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健康100年(实用保健养生指南)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奚潘良//奚雍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疾病、衰老威胁人生,如何抵御?如何消解?本书揭示了长命百岁的疑谜,提炼了修心养生精辟理论,为构建精神文明提供了健康向上的典范。

武医健康学专家为你指招,古法新法,招招助你健体抗衰,延长青春与生命!

内容推荐

本书综合中老年人关心之抗衰养生热点,汲取古今百岁老人青春常驻之秘诀,着重介绍老人的修身养心、饮食强体、运动保健等科学养生、祛病延年的诸多良方,可引领中老年人尽早登上科学养生健体之艺术殿堂。

该书大部分内容,曾被海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社会反响热烈,作者因而获得“关怀老人健康创新”的佳誉。

目录

作者简介

序言

第一篇 推行科学的生活方式

 社区里的不老松

 平民百岁寿星探秘

 树立科学的精神健康观

 提倡老年体育有益健康

 武功体疗话长生不老秘诀

第二篇 老年人的身心问题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

 衰变的进程

 社会发展与寿命

第三篇 防治老年疾病的

 武功疗法

 未病先防有病早治

 单纯性肥胖症

 糖尿病

 便秘

 高血压症

 神经官能症

 脑功能衰退

 骨质增生

 腰背酸痛症

 痿症

第四篇 抗衰延寿的保康术

 如何度过晚年人生

 颐养天年的健身法

 老人健康谣

 气定神敛长寿之道

 慈祥大气年轻十岁

 长寿养生经

 武功体疗助养生

第五篇 老年人饮食之道

 老年人的膳食调理

 食补的应用

 科学食疗的对症应用

一 益智健脑

二 明目聪耳美嗓

三 强筋壮骨

四 延长性功能

 保健长生的茶疗、酒疗与粥疗

一 茶疗

二 酒疗

三 粥疗

 均衡营养控制体重

一 减肥菜单

二 适当少食糖品

 强身防病饮食指南

一 百岁寿星常吃的食品

二 益寿的无脂和天然食品

三 科学喝豆浆

四 西瓜疗法

第六篇 日常养生宝典

 劳逸相宜说

一 老年期的生理特点和锻炼要求

二 老年人应科学地休息

三 老年人每天的合理睡眠时间

 应对老人疲倦策略

一 疲倦

二 疲倦消除法

三 活动性休息

四 日常生活中的疲倦消除法

 防险症勤治病

一 武功体疗治心梗

二 夺命厉鬼——脑溢血

三 防治疾病的“小方法”

 家常生活诀窍

一 老人“话聊”不可少

二 避开家电的辐射

三 长生要素趣谈

四 月亮与人类健康

五 有趣的“健康预报”

第七篇 返老还青保康操

 返老还青保康操的功效

 练操须知

 返老还青保康操功法

 健身格言

第八篇 修身养性符涧诠释

后记

试读章节

社区里的不老松

这里是全国闻名的上海商业区,黄浦、虹口中心,这里有中国旅游胜地外滩,还有繁华的闹市人民广场、南京路、四川路一条街。在这里,每天旭日东升之时,整洁的大道上,一道外滩社区体育风景线便由此亮起。

一路望去,有十人成组、百人成队的男女老人们,聚精会神地练起吐纳导引功、太极柔拳术、武功壮健操等运动。这群童颜鹤发的寿者,身穿五颜六色的功夫服,动作千姿百态,煞是活跃,吸引着一批批中外宾客驻足赞叹,描绘出一幅幅老者晨练浦江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与《体育社会科学》实施以来,黄浦区体育局党委书记郭宪玉局长,平时以身作则注重健身,更关心老年人身心健康,为老人健身工作倾注了无限精力。为此,黄浦区被选为中华武术史上首届“全国武术之乡”。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老年生活质量提升的高度重视,确实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其中,上海扬子江武功体疗院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实践基地的老师们精心做了大量调研和指导工作。现把这里老人平时的真实生活,及其社会环境大致介绍如下。

