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建云编著的《金融与债务危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探讨金融与债务危机形成与演变的历史阶段性、类型及影响。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既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结果,又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变革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演化具有历史阶段性,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现有研究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文献存在诸多不足。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既是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存在缺陷的反映,也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动因。我国需要根据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类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削弱了西方国家通过金融工具与财政手段干预国际政治事务的政治能力、合法性与意识形态基础。
保建云编著的《金融与债务危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在回顾金融与债务危机形成与演变的历史阶段性、类型划分及影响效应的基础上,从一般均衡、比较静态与动态角度构建理论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系统研究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形成与演变的内在机制、外部条件与影响效应。对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背景下的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国家及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大国贸易竞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间贸易发展、信用风险与全球公共治理、区域货币合作等领域出现的各种经济与政治现象进行理论解析。针对各种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同时专门研究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政策选择问题。
第1章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形成和演变的历史阶段、类型及影响
1.1 引言
1.2 文献概览
1.3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形成与演化的历史阶段性
1.4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5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对全球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及演变态势的影响
1.6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类型及特点
1.7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效应
1.8 结论及启示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际货币体系运行均衡及条件:东西方货币模型与“刃锋困境”
2.1 引言
2.2 研究假设
2.3 固定汇率制、物价稳定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运行条件:东西方商品-货币均衡模型(Ⅰ)
2.4 浮动汇率制、通货膨胀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运行条件:东西方商品-货币均衡模型(Ⅱ)
2.5 国际货币体系均衡与稳定运行的“刃锋困境”
2.6 结论及启示
2.7 本章小结
2.8 附录:模型数理推导
2.8.1 东西方国际货币均衡模型(Ⅰ)数理推导
2.8.2 东西方国际货币均衡模型(Ⅱ)数理推导
第3章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形成的内在激励机制与外部条件:一个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3.1 引言
3.2 文献述评:一个批评性的回顾
3.3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形成的内在激励机制:一个多元动态博弈模型
3.4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内生形成的经验证据: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3.5 资本流动性与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一个两国政治经济模型
3.6 资本规模报酬增减变动条件下的资本流动性与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
3.7 结论及启示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形成与治理缺陷:以美国和欧元区为例
4.1 引言
4.2 美元霸权与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内生形成
4.3 美元霸权与美国国民经济的金融化
4.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与演变的内生解释
4.5 欧洲主权危机治理缺陷的根本原因及政治经济表现
4.6 欧元货币体制改革、重构与演化方向:全球化背景下的冲击与应对
4.7 结论及启示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用风险、监管缺陷与西方国家金融与债务危机的长期诱因
第6章 国家问相互依赖性与国际金融及债务危机:以中欧美贸易为例
第7章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第8章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效应
第9章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背景下的大国贸易竞争:以中美为例
第10章 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背景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问贸易发展
第11章 危机背景下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力机制及市场条件:有限期界动态模型及时间系列数据
第12章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