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体科学原理/运动员基础训练指南系列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作者 谢敏豪//张一民//熊开宇//李捷//曾凡星等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运动员的“成才”不是一蹴而就,从人体科学的角度看,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会受到遗传、发育、营养,以及运动伤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书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模式,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即专题形式,针对运动训l练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体现了新颖性、通用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原则,力争紧密与训I练实践结合,使本书真正成为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日常工作和训I练中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征及训练/(1)

第一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1)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

二、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5)

第二节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征及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9)

一、骨骼/(9)

二、关节/(12)

三、肌 肉/(12)

四、血液循环/(14)

五、呼吸系统/(17)

六、神经系统/(18)

七、内分泌系统/(20)

 第三节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征/(20)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20)

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22)

【本章参考文献】/(25)

第二章运动员初级选材/(26)

第一节运动员科学选材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26)

一、科学选材发展历史简介/(26)

二、科学选材的内涵/(28)

三、科学选材的类型/(32)

四、科学选材的任务/(34)

 第二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基础/(35)

一、遗传与科学选材/(35)

二、生长发育与科学选材/(43)

三、运动员发育程度的鉴别/(55)

 第三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65)

一、家族调查/(65)

二、体格检查//(67)

三、鉴别发育程度和分型/(71)

四、选材指标的测试/(71)

五、测试结果的综合评价和分析/(74)

【本章参考文献】/(75)

第三章运动技能的形成/(76)

第一节运动技能的概念与性质/(76)

一、运动技能定义的范畴/(77)

二、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技能的认识/(77)

三、运动技能的性质及结构/(79)

四、运动技能的定义/(82)

第二节运动技能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84)

一、突触的可塑性与突触改变的机制/(85)

二、神经系统是一种基于突触连接的泛脑网络结构/(85)

三、泛脑神经网络及神经系统的等级递阶/(86)

四、泛脑神经网络是耗散结构/(87)

五、神经系统是一种先在结构,训练负荷是对这些先在

结构的引用、改建和发展/(88)

第三节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与分类/(88)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88)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94)

三、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行为理论/(95)

第四节 自主生物适应与运动技能的本质/(96)

一、自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及特点/(97)

二、自组织过程的特点/(98)

三、运动技能的自组织/(98)

第五节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100)

一、学习的主动性/(100)

二、生物学参数/(101)

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101)

四、训练的质与量关系/(101)

五、年龄与网络组构敏感性/(102)

六、其它//(102)

第六节运动技能原理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02)

一、运动训练强度的定义与自主适应特性/(103)

二、训练强度与运动训练强度的设置/(106)

三、运动训练的强度效应累积与周期控制/(108)

四、运动员对运动训练负荷的自组织/(110)

【本章参考文献】/(111)

第四章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素质的生物学基础

与评价方法/(112)

第一节力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12)

一、力量的分类/(113)

二、力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14)

三、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及方法/(117)

四、力量素质的评价方法/(121)

第二节速度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22)

一、速度的分类/(122)

二、速度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23)

三、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及方法/(126)

四、速度素质的评价方法/(130)

第三节耐力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32)

一、耐力的分类/(132)

二、耐力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33)

三、耐力素质的训练/(137)

四、耐力素质的评价方法/(141)

 第四节灵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47)

一、灵敏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48)

二、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148)

三、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149)

 第五节柔韧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方法/(152)

一、柔韧素质的生物学基础/(152)

二、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152)

三、柔韧素质的评价方法/(153)

【本章参考文献】/(155)

第五章运动员的机能评定/(156)

 第一节机能评定的意义/(156)

一、机能评定可及时诊断过度疲劳/(156)

二、机能评定是训练监控的有效手段/(157)

三、监控运动员合理营养的效果/(157)

四、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157)

第二节机能评定的生理、生化基础/(157)

一、训练对能源物质储备的影响/(158)

二、运动训练对物质和能量化调节的影响/(158)

三、运动训练对内分泌调节的影响/(159)

四、运动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59)

第三节运动机能状况的生化指标评定法/(160)

一、运动性贫血的评定/(161)

二、运动性低血睾酮的评定/(162)

三、肌肉及组织损伤的评定/(163)

四、生化指标的综合评定/(166)

第四节运动机能状态的心理评定法/(168)

一、心理负荷及特殊性/(168)

二、运动员心理诊断的原则/(168)

三、运动员心理测量的方法与内容/(169)

四、运动性疲劳时心理指标的变化/(171)

第五节心身医学与机能评定/(172)

一、心身医学概述/(172)

