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包公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安遇时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又称《龙图神断公案》。公案小说,全书十卷,安遥时编。编著者安遥时生平事迹待考。《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包公案》的题材,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录自史书、杂记和笔记小说中的有关材料而加以编排敷演成篇的。

本书的版本分繁简两种,繁本十卷一百则。主要有清初刊本、四美堂刊本及乾隆丙申重刊本。本书据四美堂刊本为底本,适当参照其他版本校点而成。

内容推荐

《包公案》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公案小说,情节曲折、起伏跌宕,颇有峰回路转、出入意料之韵致,同时将武打与断案相互配合,形成了新的特点。

包拯执掌开封府衙门,负责审理全国各地的案件。他为人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既敢于为民请命,也敢于碰硬,被世人尊称为“包青天”。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包公佯怒撕伞,巧妙地辨别出伞的真正主人;放出一块假银,轻轻松松地引贼上钩,将贼一网打尽;戏“审”石碑,“问”得盗布窃贼;假扮客商去卖布,引得两个见利忘义的强盗自投罗网;假扮阎罗,除掉了“狸猫换太子”的奸人,识别出真假娘娘……真是“扑朔迷离,是是非非辨不清;惊奇断案,清清白白明可鉴。”

目录

第一则 阿弥陀佛讲和

第二则 观音菩萨托梦

第三则 嚼舌吐血

第四则 咬舌扣喉

第五则 锁匙

第六则 包袱

第七则 葛叶飘来

第八则 招帖收去

第九则 夹底船

第十则 接迹渡

第十一则 黄菜叶

第十二则 石狮子

第十三则 偷鞋

第十四则 烘衣

第十五则 龟入废井

第十六则 鸟唤孤客

第十七则 临江亭

第十八则 白塔巷

第十九则 血衫叫街

第二十则 青靛记谷

第二十一则 裁缝选官

第二十二则 厨子做酒

第二十三则 杀假僧

第二十四则 卖皂靴

第二十五则 忠节隐匿

第二十六则 巧拙颠倒

第二十七则 试假反试真

第二十八则 死酒实死色

第二十九则 毡套客

第三 十 则 阴沟贼

第三十一则 三宝殿

第三十二则 二阴签

第三十三则 乳臭不雕

第三十四则 妓饰无异

第三十五则 辽东军

第三十六则 岳州屠

第三十七则 久鳏

第三十八则 绝嗣

第三十九则 耳畔有声

第四 十 则 手牵二子

第四十一则 窗外黑猿

第四十二则 港口渔翁

第四十三则 红衣妇

第四十四则 乌盆子

第四十五则 牙簪插地

第四十六则 绣履埋泥

第四十七则 虫蛀叶

第四十八则 哑子棒

第四十九则 割牛舌

第五 十 则 骗马

第五十一则 金鲤

第五十二则 玉面猫

第五十三则 移椅倚桐同玩月

第五十四则 龙骑龙背试梅花

第五十五则 夺伞破伞

第五十六则 瞒刀还刀

第五十七则 红牙球

第五十八则 废花园

第五十九则 恶师误徒

第六 十 则 兽公私媳

第六十一则 狮儿巷

第六十二则 桑林镇

第六十三则  斗粟三升米

第六十四则 聿姓走东边

第六十五则 地窨

第六十六则 龙窟

第六十七则 善恶罔报

第六十八则 寿天不均

第六十九则 三娘子

第七 十 则 贼总甲

第七十一则 江岸黑龙

第七十二则 牌下土地

第七十三则 木印

第七十四则 石碑

第七十五则 屈杀英才

第七十六则 侵冒大功

第七十七则 扯画轴

第七十八则 审遗嘱

第七十九则 箕帚带入

第八 十 则 房门谁开

第八十一则 兔戴帽

第八十二则 鹿随獐

第八十三则 遗帕

第八十四则 借衣

第八十五则 壁隙窥光

第八十六则 桷上得穴

第八十七则 黑痣

第八十八则 青粪

第八十九则 和尚皱眉

第九 十 则 西瓜开花

第九十一则 铜钱插壁

第九十二则 蜘蛛食卷

第九十三则 尸数椽

第九十四则 鬼推磨

第九十五则 栽赃

第九十六则 扮戏

第九十七则 瓦器灯盏

第九十八则 床被什物

第九十九则 玉枢经

第 一00 则 三官经

试读章节

第一则

阿弥陀佛讲和

话说德安府孝感县有一秀才,姓许名献忠,年方十八,生得眉清目秀,丰润俊雅。对门有一屠户萧辅汉,有一女儿名淑玉,年十七岁,甚有姿色,每日在楼上绣花。其楼近路,常见许生行过,两下相看,各有相爱之意。时日积久,遂私通言笑,许生以言挑之,女即微笑道肯。其夜,许生以楼梯暗引上去,与女携手兰房,情交意美。及至鸡鸣,许生欲归,暗约夜问又来。淑玉道:“倚梯在楼,恐夜间有人经过看见不便。我今备一圆木在楼枋上,将白布一匹,半挂圆木,半垂楼下。你夜间只将手紧抱白布,我在楼上吊扯上来,岂不甚便!”许生喜悦不胜,至夜果依计而行。如此往来半年,邻舍颇知,只瞒得萧辅汉一人。