一、“童颜鹤发”吸引着中外宾客

具有中华第一街之称的南京路外滩美景胜地,每天清晨,附近的老年居民纷纷自发走向街道、社区练起丰富多彩的健身功法,其中的老人大多数年龄在60—80岁,还有近90岁的武术家李尊思、于化龙等一群老先生,个个精神充实,身板硬朗,耳聪目明,面色红润,声气十足。他们大多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有的甚至年轻15岁左右,真是七八十岁不算老,九十、百岁才算寿。浦江养育着一大群寿星老人们。

先对100名老人(80岁左右)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在生活起居上都与常人一样自我料理,无需后辈看护照顾。在饮食习惯上,65%的老人既吃粗食,也吃细粮;78%的老人早上喜欢吃软食(稀饭、豆浆、牛奶等),中午、晚上以干饭为主;80%以上的老人荤素兼顾,其中一荤为主的占40%(肉、鱼、蛋类);92%老人饮食不偏不贪。另外,这里的老人结婚率为98%,大多数人子孙绕膝,四代同堂不在少数。偶尔小病时,会有孝顺的子女关心帮助。在作息习惯上,早上6点起,夜晚9点睡,并有午休的习惯。有4%老人喜欢喝茶叶泡的水,不经常吸烟的占82%,经常饮酒或偶尔饮酒(黄酒、果子酒、低度干白)占58%,睡眠良好的占92%,大便有规律的占90%,可喜的是,有92%老人根据自己健身爱好,经常结伴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下午还邀友在家一起聊天、打牌,这样可以消遣孤独的情绪。不少老人还利用居住环境的空间种养花草,过着清悠自乐的平民生活。

黄浦、虹口有着许多名园绿地,如豫园、鲁迅公园、外滩绿地;还有人文历史悠久的道教、佛教、儒教的文化古迹,每逢节假日,来到城隍庙、下海庙、文庙朝拜游览者如云。

再如上海图书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百年欧美建筑,坐落闹市,构成书卷气息浓郁的文化氛围。还有模仿八仙修道得寿的蓬莱公园等等,名胜古迹,优美景物,很好地丰富充实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令当地老年居民大有“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之感。

二、科学健身引领长生梦

目前,中华医学会公布了卫生健康的新观念、健康老人的十大标准。这些标;隹可以印证:只有追求“科学的健康方法”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现实。老年人不仅要身体健康,而且要精神健康;中青年人也必须打好扎实的身体功底,不做似病非病的亚健康人。

当今,上海老人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关心了,除了传统的冬令进补以外,还会为自己买上保险。时尚的保健养生方式也趋向多样化:泡氧吧、滋补吧、泡醋口巴、香薰护理、足疗按揉等,往日在百姓眼里很“高档”的场所,已成社区老人平时保健和调养身心的休闲好去处。

现在的老人,明白健康的理念,明白只靠服药打针或保健品来恢复体能仅仅是被动的做法,唯有靠科学规律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休闲,以及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工作环境等,才能养成健康良好的体质。

目前,注重强身健体、抵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清晨,健身锻炼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活动的项目丰富多彩,社区里健身器具不断增加。

天天健身,有益于宣泄自身的能量,又充实了自己。不花钱,买健康,何乐而不为呢?现在习惯于活动的人,如果一天不动,好像提不起神,两天不动腿脚发软,三天不动会失去平衡的感觉。健身运动已像吃饭、睡觉一样地重要。人们开始更珍视生命,关爱健康,在社区的天地里,体疗健身与理想追求相结合,真正从生活中寻运动,从运动中寻健康,从健体中寻享受。P3-6

序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标新立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得大家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长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上海已成为我国第一个跨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健康,必须普及健康知识和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那么,首先要了解人体自然衰老的过程,了解其生长发育、盛衰存亡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自衰过程出现的迟早与快慢,决定着人体晚年的状况,以及寿数的长短;如何防治早衰与过衰,取决于身体素质、社会环境、自身调摄、疾病状况、保健体疗、身心修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社会科学对长寿生活理念的导入,进一步扩展了对健康内涵学科研究的领域,当代人越来越感到延年增岁的期盼,感到健康的可贵,生命的重要。我们深信,只要人们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人的长寿奥秘,就能把握延续生命的金钥匙,这已经成为当代科技创新理念的主要目标。

