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好中国自己的事--中国威胁论引发的思考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关志雄
出版社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诚挚推荐!这是一本由长期在日本工作的经济学家关志雄博士针对日本人的“中国威胁论”进行分析批判的论文集。本书作者针对“中国威胁论”这样一个似是而非、这几年在日本明里暗里大为流行的社会观念,以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感,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中日贸易与经济关系进行了大量深入细微的计量分析,用确凿的分析结论,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对日本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相反还为日本经济下一阶段的增长(包括对日本经济走出低谷),提供了新的市场和新的机遇。

本书见解深刻,理论系统,对现今的中日贸易关系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凡是关心中国经济问题、关心中国经济发展、关心亚洲经济与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关心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读者,都应读一读此书。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三部分共六章组成。

第一部分对中日经济关系进行了探讨。在第一章里,笔者对近年来势头强劲的“中国威胁论”进行了客观评判。由于中日经济关系是一种互补的而非竞争的关系,所以笔者主张中国的崛起对日本来说肯定能带来双赢的结果。在第一章论述的基础上,在第二章里,笔者就如何发挥中日间的互补关系提出了以下观点。即日本在把失去了竞争力的产业向海外转移的同时,应该在国內对新兴产业的培养下大力气。

第二部分对以全球化为背景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讨论了对外开放政策的成果及其局限性。伴随工业化的发展,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工厂”。但是由于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的增加,加之竞争力只局限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零件组装等工序,而没有属于自己的在世界上通用的技术与品牌,所以中国还远远不能被称之为“工业强国”。第四章集中论述了引起海內外高度重视的人民币升值问题。笔者从急剧增长的外汇储备的角度,认为现在的人民币汇率确实是被低估了。人民币升值对于改善资源分配、化解经济过热化和贸易纠纷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中国自身而言也是利大于弊。

第三部分列举了与经济改革相关的众多课题。在第五章里,笔者从效率、公平、稳定的观点出发,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第六章对迄今为止的中日两国的改革进行了比较,列举了可供双方互相学习的经验教训。中国的经验显示,“从试验到普及”、“新体制的培养优先于旧体制的改革”、“通过改革开放导入竞争机制”是有效的改革战略。与此相反,日本却碍于以往的成功体验,经过了“失声的10年”,改革还是停滞不前。

