高的自转速度造成了行星表面的巨大重力差异。该星球赤道地区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两三倍,而南北两极的重力却是地球重力的700倍。由于高重力,人类发射到麦斯克林南极的科学实验飞船坠毁了。人类探险家只好乘坐飞船在赤道附近降落,求助于当地形似蜈蚣的土著麦斯克林人。个头小小的、技术落后的麦斯克林人于是踏上了横跨整个星球的长旅,前往极地,为人类回收实验飞船。
通过这个旅途,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高重力星球的种种奇景异事。为了描写这颗奇异的星球,克莱蒙特采用了最“笨拙”的方法:提出高重力的基本设定,再推想在这个设定之下,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的形态会有什么表现。这样一来,种种奇景异事无不合乎科学规律。
一个重力大大超过地球的星球引起了人类的兴趣,但在高重力的影响下,人类的探测器不幸坠落。
人类只得求助于形同蜈蚣的当地人,引导这些远未进入技术文明时代的土著长途跋涉,找回探测器。
小小的、落后的当地人踏上了横跨整个星球的长旅,在这个人类几乎无法抬起脚步的高重力星球上,完成了一次最辉煌的壮举。
重力星球的奇景,不同生命的冲突,落后观念与先进技术的碰撞——壮丽的长卷就此展开。
第一章 冬天的风暴
狂风呼啸,像有自己的生命一般卷过海湾,把平静的海面彻底撕碎,搅得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浩瀚大洋,狂风肆虐,顷刻之间便能像卷走木屑一样吞没“布利”号。千层巨浪随风卷起,整整一英尺高下,又被狂风吹散,成为弥漫四面的喷流。
伯纳兰蹲伏在高高的船尾木筏上,只有他一个人溅得全身是水。他的“布利”号早已安全上岸。伯纳兰一知道将在这里过冬,便马上把他的船稳稳当当拖上陆地。但此刻他仍旧禁不住有点担心:巨浪比他在海上历年遭遇过的高几十倍。是失重的缘故,浪花才卷得这么高。同样因为失重,即使巨浪席卷海岸也不会对“布利”号造成什么不得了的损失,可他就是放不下心来。
伯纳兰并不特别迷信,但与“世界边缘”近在咫尺,谁都说不清到底会发生什么。即便他那一伙怎么说都毫无想像力的船员,这时也偶尔显得躁动不安,私底下嘀咕着越过“世界边缘”会倒霉。他们偷偷抱怨说,“世界边缘”那头不知有什么怪物,掀起这令人心惊胆颤肆虐千里的狂风。不管这怪物是什么东西,它准保讨厌被外人打扰。一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船员们便开始新一轮抱怨,可任何意外在这儿都是家常便饭,抱怨于是终日不休。麦斯克林人本来习惯了自己五百五十磅左右的体重,在这里却只有二点二五磅。这种情形下稍不留神便会失足跌跤。伯纳兰船长对这点再清楚不过,但船员们就是转不过弯子来。弄清自己的处境,迅速调整状态以适应新环境,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有这种能力,至少也必须是个有逻辑思维习惯的人。
唐纳默尔本该比其他人强些,可就连他也……伯纳兰长长的身体绷紧了,两个木筏外的地方发生的事,他几乎还没明白其含意,命令便差点脱口吼出。正是唐纳默尔,他的大副,不早不晚,偏挑了这个时候检查一根船桅的系索。他利用现在几乎全无体重的情形,把原本匍匐的身体向上竖起,靠六只后脚摇摇晃晃保持身体平衡。“布利”号的船员们大都看惯了类似把戏,即使这样,他的动作看上去依然有趣极了。但是伯纳兰却一点儿也不觉得有意思。到了仅有两磅重的地步,你必须时时抓住什么东西,否则一缕微风就能把你吹跑,而六只用来爬行的脚是抓不住任何东西的。飓风呼啸,即使伯纳兰拼命叫喊也没人听得见他的命令。他正要爬过隔在自己和闹剧现场之间的空地,却见大副把一副索具牢牢系在身上的扣带上,另一头在甲板上固定好,稳稳当当伏在地上,几乎像被他放倒系牢的桅杆一样牢靠。
伯纳兰又一次放下心来,他明白唐纳默尔刚才竖立的原因,这是表演——不管是什么东西掀起这场暴风雨,唐纳默尔以自己的举动表示对它的轻蔑,以此打消船员们的恐惧情绪。好样的,伯纳兰暗暗称赞,再一次把注意力转向海湾。
没人说得出哪里才是水陆交接的海岸线。海浪喷出的白沫夹杂着接近白色的沙,卷成一堵白色旋涡形成的水墙,挡在“布利”号四周,一百码外的一切都隐藏在这堵遮挡视线的水墙后。而现在,甲烷雨滴子弹一样嗖嗖地打在伯纳兰的眼壳上,他连“布利”号都看不清了。还好伯纳兰的许多只脚下的甲板还像岩石一样坚固。这船虽然也因为失重减轻了分量,但似乎还不会被吹走。“布利”绝不会被吹走,伯纳兰恶狠狠地想,多少根缆绳啊,系在深深扎进地下的锚上,系在散布岸边的矮树上。是的,照说不应该出事。可万一呢?冒险开近“世界边缘”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的船多了,“布利”也不是第一只。船员们对飞客的怀疑也许有其道理。毕竟,说服他留在这里过冬的正是那些奇特的生物,而飞客呢,连保护船只船员的任何承诺都没作。可话又说回来,飞客消灭他伯纳兰一伙易如反掌,何苦大费周折把他们哄到“世界边缘”来。飞客居然有本事驾驶着那个庞然大物升到“布利”号头顶上!虽然这个地方重量已经没什么含义,可这一壮举仍然足以让他哑口无言。伯纳兰迫使自己不再想这件事。他同麦斯克林星球其他所有人一样,只要头顶上方有个非常结实的东西,哪怕只是暂时的,他们立即便会惊恐到极点。