忽一夜,许生因朋友请酒,夜深未来。有一和尚明修,夜间叫街,见楼上垂下白布到地,只道其家晒布未收,思偷其布。遂停住木鱼,寂然过去手扯其布。忽然楼上有人吊扯上去,和尚心下明白,必是养汉婆娘垂此接奸夫上去,任她吊上去。果见一女子,和尚心中大喜,便道:“小僧与娘子有缘,今日肯舍我宿一宵,福田似海,恩大如天。”淑玉慌了道:“我是鸾交凤配,怎肯失身于你?我宁将银簪一根舍你,你快下楼去。”僧道:“是你吊我上来,今夜是来得去不得了。”即强去搂抱求欢。女甚怒,高声叫道:“有贼在此!”那时女父母睡去不闻。僧恐人知觉,即拔刀将女子杀死。取其簪、珥、戒指下楼去。

次日早饭后,其母见女儿不起,走去看时,见被杀死在楼,竟不知何人所谋。其时邻舍有不平许生事者,与萧辅汉道:“你女平素与许献忠来往有半年余,昨夜许生在友家饮酒,必定乘醉误杀,是他无疑。”萧辅汉闻知包公神明,即送状赴告:

“告为强奸杀命事:学恶许献忠,心邪狐媚,行丑鹑奔。觇女淑玉艾色,百计营谋,千思污辱。昨夜,带酒佩刀,潜入卧室,搂抱强奸,女贞不从,拔刀刺死。遗下簪珥,乘危盗去。邻右可证。托迹黉门,桃李陡变而为荆榛;驾称泮水,龙蛇忽转而为鲸鳄。法律实类鸿毛,伦风今且涂地。急控填偿,哀哀上告。”

是时包公为官极清,识见无差。当日准了此状,即差人拘原、被告和干证人等听审。

包公先问干证,左邻萧美、右邻吴范俱供:萧淑玉在沿街楼上宿,与许献忠有奸已经半载,只瞒过父母不知,此奸是有的,并非强奸,其杀死缘由,夜深之事众人实在不知。许生道:“通奸之情瞒不过众人,我亦甘心肯认。若以此拟罪,死亦无辞;但杀死事实非是我。”萧辅汉道:“他认轻罪而辞重罪,情可灼见。女房只有他到,非他杀死,是谁杀之?必是女要绝他勿奸,因怀怒杀之。且后生轻狂性子,岂顾女子与他有情?老爷若非用刑究问,安肯招认?”包公看许生貌美性和,似非凶恶之徒,因此问道:“你与淑玉往来时曾有人从楼下过否?”答道:“往日无人,只本月有叫街和尚夜间敲木鱼经过。”包公听罢怒道:“此必是你杀死的。今问你罪,你甘心否?”献忠心慌,答道:“甘心。”遂打四十收监。包公密召公差王忠、李义问道:“近日叫街和尚在何处居住?”王忠道:“在玩月桥观音座前歇。”包公吩咐二人可密去如此施行。

是夜,僧明修复敲木鱼叫街,约三更时分,将归桥宿,只听得桥下三鬼一声叫上,一声叫下,又低声啼哭,甚是凄切怕人。僧在桥打坐,口念弥陀。后一鬼似妇人之声,且哭且叫道:“明修明修,你要来奸我,我不从罢了,我阳数未终,你无杀我的道理。无故杀我,又抢我钗珥,我已告过阎王,命二鬼吏伴我来取命,你反念阿弥陀佛讲和;今宜讨财帛与我并打发鬼伎,方与私休,不然再奏天曹,定来取命。念诸佛难保你命!”明修乃手执弥陀珠佛掌答道:“我一时欲火要奸你,见你不从又要喊叫,恐人来捉我,故一时误杀你。今钗珥戒珠尚在,明日买财帛并念经卷超度你,千万勿奏天曹!”女鬼又哭,二鬼又叫一番,更觉凄惨。僧又念经,再许明日超度。忽然,两个公差走出来,用铁链锁住僧。僧惊慌道:“是鬼?”王忠道:“包公命我捉你,我非鬼也。”吓得僧如泥块,只说看佛面求赦。王忠道:“真好个谋人佛,强奸佛。”遂锁将去。李义收取禅担、蒲团等物同行。原来包公早命二差雇一娼妇,在桥下作鬼声,吓出此情。