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牵引论”/3

1.驳斥日本传媒渲染的“中国经济威胁论”/3

2.令人担忧的中日贸易摩擦

——以扩大均衡为目标/8

3.日本贸易黑字剧减的中国因素被夸大了/11

4.中国一枝独秀还是日本一枝独秀/13

5.互补的中日关系

——通过美国的进口工业产品加以论证/15

6.对华投资是否会导致日本空洞化/19

7.保障措施的发动:当事者各执一词/21

8.中日两国围绕冷冻菠菜再起贸易摩擦

——借保护消费者之名而行保护生产者之实?/23

9.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与产业空洞化问题

——应区分不同类型直接投资的影响/25

10.正式发动保障措施得以回避

——能否导致“中国威胁论”的终结/27

11.纠正对于中国输出通缩论的误解

 ——值得欢迎的良性通货紧缩/28

12.为什么韩国没有把中国看成威胁/31

13.中国的崛起与日本的衰落真的缘于人民币贬值吗/33

14.中国的崛起有助于日本贸易条件的改善

 ——巨额收入从中国转移到日本/35

15.对华商务活动成为日本经济热点

 ——“中国威胁论”在经济复苏中烟消云散/38

16.来自中国的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

 ——日本从两者中均能受益/41

17.牵引日本景气恢复的中国因素

 ——贸易条件改善带来了生产扩大/44

18.“中国威胁论”在强劲的对华出口中不攻自破/46

19.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与通货膨胀论的观点综述

 ——必须分清对日本产出价格和投入价格的影响/49

第二章 中国崛起带给日本的机遇与挑战/52

1.缺乏战略思考的日本对华政策

——各政府部门间的意见分歧/52

2.“优衣库”人气的背后/54

3.抓住中国崛起的商机/56

4.是日本汽车厂家重新检讨对华战略的时候了

——当地生产还是出口整车?/58

5.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为何停留于低水平

——关键是进入中国商务形式的多样化/60

6.东亚地区迈向经济一体化的途径

——应以申曰自由贸易协定(FTA)为轴心/62

7.对华ODA为什么是必要的

——它能发挥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64

8.中日企业合作的新阶段

——让中国企业家改革日本企业/65

9.诞生于东莞市的日本企业工业园

——因地区间竞争而改善的中国的投资环境/67

10.中日优势互补,商机无限/69

11.为什么日本企业不受青睐/71

12.“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不是对华商务的唯一模式/74

13.“非典”的影响夸大了日本的增长率吗

 ——经济复苏势头毋庸置疑/76

14.日美两国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地位发生逆转

 ——正是日本吸引优秀中国留学生的良机/78

15.日本的直接投资加速向中国转移

 ——东盟与中国的竞争日趋激烈/81

16.天时、地利、人和

 ——从小松公司的经验看对华商务成功的条件/83

17.只有北美1/4的中国市场规模

 ——景气放慢对日本企业的影响轻微/85

18.面临生产过剩的中国汽车产业

 ——日本汽车厂家的投资计划面临考验/88

第二部分

第三章 世界工厂直面全球化/93

1.“中国制造”的背后

——不要将其与“中国人制造”混为一谈/93

2.“IT小国”

——中国的幸运/95

3.中国人眼中的“9.11”恐怖事件/96

4.书评:《中国制造》/97

5.“海龟”与“候鸟”:中国留学生的回国潮/99

6.走向地区主义的中国/101

7.上海的香港化与香港的上海化/102

8.东亚各国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巨大

——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是水平分工的前提/104

9.模块化与中国的工业发展/107

10.低工资是中国经济韵优势吗?/109

11.贸易摩擦的阴影悄然逼近中国/112

12.依赖外资发展战略的局限性/115

13.“非典”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与中国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泾渭分明/116

14.向汽车大国迈进的中国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一大课题/119

15.CEPA能否重振香港经济

 ——关键在贯彻“引进来”的战略/l22

16.摆脱重商主义的观念/124

17.微笑曲线向谁微笑?

 ——中国应慎防“谷贱伤农”的陷阱/125

18.中国的崛起迫使东盟各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还是“脱工业化”/128

19.中国企业谋求创建自主品牌

 ——能否把“中国制造”推上新的台阶/131

20.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家

 ——依然脆弱的“世界工厂”/133

21.从《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看中国企业的实力

 ——国有企业的优势能够保持到何时/136

22.中国和G8互有所需/137

第四章 有关人民币升值的探讨/142

1.外汇政策也应与时俱进/142

2.人民币走势

——升值的前提是世界经济的恢复/144

3.日元贬值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吗/146

4.港币往何处去

——阿根廷危机引发的思考/147

5.当前日元为何贬值/149

6.中国GDP何日更上一层楼/151

7.中国不宜追求人民币对日元稳定/154

8.人民币正面临升值压力

——当前正是摆脱钉住美元制度的良机/156

9.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出“最优规模”/158

10.中国积极参与地区货币合作

 ——亚洲货币基金走向复活/160

11.从购买力平价看中国经济的实力

 ——沿海地区真的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了吗/162

12.人民币升值背后的政治经济学/165

13.外汇储备是否多多益善/167

14.资本项目自由化不可操之过急/169

15.从购买力平价看人民币的实力/171

16.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什么

 ——中国真的已经成为资金过剩国家了吗/173

17.人民币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与“非典”相类似/175

18.中国国内赞成人民币升值的观点不断涌现

 ——摸索软着陆方式已经开始/177

19.为什么东盟没有要求人民币升值

 ——担心本国货币受到升值压力的波及/179

20.不断扩大的中国对外不平衡

 ——调整汇率才是最有效的对策/182

21.如何管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建议采用BBC方式/185

第三部分

第五章 经济转型中的效率、公平与安定/19l

1.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191

2.构筑起中国国内的“雁行布局”/194

3.劳动力供给将制约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195

4.假如中国是一个百人小村/198

5.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式”经济增长/200

6.实施长假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20l

7.中国私营企业期盼国民待遇/203

8.青岛别墅热是繁荣还是泡沫经济的象征/204

9.利用长假刺激经济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应从拉法曲线的误导中吸取教训/206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由效率优先向兼顾公平的转变/208

