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人定的,点子是人想出来的,决策是人做出来的。就连“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或什么其他“化”的说法和做法也都是从某些人脑子里面拍出来的。关键是看谁来拍和怎么拍!现在,马浩教授来告诉你究竟如何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决策就是拍脑袋(大众管理学普及读本)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马浩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制度是人定的,点子是人想出来的,决策是人做出来的。就连“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或什么其他“化”的说法和做法也都是从某些人脑子里面拍出来的。关键是看谁来拍和怎么拍!现在,马浩教授来告诉你究竟如何拍! 内容推荐 本书是北京大学管理学教授马浩的随笔集,既有对企业界、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精辟见解,又有对战略管理领域新近发展的中肯评述。 各篇文章精彩纷呈,使读者读来颇觉畅快淋漓:《明星不如贼可靠》通过被盗率指标阐明了依赖第三方信息在购买前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可靠;而《独裁者的法宝》则道出了在商界,惟有才能出众和业绩优良双剑合璧,始能将“独裁”进行到底;《小议“细节决定成败”》则对畅销书采用的“××决定××”句式进行了狠狠批驳,道出了这种说法的片面和狭隘,发人深省:《企业家的自信和乐观》分析了企业家和经理人不同的行事方式,寻求成功和避免错误两种迥异的行为理念导致的必然是不同的结果…… 管理学家不是经济学家,管理学也不是经济学的应用,在听惯了经济学家“治大国若烹小鲜”般的宏论之后,您也不妨读读本书,感受一下管理学人的经世智慧,并切身地体会究竟什么是管理学! 目录 写在前面IX Part 1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1 管理者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 3 决策就是拍脑袋 8 名义和借口 13 独裁者的法宝 17 承诺与风险 22 Part 2 企业家就得能折腾 27 企业家的自信和乐观 29 梦想加折腾 34 “游击队”的使命定位与自律 39 士兵与将军 43 Part 3 企业资源品牌形象 47 浅说资源的价值 49 猪也可能会飞 54 从午餐肉和葡萄酒说开去 59 品牌和竞争优势 63 明星不如贼可靠 66 Part 4 企业文化的是与非 73 你以为什么是企业文化 75 企业文化的功能和表象 78 企业文化的传承 82 企业文化的优劣 86 性感·架子·干什么像什么 89 职业的关键是门槛儿 92 Part 5 战略的目的是成功 97 战略和战略性99 小议“细节决定成败” 104 都是哈佛惹的祸 108 开饭馆的堪萨斯牙医 112 竞争优势实质:不是因为某个名词赶时髦 117 战略管理拆解与想像 121 Part 6 管理学和管理教育 127 朗润园遐思 129 赢还真是硬道理 133 名人名言自助餐:《管理大师的忠告》序言 139 似曾相识燕归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周年庆感言 141 管理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兼谈我们对科学的迷信 143 甭以为搞管理就是搞经济 149 最是那一只丑老鹦鹉价值八百:《寓言中的管理智慧》序言 155 Part 7 战略管理系列述评 159 引言 161 当代战略管理的奠基、早期发展与正式形成 162 波特革命: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全面洗礼 170 资源本位与动态能力:新的理论高峰 174 高层管理团队动态 179 畅销书中的战略管理182 战略管理在中国:一些启示和期盼 186 后记 193 试读章节 管理者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曾经说过很多关于旧社会算卦的事儿。非常出彩儿。其中一个段子说的就是某个媳妇找不着戒指了,请一个盲人卦仙儿帮忙算算。马三立可谓快人快语:“你两只眼睛看得清清亮亮的都找不着,问他一个嘛玩意儿看不见的瞎子,这不是倒霉催的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请问陈永贵同志,我们平原地区学大寨,如何才能把梯田造好?”笔者没有费神去查找当年的报纸,但我想这类问题大抵是被某些企图赶超大寨的村镇领导们真诚地问过的。要依马三立的风格,回答肯定是:“他要有平原,还造梯田干吗?!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2004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戴维斯爵士做关于英国银行监管体系对中国银行业启示的专题演讲。演讲后,有记者提问:“中国很多银行的坏账率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几十,请问戴维斯爵士对银行坏账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建议?”戴氏答:“英国银行的坏账率在1%左右,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经验和研究。”
2004年6月:杰克·韦尔奇访华。中国企业家追捧韦尔奇于北京、上海两场高峰论坛,据传与会者可以付15 000元人民币问一个问题当面讨教韦尔奇。某企业掌门人不惜重金七问韦尔奇。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快速实现该企业与新近兼并的一家外国同业企业的整合,并使之良好运转、快速赢利。韦尔奇回答得很精彩:“14年前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正是因为没有很好的答案,才把它卖掉了,没想到今天它又被卖到了你的手里……”
媳妇问卦,可能在于没文化,缺乏起码的分析力。卦仙儿凭经验至少可以判断戒指大概可能失落的区域,水缸边、锅台前之类。所以,仔细说来,卦仙儿不是没有用处。问题是,这种问题是否需要请教卦仙儿,因为卦仙儿是要收费的。媳妇是否应该自己有所思考?说得好听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得难听点,这个媳妇有点儿弱智。但知道自己弱智,而求教于比弱智者更有经验和分析能力的人,也不能不说是弱智者的智慧。由于这种媳妇的存在,卦仙儿就有饭吃。当然,很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也就有饭吃。
平原上学大寨造梯田的事,在现在看来似乎很荒唐。但在当时的情境,大家感到的不是荒唐和可笑,而是激情与梦想,是时髦和摩登,是顺乎潮流,与时俱进。三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大概以为我们进步了很多。其实不然。向一个从来没有处理坏账经历的人讨教如何处理坏账问题,与向一个从来没有拥有平原经验的人讨教在平原上造梯田有什么本质不同呢?我们现在倒是不学大寨了。但总还是得学点什么吧。要不怎么进入500强,怎么与时俱进呢?!
