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夜的眼睛,冥冥中传递着心灵的玄奥;梦是个人的神话,依稀中述说着人生的故事;梦是无意识的舞台,缤纷中上演着生活的戏剧。本书将古代梦学珍品融入现代梦学理论、荣格心理学的框架中,以科学的目光,通过深入浅出、具体形象的评述,揭示其文化象征的真义。书中纳天、地、人之梦象,以全新的视角开启梦幻世界以点化梦象迷津,破解各种神奇的心理原型,从而发现真正的自我,返回精神的故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梦文化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路英 |
出版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梦是夜的眼睛,冥冥中传递着心灵的玄奥;梦是个人的神话,依稀中述说着人生的故事;梦是无意识的舞台,缤纷中上演着生活的戏剧。本书将古代梦学珍品融入现代梦学理论、荣格心理学的框架中,以科学的目光,通过深入浅出、具体形象的评述,揭示其文化象征的真义。书中纳天、地、人之梦象,以全新的视角开启梦幻世界以点化梦象迷津,破解各种神奇的心理原型,从而发现真正的自我,返回精神的故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梦史与梦书 梦史概略 梦书概说 历代梦书的流传 第二章梦的分类 《周礼》的“六梦”之分 《梦列》的“十梦”之分 《太素》的“三梦”之分 《梦占逸旨》的“九梦”之分 佛经的“四梦”、“五梦”之分 《阅微草堂笔记》的“四梦”之分 解梦书的“十八梦”、“十三梦”之分 第三章梦的理论 《黄帝内经》论梦 梦之大端——想与因 《庄子》的“齐梦觉”与“人生如梦” 王符的占梦理论 《关尹子》论梦理论 佛教与梦 道教与梦 陈士元的占梦理论及思想 第四章梦的类别和占断 天体 日月 气候 地理 动物 植物 人身 衣食 器物 其它 第五章 占梦的方法 问忧不问喜 报喜不报忧 梦书 直梦 反梦 测字占梦 符号转换 审测而说 推理和演绎 占梦迷信——落后愚昧的观念 第六章梦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影响 “愚民术”与帝王梦 政治家的“权衡术” 劳动者的“麻醉剂” 第七章梦与地狱 梦与醒 死亡与复活 进与出 第八章梦与文学艺术 梦与诗歌 梦与词 梦与小说 梦与音乐绘画 第九章梦与民俗 天文章第一与天体崇拜 地理章第二与土石崇拜 山林草木章第三与山神植物崇拜 水火盗贼章第四与水崇拜 官禄兄弟章第五与儒家伦理观 人身梳镜章第六与各种民俗观 饮食章第七与动物崇拜 佛道音乐章第八与“梦乐” 庄园田宅章第九与居家风俗观 衣服章第十与各种官制 六畜禽兽章第十一与现实风俗的反映 龙蛇章第十二与龙的信仰 刀剑弓弩章第十三与梦见武器为吉 夫妻花粉章第十四与女子的地位 楼阁家具钱帛章第十五与现实的生活 舟车桥市谷章第十六与现实功效 生死疾病章第十七与相反律 冢墓棺材凶具章第十八与民间传说 十二支日得梦章第十九与十二支 十二时得梦章第廿与十二时 建除满日得梦章第廿一与建除法 噩梦为无禁忌等章第廿二与禁忌 销攘噩梦章第廿三与驱噩梦符咒 第十章梦与性 件梦与神像 性梦与厝棺 性梦与墓鬼 性梦与游魂野鬼 性梦与狐魅精灵 第十一章梦与哲学 梦与天人之际 梦与形神之辩 梦与道德修养 梦与人生的意义 第十二章梦与中医学 梦象与藏(脏)象 梦象与脉象 “七情”对梦的影响 梦交、梦遗 梦魇、梦呓与梦游 问梦与疾病 医药梦与医家梦 第十三章梦书辑录 《占梦书》残卷 《梦书》残卷 《解梦书》残卷 《周公解梦书》残卷 新集周公解梦书 《占梦书》残卷 试读章节 古人认为;占卜术中龟卜蓍筮,都属身外之物,身外之占,可据以预测荣枯得失;而梦则发乎精神,属于睡眠中人们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古人视之为人神或人鬼的一种交流方式,所以历来对于梦的占断,较之龟卜蓍筮,更是十分的重视。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梦的故事,皇帝梦龙,做官的梦棺(官),文人梦笔。南北朝时期有个著名文人江淹,据说他少年时梦见有人送他一支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其《恨赋》、《别赋》险些弄得纸贵一方。后来为什么“江郎才尽”了呢?原来他又梦见送笔之人将五色笔要回去了。这种故事很多,其真假颇值得怀疑,但这些传说至少揭示出古人的一种心态,认为梦与现实有一种神秘的联系,或者说,梦对现实具有预示作用。而要揭示这种的联系,将神秘的预测“挑明”,就需要借助于占梦术了。所谓占梦,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圆梦、解梦或释梦。术士根据人们梦中所见,来预测人事的吉凶休咎。在包括占耳鸣、占鸟兽鸣叫、占眼跳、占喷嚏等在内的各种杂占术中,占梦被认为最高级的,因而《汉书·艺文志》中有“众占非一,而梦为大”的说法。 占梦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地位,与古人对梦的迷信直接相关。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梦是人们睡眠过程中部分思维细胞活动的结果,与人的日常经验、心理需求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古人还有“南人不梦马,北人不梦船”之说。但古人由于认识的局限,将梦理解为鬼神的活动,是鬼神在人睡眠时与人沟通,传达天意,指点迷津,因而在他们眼里,占梦是揣摩天意的活动,自然意义重大。 自然,用今天的眼光看,基于原始经验并带有浓重神秘色彩的占梦术,中间穿插着许多离奇附会的鬼话,当不可凭信。然而,占梦术毕竟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有关它的记载往往与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众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中国占梦术起源极早。