11.私家车热的背后

 ——原因在于贫富不均而非收入的上升/210

12.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过热

 ——“慎重派的政策当局”对“乐观派的经济学家”/212

13.珠江三角洲地区谋求产业升级

 ——岿然不动的竞争优势/214

14.应警惕经济过热问题

 ——聆听樊纲先生妁报告/217.

15.东北振兴的关键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

 ——呼唤日本企业的进入/219

16.要以国内版FTA建立统一的大市场/221

17.为什么中国的投资效率低下

 ——滞后的金融改革/223

18.消费能够取代投资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吗/226

19.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劳动力移动是关键/228

20.四大银行股票能否成功上市

 ——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不可能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231

21.如何克服石油危机

 ——节能至关重要/234

第六章 中日两国发展、改革的经验与教训/237

1.如何摆脱阳奉阴违的怪圈

——确立脱胎换骨式的新型体制/237

2.有活儿大家干

——中日做法背道而驰/239

3.经济特区:中国的经验与教训/240

4.中国的工业化与日本的“脱工业化”/242

5.“中日经济差距40年”的含义/245

6.评日本银行的股票收购措施

——值得借鉴的香港经验/247

7.截然不同的中日农业问题

——“非”国民待遇与“超”国民待遇/250

8.中国的良性通货紧缩与日本的恶性通货紧缩/251

9.截然不同的中日两国银行改革

——民营化与国有化/254

10.有待调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中国的集权化与日本的分权化/256

11.从《通商白皮书》看日本的对外开放/258

12.六本木Hills的开发成为改革的一个有效模式

 ——政治家同样需要企业家精神/260

13.在贸易上打压中国效果有限/262

14.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中国经济

——可贵参考的日本经验/266

附录 探求经世济民的学问/268

作者简介/275

试读章节

4.中国一枝独秀还是日本一枝独秀

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相比之下,中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连日来“中国一枝独秀”的报道占满了报纸的版面。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不足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或许我们会感到用“一枝独秀”来形容中国的情况未必十分贴切。

如果我们用世界杯足球选拔赛来作比方的话,中国只不过刚刚通过了第一次预选赛(加入WTO),离拿到世界杯出线权[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还相距甚远。实际上,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日本的1/4。中国的GDP仅占东亚地区的15%,而日本占65%,这样看来,与其说“中国一枝独秀”,倒不如说日本一直保持着“一枝独秀”的地位,也许不算为过。

尽管中日两国经济依然存在着明显差距,然而为什么日本把中国看作是胜者,自己反而宣布败下阵来呢?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受到了普遍关注,其实力被过分夸大了;另一方面,真正的原因是由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至今尚未见到任何恢复迹象的日本已经丧失了信心。如果我们用拳击比赛来作比方的话,日本这一常胜将军仅仅因为败了一个回合,就怕得要死,自乱了阵脚,失去了斗志。如果日本不尽早从这种自暴自弃的心理中解脱出来,输给中国成为现实的那一天也许并不会太久远。

明治维新以来,由于日本在工业化过程中一直领先于亚洲各国,因而当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便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各国迎头赶上,意味着本地区内南北差距的缩小,从而更应有助于亚洲地区的稳定。当然,缩小这种发展差距,不应指望日本等率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增长放慢,理想的解决办法就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现在,经过高速增长时期以后,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国的水平,日本作为亚洲唯一发达国家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如果日本锐意推进“结构改革”,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如同不久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所显示的那样,可以肯定地说,周边国家保持繁荣与稳定总比贫困与混乱更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2001年11月30日)

