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长江精灵神秘的世界!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麋鹿和长江江豚这些长江古老的居民,与长江两岸的人类共同享有长江,是人类的朋友。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动物处在濒危和珍稀状态,有的甚至已濒临灭绝。本书将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结合起来,介绍这五种长江动物的神奇生活和生存状态。进行一次人与动物的心灵沟通与人文之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江濒危动物大拯救(我们都是长江的孩子)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魏卓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长江精灵神秘的世界!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麋鹿和长江江豚这些长江古老的居民,与长江两岸的人类共同享有长江,是人类的朋友。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动物处在濒危和珍稀状态,有的甚至已濒临灭绝。本书将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结合起来,介绍这五种长江动物的神奇生活和生存状态。进行一次人与动物的心灵沟通与人文之旅。 内容推荐 白鱀豚、江豚、中华鲟、扬子鳄、麋鹿,这些长江母亲的孩子,长江古老的居民,目前已濒临灭绝,危在旦夕! 科学家们亲临抢救现场,将带领我们走进这些长江精灵神秘的世界,进行一次人与动物的心灵沟通与人文之旅。 目录 一.寻家的孩子——中华鲟 喜欢流浪的家族 怒气冲冲的“鲟”问 明天的希望 参选奥运吉祥物 二.扬子鳄的“野”生活 有一只鳄鱼叫尖尖 有一群朋友叫小鸭 有一种心情叫渴望 有一种生活叫流浪 有一种未来叫希望 爱心救助扬子鳄 三.江豚——浪里一朵花 江豚的吐水绝招 水中泳技数第一 一只江豚的自白 追寻美丽的约会 生个宝宝不容易 步步逼近的“噩梦” 江豚宝宝家访记 老爷庙的江豚 四.长江湿地的幸运儿——麇鹿 “四不像”名称的由来 “四不像”的生活 “四不像”的苦难历程 流落海外的可怜儿 为麋鹿找个家 为什么要保护麋鹿 五.长江孤儿——白暨豚 从白暨豚的名字说起 暴风雨的警报员 哭泣的白暨豚 哪里才是梦中家园 永远的“淇淇" 淇淇的趣闻轶事 淇淇祭 白暨豚和长江江豚保护与研究工作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水中泳技数第一 江豚的叫声被人们听到后,有的说像羊叫,有的说似鸟鸣。其实,这都是因为江豚可以发出两大类不同频率的信号所致。现在,研究者已经知道其中一种信号是江豚为了探测环境、捕食发出的;另一种嘛,可能是它们没事时自言自语,要么就是在炫耀自己的水上绝活吧! 提起水上绝活,当然得先看游泳本领了。提起游泳,江豚两眼放光。江豚的泳技很是了得,表演的欲望也很强。如果游到风光不错的地方,譬如山清水秀或者碧波荡漾,江豚会即兴表演个杂耍什么的。这时候,路过的朋友就要注意啦,可有看头呢。只见江豚在水中上游下蹿,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精湛技艺全盘托出,超人实力毫不保留。玩得酣畅淋漓,直呼痛快,痛快!水花四溅,让人感觉江豚也成了一朵浪花,不过,这朵“浪花”映出的是大自然绚丽夺目的色彩。这时,路过的同伴也会舞兴大发,加入这个派对。这下热闹了:这边有一位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简直就是芭蕾舞演员的精彩跳跃;那边有一位佯装受了惊吓,先是急速游动,然后连续几次腾空,大部分身体露出水面,有时能跃起半米多高呢;看,那边还有直立游动的呢!只见它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好一会儿……睁,停,有船来了。走,跟着大船,顶顶浪,也来一招‘乘浪起伏”。只见眼前的江豚你追我赶,好一个长江群豚会,真是美不胜收! P25-26 序言 科普作品是科学和文学融合的结晶,是科学的文学化,文学的科学化。一般来讲,世界上介乎两者之间的事物总是不容易受到重视。无论是科学家、文学家,还是普通大众,在某种程度上很喜欢把科普作品视为雕虫小技或低等艺术,这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 一部好的科普作品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精辟的科学观点,更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技巧,才能表达清晰、准确≮通俗、完整,令人读后发出趣味无穷和受益匪浅的感叹。 《长江濒危动物大拯救》就是一本这样的科普读物。不但如此,作者还将人类、自己及野生动物的前途与长江母亲河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对长江母亲河的思考、忧虑及呐喊顺其自然地融人到作品中,表现出一位科学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能唤起读者对长江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对长江母亲河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无比向往之心。 该书着重介绍白暨豚、中华鲟、扬子鳄、麋鹿和长江江豚,第一次将这五种珍稀动物在一本科普书中集中介绍。其中,肓茸四种动物均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暨豚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物种拯救十分困难,中华鲟和扬子鳄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但保存这两个物种的道路还非常漫长;麋鹿是从灭绝边缘得到恢复的,种群复壮还面临一些问题;第一头长江江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工饲养基地刚刚诞生两个月,保护该物种工作也刻不容缓。