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礼逊评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顾长声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第一手资料,为晚清以及民国时代最著名的西方传教士马礼逊立传。该书内容是以历史纪实笔法描述了马礼逊在鸦片战争时期从传教士、东印度公司翻译官,到出任英国政府副领事的全过程,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阅读趣味。传中大量引述档案文献、书信日记,以及作者采访这些人物后裔亲属所得的口述史料,多系一般专书中罕见,从而为从事近代史学习和研究的广大文史爱好者,以及各专业学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清代中国海禁重开以后,大批西方传教士的接踵来华,成为晚清以及民国时代中外交往领域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事实上这个成分复杂的特殊群体的在华活动,涉及到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已远远超越传教范围。本书根据第一手资料,为其中最著名的人物马礼逊立传。该书内容是以历史纪实笔法描述了马礼逊在鸦片战争时期从传教士、东印度公司翻译官,到出任英国政府副领事的全过程,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阅读趣味。传中大量引述档案文献、书信日记,以及作者采访这些人物后裔亲属所得的口述史料,多系一般专书中罕见,从而为从事近代史学习和研究的广大文史爱好者,以及各专业学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目录

引言

1 从接受基督教洗礼到立志献身传教

2 第一个被派到中国基督教传教士

3 在澳门结婚并兼任东印度公司译员

4 呕心沥血翻译《圣经》与编纂《华英字典》

5 在东印度公司任译员期间的马礼逊

6 马礼逊与米怜合作在南洋建立基地

7 回英述职获殊荣与续弦后重返中国

8 继续工作直至与世长辞的最后八年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试读章节

自从去年爱妻玛丽重返中国后,身体一直是健康的,很少或甚至没有去看过医生。我们的住宅就在澳门海边,非常合意,屋子外边还有一块地,我们全家差不多每天傍晚一起到海滩上散步,孩子们在那里乐而忘返。

晚祷之后,我们各做各的事。玛丽高高兴兴地为即将出生的婴儿缝制衣物。她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极为舒适。此外,她还用不少时间诵读圣经,她已经读完米尔纳所著的《基督教会史》。

玛丽对宗教有强烈的感受,热爱救主耶稣基督,对人世间短暂的喜乐认为是无常和不足的。我俩常提起对世事不宜过分操心,因我们已经知足。

最近以来,她说她有时觉得害怕。我说害怕不足惧,应当信赖上帝。每天在祈祷时我总是说,我们应准备好随时顺从上帝为我们所作的安排。在我单独祈祷时,我恳求上帝,赐玛丽能活下去,让孩子们有一个活着的妈妈。这样,她似乎已经不那么害怕了。

可是,在过去一个半月,玛丽在刚要睡着时,会突然跳起来四五次,觉得马上要停止呼吸,有时会呕吐。这样要到天亮之后,她才感觉良好。

到6月8日夜间,玛丽突然出了一身大汗,并感到腹痛,她告诉说就要临盆了。但到天亮,她却觉得还好。那天是礼拜天,她在家里劳动了一天,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小东西,既高兴又颤抖。当天晚上,她上床很晚,把工作放在一边,开始拿起圣经阅读。这是她每晚睡前从来没有中断过的。

上床之后,玛丽又彻夜冒大汗。等到早晨7点半钟,正在穿衣服时,她突然又呕吐,把胃里的一点东西吐得精光。那已经是6月lO日礼拜天了。于是她坐下来吃了一点早餐。我看她的面色非常苍白。我即通知李文斯东医生,要他不去教堂。他随即赶到我家,他的夫人也一起来了。

当时玛丽的症状转趋严重,她的力气很快失去,接着她呼吸开始发生困难。她问李医生也问我会不会有生命危险。我看她两眼朝天,像是听天由命的样子。她实在已经太软弱了,无法多说。随即她又出了一身大汗,眼皮底部开始发黑。李医生连忙又喊了皮尔斯医生用一切方法抢救玛丽,而我随即跪下呼求上帝救救我的玛丽。这样,玛丽减轻了一点痛苦。在下午3点钟时,她告诉我觉得好些了。

但当时我却更加害怕,连忙叫两个孩子进来亲吻妈妈,可是玛丽实在已经非常软弱,没有能注意孩子们吻她。玛丽整天都喊着口渴,在她还能讲话时喊着要“稀饭,稀饭,给我更多的稀饭”!