学习什么呢?什么时髦学什么!于是,我们从旧的教条慷慨激昂地迈向新的教条。冲出中国,走向世界。P3-4 序言 在下是研究企业管理的。作为管理学人,偶尔会对企业里和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有点看法和想法,于是诉诸文字,既为自赏,亦愿示人。日积月累,便有些许斩获,禁不住心里美滋滋。脸皮再厚一点,就想都拿出来弄个小集子什么的。这可以说是真实的想法。 把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短文拢在一块,也捎带进个把长文,结个集子出本书,总得找个正当理由,就像秋菊打官司,要有个说法。既是说法,就免不了粉饰之嫌,打出某些冠冕堂皇的旗号,假借某种令人好感的托词。一来招致同情,二来给自己壮胆。 现如今在中国是各类经济学家们风光无限的时代,或为政府支招,或为股民请命;为兴邦治国而呼吁,为经世济民而奔走。学管理的人,如果神经还算正常,没人敢自称管理学家。如果偶而有幸被良莠不分地捎带进经济学人的范畴内,是自个儿偷着乐呢,还是暗自神伤呢? 其实,说法很简单。如果说经济学家们献上的是燕翅大餐,山珍海味的话,管理学人趸贩的不过是农家小菜,粗茶淡饭,实惠。吃惯了雅食,偶尔换个口味,尝尝百姓民羹,也会很爽。见天听说,但从来没有享用过盛宴高餐者,本来就是布衣粗食之属,就别拿自己当外人了。 请! 后记 很多读者朋友拿起一本书,总是先看序跋,有的甚至是先看后记,再看前言,想知道作者成书后作何感想。知道您的习惯,在下不敢丝毫怠慢,只好老实交代。把书稿送出手时,可谓欲进不能,欲罢不甘,无可奈何,惶恐不安。 写作实在是个费心思的活计,我的手笨,只能慢慢来,花很大力气和时间才憋出一篇小文。于是就觉得太消耗生命,不太划算,就开始浮躁,左顾右盼,停滞不前。觉着似乎没什么太多的话非说不可,同时还有点舍不得那种思考的煎熬和成文后的快感。 写得少了,怕分量不够,拿不出手;写得多了,怕读者缺乏兴趣,没有时间。好歹攒了近四十篇,打包放在一起一掂量,就大言不惭地说“行,就是它了”。包饺子还得先下几个尝尝咸淡呢,何况编集子呢。总得让大家有个褒贬的机会,再决定是不是接茬儿练吧。想到这些文字就要与读者见面,心中充盈着一丝激动和震颤。 收在本书的文字,没有统一的规划,而且题材繁杂,体例各异。有的是学术性的评述,严谨生涩,比如“战略管理系列述评”;有的是对理论文章的通俗解释和应用,夹叙夹议,比如“企业家的自信和乐观”;有的是教科书式的说明,比如,“企业文化系列”,单调死板;有的纯粹是杂陈个人观点和偏见,比如“梦想和折腾”,主观武断。 这些文章,除了少数几篇是两三年前写的以外,主要都是在2004年10月以后完成的。大部分属于首次公开发表。部分文章曾由《北大商业评论》、(《每日经济新闻》等报刊经过删减编辑后发表,在本书中又基本恢复原貌。总体而言,杂文比重稍大一点。对于一个以为自己是个学者的人而言,这种比例,既是缺点,可能也是优点。倒是杂文和正论凑在一起,有点儿不伦不类。没关系,现在是“跨界”的年代,您没见“三大男高音”一块儿唱通俗歌曲么。还好,说来说去,这些文章,跟企业管理还都能沾上边儿,算是属于正工本行。 在本书付梓之际,感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国际MBA公关部余楠女士和王轶男女士对本书中一些文章的编辑和推介,也感谢《北大商业评论》薛玺成编辑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也感谢我所有的家人、亲属、老师、同事、学生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尤其要感谢我的岳父、岳母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对我的照料和对我们的家庭生活付出的辛劳和牺牲,也感谢远在家乡的父母、妹妹和哥哥以及他们的家人。 在这本书孕育的时候,我儿子祥鹤也在孕育着。他早已迫不及待地在3月23日下午出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无尽的欢喜和快乐。为了每天能多看上儿子几眼,跟上幼儿园的女儿洁鸥多玩几分钟,这本书也得画上句号了。 在下尚未不惑,却已鬓露白丝。上周末,妻发现老夫白发又多了几许,心生怜意,便力劝老夫“不要太累了。也该歇歇了”。谁说不是呢。歇吧。老婆对我就是好。我郑重地决定把这本书献给她。 中原人谨识 2005年5月于海淀上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