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四军往事--记忆中的新四军抗战历程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施昌旺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新四军历史当事人的回忆和反思,生动记录、全面展示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和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全书以历史发展进程为纵线,围绕新四军抗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生动再现和反映当时新四军的方方面面和来龙去脉。使你在阅读中感受历史的真实,受到感染和鼓励。

内容推荐

新四军和八路军一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两大主力之一,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四军以最初的万余兵力和低劣装备在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担负着华中抗战的重任,征战于大江南北,与华北八路军相呼应,与正面战场相配合,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对日伪军作战两万余次,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所创立的丰功伟绩以及所形成的“铁军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颂扬。

本书通过新四军历史当事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生动再现了新四军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和宏阔壮烈的抗战场景。从新四军的组建整编到“皖南事变”后的军部重建,从新四军的征战历程到后勤保障,从新四军的战略决策到具体战斗的激烈场面,从新四军高级将领的雄才大略到战斗英雄们的奋勇杀敌,一幕幕壮怀激烈的历史场景通过历史当事人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讲述呈现出来,使读者仿佛重新回到那烽火硝烟的年代,在感受历史真实、理解历史真相、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录

序言/1

新四军军部成立/1

部队整编/11

战略展开/23

军部在皖南/69

发展华中/81

皖南事变/119

军部重建/143

军部在黄花塘/150

一师抗战/164

二师抗战/176

三师抗战/198

四师抗战/212

五师抗战/232

六师抗战/240

七师抗战/256

浙东抗战/271

后勤战线/285

战略进攻和反攻/306

辉煌的历程/346

后记/363

试读章节

新四军军部成立

    

新四军是时代的产物。

新四军是抗日的军队。

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

新四军的前身,是南方8省14个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

1934年下半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和陈毅等的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艰苦之程度,超出人们的想像。陈毅后来回忆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所经历的最艰苦的斗争。整年整月在山里睡,外面跑。春天雨水多,全身都是泥巴,两个多月没干过。吃的是野草、杨梅、笋子和蛇,根本不是人过的生活,像野兽一样。在那3年中,我只进过两次房子。”然而,红军游击队战士始终坚定革命的信念,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断经受考验。陈毅气吞山河的不朽诗篇《梅岭三章》于此时写就,是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岁月的历史再现。今天吟诵起来,人们无不为陈毅的革命浩气所感动、所鼓舞: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时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在被分割、封锁的环境中,红军游击队各自独立地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搏斗,战胜了难以想像的困难,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保存了万余人的武装力量,取得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对于南方红军游击战的历史功绩,中共中央政治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1937年12月政治局的决议认为:“项英同志及南方备游击区主要的领导同志,以及在游击区长期艰苦斗争之各同志,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

l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行全民族抗战。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出了国共合作宣言。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要求红军和游击队,在保证党的绝对领导的前提下,同就近国民党驻军或政府进行谈判,改变番号或编制,取得合法地位,然后开赴抗日前线。

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和英美利益,蒋介石开始决心抗日。9月22日,国民党发表延搁两个多月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曰,蒋介石发表公开谈话,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从此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实行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主张,决定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要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根据洛川会议精神,中共中央一面下令八路军迅速向华北敌后挺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一面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再次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把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的建议。

l937年8月中旬,国共双方就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问题达成共识。但对这支武装编成后由谁担任主官则意见不一。国民党认为,留在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大多是在国民政府的第三战区,因此要由当时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兼任:中共认为,应由中共派人担任,提议由彭德怀担任。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周恩来争取叶挺参与,才促成新四军校顺利建立。P1-2

序言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节日,我们编缉出版了《新四军往事——记忆中的新四军抗战历程》一书。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势下,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的一支人民军队,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在8年抗战中,新四军勇赴国难,坚决挺进华中敌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与正面战场相配合,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以战养战”的战略企图。特别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新四军更是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新四军本身,也在抗战的烽火中,在抗日的熔炉中,发展壮大。从初创时的万余兵力,6000余枝枪,发展到拥有主力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最多时抗击和牵制了1 6万日军,23万伪军。收复国土25.3万余平方公里,在苏、浙、皖、豫、鄂5省建立了8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新四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四军指战员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生存,顽强拼搏,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并由此形成了“铁军精神”。尽管铁军精神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其核心应为: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浴血战斗、前仆后继、顽强拼搏。因此,研究新四军英雄的战斗历史,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非常必要。