序言

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本由长期在日本工作的经济学家关志雄博士针对日本人的“中国威胁论”进行分析批判的论文集。所收入的文章,有的我以前就读过,有的第一次看到,现在诚挚地推荐给读者。希望凡是关心中国经济问题、关心中国经济发展、关心亚洲经济与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关心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读者,都读一读此书。

我作此推荐的理由如下:

第一,本书针对的是一种社会流行的说法,但做的却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的深入、精细的理论、实证分析工作。关博士是一位理论功底很深的经济学家,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针对“中国威胁论”这样一个似是而非、这几年在日本明里暗里大为流行的社会观念,他以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感,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中日贸易与经济关系进行了大量深入细微的计量分析,用确凿的分析结论,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对日本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相反还为日本经济下一阶段的增长(包括对日本经济走出低谷),提供了新的市场和新的机遇。本书中收录的文章,一部分是2001—2002年在日本经济复苏之前发表的。发表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中日贸易、投资关系的发展、日本经济借“中国因素”迅速复苏等现实状况,都证明了关博士分析结论的正确性。所以读此书,你确实可以感受到优秀学者的高明!

第二,此书所针对的是日本人的一个错误观念,但研究的是中日经济关系,而且在分析中日经济关系的过程中,关博士也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论,我们中国的读者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日本的企业、日本的经济来说,不仅不构成威胁,而且提供了机遇。相反,如果中国经济不能持续增长,对日本的经济反倒成了威胁。在许多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原籍中国香港、长期在日本生活工作的经济学家,关博士真正关心的是中国经济如何能保持持续增长,是否能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改善经济效率,是否能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是否能采取正确的、符合中国相对优势、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战略。他在许多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I习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对我们都有十分现实的参考意义。

第三,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成长中的中国经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它的一般意义在于使我们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其增长过程中会对国际市场、对其他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包括会遇到哪些阻力。这对我们中国的企业和有关的决策部门来说,是一个新的问题。以前,经济规模不大,进入国际市场或其他国家市场引起的影响不大,也引不起什么“反弹”,而进一步发展下去,这些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大家的面前。其他国家的人在思考,我们中国人自己更要思考,要把这些因素也作为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而不是当这些因素发生作用的时候我们大吃一惊,措手不及。国际市场会有利益关系与利益冲突,出现各种摩擦,不值得大惊小怪。属于正常情况,不正常的反倒是我们对此没有理解飞思想准备,不会去利用、驾驭、规避和正确处理许多摩擦。

与关博士相识多年,一直极其钦佩他的学术功底、钻研精神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关切之情。他2000年以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成果是日元与亚洲经济贸易关系,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代表作《亚洲货币一体化研究》),2001年以后才更多地研究中国经济和中日经济关系,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成为日本经济界中国经济问题的最高权威之一,成为国际上中日经济关系的权威之一。我还要特别感谢他主持、组织和翻译了我的一本日文专著《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此书实际是他亲自组织的,由他提出的大纲,让我把过去发表的有关著述编辑成册,再补上日本读者关注的一些新的内容,然后由他主持翻译出来。此书于2003年12月由日本著名的岩波出版社出版,不到一年时间,2004年获得了由日本外务省为主办方之一的图书界权威奖项“亚洲太平洋奖”。作为一名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在十分繁忙的日程中挤出时间组织、翻译我的著作,我深为感动。欣喜的是我们的书在日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在又获了奖,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与心血。

关博士在本书附录的最后一句话是:“21世纪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关键取决于中日关系,加深两国间的相互理解非常重要。我希望尽一点绵力,通过自己的研究活动作出贡献。若用诺贝尔奖来作比方,我企盼的也许并不是经济学奖,而是和平奖。”这本书中关博士所倾注的努力,以及他平时所做的许多工作(包括翻译我的著作),都是为了使中日经济关系能够健康发展,它也体现了关博士作为一个中国出生而活跃在日本经济论坛的学者的社会责任心。我想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重要。这本书推动中日和平的功能,也是我向中国读者推荐此书的又一大理由。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

      2005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