直到当天晚上8点钟,李医生认为玛丽就可以生孩子了,说她有救了。我们都记得玛丽初次生孩子的情况,盼望这一次她也能顺利生产。但她却又呕吐不止。直到当晚9点半钟,她的恶性呕吐更加严重。当她发生痉挛时,我连忙去托住她的头部,我发现她的痛苦实在是很厉害的。但当她把困倦的头又躺在枕头上时,她却说已经不痛了。

这时,两位医生又鼓励玛丽可以生孩子了,但她却说:“我不痛”。她又继续恶性呕吐。大约到当晚10点钟,玛丽的呼吸已经非常困难,而且还在加剧,呕吐还在继续。

最后,大约在10点半钟,玛丽再次发生严重痉挛,她的头下垂,面部没有变形,我用手臂扶住她的头,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呼吸也随即停止。玛丽死了!哎呀,孩子还在妈妈的子宫里,妈妈的子宫变成了我们小宝宝的坟墓了!啊,上帝!我能说什么呢?就这样,我亲爱的玛丽结束了她短暂而又苦恼的生命!

我感谢上帝,因他赐我爱妻玛丽一个可靠的希望上到天上,她的灵魂已经离体升入天堂,可以永远安息了。但是,围在我身旁的两个孩子正在为他们失去的妈妈而啼哭不止,我的心碎了,我将失去地上所有的快乐,而玛丽却先我而走了,她可以免受这个充满风暴的世界的袭击,她的死令我感到非常可怕。我过去经常要离开家外出工作很长一段时间,让我软弱的爱妻独自留在家里。去年她带了孩子们回到我身边后,上帝至少给了我们一段时间共享天伦之乐,玛丽也获得了健康、平安和安慰,使她增进了身心的愉快,这是我要感谢上帝的。

哎,现在她走了,这使我多么的伤心啊!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在我们家里,每一个角落都有许多事和物可以纪念玛丽的。玛丽死后,李文斯东医生还一直在玛丽床边守灵许多时候。皮尔逊医生和两位医生的夫人帮助料理善后一直到半夜12点钟才离开。

6月11日,礼拜一,我去山上要埋葬玛丽,就是我以前去那里埋葬头生男婴雅各的坟场,但山上的中国人却拒绝我把玛丽埋葬在那里。但我不愿意把她葬在城墙脚下,于是我赶到东印度公司去向管理委员会请求即刻购买一块地皮作为公司自己的坟场,好使英国新教教徒死后有一葬身之地,因为澳门的罗马天主教士拒绝在他们的墓地埋葬死去的新教教徒。

当时东印度公司立即决定拨出3000到4000元购买一块地皮专门作为公司的坟场,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这就可以把我病故的爱妻玛丽埋葬在澳门专为新教教徒死后安葬的地方。

P59-62

后记

作者在写完这本书时,已经是86岁的耆老,身体尚属健康,只是双眼因患黄斑退化症,视力在逐渐衰退中。在此之前,作者已将由马礼逊夫人编纂的《马礼逊回忆录》英文版全部翻译成中文,在200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已决定封笔,但对马礼逊在华活动还是感到译本仍有不足之处,虽在该书中添加了一些译者注。

后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所属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郭志坤和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金良年建议和鼓励下,决定写下了这部约十万多字的《马礼逊评传》,交由上海书店出版社负责出版。

到2007年,距基督教(新教)第一位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到广州开教将满200年,似有必要将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介绍给中国和懂中文的广大读者。

在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作者力求学习司马迁的治史原则,采取“秉笔直书”史笔,“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事求是态度。

尤其在写历史人物时,既不能写成祭文,一味赞扬;也不宜写成檄文,无情鞭挞。为此,必须尽可能地搜集原始的中外文资料和档案以及可信的口传史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研究,负责任地写出真实的故事。

在已经出版的由作者所写的《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和《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两部专著以及后来所出版的书和所发表的文章,都是努力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作者所出版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缺的。作者常对朋友们说:“我出版的书不是圣经,完全可以批评,而且是真诚地欢迎批评。有错必改;但也不屈从没有事实根据的批评或谩骂。”

从1957年作者奉调至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被上级指定研究基督教传教士到中国的活动算起,到2006年已满50个年头。过去不论在逆境和顺境中,始终坚持研究这个专题,出版了几部专著,发表了一些文章,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传教学。这是一门十分复杂、涉及中国近代史与西方各国在华活动史中双方互动的许多文化和政治冲突的敏感问题,因此被称为“险学”。作者在这个险区探索已经有半个世纪,但只是在这个科研领域里开了一个头。不论在国内,或者国外,都有浩如烟海的大量中外文资料和档案令有志于这项领域的中外学者去探索,出版有历史价值的科研成果是作者的期望。

最后,作者要深深感谢中外读者的支持与厚爱;感谢许多中外学者给作者的指点和帮助;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加州长青文化出版公司和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已经出版的专著所做的辛勤工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2:28