中华武功体疗学科对生命延长青春的方法,有着内涵高深的见解,并且践行揭示了长命百岁的疑谜,如琢如磨地提炼了修心养生精辟理论。鸿博养生艺术院院长奚教授在海内外司职,从事防治早衰和保持中老年健康的研究,具有相当丰富的学识和实践经验。他的研究具有民族特色,惠及苍生。他以社会科学的理论方式,对每个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特点,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状况等因素作具体研究分析,有独到心得。2006年秋,他在香港召开的国际中医药健康发展论坛演讲中,荣获“特等奖”佳誉,从而获得国内外公众效应,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荣和长寿昌盛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大卫艾森博格博士在国际论坛上对奚教授真诚地说:“现在是推广东方健康文化的最佳时机,因为不少欧洲老年人精神空虚,急需像武功体疗这样的健康文化来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因为他们看中它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强体长寿价值,以及武功体疗中美学的艺术气质,医学的丰富内涵,这是中国老人独有的福兮,值得称道。”

全书博采众长,论述简要,比喻生动,有例有据,指导性和实用性强,结构貌似松散,实则严谨,有着“形散而神不散”的韵味。字里行间洋溢着达观精神和时代气息,为构建精神文明提供了健康向上之典范。总之,珍惜生命,健康胜金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亦是2l世纪现代人的共同追求。本书的出版,可说是为和谐社会老年人增岁添寿奉上的一份贺礼,具有造福积德的社会现实意义。

后记

当前,科学主宰着万物,只有掌握科学,人类才能进步。随着社会科学不断飞跃发展,老年人不仅需要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而且渴求长生的科学知识,这已成为历代人们所追求探索的目标。在华夏的灿烂文化宝库中,早已记载着“平民长命百岁”的重要资料,是历届朝代中显示国泰民安的特有象征。

据社会学和武功体疗专家分析调查报告,上海老人的增长速度已逼近中速增长期。2002—2006年为人口老龄化平缓发展期,老年人口年均增加二万余人,呈逐年上升状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增加数,从1.95万名上升到5.35万名,远远超过原先的预测。总之,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65万人,占总人口的21%,预计到201 0年,老年人将占到人口总量的31%。上海比全国提前1 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部分,较多地集中在80岁及以上的高龄阶段,中心城区人口高龄化尤其突出,并在快速增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增加数由0.91万名上升到2.48万名,这将极大地提高上海市老龄人口比重。

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调查分析,老龄化程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上海部分支内、支边等退休人员,近年按有关政策陆续回沪,增添了一部分老年人口机械增长量,预计今后10年内这部分人口仍会保持增长态势。

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且发展明显加速,“未富先老”的老年人,尤其是退休早的以及高龄老人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纯老人”数量不断增加,日常需照顾、护理的老人多,老人文化精神生活需求也日益增多。

当然,生存在世上的每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希望自己能健康一世和有更多的快乐。因为拥有了健康就是生命活力的源泉,亦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原动力,更是操行事务的最佳利器。老一辈已经历了自己的青春岁月而步入晚年,我们为他们的夕阳年华深切祝愿。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正是基于造福老人的这一主旨,积极为老年人寻求健康长生不老到百年的“妙方”,这里凝聚着研究人员求索心血与智慧积累的结晶。此书的出版,为引导老年人科学保健养生艺术的新思维而办了一件实事,这归功于社会和人民。同时,在这里真诚感谢我的恩师金连方老先生和年逾古稀的弟子张业先,还有高级武功体疗师梁润才,以及日本健康使者松本祜、久保田信夫等中外同仁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向无私奉献为老年社会参加公益性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敬意。借此机会,我还要真挚地向现在的年轻人提出忠告:“老年人需要全社会、需要下一代的关心扶助,因为,你们也会变老的!”

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老年人也须与时俱进,与国际“健康老龄化”相接轨,积极建立并保持科学养生的健康心态,这样才能焕发青春的活力,与当代人同行。仔细阅读本书,可以使寻求健康长生正道的中老年人欣然如愿。

记于扶桑妙塔山溪畔居

2006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