在远古神话时代,人们首先考虑的是,梦应是有神性的,梦是神安排和管理着的。由于梦是被神管理的,所以在《白泽精怪图》中,说黄帝手下有个神兽叫伯奇,黄帝专门叫它吞食噩梦,在汉代还有“伯奇食梦”(《后汉书·礼仪志》)的记载,直到敦煌唐人写本《白泽精怪图》中还说:“人夜得噩梦,旦起于舍,(向)东北披发咒日:伯奇!伯奇!不饮酒,食六(家)常食,高兴地,其噩梦归于伯奇,厌恶息,兴大福,如此七咒,无咎也。”伯奇吞噩梦是受黄帝神的指使。黄帝自己做梦,由于他是神,所以梦游称为“神游”。黄帝梦游华胥之国,后专称为“梦华”,有深远的影响。宋代孟元老追忆北宋汴京旧事,写有《东京梦华录》,即取意于此,序云:“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因之日《梦华录》。”后来发展到因以追思往事,恍如梦境为梦华,故元代张翥《蜕庵集-清明游包家山》云:“辇路迷游躅,宫词人梦华。”这样看来,黄帝做梦游华胥之国,是神首次做梦,而且专有名词产生。梦既然是神安排和管理的,按神的旨意能安排相爱的人在梦中幽会。《山海经·中次七经》说炎帝有个女儿瑶姬,死后化为渚草,“服之媚于人”。即吃了渚草就可以为人所爱。唐余知古撰《渚宫旧事》引古本《山海经》更说:“媚而服焉,则于梦期。”意为被人爱上以后又吃这种草,就可以和想念的人在梦中相会了。这样看来。瑶姬所化的渚草就是使恋人梦中相会的梦草。到了汉代,有真正的梦草传说流传,这就是从渚草神话衍化出来的怀梦草传说。汉郭宪撰《洞冥记》卷三记载: “有梦草似蒲红色,昼缩人地,夜则出,亦名‘怀梦’,怀其叶则知梦之吉凶,立验也。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可得,朔乃献一枝,帝怀之,夜果梦夫人,因改日:‘怀梦草’。”这是将梦神化以后的梦的传说。 同时,按神的旨意,若什么神想生儿子,就安排他的妃子在梦中去吞太阳,吞一个太阳就生一个儿子,《拾遗记》卷一云:“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妃常梦吞日,则生一子,凡经八梦,则生八子,世谓为八神。”由以上黄帝、炎帝、帝喾的神话看来,原始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梦具有神性,并为神所管理着的。 到了传说时代,人们考虑的梦与原始神话时代有所不同了,其时人们将梦进一步看作是人与神沟通的一种渠道。最早见的人神沟通的梦,是殷代祖先商汤大臣伊尹生空桑的传说。 《吕氏春秋。本味篇》云:“有卞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烀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日: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此化为空桑。故命之日伊尹。”很清楚地说明了通过梦的这一渠道,将发洪水的信息告诉了伊尹的母亲。接替夏代的商代,已进入了奴隶社会,其梦境显然与原始时代不同。到了殷代,将梦视为人神沟通的渠道后,也就把梦视为梦的预兆(梦兆)了,梦作为前兆(吉兆或凶兆)便成立了。分析殷王的梦兆,也便成了当时国家的大政了。P.1-3 序言 梦是人的欲望的想象性实现,是人的理想追求的乌托邦。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梦一开始便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渗透到了现实人生的各个领域,它尤其关注现实人生关键而重大的时刻。在宏观上,有预示历代帝王、真命天子的登基梦,有寻找贤臣良相、预测王朝更替、战争胜负、宫廷倾轧及朝务大事的国是梦。在微观上,有预测个体人生道路重大时刻的生殖、婚姻、死亡、官职和科举梦。从这些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民众的人生理想与现实追求。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务实的民族,千百年来,在梦想与现实、预言与梦应之间曲折前行。梦披露了中国人人生追求中的种种复杂心态和他们遍历艰辛从内心深处所进发出来的动人心魄的人生感叹。 本书的构思起点始于人们所熟知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观点,这种解释颇有些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现代生理科学的发展又告诉我们,梦是睡眠处于浅层状态时的产物,其时,大脑皮层的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只有一些孤立兴奋点仍在活动,这些兴奋点之间缺乏逻辑的联系,这样就构成了梦的荒诞性。但是,我并不赞成对含有人文内容的梦仅做生理学意义上的科学解释。梦决不纯粹是睡眠的副产品,它不完全是无稽虚妄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现实生活的特殊继续,是现实生活的畸形反映,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特殊载体。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才有了,本书的编写。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而又颇爱梦想的民族,翻开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无数的关于梦的记载。这些梦部分地负载了我们的祖先在过去的岁月中的精神追求,记录了他们心灵探索的轨迹,并由此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与人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梦学文化。