二、运动员的心身疾病/(173)

三、心身医学与机能评定/(174)

【本章参考文献】/(175)

第六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176)

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述/(176)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176)

二、运动损伤发生与运动项目的关系/(178)

三、运动损伤的原因/(179)

第二节运动损伤的预防/(181)

一、加强身体训练/(181)

二、合理安排训练/(182)

三、加强运动中的保护/(183)

四、加强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工作/(183)

五、休息和恢复/(184)

六、必要的心理准备/(184)

 第三节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185)

一、准备工作/(185)

二、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188)

三、损伤情况检查/(194)

四、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197)

五、休克和休克的现场急救/(199)

六、出血和止血/(200)

七、关节脱位的临时急救/(205)

八、骨折及骨折的临时固定/(206)

九、溺水//(210)

 第四节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211)

一、物理疗法/(211)

二、药物疗法/(215)

三、保护支持带/(218)

 第五节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发生机理和治疗原则/(219)

一、机理//(219)

二、检查//(220)

三、愈合过程/(221)

四、处理//(222)

 第六节常见损伤的处理原则/(225)

一、头部和颈椎损伤/(225)

二、眼、耳、鼻损伤/(225)

三、扭伤或拉伤/(227)

四、常见内脏损伤的急救/(228)

 第七节运动损伤的康复原则/(229)

一、运动损伤康复概述/(229)

二、运动损伤康复的原则/(230)

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康复原则/(233)

【主要参考文献】/(237)

第七章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合理营养与运动营养品/(238)

 第一节营养素与能量/(238)

一、营养素//(238)

二、人体的能量供应/(248)

三、人体的能量消耗/(256)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260)

一、热能需要量/(261)

二、营养素需求/(263)

三、合理营养与膳食/(267)

第三节运动营养品/(271)

一、运动营养品的管理与功效评价/(272)

二、运动营养品的品种/(274)

三、运动营养品的应用/(277)

【本章参考文献】/(279)

第八章兴奋剂及其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危害/(280)

第一节兴奋剂的定义和种类/(280)

一、使用兴奋剂的定义/(281)

二、兴奋剂的种类/(282)

三、禁用物质例举名单/(287)

第二节兴奋剂对儿少运动员的危害/(292)

一、禁用物质对人体的危害/(293)

二、禁用方法对人体的危害/(296)

第三节兴奋剂检查(收样)程序/(296)

一、兴奋剂检查简要回顾/(296)

二、兴奋剂检查尿样收集程序/(297)

二、兴奋剂检查血样收集程序/(300)

三、接受兴奋剂检查时运动员的权利/(300)

第四节常用药物与兴奋剂/(301)

第五节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历程/(306)

【本章参考文献】/(308)

序言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飞速发展,使得更快、更高、更强已经成为现代竞技运动追求的目标,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不断地突破自身体能、技能、心理的极限,不断地向世人展示了非凡的运动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应用现代科技的理论和方法,选拔具有。天赋”的竞技人才,实施科学训练,并监控其竞技能力的变化规律等,是每—位教练员十分关心的问题。《运动员基础训I练的人体科学原理》一书就是以现代运动训l练实践需求为依据,并结合人体科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从多层面、多视角出发,重点论述了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中常见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解决的办法等,力争为广大教练员们的训l练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

运动员的“成才”不是一蹴而就,从人体科学的角度看,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会受到遗传、发育、营养,以及运动伤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运动训l练角度看,一切训l练活动都是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组织进行的,所有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力求创造理想的成绩;从竞技运动制胜规律的角度看,身体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一般素质、专项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高低的基础,而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各种表现,又都是通过其良好的专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各种综合素质表现出来的。总之,在运动训I练实践中,充分了解和认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变化规律,将有利于发现。运动天才”,有利于实施科学训I练,有利于监控训练过程。

本书是在《运动员基础训练指南》丛书编委会的指导下,由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谢敏豪教授任执行主编,荟集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编写而成。其中,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熊开宇副教授编写第一章,张一民博士编写第二章,曾凡星博士和刘金娟硕士编写第四章,王正珍博士、王琳博士编写第六章,谢敏豪博士编写第七和第八章;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李捷博士编写第三章;湖南体育科学研究所周志宏博士负责编写第五章。谢敏豪博士、张一民博士负责全书的串编和最后的审校。

全书的编排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模式,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即专题形式,针对运动训l练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体现了新颖性、通用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原则,力争紧密与训I练实践结合,使本书真正成为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日常工作和训I练中的重要参考书。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问题和错误恳请读者批判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