总的来说,这五种动物的命运大体相同,均处于濒危和珍稀状态,必须得到人类的关爱和庇护才能得以繁衍生息。我想,作者发出的“我们都是长江的孩子”的呐喊也就是基于此目的,体现了作者关注长江,关注大自然的人文情怀。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科研之余为科普宣传和教育付出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围绕长江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科普教育工作,无论哪里,只要需要,他从不推辞。所以,近年来在报端、书店或是影像媒体里时常见到他的名字或身影。在这里,我希望这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能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将科学与文学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未来的日子里为长江、为大自然、为人类,创作出更多、更实、更真、更美、更优秀的作品;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博士生导师王丁 2005年l0月7日 后记 长江,地处中国腹地,由西向东,滔滔不绝,浩浩荡荡,绵延数千公里。今天,在她的怀抱里,生活着三亿多中华儿女,她是当之无愧的母亲河。不仅如此,她还用甘美的乳汁哺育着大自然的众多精灵,白暨鱀豚、中华鲟、扬子鳄、麋鹿和江豚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我从小就生长于长江边,我的血液里流淌的是长江水。我知道,不仅我和所有生活在长江两岸的人们属于长江,这些珍稀动物同样也属于长江,它们也是长江的孩子。 然而,这些特殊孩子们生活得怎样?它们的现状和命运如何?它们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作为一位野生动物研究者和长江环境保护工作者,在我常年跋涉在长江沿线的乡村野地时,这些问题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与这些特殊的长江孩子们结下不解之缘,我将自己和它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了解许多关于它们的知识和信息,收集了大量关于它们的资料。我应邀到学校、工厂、农村开办演讲和讲座。后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进行关于它们的科普创作。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想流于笔端,用生动、形象和通俗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珍稀动物和长江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科普演讲和科普创作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感到非常满足、充实和快乐。 本书内容大部分取材于我所发表的科普作品和演讲内容。在我创作和编撰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的老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丁、科研计划处的张先锋和党政综合办公室的张晓良给予照顾和大力支持;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的全体同事为本书有关章节提供了宝贵素材和帮助;《小哥白尼》杂志社的宁萍和王媛、《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的付建平、《森林与人类》杂志社的李文波、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武汉办公室的王利民、朱江、雷刚和吴红云、长江日报社高宝燕、湖北省林业局石道良、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一Leigh Barrett等,都热情注视我的创作,给我寄来不少有用的资料和图片。本书是在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鼓励和支持下完成的,责任编辑王定海对本书的组稿、写作直至字斟句酌、推敲润色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事实上成为这本书的推动者。因此,这本书也是一个集体关注长江未来、关注长江怀抱中的每一个孩子命运的开始,是众多环保力量集合的结晶,算得上是一本集体创作的书。然而,由于我个人知识和能力有限,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WBCF)和福特汽车公司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资助。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湖北省环保局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普及部等单位也一直关注本书的出版。我衷心地感谢所有直接或间接关注、鼓励、支持和帮助本书的师长、朋友和团体。这本书的出版应当记住这些人和团体的名字,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难以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出版工作。我将永远与他们一道共同致力于野生动物和长江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为长江及其孩子们共同拥有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魏卓于水生村 2005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