与此同时,中国梦文化又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不仅具有自己固有的思想内涵和清晰的历史线索,而且在形式上也与宗教、哲学、艺术之类的精神文化有明显的不同。由于梦的主体、梦文化的主体同时亦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主体,这种渗透与作用是如此方便与自然,几乎在整个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角落,都能看到梦文化的存在及其影响。 梦首先在中国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并通过中国文化的这个共同载体与共同媒介而与整个中国文化系统联系在一起。在中国语言文字中,有关梦的词汇非常丰富,不但形成了一个纵横有序的系列,并且凝聚成很多成语典故。而用汉字字形解梦,用汉语语音解梦,则是占梦中两种常用的方法。 梦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梦体验不但是鬼神信仰的心理基础和重要根据,也是人与鬼神沟通的重要桥梁。梦的迷信最初源于原始宗教,而后在民间信仰中一直存在。儒、释、道都有自己的梦说和占梦活动。 梦本身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医学问题。中国传统医学在其形成过程中,即把梦的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并最早注意到做梦的生理病理原因。在历代医学著作与临床实践中,对于梦象与脏象、梦象与脉象的联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由此把梦象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证候。中国医学对梦交、梦魇、梦呓、梦游及其它种种病梦,有独到的医理分析与治疗方法,由此从一个侧面对梦的探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梦的探索直接属于心理学的内容。中国古代心理学虽然没有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但对梦的本质、原因和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许多古代学者还具体研究了梦境中的时空知觉,注意到职业、性别、信仰、性格、地域、经历以及社会身份、地位等等因素对梦心理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性爱之梦、饮食之梦也有独到的心理分析,而且十分重视通过圆梦来进行心理治疗。 梦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受到特别的关注。不少文学家都加入到探索梦的队伍,并且对中国古代梦说作出过贡献。一些诗人、词人对梦体验的细微描述,远超过哲学家和医学家。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梦体验与梦文化是一项用之不竭、永远也写不完的题材。中国古代文学家特别善于通过梦象建构和梦境描写,而突破现实障碍,展示自己的理想世界,实现自己的感情超越。而由梦境所产生的艺术灵感,以及梦境所具有的虚拟功能、抒情功能、感悟功能、讽刺功能和结构功能,则对艺术创作活动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梦文化不但发散到和渗透到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也发散到和渗透到社会政治层面,以至于社会经济层面。历代王者都把梦看做观察国之吉凶征兆和决定国之大事的重要手段,历代君王无不以梦作为其“受命之符”。梦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刑狱活动中的作用十分微妙。它既可以表现出一种政治智能而发挥积极作用;又可以表现出一种阴谋权术而发挥消极作用。梦好像和经济活动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在各种梦书当中,林木之梦、五谷之梦、六畜之梦、器物之梦比比皆是。《诗经》中早有记载,梦见水中鱼多,乃是丰收有余的象征;梦见画有龟蛇和鸟类的旗子,又是人丁兴旺的先兆。 如果说梦的体验是梦者个体心理的一面镜子,那么社会性的梦文化则是民族心理的一面镜子。从我们民族那些具有广泛性的梦象、梦境及其理解中,可以发现我们民族深层的心理状态、愿望和追求。既能看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也能看到种种矛盾的纠缠。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智能进行独立的研究,因而中国古代的梦文化有自己特殊的范畴和特殊的理论。这中间瑜瑕兼具,精粹和糟粕互见,其所具有的增益与损害、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内容,必须区分对待,不能一概等同置论。 所以说,我们现在研究它,绝不是欣赏,更不是宣扬,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清算,目的在于肃清它在人们头脑深处的负面影响。本书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以科学的目光,通过深入浅出、具体形象的评述,帮助读者对中国梦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科学的认识。并藉此对中国历史上异彩纷呈、杂乱无章的梦文化,作一番条分缕析的发掘和整理。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错谬不当之处,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作 者 2005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