船员们早就躲进罩布底下,就是大副在暴风雨袭来时也停下了工作。大伙儿都在,罩布下面拱起的一堆一堆的,伯纳兰早已趁还能看清全船的机会数过了。知道暴风雨将至,于是没派人出去捕猎。这次不需要飞客通报,随便哪个水手都能看出天气恶化的迹象。近十天来,没有一个人离开距“布利”号五英里的安全距离。在这个失重的地方,五英里一点儿也不算远。
当然,“布利”号储备了充足的食物,伯纳兰可不傻,雇人时也极力把呆瓜排除在外。不过再怎么储备,总比不上新鲜食物。他实在想知道这场暴风雨会把他们钉在船里多长时间,暴风雨来临前的迹象船员们看得很清楚,但持续时间却是从迹象上瞧不出来的。也许飞客知道。不管知不知道,“布利”号上现在反正无事可做,跟飞客那种古怪生物谈谈也好。每次伯纳兰看着飞客给他的那个仪器时总觉得难以置信,需要给自己打打气才敢相信这东西的能耐。
P1-3
科幻作品向来有“软”、“硬”之分,不少读者都直言更青睐“硬”科幻,而以科幻“硬汉”形象现身于世的作家也总是更易于名垂青史,如阿瑟·克拉克、拉里·尼文等,这其中,最为“纯正”的硬科幻作家首推哈尔·克莱蒙特。
哈尔·克莱蒙特(HalClement)原名哈里·克莱蒙特·斯塔布斯,1922年5月30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东部城市萨默维,童年在波士顿地区度过。1943年,克莱蒙特从哈佛大学天文学专业本科毕业。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正值热血青春的克莱蒙特毅然加入了美国空军预备部队,成为一名B24l解放者轰炸机驾驶员。他数十次参加执行飞行作战任务,因战功显赫,多次获得嘉奖。
二战结束后,克莱蒙特继续深造,陆续取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化学硕士学位。随后,他开始在马萨诸塞州米尔顿高级中学教授自然科学和数学,直至1987年退休,克莱蒙特把毕生的光和热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教学之余,克莱蒙特还以其扎实的专业背景为报刊撰写科普文章,并以乔治·理查德为笔名,发表了许多描绘天空的画作。同样的,使克莱蒙特声名鹊起的科幻小说创作也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之一。
克莱蒙特的科幻之路始于1942年。那一年,还在上大学的克莱蒙特在《惊奇科幻小说》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处女作《证据》(Proof)。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克莱蒙特发表了第一部长篇作品《针》(Needle)。这部作品最初发表在1949年的《惊奇科幻小说》上,1950年出版单行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发现一个外星警察寄居在自己身体里。这名外星警察到地球来是要追捕一名潜逃的外星犯人,外星警察希望能得到小男孩的协助。这部轻松童趣的小说还有一部续集《通过针眼》(Through the Eye ofthe Needle)。续集的故事发生在八年之后,这时的“小男孩”已经22岁,由于长期被寄生,他的身体患了重病。如果寄居的外星警察此时停止寄生,他会立即死亡。这部小说有个弊病,就是长篇累牍地叙述如何克服技术困难,使得情节推进非常缓慢,小说也因此颇受批评。
但克莱蒙特并未因此退却。1954年,他的《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一书得以出版。正是这部硬科幻经典作品,奠定了克莱蒙特在科幻史上崇高的地位。
故事发生在一颗叫做麦斯克林的行星上。这颗星球的奇异之处在于,它的重力远远超过地球。另外,它极高的自转速度造成了行星表面的巨大重力差异。该星球赤道地区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两三倍,而南北两极的重力却是地球重力的700倍。由于高重力,人类发射到麦斯克林南极的科学实验飞船坠毁了。人类探险家只好乘坐飞船在赤道附近降落,求助于当地形似蜈蚣的土著麦斯克林人。个头小小的、技术落后的麦斯克林人于是踏上了横跨整个星球的长旅,前往极地,为人类回收实验飞船。
