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宗教复杂而具有多姿多彩的国家,也是一个充满奇异和神秘的大陆。
它有复杂的地形、壮丽的山河、多样的气候,又有迷人的自然景色和动人的风情。
既有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文化,又有几经沧桑屡遭外侮的苦难历史。
印度的人口稠密、语言繁多,其人种、文学、哲学和艺术诸方面和其气候一样丰富多彩。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印度河文明大约从公元前18世纪就开始衰落了。衰落的原因不清,学者们对此提出种种假说。一种说法,也是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外族入侵说。持此学者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入侵者的严重破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上。在这次大规模的外族入侵中,摩亨佐·达罗彻底被摧毁了。除战火的遗迹外,在街巷和房屋里留下了不少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这座城市经过这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居民被驱散了,从此摩亨佐·达罗荒无人烟。在哈拉帕卫城的上层有同样破坏的迹象,此外还发现有新的陶器类型与哈拉帕文化并存。在摩亨佐·达罗以南的强胡达罗和阿姆利尚未发现有较大的破坏迹象,但出现了特殊类型的陶器和其他物质文化。这一切都说明新的入侵者已占据了印度河流域的中心区。P11
通常所说的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地理慨念,它并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从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渐渐狭窄,直到终年炎热的锡兰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南部的旁遮普(当地语为“五河流域”),纵横交错的。河流孕育了肥沃的冲积平原;而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寒流则笼罩着北部,这些寒流遭趣南方灼热的阳光便形成了,弥天大雾。旁遮普两部流淌着气势磅礴,长打千里的印度河,当地居民称之为Sindhu,波斯人改称为Hindu。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古国。国名来自梵语Sindhu、古波斯语Hindu和古希腊Indus,原指印度河。中国汉代史籍称之为天竺、身毒、贤豆,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正音为印度。印度人自称其国土为Bharata(婆罗多),希腊人称之为India,这两个名称同时沿用至今。
印度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宗教类型复杂而只有多姿多彩的国家,也是一个充满奇异和神秘的大陆。它有复杂的地形、壮丽的山河、多样的气候,又有迷人的自然景色和动人的风情;既有光耀人寰、彪炳史册的文化,又有几经沧桑屡遭外侮的苦难历史。印度的人口稠密、语言繁多,其人种、文学、哲学和艺术诸方面和其气候一样丰富多彩。
从未开化状态的偶像崇拜到最为复杂的宗教意义上的泛神论,信仰贯穿了印度文明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印度文明最早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史称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约公元前1500至前600年,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渐转移到恒河流域,相继兴起了婆罗门教、耆那教和佛教。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1~前185年)的阿育王(约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皈依佛教,并向亚洲诸国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世界一大宗教。贵霜王朝(约公元64~225年)创造了希腊化风格犍陀罗佛像。笈多王朝(约公元320~550年)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印度教开始勃兴,佛教开始在印度本土衰微,但佛教艺术却臻于鼎盛,创造了印度本土麟的笈多式佛像,绘制了阿旃陀石窟的佛教壁画。印度中世纪(公元7-13世纪)、是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时期,印度教王国分立于南北各地。南印度的帕拉瓦王朝(约公元325~897年)和朱罗王朝(846一1279年)建造了海岸神庙和坦焦尔大塔等印度教神庙,直到17世纪南印度的马杜赖仍然建造了门塔高耸的米娜克希神庙。朱罗时期的印度教朱罗青铜造像标志着南印度铜像的最高成就。德干地区从整面峭壁中开凿出来的埃洛拉石窟凯拉萨神庙,被誉为世界建筑雕刻史上的奇迹。波罗时期的佛教密宗青铜造像以那烂陀寺遗址出土的铜像为代表。北印度的奥里萨和卡朱拉霍是印度教神庙的两大中心,卡朱拉霍神庙外壁的性爱雕刻是印度教哲学观念的隐喻。13世纪穆斯林入侵者征服了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1206~1526年)。取而代之的莫卧儿王朝(1526~1858年)发展了印度伊斯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