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鲁迅、冰心、郭沫若、王蒙、周作人、巴金、王安忆、郁达夫等众多现代和当代文学大家的描绘日本风土人情的散文作品,展示了一幅至美至淳的日本画卷,再加上作者们因景而生的丰富感情,让本书充满了浓浓的和风情韵。
两脚朝天,大风吹开她的裙子,把她的下体向月台上的群众展览了。这在异国人的我觉得又惊又奇;但看站在月台上的日本人的态度,似乎惊而不奇。他们大家喊"危险",而没有一个人取笑她。我想这未必是他们道德高尚的表示,大概是司空见惯的缘 故吧。除了服装以外,日本人的盛行洗浴也是使女子身体解放 的一原因。他们的浴池,不分男女,或虽分男女而互相望见。他们把洗浴看作同洗面一样的常事,自然避不得许多。在小旅馆中,往往在同一浴池的中央的水面上设一块板壁,以为男女之分。池上的空气和视线虽被隔断,池内的水仍是共通。而且板的下端离水面尚远,两方的洗浴者可从这隙处互相窥见其下体。曾经有一个轻薄的男浴者用脚趾越界挑拨隔壁的女浴者,在旅馆里闹起可笑的纷争事件来。我有一次去访住"贷间"的(即分租人家的余屋的)朋友,在门口连打了几声招呼,里面发出稔熟的女主人的答应声。我推门进去,原来女主人正在门边小间里洗浴,这时候赤条条地开出浴室门来,用一手按住了小腹而向我行鞠躬礼,口中说着"失礼",请我自由上楼去看我的朋友。我的惊奇使我失笑了。
看了这样的民风而推想,近代西洋的裸体美术潮流侵入日本,一定是毫无问题的。其实却不然,问题反比一向严禁女子裸体的中国闹得厉害。据他们的画家石井柏亭氏的记述,从明治廿年闹起一直闹到大正末年,还是没有完全闹清楚。而且其中可笑的事尽多。明治美术史因此添上了一层滑稽的色彩。P28
而日本人对樱花的狂热,带有一种民族感情的燃烧性质。一到春天,各种媒体就报道樱花的信息,把樱花的开放与凋谢当做全民大事来看。盛开是感人的,更感人的是樱花的凋谢,一九九四年那次,我们赶到了小诸,赶上的也只有落樱。落樱,正如 "浅草"、"新绿"等一样,是曰本人对汉字的巧妙组合与运用。当我们看到一家一家日本人在樱树下铺上地毯,喝着啤酒清酒,吃着野外烧烤,唱着令人凄然泪下的歌曲,且哭且笑且舞,同时沐 浴着像雨点一样、像雪花一样从头顶上大片大片下落的樱花的 时候,我是深深地被感动了。这是多么深厚的对季节推移的感应,这是多么深厚的对树木花草的眷恋,这里也许还包含着对人 生无常万物无常的悲哀,也还包含着对樱花的开便爆炸般瞬息 开放、落便大雨般瞬间凋零的性格--这也是日本人引为自豪 的民族性格--悲剧性的赞美。
我也沐浴在落樱中了,我更沐浴在那么多日本人对落樱的 眷恋与悲歌中。我想起了黛玉葬花,而日本的男女林黛玉们更 普遍更群体更壮观也更达观些。
日本是个岛国,精致却又显得局促。日本人是认真工作的 民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日本人的礼貌约束着一些人不能开 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日本的文化中,又有着太明显的来自中国 或者来自欧洲的印迹。所有这些会不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压抑, 成为一种力比都的情意结呢?幸亏有一个樱花,日本终于还是 日本,日本的春天便是最有味道的春天,耽于工作,耽于礼节与 计算的患得患失的日本人也得到了一个哭哭笑笑唱唱跳跳的机 会,甚至,在樱花上日本人凝聚起来了,独特起来了,深沉起来 了。我不能否认,在看过了樱花的盛开与谢落以后,大大增加了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