通过这个旅途,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高重力星球的种种奇景异事。为了描写这颗奇异的星球,克莱蒙特采用了最“笨拙”的方法:提出高重力的基本设定,再推想在这个设定之下,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的形态会有什么表现。这样一来,种种奇景异事无不合乎科学规律。
直接描写麦斯克林星球的同时,作者还表现了人类与麦斯克林人的种种冲突。冲突起于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又是因为所处的不同环境造就的。用这种方法,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对这颗重力之星进行了深入描述。直接描写外星,同时通过外星人与人类的不同、从另一方面凸显外星异于地球之处——这种手法为后来的许多科幻作家所借用。
1971年,克莱蒙特出版了《重力使命》的续集《星光》(StarLight)。在《星光》中,克莱蒙特设想了一颗大气中含氧、重力比地球高40倍的星球。这部小说虽然也获得不少嘉许,却始终无法超越前作的地位。
从上面的作品可以看出,克莱蒙特非常擅于创造离奇的异星生物,以出奇的想象力弥补叙事节奏缓慢的不足。他笔下的外星种族与它们生活的外星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它们的种族也具有鲜明的特色,显得真实可信,在作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情节要素。
克莱蒙特探讨外星文化的优秀作品还包括《火环》(Cycle ofFire,1957)、《接近危急点》(Close to Critica]l,1964)、《固氮》(TheNitrogen Fix,1980)、《静静的河流》(Still River,1987)等,这些作品都有不错的反响。
1996年,克莱蒙特因1945年发表的短篇作品《不同寻常的感官》(Uncommon Sense)获得“回顾雨果奖”;1999年,美国科幻与奇幻协会为克莱蒙特颁发了“大师奖”,该奖项是科幻小说作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其获奖者都是像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这样的响当当的人物。
在克莱蒙特去世的那年年初,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噪音》(Noise)得以面市,给他辉煌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如果我还有机会访问中国,希望能提前几个月得到通知,我至少要花几百个小时学习中文。我知道我的中文不可能学得多么流畅,但我强烈地认为语言能够表达思想。没有一个民族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学习并理解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1994年4月6日,在致《科幻世界》杂志社前社长杨潇女士的信件中,克莱蒙特诚挚地表达了希望来中国做客的愿望。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天永远不可能实现了。2003年10月29日晚,克莱蒙特在睡梦中安详逝去,永远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以及永远拥戴他的读者……
我读过的小说中,《重力使命》最出色地叙述了另一颗星球上的生活。他实现了我们这些人的梦想:用科幻小说征服世界。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托马斯·迪许
克莱蒙特具有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才能:利用实实在在的科学知识,创造一个最奇特的世界,一个符合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定律的世界。他是作家中的作家,他的作品启发了无数作家。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迈克尔·伯斯坦
在科学中狂欢,以科幻小说创造世界的先驱。克莱蒙特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幻作家之一。
——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