1978年6月15日,粟裕大将在视察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时就指出,要宣传新四军。他说:“新四军和八路军一样,是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两大主力之一,所以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我们应该很好地宣传。”他有感而发,深思熟虑地指出:“为什么要宣传一下?因为有不少人包括一部分不了解新四军实际情况的人,对新四军认识有错误。他们认为新四军是一贯机会主义,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绝对错误的。如果新四军是一贯右倾机会主义,怎么能发展壮大成这么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怎么能在敌后、在敌人最重要的后方——长江两岸广大地区坚持斗争?这支武装力量对敌人是很大威胁,牵制敌人相当数量的兵力。新四军是在敌、伪、顽三方面夹击中发展起来的,是在艰苦复杂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有些人是不了解情况,甚至有些了解情况的同志也不宣传。我们要去宣传!”

新四军老同志张铚秀于1999年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一次讲话中说:“在威武雄壮的历史舞台上,我们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知情者。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是在炮火硝烟和血雨腥风中度过,多少亲密的战友和无畏的勇士倒在我们身旁,青山湖泊都染着我们的热血。我们都是新四军和华中军民英勇战斗的历史见证人。历史赋予我们一个崇高的使命,就是要将当年的斗争史实加以深刻回忆,原原本本,实事求是地记载下来,交给后人流传下去。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件事,那么历史必将惩罚我们,把上百万勇士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所演出英勇悲壮的光辉历史淹没在污浊的横流中,这样,我们能对得起光荣的铁军吗?能对得起遍卧祖国大地半个多世纪的战友和先烈吗?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作为研究中共党史、抗日战争历史特别是新四军历史的史学工作者,对粟裕大将和张铚秀同志的大声疾呼深受感召和教育。我们感到,要宣传新四军,就要宣传新四军的光辉历史,这就是我们编著这本书的缘由。我们选择新四军老战士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即“三亲”)的重大历电事件和一段段史实,让这些事件和史实成为一串珍珠,串起整个新四军历史,让回忆材料本身说话,编者一般不加以评述。

编辑本书,必须搜集和掌握大量确凿的历史回忆资料。为此,我们翻阅了上千万字的回忆材料。对这些材料的选编,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一、尽量用权威资料,回忆录有内部的和公开的,尽量用公开出版物;二、同一事件可能有多篇回忆,但一般只上一篇,而且是亲身经历的领导同志的回忆;三、对有些可能引起争论的事件,没有列上。四、时限从1937年抗战爆发,国共两党谈判改编新四军起,到1 945年新四军完成抗日战争的神圣任务止。

本书以历史当事人回忆的形式,记述了新四军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条件下,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终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取得胜利的过程,记载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史实,也概述了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在抗日营垒中制造摩擦的斗争。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多党的合作,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缺点差错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指出书中的差错漏误,欢迎讨论书中涉及的各种问题。

编者

200 5年5月

后记

本书的资料收集工作做得比较早。有关新四军的书籍和文章,近些年出的比较多,人们眼光不同,各有侧重之点。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本书仅从当年新四军老战士回忆的角度,来回顾新四军的光辉战斗历史,以期对新四军的历史脉络有一个了解。有关回忆材料,根据内容的需要,在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情况下,做了适当的删节,敬请谅解。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曾得到徐则浩、朱强娣、沈葵、王传厚等党史学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的热情支持和鼎力帮助,并得到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一些同志的支持。还得到济南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热心指点。书稿付梓之际,特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编辑工作伊始,我们就十分尊重和维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千方百计征求有关著作权人对录用其稿件的意见。其中有少数著作权人由于工作单位和通讯地址不详,难以取得联系。希望这些著作权人与本书主编(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施昌旺,邮政编码230001)取得联系,领取稿酬和样书。再次感谢著作权人的合作。

由于我们的思想、学术水平有限,加上材料取舍方面的难度和限制,在编辑过程中,定有粗疏不当之处,恳盼新四军老战士、学界同仁和各界读者不吝赐教。

谨以此书献给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编者

200 5年5月于合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2: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