次日,锁了明修并带娼妇见包公,叙桥下做鬼吓出明修要强奸不从因致杀死情由。包公命取库银赏了娼家并二公差去讫。又搜出明修破衲袄内钗、珥、戒指,叫萧辅汉认过,确是伊女插戴之物。明修无词抵饰,一并供招,认承死罪。

包公乃问许献忠道:“杀死淑玉是此秃贼,理该抵命;但你做秀才奸人室女,亦该去衣衿。今有一件,你尚未娶,淑玉未嫁,虽则两下私通,亦是结发夫妻一般。今此女为你垂布,误引此僧,又守节致死,亦无玷名节,何愧于妇道?今汝若愿再娶,须去衣衿;若欲留前程,将淑玉为你正妻,你收埋供养,不许再娶。此二路何从?”献忠道:“我深知淑玉素性贤良,只为我牵引故有私情,我别无外交,昔相通时曾嘱我娶她,我亦许她发科时定媒完娶。不意遇此贼僧,彼又死节明白,我心岂忍再娶?今日只愿收埋淑玉,认为正妻,以不负她死节之意,决不敢再娶也。其衣衿留否,惟凭天台所赐,本意亦不敢欺心。”包公喜道:“汝心合乎天理,我当为你力保前程。”即作文书申详学道:

审得生员许献忠,青年未婚;邻女淑玉,在室未嫁。两少相宜,静夜会佳期于月下,一心合契,半载赴私约于楼中。方期缘结乎百年,不意变生于一旦。恶僧明修,心猿意马,夤夜直上重楼。狗幸狼贪,粪土将污白璧。谋而不遂,袖中抽出钢刀。死者含冤,暗里剥去钗珥。伤哉淑玉,遭凶僧断丧香魂;义矣献忠,念情妻誓不再娶。今拟僧抵命,庶雪节妇之冤;留许前程,少奖义夫之慨,未敢擅便,伏候断裁。

P1-3

序言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又称《龙图神断公案》。公案小说,全书十卷,安遥时编。编著者安遥时生平事迹待考。

《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流传。宋元时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荟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说话艺人敷演的故事被称为“话本”,后经文人整理,这种话本便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了。

《包公案》的题材,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录自史书、杂记和笔记小说中的有关材料而加以编排敷演成篇的。包拯,历史上实有其人,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时,曾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史等。《宋史·包拯传》称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公在开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深得百姓爱戴。有关包公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宋元以来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包公形象不断被丰富、被理想化,成为封建社会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这种现象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的。在漫长的封建专制重压下生活的民众百姓苦不堪言,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帝王的生活对百姓来说是既陌生又遥远的,因此,清官、贤臣便成为百姓理想的寄托,并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成为主角。

小说的基本内容是歌颂包公的,写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通过他审理的一系列有关“人命”、“奸情”、“盗贼”、“争占”等类案件,作者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斩了皇亲国戚,如《黄叶菜》、《狮儿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绅的狠毒凶残,如《栽赃》、《鬼推磨》;而《屈杀英才》、《久鳏》则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包公案》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为后来的《龙图耳录》、《三侠五义》等侠义公案小说所汲取。书中有的故事写得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全书文意较差,思想性、艺术性两皆平平。但就是这些在当时社会上被认定的“非主流”作品,却得以广泛的流行。这并不奇怪,宋元时期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市民文化的兴盛是侠义公案小说流行的根本原因。百姓的文化程度、文化心态和文化口味决定着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作品的公众认知度。时至今日,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影视剧目仍然多达几十种。我们完全可以说,包公的故事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反腐倡廉、民众呼唤司法公正的今天,包公形象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像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传》中也夹杂了一些因果报应、鬼神梦兆等宿命论和封建迷信的内容。另外,作品中极力宣扬的忠君思想显然是对封建皇权的“愚忠”,这是不足取的。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这本小说时加以甄别。

本书的版本分繁简两种,繁本十卷一百则。主要有清初刊本、四美堂刊本及乾隆丙申重刊本。本书据四美堂刊本为底本,适当参照其他版本校点而成。囿于才识浅薄,学力不逮,校点中难免疏漏舛误之处,诚望方家及热心读者不吝指正,以便重印时订正,更臻完美。

校点者

2006年元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